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191節 敬佩的人
  大頭哥已經在各方勢力之下,重新改組了內閣。

  以唐紹儀為總理的內閣比過去看起來都更像樣:

  國務總理為唐紹儀,內務部總長為趙秉鈞,外交部總長是陸征祥,財政部總長是熊希齡,陸軍部總長是段祺瑞,海軍部總長是劉冠雄,司法部總長是王寵惠,教育部總長是蔡元培,農林部總長是宋教仁,交通部總長為唐紹儀兼任。

  甚至還給炮哥的兄弟留下了兩個位置,陳其美是工商部總長,黃興得到了參謀部總長,但這兩人都沒有到北京就任,而是跟老大炮哥一起跑去了日本。

  這個內閣中,有大量同盟會和其他勢力的要員,比如財政部長熊希齡有維新派、實業派背景,但卻以在地方上辦教育成名的,張謇一般的人物。

  熊希齡少年成名,15歲就中了秀才,22歲舉人,25歲進士,有湖南神童的美譽,很受張之洞等一乾洋務派的欣賞。甲午戰爭爆發後,熊希齡年輕氣盛,自感讀書無用,要投筆從戎,想去朝鮮打仗,最後被劉坤一給攔回去了。

  百日維新的時候,他站在維新派一邊,積極奔走呼籲,是一個典型的維新派。但是維新很快失敗,他受到了牽連,政治前途暗淡,幸好有張之洞一乾大臣保護,他才得以在湖南鄉下安身。

  但是他不乾寂寞,積極奔走,先後開辦航運等實業,又自籌資金在湖南興辦新式教育,在民間名氣很大,維新變法事件平息後,他又得到了重用,還跟端方等大臣出樣考察過憲政,回國後擔任東三省農工商局總辦等官職,因為能給官府籌到錢,有理財能手的稱呼。

  由於在洋務派中有很大的人脈,而且一向跟袁世凱有聯系。所以袁世凱選擇熊希齡當財政部總長,其實也是培植他自己的勢力。

  剩下的段祺瑞更不用說了,這是袁世凱的心腹手下,即便袁世凱下野多年都沒少了聯系。更是發出通電威脅清帝退位,袁世凱一被起用,立刻就把他第一時間調了回來,這次被袁世凱推到陸軍部總長的位置上,也是在培植勢力。

  趙秉鈞也是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自己人。劉冠雄是北洋海軍元老級人物。庚子年的時候,接受袁世凱的建議,帶海軍艦隊南下到上海參與互保,不參加跟洋人的戰爭,顯然跟袁世凱早有勾結。

  司法部總長王寵惠,這是一個學者型官僚,十分精通業務,著名的伍廷芳對他都十分敬佩,一直屈居在他之下。這個王寵惠原本的歷史上,還參加了聯合國憲章的起草工作。對國際公法和西方法律十分熟悉。他還是北洋大學第一個大學生,在美國耶魯大學留過學。

  雖然王寵惠不算是袁世凱的‘自己人’,但是這樣一個專業人士,其實對袁世凱的權力並不構成威脅。

  剩下的教育總長蔡元培,這是光複會的人,顯然是處於拉攏才給了一個不威脅自己權力的教育總長職位。宋教仁是農林部總長,此人是黃興華興會的副會長,黃興跟炮哥並列,都是同盟會中的巨頭。給一個跟炮哥和黃興這樣的人物有密切聯系的人一個部長,顯然還是處於政治拉攏手段。而給他一個農林部長,這簡直就是用閑職來打發他。

  可以看看大頭哥的內閣,顯然這是一個北洋掌控大局的內閣。

  利用這個內閣,大頭哥不但穩定了國內局勢。而且還完全掌控了權力。

  掌權之後,大頭哥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對待對俄戰爭的態度問題。

  “當然,我們將繼續戰鬥下去!我們會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維護自己的權利和民族尊嚴的問題上,是不會有任何妥協的!”

