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670節 鋪路搭橋勇者走
聽完李富安的報告,發現美國人要求更改的設計,主要集中在水壩的結構上。

 對於水壩的選址,美國人倒是認可中國團隊的設計,因為那玩意是固定死的,河流就是那麽個河流,在哪裡建設水壩更容易攔水發電,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但問題是安裝多大的水輪機,美國人認定,法國人設計的水輪機預留空間不夠,既不能有效利用河流水力,又忽視了擴建增容的可能。

 說起來也就是美國人在欺負法國人沒有大型水力設備的製造經驗,而美國正在開展田納西河流區域治理,比法國人經驗豐富的多。

 但法國人可不這麽認為,強調法國水力發電經驗多麽豐富,世界第一座水電站就是他們法國人建造的雲雲。

 一個談新技術,一個談老黃歷,誰也不認誰。

 說白了,還不是利益鬧的,美國人是想賣他們的設備,法國人也不甘心退出這個市場。

 “你認為誰說的在理呢?”

 楊潮詢問李富安的意見。

 李富安道:“我覺得,美國人說的應該比較可靠。他們提出了完整的梯級發電方案,兼顧灌溉、防洪和航運,四川省傾向於采用美國人的方案,雲南省希望采用法國人的方案。”

 美國人將他們田納西那一套理論照搬了過來,其中的防洪和灌溉讓四川的張瀾很看重,至於雲南嗎,只能說法國人給唐繼堯送的禮很厚。

 大西南水電開發,四川、雲南是重頭,其中三江開發是重點,三江中的雅礱江和大渡河都在四川,雅礱江上規劃了21個梯級電站,大渡河上則是22個梯級電站,另外還有嘉陵江、岷江的梯級開發方案,尚未完成設計;金沙江上則有24座電站,這六十多座電站加起來的容量幾乎相當於10個三峽,基本上滿足南********十年用電量。

 雲南也是三江水電,不過是金沙江、怒江和瀾滄江,這三條江目前設計裝機容量7千萬千瓦也是5個半後世的三峽,但影響的人口就要小的多得多了,其中怒江規劃13個電站,瀾滄江規劃15個電站。

 貴州還是三江水電,是烏江、南盤江和北盤江,其中烏江上修建8座水電站,南盤江和北盤江上個修建兩座,規劃裝機相當於一個三峽。

 當然這些都只是理論上數字,以目前的技術,只能利用四分之一左右的電能,比如美國的大古力第一期工程後只有266萬千萬,幾十年後的第二期工程就達到了640萬千萬裝機,不過即便是四分之一,大西南水電容量也超過了四個三峽,足夠滿足大半個中國的用電量了。

 “那些水電設備,您看該讓誰來生產?全都放在山東嗎?”

 李富安突然問起設備。

 這點楊潮到沒有考慮過,他只要求至少一半設備放在中國,美國必須無條件轉讓技術,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派出技術團隊參與生產。

 原本放在山東是最合理的,哪裡有最完整的重工業體系,不過上海的重工業也在發展,比如上海的求新機器製造輪船廠,這完全是一家在野生狀態下生長起來的企業,但也絕對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草根企業,因為該企業的創建者朱志堯也不是普通人,背景深厚,大名鼎鼎的複旦大學創立校長馬相伯是他舅舅,外交官****忠也是他舅舅,耶穌會教士朱開敏是他弟弟,中國航母艦隊航空大隊長朱斌侯是他兒子。

 可謂是一門才俊,中西結合的精英。

 有背景歸有背景,問題是他的企業經營的確實不錯,一開始隻以機器修理起家,承擔一些公用工程等工程,這點肯定是靠關系了,但是掙了錢全都投入了機器製造領域,那時候楊潮在山東的工業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呢。

 到了1910年的時候,求新機器廠已經開發出了割水草刀機這樣的細分市場機器,裝在船上用來清理河道十分方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們已經可以製造3000、5000噸級數的輪船了,承接了美國兩首3000噸級輪船,結果因為戰爭期間鋼材價格暴漲,美國人支付了100萬兩銀子,結果還虧損了50萬,險些被法國人把船廠給收走了,謝冠輝當時出手支援用楊子銀行借款挽救了他。

