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70節 救災
  強國富民社建立之後,楊潮自己手裡終於有一個可以動用的組織了。  規定社員必須過組織生活,每月都必須有三天在一起討論學習,互相交流各自的思想,觀點和理念。

  同時初始社員三十人,各自分到四個職能部門中。

  一個組織要生存,當然離不開物質,經費采取自願捐獻原則,而且是匿名捐獻不能攀比,一切都在自己心裡,設立了一個公募箱,社員如果想募捐,則將錢裝入信封之中投進去,避免貧窮的社員因為無錢募捐而產生自卑。

  而且告訴李思第,可以出去向社會賢達募捐,多少不限,但是帳目必須清清楚楚,同樣采取自願原則,不能做利益交換,不能以承諾換金錢。

  給強國富民社募捐的,必須是認同強國富民社的理念,而不是希望從強國富民社中得到什麽好處的人。

  一個組織要發展,就必須不斷的學習進步,讓潘訓派人去上海購買各種現代知識書籍,建立一個公共圖書館,社內兄弟可以隨時借閱,免費閱讀,按期歸還。這些書籍涵蓋科學、藝術、哲學、經濟、文化、軍事等等。

  一個組織要擴張,就必須把自己的理念散播出去,不斷的吸引人員加入。派王求帶著宣傳部的人,進入建設的工地大軍,向那些工程師、技術人員等等精英人物秘密宣揚強國富民社的理念和宗旨。

  一個組織要長存,就必須不斷的新陳代謝,讓吳佩孚給每個社員建立檔案,將他們的品德作為記錄下來,將來進行評估,不符合的開革出去。同時對新申請入社的社員進行考察,合格者允許入社,不合格者婉拒。

  王求的宣傳結果不是很理想,詹天佑那些受過西方教育又受過中國式道德熏陶的人,對他說的理念倒也認同,心裡也並不反感黨派政治,但是這是中國,他們回國都二十多年了,一個個都知道在中國玩組織可不是好玩的,弄不好要掉腦袋的。

  而且出於安全考慮,王求只能秘密宣講,甚至不能暴露組織的情況,沒人知道這是楊潮建立的,否則詹天佑這些人沒準還會考慮一下,但是一個小秀才,突然間跑來跟他們講什麽強國富民的道理,讓他們加入一個社團,怎麽看怎麽不靠譜,因此一個個都拒絕了。

  王求很受打擊,楊潮只能安慰他,讓他不要著急,一個組織能發展壯大,是需要慢慢積累的,是需要慢慢證明自己,才能被他人接受的。

  而且告訴王求,不要隻把對象盯在那些精英人士的身上,強國複興社需要各個基層的支持,來者不拒,只要是認同社團的理念,願意為強國富民做貢獻的人,社團都樂於吸納,並且幫助他們進步。

  工地上那些自願來施工的百姓,雖然一個個大字不識,但是也是為國為民的嗎,雖然貢獻大小不同,但是心地感情相同。

  鼓勵王求去發展工地上那一個個施工頭目,各個鄉村的小領袖們入社。同時讓吳佩孚組織這些工人學習識字,讓大家都進步起來。

  雖然慢,但是楊潮感覺到,一股力量開始滾動發展了,雖然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只要它堅持自身的理念,只要他的理念是有價值的,總會進步。

  六月下旬,鐵路施工突然大受影響,因為整個山東都在下雨,而且大雨滂沱陰雨連綿。

  吳佩孚帶著秀才們在工地上開辦各種識字班,鼓勵民工們都去學習識字,還聘請了不少老夫子也在這裡幫忙,又采購了很多毛筆讓大家蘸水在磚石上練字。

  也許是感到新鮮,也許是出於興趣,也許是閑著無聊,倒是有數千民工願意跟著識字。

  半個月忽悠而過,雨天依然沒有結束的意思,詹天佑急的抓耳撓腮,四處視察。

  不但檢查工地,查看鐵路基礎有沒有被大雨衝毀,同時視察各個工地的條件,看看工人有沒有因為居住惡劣而生病。

  一直到七月初,大雨都在下。

  這天,一匹快馬突然闖入一個工地上。

  “吳先生,不好了,墾利縣發大水了。社長要你馬上組織工人前去搶險救災!”

