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700節 推遲丈母娘時代
 梁啟超是激烈反對買賣公屋的,他認為現在這種租房收租,讓人人都能廉價住上房屋的方式很好,不需要改變,尤其不需要直接將房子賣給個人。

 但是楊潮向他強調了國家的困難,解釋了通貨膨脹的遠離和威脅,如果不賣公屋的話,老百姓手裡的錢很可能變得一錢不值,經濟系統還會崩潰。

 作為一個有大局觀的人,跟楊潮吵了一架之後,也不得不接受了。

 但是楊潮還是大大照顧了他的情緒,同時也擔心全面放開房地產之後,一旦失控,就無法收拾了。

 後世的中國政府控制力多麽強悍,也控制不了房價的飛漲,蔥薑蒜的增長,楊潮還能控制的住,一旦房子這種玩意開始瘋長,他就真的無能為力了。

 所以他不敢徹底放開房地產行業,只是給公屋開了一個口子。

 讓公屋公司開始發行債券,並且持有這種債券的住戶,只要他們從即刻起,住滿三年,並且購買到足夠房屋建設成本的債券,可以立刻兌換房屋所有權,等於是用債券換住宅。

 其實是通過這種方式,限制大家一下子都去購買債券,反而把債券價格拉高了,間接就等於拉高了房價,因此必須從即日起到三年後才能得到第一批住房。

 作為補償,梁啟超得到這些債券的錢,將全部投入進去,建設新的公屋,而且是更大,更舒適的房子,100平米往上走的房子。

 因為現在連70、80平米的房子,也讓老百姓挑剔起來,梁啟超這兩年蓋的100平米大房子開始供不應求了。

 既然小房子已經不受歡迎,那麽自然就沒人喜歡這種債券了,因為沒人打算一直住在小房子裡,反而不停的打聽公屋公司下一批大房子什麽時候能蓋好。

 結果讓楊潮意外的是,梁啟超的住宅債券不但沒有受到熱捧,反而無人問津,因為這些債券等三年後,也只能換他們現在住的房子,現在住著滿意房子的還願意購買,現在住著小房子的,都盯著100平米的大房子呢。

 這件事倒是讓楊潮有些意外,只能馬上調整政策,不得不膽戰心驚的又往前邁了一步,因為他現在可賣的東西確實不多了,即便膽戰心驚還得賣。

 於是立刻改變措施,立刻宣布開始接受分期付款,可以將一棟房屋的售價分期三十年,每年只需要繳納三十分之一的放款,就能立刻獲得一套房屋。

 算是徹底的,又義無反顧的將中國推進的到了商品房時代。

 但這個措施還有很多人在觀望,大家還在算計這樣的買房方式到底劃不劃算,房價會不會降低,還是租房住更合理。

 而楊潮是需要盡快打到抽緊資金的目的的,恨不得馬上所有人都變成房奴,讓他們不敢動不動就吃肉,不敢隨隨便便就買車,可事與願違,在這種重大資產面前,老百姓是十分謹慎的,不是這麽輕易就能接受商品房的概念,尤其是有公屋可供選擇的情況下。

 不過楊潮不著急,通脹是一個長期情況,對抗通脹也是一個長期行為,通過商品房,等於是向市場提供了一項大額資產,而且是人人都需要的必需品,這樣老百姓的收入,會將相當一部分用來買房,即便在觀望的,也更願意存錢,萬一房子真是一個好東西呢,那時候自己沒錢豈不是吃虧了。

 將這種大額資產投入市場,就好像跟國家經濟這艘大船,突然拋下了一根鐵錨一樣,能起到很大的穩定作用,用來應對美國經濟危機的衝擊在合適不過了,好在美國經濟危機好像沒有影響到其他國家,他們自己在國內獨自消化。

 讓楊潮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明白這個時代已然不是經濟危機之前的時代,那時候是英國打造的自由貿易體系良好運行的時代,整個世界都是一個有機體,牽一發而動全身。

 但是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從美國人開始,各國大打貿易戰,尤其是美國,他們的出口貿易從五十幾億美元,急劇縮減到了十幾億美元的規模,十幾億美元對於美國這樣的經濟體,影響微乎其微,可以說經濟危機之後,美國基本上切斷了跟世界貿易的聯系,成為孤島一般的存在,自然對世界經濟影響也就小了。

 即便這幾年中美貿易開展的不錯,也隻增加了十來億美元,主要還是支付給每年進口的1億桶石油的貨款,大西南水電還都處在基礎施工階段,美國設備的大規模交貨期還沒到,因此貿易規模還不大。

