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175節 收網
  楊潮本以為橡膠投機能夠避免的,歷史上橡膠投機是從1909年開始的,而1908年楊潮引起了英國經濟危機,以為英國市場沒有能力吵起來這波危機。⊙

  可他並不清楚,英國人是爆發了危機,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樣的巨頭不但沒有受損,反而借機賺了英國政府一大筆錢,摩根更是成了暴發戶,帶領美國銀行團攻城略地,從英國成功運走了上千噸黃金。

  兩大吸血鬼集團在危機中吸了爆肚兒,自然有能力炒起新一輪危機,而且能力更大。

  但是這一次把目標放在了上海,就讓楊潮有些不能接受了。

  所以當倫敦在1909年出現橡膠炒作苗頭的時候,楊潮就已經著手準備了,他到沒有在倫敦興風作浪,因為1909年,楊潮還在國內忙著準備戰爭呢,實在是沒有精力,因此采取的主要是防禦性手段,防止危機蔓延到中國來而已。

  但是這些金融巨鱷才不管楊潮的感情呢,在楊潮的嚴防死守之下,以告誡上海金融業,不要參與橡膠投機,甚至公開發表了橡膠產業的負面評價,但是這一切都沒有什麽卵用。

  該炒起來的行情還是炒起來了。

  因為幾個基本面沒有變。

  第一,橡膠產業的發展已經不可阻擋,隨著美國企業業的發展,橡膠行業持續火爆。美國的橡膠進口值1908年為5700萬美元,1909年急劇增至7000萬美元左右。英國橡膠進口值1908年為84萬英鎊,1909年增為141萬英鎊。

  第二,天然橡膠的供應量有限而人工合成橡膠的技術尚未發明,因此,供求規律必然導致橡膠價格迅速上漲。

  在大規模消費增加的情況下。產量短期內卻無法增加,漲價其實是十分合理的,但是爆炒就是不合理的,是利用了人們的經濟預期,過分的炒作,將市場吹成了一個巨大的氣泡。

  不過楊潮的努力也不是沒有回報的。至少他將橡膠危機阻擋在中國市場之外長達半年時間,一直到1910年下半年,上海的橡膠才開始炒起來,而之前英國人已經炒了一年了。

  中國金融業在楊潮的約束下,強韌**堅持不介入橡膠股票,可是外資銀行卻大肆炒作,哪怕楊潮是匯豐銀行的董事,也無法阻止匯豐銀行對橡膠股票的支持。

  而且還有其他銀行的加入,比如英資麥加利銀行(渣打銀行)。德華銀行等,這些外資銀行甚至允許客戶以橡膠公司發行的橡膠股票,向他們抵押貸款,這樣就可以讓一個客戶不斷的炒下去,將股票價格不斷的拉高,只要股票在漲,客戶就能不斷的抵押到更多的資金,再次投入炒作之中。沒有什麽神奇的地方,就是鼓吹泡沫從中漁利罷了。

  在外資銀行這麽喪心病狂的支持之下。上海錢莊業已經忍不住了,他們從承兌清廷債券業務中也大賺了一筆,正是有錢的時候,他們的入場立刻就推高了本來就足夠高的股票價格,泡沫出現了,此時楊潮已經阻攔不住了。

  見到大勢不可阻擋。楊潮立刻就啟動應對措施,借著股票風潮,楊潮也成立了一家橡膠公司,齊柏林橡膠公司,以大名鼎鼎的齊柏林為名。一成立立刻就成為市場爭搶的對象。

  而楊潮可不是皮包公司,齊柏林橡膠公司,可是有業務的,打算生產供應齊柏林飛艇的橡膠氣囊,這可是很有前景的買賣。

  因此齊柏林橡膠公司以十兩為一股的價格,向市場上發了十萬股瞬間就被一掃而光。

  之後在股市瘋狂的增長中,齊柏林橡膠股票很快就被拉高到了三十兩,五十兩,最後是一百兩。

  楊潮趁機在三個高位,又分別印刷了十萬股,也無法填滿這個市場,倒是讓楊潮收集到了近兩千萬兩銀子的資金。

  如果能將市場上瘋狂的資金,聚攏到自己手裡,到未嘗不是一種保護,但是楊潮的目標可不是市場上的散戶,而是向外資銀行發起了戰爭。

  從山東找到了一批可靠的富強黨老黨員,讓他們扮作小股民進入上海,手裡紛紛握著齊柏林印刷出來,沒有發行的股票,假冒是從市場上買到的,紛紛去各大洋人銀行開戶抵押,大肆從各大銀行抽取資金。

  楊潮認為只要這些銀行的資金被控制,也就從源頭控制了炒作,而當這些銀行準備收網的時候,楊潮也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楊潮派去的人仿佛沉迷於股市的賭徒一般,常駐在各家銀行中,每天開市就在銀行窗口購買股票,順手就抵押給銀行,滾動式操作,讓楊潮幾個月時間從洋人銀行中抽走了八千萬兩白銀。