  “社長說,告訴工人,願意搶險救災的,給發工錢,出了事的,給安家費。”

  吳佩孚此時正在棲霞到萊陽中間的一個工地,鐵路從煙台修到這裡後,就開始下雨,他就留在這裡組織大家學習,這一片工地連綿十裡,有兩萬多工人。

  吳佩孚立刻就行動起來,組織手下到各個公棚中去招募工人。

  同樣一匹馬也飛奔大了濰縣跟平度之間的一個工地,王求也立刻發動工人前去救災。

  楊潮穿著一身蓑衣,磅礴的雨水從鬥笠上掉落一株株雨串,乾草編織的蓑衣早已濕透,如同一件盔甲,異常沉重。

  腳下是黃河岸邊的土地,大半隻腳就埋在泥地中,腳面上滿是黃泥。

  天降大雨,黃河水漲,淹沒濟南下遊惠民、利津等縣,位於黃河和小清河之間三角洲地帶的大石房已經積水兩尺多了,不過石房是全封閉,積水灌不進去,女人和孩子們躲進房間就無所謂了,士兵們早就離開了大石房,跟著楊潮一起來救災。

  數以百計的村莊整村整村的被淹沒。

  楊潮所在的這個地方,本就是一座村莊外,村中積水嚴重,一隊隊老百姓正在楊潮士兵的幫助下往村外轉移,他們將遷到附近位置更高的一個村子中去。

  說通老百姓搬家很困難,尤其是一些老人,根本不願意放棄家裡的瓶瓶罐罐,但是如果不搬家,農民們的破房子泡水久了,隨時都可能倒塌。

  說通附近村子接納更困難,因為靠著河,因為水渠灌溉、捕魚等問題,附近這些村子沒少乾過仗,讓平時看著不順眼的鄰居搬進自己家,一般人都很難接受。

  得得得,一匹髒兮兮的蒙古馬馱著一個騎士,濺起片片泥水,一直跑到楊潮跟前。

  “馬騰飛?濟南的物資都裝船了?”

  物資,楊潮需要大量的物資,早就給周馥發去了電報,周馥答應幫忙籌措。楊潮還派人帶去了大量的現金,不惜一切代價在市場上買,有什麽買什麽,木材、糧食、棉被,甚至石頭都需要。

  “大人,已經裝船了。周大人問,河岸有沒有缺漏,盡快找人堵缺!”

  周馥對於救災也很上心,他也很有經驗,三十年前他就曾在永定河治水。

  但是顯然周馥跟楊潮的救災理念不一樣,楊潮是優先救人,周馥則優先修河。

  “知道了。讓周大人放心,告訴他利津這裡有我,他不用擔心。”

  此時周馥早就上了黃河案,因此電報是聯系不上了,只能人員往來。

  馬騰飛應了一聲,又打馬去了。

  到下午的時候,強國複興社的人才帶著上萬民工趕了過來,這些工人已經在一起修築鐵路大半年了,因此一個個很有集體意識,這種集體意識帶來的紀律性,正是工人比農民更好組織成士兵的原因。

  沒有經過軍事訓練,這些民工依然冒雨跋涉到了黃河岸邊。

  立刻讓社員分派工人,分出一半人,一百人一組,沿黃河岸邊,見到村子就動員搬遷,剩下的工人全都上了幾處懸河河岸,在工程師的指揮下加固危險的河堤。

  物資到了之後,立刻分配下去,讓工人立刻在高地搭建臨時窩棚。

  吃住都在河岸邊,一直堅持了七天,最終熬過了大雨,黃河的脾氣慢慢消了下去,帶著上遊滾滾黃湯慢慢向大海湧去。

  危險解除了, 沒死一個人。

  但是救災還沒有完呢,施工隊依然留在原地,天氣晴朗三天之後,開始轉入重建工作,有大量的民房倒塌,從濟南采購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來,工人們主要是分發物資,因為這時代的村莊,大多數還是一個或幾個家族居住在一起,不缺人力,也不缺組織能力,分發物資之後,他們自己就會重建房屋。

  當然那些孤寡,或者家裡勞力不在的,就由工人們幫他們重修。

  耽誤著鐵路施工,全都在這裡救災,詹天佑他們這些工程師卻覺得很值。

  山東巡撫周馥不久就巡查過來,在窩棚這裡見到了楊潮。

  “周大人!”

  楊潮穿著一身泥衣,在一個搭建的窩棚裡,裡面放著大量的地圖,上面一個個標注著,用紅筆勾畫的,是一個個危重需要緊急救助的村子,黑筆勾過的,則是已經修複過的,還有黃筆勾畫的,則是有損失,但是不算嚴重的村子。

  一邊看著大多數黑筆勾過的村子,一邊聽著楊潮解釋著。

  周馥輕輕點頭,許久站起來,看著楊潮,撫須欣慰的笑了。

  “楊潮跟我去看看吧。”

  周馥先去了幾處河堤,發現確實沒有險情之後,接著跟楊潮轉了幾個村子。

  村子裡的很多人一聽說楊潮來了,竟然紛紛湧過來,磕頭感謝。

  見到很多老人,楊潮趕緊就扶起來,一路上扶的手臂都酸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