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7809節 燃氣輪機
 蒙古高原上的庫倫,雖然貿易的對象從俄羅斯帝國變成了紅色的蘇俄,這裡照舊是貿易重地。

 此時,在庫倫郊外,一座帶著煙筒的工廠中,卻發出了一陣陣中國式的歡呼。

 隨著工廠持續運轉了一個月,各個設備十分正常,一群中國工程師打開了酒杯,開起了宴會。

 這些中國工程師是西門子的雇員,他們所在的這個工廠是一座發電廠。

 西門子有中國雇員不奇怪,庫倫建一座發電廠也不奇怪,但這座電廠有些特殊,因為他的動力來源是一套燃氣輪機,是燃氣輪機帶動了發電機的轉子,而不是燃煤鍋爐。

 燃氣輪機並不是什麽新發明,早在1872年德國人就設計出了燃氣輪機,但是設計很不成熟,始終為能獨立運營而無法實用,1905年法國人製造的燃氣輪機開始能夠持續輸出功率,但是功率太小,同樣不實用。

 直到1920年,德國人霍爾茨瓦特製造出來的燃氣輪機,達到了13%的熱效率,能輸出370千瓦動力,才算將燃氣輪機推動到了實用階段,但是卻無法解決燃爆問題,最終被技術領域拋棄。

 直到30年代,出現了85%效率的壓氣機,人們對流體力學更加理解之後,以及能夠耐高溫的新材料被發明出來之後,新型燃氣輪機才有了實用化的可能。

 原本的歷史上,瑞士人39年設計製造出4千千瓦的發電用燃氣輪機,同年德國人試飛了基於燃氣輪機技術的噴氣式飛機,才真正將燃氣輪機技術推向了實用化。

 但這個榮譽瑞士人拿不到了,早在多年前,西門子就立項研製燃氣輪機,其中得到了楊子實驗室300萬兩的技術投入,擁有該技術的所有權,但西門子擁有使用權,並且有權力在該技術基礎上研發新技術。

 可以說西門子是利用楊子實驗室的資金,來研發燃氣輪機技術,楊子實驗室借助西門子的技術力量取得科技成果,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模式。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合作,那還是蘇俄入侵俄羅斯帝國之前的事情,秋明油田是油氣田,油氣混合,一開始是按照國際慣例,將天然氣直接在井口燃燒,原油則賣出去,這種浪費當然是可恥的。

 所以當年才跟尼古拉大公簽訂了修建油氣管的協議,經過多年測量,所有的數據都掌握了,要不是經濟危機、俄羅斯帝國排華,加上後來的蘇俄入侵,那條管道早就建好了,絕對不會拖延到現在。

 西門子的技術稍顯滯後,楊潮建立楊子實驗室不久,西門子就申請了大量的研發經費,開始研發以前他們想研發,但認為前途不明,風險太大的項目,燃氣輪機就是其一,他們用了五年時間才研發出來,然後在庫倫建了這一座發電廠用來試驗。

 現在試驗成功了。

 這台燃氣輪機5千千萬功率,比瑞士人正在研究,明年才能製造出來的4千千瓦的燃氣輪機動力還大20%。

 試驗成功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青島西門子總部,這裡也小小的慶祝了一番,不過只是項目組成員,因為這個項目對西門子來說,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項目,他們的研發項目多了,重點並不在這種設備上。

 因為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動力大小還是熱效率,都比不上汽輪機,西門子研究的重點是大功率汽輪機,美國人已經製造出了16.5萬千瓦的汽輪機組,這讓他們感到壓力很大,山西火電項目已經開始跟美國人進行談判了,如果他們不能拿出相同等級的設備,山西火電的大項目可就要失去了。

 因此西門子將他們自認為技術水平最高的德國人團隊都派到了汽輪機組上,燃氣輪機項目竟然是一水的中國人團隊在研究,當然西門子雖然有歧視存在,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現實,西門子的德國人團隊,是從德國聘請的專家,而中國人團隊則以年輕人為主,但這激發了這些年輕人的鬥志,憋著一口氣要跟德國人鬥一鬥,反而比汽輪機組先投入應用了。

 “老許,下面怎麽打算?”

