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167節 投資拉動經濟
  五更完畢,求訂閱!

  ————————————

  除了那一次試點引資的企業外,後來為了說服英法等國,跟這些國家的合作企業也紛紛投產,比如自行車廠、電纜廠等都投產了。∧?⊥≠≈≦網

  為了給這些企業找市場,楊潮才大規模的從美德引入新的合作項目,這是典型的用投資拉動經濟的方法。

  為此楊潮不得不跟美國以六四的形式合資,跟德國更是以提供全額貸款的方法引進。

  就是希望這第一期的六十多家企業能夠盈利,然後給後面的引資起一個帶頭示范作用,掀起一場外資投資潮,尤其是德國資本,楊潮需要他們大規模投資山東,最後給自己留下一個龐大的遺產。

  “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但是似乎有些太過了,暫時不要宣傳了!”

  楊潮拿著自從投產之後,一直收到飽滿訂單的六十多家大型工廠的情況後,突然感到有些脫離計劃了。

  因為德國企業看到在中國投資能財,能大財後,德國政府也不在阻止他們的企業來山東投資了,反而出台了一台山東投資指南,介紹了這批成功開拓中國市場的企業經驗。v≦網≠.┼┼.┮╳

  結果引來了一波更大的投資潮。

  結果短時間內,有近百個德國企業跟德國青島總督府聯系,詢問在青島投資事宜,青島總督自然歡迎投資,鼓動之下一大波德企磨刀霍霍,開始籌集資金,準備來投資了。

  投資是好事,引進德國投資又是楊潮一直以來的戰略政策,因為他打算一戰中查封這些資產,但是得按照他的計劃來,如果短時間內引來熱潮,結果市場上容納不了這些資金,只能引經濟危機,就好像俄國經濟危機一樣。到時候難道楊潮還得像俄國一樣打算用一場日俄戰爭來化解危機嗎?

  一直以來,楊潮引入的項目,都是有計劃、有針對性,而且有自己的產業模型。並且通過級計算機模擬過的,是完全可以良好互動的體系,如果一直按照這個模型進行擴張,基本上能夠避免過熱,可是正因為良好。很多企業都賺了錢,結果引來了過量的投資,過猶不及楊潮還是知道的,所以他反而要壓一壓這股熱潮,起碼不敢在鼓勵了。

  起碼機床、火車機車、采礦設備、電力設備等,這些的市場不是隨便就能開拓出來的。?≦∥∧≮⊥∈∈≥∧.╃┼.╬c┭om楊潮一直都是在用投資來保證這些企業的展,但是投資拉動也不是萬能的,是有一個容量極限的。

  因為楊潮的鐵路計劃逐步實施,詹天佑今年就能將鄭州的鐵路延伸到西安,粵漢鐵路也已經動工修建。川漢鐵路測量了一半,鐵路展確實帶動了火車機車的銷量,而詹天佑的鐵路公司一直執行楊潮的國內優先政策,讓克虜伯和塔爾伯特合辦的四方機車賺的盆滿缽滿,過去只有一個四方機車提供設備,楊潮現竟然還需要進口相當一部分,所以就去德國專門引進了克勞斯瑪菲公司。

  但是楊潮沒有預料到,四方機車的效益起到了示范效應,除了自己引進的克勞斯瑪菲,計劃外竟然多了數家自主來投資的。

  第一個是美國著名的公司。他們在煙台開始建設一座大型機車廠,準備生產著名的藍鋼快車,但是克勞斯瑪菲公司加上這幾年把利潤全都投入擴大生產的四方機車,隻楊潮的計劃中。中國市場就已經飽和了。

  可是這些巨頭看到四方機車的成功,可不願意讓克虜伯和塔爾伯特獨吞這塊肥肉,全世界公認中國是未來二十年內世界最大的火車設備市場,就跟美國一樣,不少鐵路巨頭都有自己的判斷,哪怕是進行過行業分析的。也都要擠進來,因為他們隻計算市場規模,而不計算競爭關系,就好像一條惡狗看到一塊肥肉的時候,只會考慮那肉好不好吃,而不會考慮還有沒有其他惡狗來分食。網≧≤≠.┼

  到中國後不久,因為一場大火而大受損失的美國鐵路機車巨頭利馬公司,也打算開拓中國市場借此重新達到曾經的輝煌。德國機車巨頭亨舍爾比利馬公司更早跑來青島跟四方機車競爭。