  這只是楊潮計劃的第一步,第二步則陰險的多。

  此時由於橡膠風潮,上海聚集了大量的氓冒險家,一個個成立皮包公司,在報紙上打廣告造勢,發行股票,套取資金,不斷的抬高股價,隨時準備撈一筆就走。

  其中最著名的還是那個蘭格志公司,這個沒法改變,因為這家公司雖然是皮包公司,但是他們在上海已經潛伏了很久,1903年英商麥邊洋行就在上海設立了以經營橡膠園、石油和煤,以及采伐木材等為業務的蘭格志(橡膠產地名)拓植公司,但是這家公司此後七八年除了發股票外,就沒有進行過任何實業活動,就是小規模的發股票,然後用新股資金為老客戶分紅,典型的龐氏騙局竟然持續了七年時間。

  而麥邊終於等到了機會,橡膠風潮起來了,他家的股票因為經營年頭最長,反而最有信用,開始瘋長起來,一年前蘭格志股票在市場上的價格是每股78兩,1910下半年漲到120兩,9月達到150兩。

  其他皮包公司,因為敢操作,並且不斷的在報紙上散布假消息,今天用發行的股票資金購買了一塊好地了,明天更是直接購買了一座橡膠園了,後天則種下了幾十萬株幼苗了,在不斷的利好消息刺激下,皮包公司的股價大漲,紅眼的散戶小股民既不加甄別,其實也沒有甄別的能力,就一味的瘋狂購買。

  地傍橡樹公司的股票價格從開始的25兩,一個月後就漲到了50兩。柯羅麻公司的股票從17.5兩,漲到36兩。

  橡膠股票價格在市場上猛漲的狀況,誘使更多人認為購買橡膠股票有暴利可圖,紛紛不顧正當產業,加入進來,相互推進,使得上海橡膠股票市場更加升溫。

  楊潮也在其中推波助瀾,讓外資銀行始終都沒有察覺到動靜,畢竟他們能夠掌握上海的金融業動向,如果是謝冠輝找人暗中操作,他們能夠發現,但他們卻絕對無法發現楊潮從外地派來的人,楊潮讓這些人就偽裝成被股票風潮吸引的外地富家子弟,洋人銀行也沒有能力甄別這些人。

  這次股票風潮,很顯然是一場莊家對散戶的大屠殺,洋人銀行仗著自己的信息優勢,對散戶有絕對的優勢,可是楊潮卻比洋人銀行更有信息優勢。

  當時間到了12月,橡膠股市已經到達最高峰的時候,楊潮已經完全弄清楚了在上海發行股票的200多家橡膠公司的底細,專門派人到南洋調查了一圈,發現其中真正經營橡膠業的不超過十家,就是這十家公司,也只不過是剛剛開展業務。

  南洋真正經營橡膠園的那些華人資本家,其實人家根本不缺錢,就算缺錢的,在橡膠行情這麽好的情況下,也有大把銀行搶著給他們貸款,更何況這些南洋資本家本身很多就在開銀行。

  所以上海這一批橡膠公司,幾乎可以說全都是騙子,而他們跟洋人銀行相互勾結,炒高股價, 然後謀取暴利。

  這實在是太傷害楊潮的感情了,你傷害了我,還想一笑而過,楊潮可沒有那麽好脾氣,不捅這些人一刀是不會罷休的。

  而且這些人玩這種下作的事情,也別怪楊潮玩下三路了。

  齊柏林作為名頭最響的公司,比蘭格志更瘋狂,10兩票面價值在楊子銀行的炒作下,已經達到了300兩,並且大肆印刷新股票,一半拿到外商銀行抵押,一半賣給中國錢莊。

  當楊潮發現自己已經聚攏了三億兩資金的時候,開始出現第一家外資銀行不收股票抵押的情況,楊潮知道外商銀行開始收網了,他們接下來肯定是悄悄在市場上把那些股票高價放出去,然後瘋狂打壓這些股票,讓股票市場崩潰,然後他們可以以極低的價格平倉。

  楊潮不打算玩上次的黃金逼倉戰了,他這次玩的更無賴,更血腥,他打算玩重啟模式,他要讓上海故事一夜間崩潰,不給外資銀行任何機會解套,讓他們那些股票砸在手裡,不給洋人收網的機會,因為楊潮要收網了。

  第一步,那些在各大銀行窗口最瘋狂的賣家中,最瘋狂的一批,突然一夜之間消失,他們接到楊潮的命令,全都回到了山東,這些人中有各省的人,但無一例外全都會留過學,加入富強黨三年以上的老黨員,人數多達千人,他們從洋人銀行中貸到的款項最後達到了兩億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