 十幾億美元的貿易額,對中美兩國都算不了什麽,國民經濟的佔比還不到十分之一,所以美國經濟危機基本上沒有影響到中國。

 同時中國經濟產能持續擴大,楊潮終於在37年年末的時候,徹底結束了對煤鐵的補貼措施。

 另外,中國企業不能生產武器之後,山東許多機器製造業企業轉產機器設備,加入了中國越來越激烈的設備更新市場,倒是一時間壓低了不少機器設備的價格,只是跟軍火相比,利潤讓人提不起勁。

 隨著這些工廠加入機器設備市場,汽車業的零配件產量激增,汽車產量大幅度提高。

 通過將零部件分散到各個合作企業,37年年底斯柯達工廠這一年生產了150萬輛汽車,但是勞林並不罷休,依然在建立新的組裝廠,並且擴大新的合作夥伴,尋求新的零部件供應商,他的目的是向福特汽車發起挑戰。

 福特T型車的最高年產量是1923的180萬輛,勞林可不單單是在是要挑戰這個記錄,而是打算用斯柯達420系列車型,挑戰T型車,而420系列車型,今年只有120萬輛,因此他明年至少要增加60萬輛的產能。

 東北愛民汽車公司,整合了奉天、鐵嶺、本溪等重工業城市的機器製造企業,建立了直接零配件供應體系,在年底前完成了100萬產能的擴張,當然這一年他們還生產不出這麽多汽車,這一年他們隻生產了30萬輛而已,但是新工廠、新設備和供應商的醞釀,讓他們明年保守也能生產100萬輛,當然前提是能賣得出去。

 這兩大汽車公司,生產了中國百分之九十的汽車,其他的比如邁巴赫,年產量還不到一萬台,精工細作,手工打造,純粹的匠人精神,是不可能有多少產量的,但是他們甘之如飴,並不跟斯柯達這樣的公司拚產量,他們拚的是質量,邁巴赫的孕育下,借助齊柏林的品牌積累,始終是世界第一流的豪華車製造商,是中國汽車業最好的名片。

 同時年底,梁啟超將最早一批的100平米房屋交付之後,終於帶動了一波購房潮,第一年底大家經過小半年的觀望,發現買房是一項劃算的買賣,首先節省了租房的費用,要知道租房雖然不貴,但也不便宜,100平米的房子一個月租金可是10兩,而房價總共才2000兩,每年只需繳納200兩,一個月雖然看起來繳了16兩,但房子是自己的了,減去租金,他們等於每個月繳6兩銀子,繳納十年,就擁有了一套房子,多麽劃算。

 最重要的還是老百姓有錢,100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甚至四口人,兩個人工作,一個月收入就有60兩以上,繳16兩完全不是太重的負擔。而且很多家庭在農村還有一個龐大的家族,老父母自己節儉,給兒子可不省錢,很樂意幫兒子供房,總不能讓兒子在城裡丟了面子,更不能在親家面前失了面子。

 美國人建帝國大廈花費了4000萬美元,總面積20多萬平米,100平米造價2萬美元,但是梁啟超的公屋,采取的最經濟的建造方案,沒有美國人那麽奢華,一般隻建造10層以下的建築,造價只有帝國大廈的十分之一,也就是2000美元,折價還不到1000兩。

 梁啟超覺得自己黑了心, 他當初堅持要原價賣的,但楊潮製止了他。

 如果梁啟超真賣1000兩,一個普通工人,三年工資就能買一套房的時候,楊潮就不是擔心老百姓把錢花到其他方面抬高物價了,而是要擔心房價問題了,大家都搶購房屋的時候,勢必引起大量的其他資本進入商品房領域,一時間大量的房地產項目開張,不但會將工業資本投資轉為房產投資,還會短期內拉抬鋼鐵、水泥的價格,製造更大規模的通脹。

 如果梁啟超沒有引發購房熱潮,保持現在的溫和狀態,讓中國經濟平穩度過危機時期,就算完成了任務。現在壓製購房潮,其他資本根本就無法跟公屋競爭,因為公屋可是從各個城市中免費拿到了相當多的土地的,各個城市不可能免費給其他私人資本免費土地,因此只要老百姓沒有產生失控的購房衝動,其他資本就不可能盈利。

 楊潮最終要模仿的,還是新加坡的政策,政府來控制房屋的供應,說到底壓製住房產的商品屬性,讓他回歸居住的功能,遠比政府賣地對社會更有利。

 只是丈母娘的時代,怕是要延誤很多年了,讓女婿們在過一些年的好日子,不用太早進入要房要車的恐怖時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