 歐戰之後大繁榮期間他們才緩過精神,現在主營業務依然是開發出的新產品,水稻插秧機,裝作小船上使用,在江南一帶賣的還算不錯,每年有100萬兩收入,30萬兩利潤。

 只是這種規模,跟山東造船廠、兵工廠以及西門子工廠相比,顯然不是一個檔次,但中國不能總靠西門子,哪怕楊潮現在已經持有西門子超過半數的股份,能有一兩個中國公司跟西門子競爭,楊潮非常樂意看到。

 上海作為第二大重工業基地,不但有求新機器廠這樣的企業,也有金陵機器局、江南造船廠這樣的從洋務運動時代傳承下來的企業,工業基礎是比較完善的,只是規模都比較小。

 “看看,上海有哪些公司可以承接大型設備製造,就算沒有能力的,問問他們願不願意承接,如果有魄力,我們可以給他們貸款,讓他們增購機器,提高生產能力和加工水平。必要的時候,還有專業的美國人手把手教他們。”

 楊潮給他們把路鋪好,敢不敢走就他們自己了。

 楊潮還是低估了上海這些民族資本家的魄力了,比如新通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他們就是專門從事電站設備安裝的,不過製造方面隻製造一些輔機,沒有生產大型設備的能力,以前全靠進口,現在主要從山東采購,這家有魄力不足為奇,因為他的創辦者本就是有魄力的,董事長是張謇那家夥,鼓動還有梁啟超、汪大燮等人。

 楊景時創辦的益中機器有限公司,他們是國內最早生產異步電機的公司,非常願意承接水輪機的製造。還有生產發電機的華生電器製造廠、錢鏞記電器廠;生產內燃機、柴油機的新祥機器廠等。

 反正能粘的上邊的工廠都願意參與這項工程,哪怕沾不上邊的也願意擠進來,比如生產燈泡的亞浦耳電器都很願意承接電線電纜生產,但專業生產電纜的培成電業廠還不樂意呢。

 至於要貸款添置設備提高生產能力的問題,只要你敢貸他就敢借,這確實是一群野狼,別的沒有,膽子大的很。

 最終有強烈意願的企業竟然多達一百多家,相比上海上千家機器製造業規模企業來說,比例不算高,但對於生產電器的企業來說,幾乎全都參與了,大多數都是沒有電氣設備生產經驗的廠家,大量機器廠,造船廠,甚至連電鍍廠都想要分一杯羹。

 楊潮讓李富安挑出十家來,他不打算培養一百多家電力設備廠,因為根本培養不出來,因為一百多家這樣的工廠,意味著沒有一家能跟西門子競爭,能跟通用電氣、西屋電器競爭,電力設備這種工業,產量不大,單品價值很高,利潤也很高,但市場就那麽大,養不活一百多家企業的,硬撐進來,只能造成大家都吃不飽,發展不起來。

 培養這些企業的同事,西門子當然也不可能分不到一杯羹,不然他們就該像法國人一樣說事了,強調一下他們才是第一台實用性的電磁發電機的發明者,他們的經驗如何如何的。

 楊潮決定拿出中國電力設備份額的一半,也就是總設備的四分之一,交給西門子總包,西門子是不會全都自己生產的,他們會分包出去,山東整個工業體系都能受益。

 而上海這些公司,他們願意自己生產就自己生產,他們願意分配出去就分配出去,反正責任人是他們,驗收不合格的責任由他們承擔。 相信這批野狼精明著呢,他們會找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事實上,他們最後也選擇了合作的方式,因為這些民族資本家很多都有各種關系,什麽同鄉了,什麽親戚了,他們是一個圈子的人。

 就這樣,原本生產小型電動機的,發單機的,電力輔機的,甚至生產電風扇的,電線電纜、造燈泡的,都得到了大西南水電的大訂單,最終形成了一個電力行業的野狼群體,在十幾年後震撼整個世界。

 只是楊潮覺得有些古怪,因為李富安對將訂單交給上海這些企業,異乎尋常的積極,要知道上海可不是他的票倉,他的主要支持者在山東和東北,是山東造船業、煉鋼廠那些大型工業巨頭,可不是上海的中小型電氣工業群狼。

 只能說李富安在用手裡的權力,來給自己尋求新的支持力量。

 對此楊潮不打算干涉,這就是政治,利益的交換,權力的博弈,水至清則無魚,當你想要讓水徹底清澈的時候,你得到的只能是一潭死水,就好像,斯大林多疑,反而沒人敢在他面前說真話,都說他喜歡聽的話一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