 副手一臉期待的詢問項目組負責人許元啟。

 許元啟故作不知道:“下面,停爐吧,通知把氣閥一起關了。”

 許元啟說完,就要離開控制室。

 但是副手並不打算放過許元啟,一把拉住他。

 “老許,你下決心吧,大家夥都等著你拿主意呢。我把話撂在這了,你要走我二話不說跟你走。這鳥地方,老子實在待不下去了。”

 許元啟悶哼一聲,他其實也早就待夠了,他是唐山交大機械系畢業的,一畢業就到了西門子工作,一乾就是十幾年。

 但是他在西門子卻始終只能徘徊在中層,他精通機械和材料,但卻很難主持大型項目,已經有很多人挖過他了,上海那些中小企業的老板拿著支票任由他填,他都沒有去。

 他覺得在西門子他能學到東西,能接受到最新的理論和技術,可是卻始終得不到重用,西門子裡還是那些德國人說了算,德國人根本不信任中國人,尤其是這幾年,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在各項技術上追了上來,德國人越發的生出偏見,堅定的認為在機械領域,中國人沒有天分,在公司變本加厲的壓製中國員工發展,這幾年走了多少技術精英了。

 “我該休假了,我去上海找找關系,我們自己也可以做。這東西拿來發電沒什麽前景,我去看看上海有沒有人對船用感興趣,我們發展船用型。或者機車,飛艇,也許飛機也可以發展一下。”

 許元啟說道,這東西傻子都知道,用來發電動力不夠,但是對於船用就夠了,6000多馬力用來拉火車頭也是綽綽有余,而且這種機器有高速的特點,更適合發展快速客運型,至於飛機嗎,如果能小型化的話,應該可以用到運輸機上吧。

 許元啟早就考慮到發展型了,這也算他在西門子學到的能力吧,一項技術出現之後,總是要推廣應用持續發展的。

 想到這裡,許元啟也不由有些傷感,畢竟在西門子十多年了,西門子的待遇十分優厚,但這不是待遇的事情,這是尊嚴的問題,許元啟大學時候,就是一個激烈的愛國青年,大學時期就加入了富強黨,但現在他不能不走了。

 “但是,我回來之前,我希望你們都好好工作。不要輕舉妄動,我不想讓大家都丟了前程。”

 許元啟說道。

 副手馬雄冠卻不以為意,這種爛工作不做也罷,也有很多人挖他,西門子雖然待著不舒服,但是西門子的技術力量確實很恐怖,這裡出去的研究人員,在上海任何一家工廠都能做技術中堅。

 馬雄冠也跟許元啟一樣,一畢業就到了西門子,不一樣的是,他是上海同濟大學機械專業畢業的,工作時間沒有許元啟那麽長,到現在也才9年,還不到十年,可隻用了許元啟一半時間,他就做到了跟許元啟平級的程度,不是他能力強,而是華人技術人員上升空間太小了。

 但是之前一些出去創業的前輩,很多都在大危機之下破產,背了一身債務,讓很多人不想乾卻又不敢辭職,因為離開西門子創業,但無論是做無線電,還是做機械設備,往往就得跟西門子競爭,因為從收音機到大型機床,西門子都有涉獵,這是一個恐怖的巨獸,扼殺了一切挑戰者的未來。

 許元啟尋找項目的道路很不順利,上海幾家電力設備工廠現在都忙著生產水電設備呢,他們對西門子的電力設備是有興趣的,但是用天然氣發電,他們看不到前景,上海想找天然氣都不好找呢,至於許元啟表示可以用燃油代替,可是他們依然不是很看好,因為這種技術熱效率還不高,也許將來能研究出更好的技術,可是投資額和研發期不是他們這些工廠能夠承擔的,如果是成熟的技術他們肯定不會猶豫。

 但上海也不缺冒險家, 在電力設備領域沒有碰到伯樂,上海求新機器造船廠的年輕經理卻願意賭一把,但是他對船用明顯不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飛機用燃氣輪機。

 這個人叫朱斌候,背景十分顯赫,他父親是求新機器廠的創始人朱志堯,從小就有機械天分,被送到法國去學習機械,結果他迷上了當時剛剛流行的飛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報名參加了法國空軍,還擊落了兩家德國飛機。

 回國後他依然癡迷飛行,參加中國空軍,並機緣巧合下成為航母航空隊的大隊長,一手組建了中國航母艦隊的航空部隊,但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兒子當兵,尤其是朱斌候始終沒有給他們生下孫子的情況下,哪怕他在軍隊中的前程有多好,朱志堯也不稀罕,以自己年老為借口,生生把兒子從軍隊給拽了回來。

 朱斌候雖然不在做飛行員了,但是對航空的熱衷還是沒有消減,他自己買了飛機,沒事就去郊外飛一圈,還花錢組建了飛行俱樂部,聚集了一大幫子閑的蛋疼的少爺,只是民用飛機太讓他失望了,軍隊中的戰鬥機他也都飛遍了,一聽許元啟說的超大動力飛機,立刻就來了精神,打算利用求新機器廠的設備,轉型自己生產飛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