  一時間接連四家新的巨頭挺進中國市場,可以預見到,當他們投產之後,鐵路機車市場會完全過剩。

  同樣的情況也在機床產業出現,楊潮大力鼓勵的昌機器廠這幾年連續增添新型機床,已經用楊潮給的貸款買了上千台機床,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養活一個機床巨頭自然不成問題,可是繼希思公司之後,美國埃馬克公司、辛辛那提機床公司相繼而來,德國的恆倫公司、吉特邁等公司也相繼投資,機床業的擴張比機車業還誇張,畢竟這是一個更加狹窄的市場。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其他行業,甚至楊潮很不希望引進的輕工業,德國人除了早在楊潮引資之前,就嘗試在青島開辦的德華繅絲廠外,還建立了德華毛紡廠,德華皮具等德華系統輕工業這幾年展竟然相當不錯。

  德華系可不是一家私人企業,而是一個叫做德國殖民協會的組織建立的,這個組織是一個鼓吹殖民擴張的社會團體,1881年成立,全名是西德意志殖民及出口協會,起初是德國工業家中央聯合會秘書長布伊克、軍火巨頭克虜伯等人的支持下成立的,帶有一種濃濃的殖民擴張意識形態。∧.╳╬.

  這個組織不求盈利,只求通過自己的示范,給德國工業尋找空間,德華繅絲廠就是他們在山東的第一個工業探索項目,後來由於楊潮在山東不斷的展,結果德華系也頻頻擴張,而且帶來了十多家德國輕工業企業,有紡織、製皮等行業。

  由於越來越多的企業出現在楊潮的計劃之外,讓楊潮的工業引進計劃大受衝擊。

  楊潮的工業投資計劃,說起來也就是靠投資拉動展這種方式,而且主要集中在重工業,製造工業領域,集中引進大型項目,方便進行整體規劃。楊潮以為,這種引進方式,既有利於國力的提高,也更容易控制,因為重、製造工業的產品銷售往往都比較集中,無論是火車機車還是機床生產,楊潮都完全可以給他們製造市場。

  比如要給第一批個企業提供市場,楊潮可以引入第二批個企業,而幾年後要為這些企業尋找市場,楊潮就會引入更多的企業,如此慢慢滾動變大,直到完成工業化,可是一旦失控,就是資金鏈斷裂,然後經濟崩潰,經濟轉入漫長痛苦的轉型中。

  當然這種靠投資拉動的滾動,顯然不是一種漸進積累的健康方式,因此格外的脆弱,以後世天朝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尚且不斷的引起通貨膨脹,現在這個時代的組織能力,那幾乎是難以想象。

  所以這種投資方式,遲早會崩潰,但是如果在崩潰之前,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市場呢?

  什麽樣的市場最大?戰爭!

  這就是楊潮的打算,在一戰之前,推動三波投資拉動的滾動式重工業展,在整體崩潰之前,讓歐洲的戰爭開始給中國輸血,這樣也就活了。

  楊潮的第二波項目是從美國和德國總共引進了家企業,類似中國一五計劃中的156大型項目,除了給第一批企業製造市場之外,也是建立一個初步的工業體系。

  按照楊潮的計劃這個項目,將在1911年開始逐步投產,全部投產基本在1912年,然後從1912年開始,在製造一次更大規模的投資拉動保證這個項目的展,到1914年的時候,就該整個歐洲戰爭給第三波工業項目提供市場了,楊潮就可以抽身而退,等到了戰後,也就基本上讓中國工業化了。

  但是現在美國人和德國人自主投資的項目,比楊潮合作引進的項目多得多,楊潮隻從美國引進了個大項目,但是美國人自己湧進來多個,在德國引進了個大項目,德國人自己湧進來多個,總共加起來打到了多個大型工業項目,其中楊潮僅僅的不過項,比楊潮計劃的第二波投資拉動規模大了三倍。

  雖然這些計劃外的企業,楊潮可以不管他們的死活, 完全可以讓他們經營不下去而破產,但是他們破產對市場的衝擊,是楊潮承受不起的。

  本來投資拉動就是在走鋼絲,一旦受到衝擊,經濟崩潰,楊潮不但不能在一戰前建立一個大型重工業體系,反倒很可能在一戰之前就崩潰,根本就沒有機會竊取一戰的勝利果實。

  所以楊潮不能不管這些盲目來投資的資本,但是如果要為這些遠自己計劃中的資本提供市場,楊潮下一波投資的規模就必須是計劃中的三倍,而楊潮手裡的黃金,完全無法支撐下去。

  “除非歐洲提前爆戰爭,或者日本和俄國在打一場日俄戰爭。”

  楊潮心中暗歎著,現好像只有戰爭能夠緩解自己目前的困局了。

  當然如果輕工業能夠爆式的增長,也能解決一部分機器製造業的市場。

  “輕工業才是重工業的市場,可是我們的輕工業展太慢了啊。狀元公,你的效率還是不夠高啊。”

  楊潮不由向張謇歎息道,當然不可能有戰爭,所以重工業的市場,還得看輕工業展,所以楊潮不斷的走訪張謇等資本家。

  但是結果卻很不理想,山東的紡織業不但無法為製造業提供更多的市場,反倒是自己困難重重。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