  在袁大總統用力揮舞的手臂間。一聲雄渾有力的聲音,從他那粗短的脖子裡噴射出來。

  大頭哥顯得那麽意氣風發,顯得那麽激情昂揚,在他四周仿佛有一道強大的氣場一般,讓采訪他的記者崇拜不已。

  不過大頭哥是不會自己去打的,甚至都不會派他自己人去送死,打還只能是楊潮去打。

  大頭哥跟楊潮商量過,楊潮表示俄國人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後,大頭哥就決定要打了,如果他剛剛上台,就能有一場輝煌的面對洋人的勝利,顯然對他的政績大有好處。

  不過楊潮也不白給大頭哥賣命,管大頭哥要了五億兩白銀。

  張之洞死前,一共發了五匹國債,前兩次各一億兩,後來次各兩億兩,第五次四億兩,總計十億兩。也許是感覺到自己身體不行了,最後一次發債券的時候,張之洞發了遠多於實際需要的數量,而且全都直接存進了楊子銀行,讓楊潮可以隨時取用。

  現在這十億兩銀子,還沒有完全花完呢,一百萬人兩年時間發出去的軍餉不過三億兩,武器彈藥消耗了五億兩,其他各種物資消耗一億兩,到現在還剩下將近一億兩,還能支持一陣子。

  但是對於即將發動的下一波春夏攻勢,這點錢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楊潮才要了五億兩,但大頭哥的錢可不是那麽好要的,大頭哥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借款可以,但是關稅差不多都抵押出去了,大頭哥要用山東境內工廠的出廠稅作為抵押來貸這筆款。

  楊潮也同意了,這筆錢將在上海籌措,由楊子銀行聯合三十家大型錢莊承銷,雖然會在未來十年用山東工廠的出廠稅還款,卻也相當於買斷了山東工廠要上交中央的稅款。

  五億兩足夠楊潮發動一次反攻了。

  “反攻,一旦時機合適,我們就會反攻。將戰爭推進到敵人的國土上去,直到俄國人認輸為止!”

  大頭哥繼續回答著記者的提問。

  “我軍的作戰目的?我軍作戰目的一直對十分明確,那就是收回東北權利,廢除不平等的條約,將鹹豐以來俄國人從中國割佔去的領土都收復回來。”

  大頭哥明確的表態,向外界公布新政府的政治追求。

  不用說,大頭哥這樣的表示,會讓剛剛平靜下來的中國百姓再次熱烈起來。

  此時在直隸南皮一個小地方,一座不算太豪華的大墳前。

  楊潮拿著一瓶酒,一束鮮花,還有一疊火紙。

  一邊燒紙,一邊念念碎,好似在跟一個老朋友說話一般。

  “張相啊,不要怪下官冒犯,您死的可真不是時候啊,還真是讓下官難做。”

  這是張之洞的墳墓,墳上的新土還沒有乾透。

  張之洞昏迷十天后就去世了,都沒有來得及交代一下遺言。

  張之洞在世的時候,不貪財、不戀權,一心洋務,建了大量的新式學校,選派出了三萬多留學生。

  當李鴻章緊抓海軍,這種能提高他政治權力的洋務的時候,張之洞卻老老實實將練好的新軍在朝廷的命令下轉交給兩江;在李鴻章開辦開灤煤礦這種賺錢的洋務的時候,張之洞卻吃力不討好的而要修建盧漢鐵路,為此還建立了一個以漢陽鐵廠為核心的大型重工業集團;當李鴻章死後給兒孫留下了兩千多萬兩銀子的時候,張之洞留下的,是湖廣大大小小的新式學堂,是一個覆蓋全國的初級教育體系。

  “老大人,以前下官以為,這時代的人物,我隻佩服三個半,李鴻章、袁世凱、張謇,您老人家只是半個,但是現在我覺得,我又多敬佩了您半個。而且是敬佩!”

  張之洞死的時候,沒有人關心,袁世凱剛到北京,代替張之洞成了新任內閣總理大臣,手握重權所有人都巴結著往袁門趕,卻不知道一個老人剛剛去世。

  是張家的人,給他悄悄收斂了屍體,並且是求到楊潮哪裡,才給安排了一列專車,護送到了老家南皮,接著悄然下葬, 除了三五好友之外,都沒有人來參加葬禮。

  甚至楊潮都因為在東北,沒有趕回來,這次是他第一次來張之洞的墳前。

  楊潮是來跟張之洞告別的。

  “老大人,下官就要出征了,此次北去定給您帶回來一個好消息。如果有九泉的話,我相信您一定會笑起來的。”

  火紙慢慢燒成了灰燼,楊潮撥弄了一下,確認燒乾淨了,然後站起來,默默的朝著墓碑鞠了一躬,然後大踏步走了。

  原本的歷史上,在五十年後,就有一波年輕的學生,以革命的名義,挖開這座墳墓,開館傾屍、曝於野外數時日。

  對張之洞的死楊潮並不傷心,人終有一死,但死後落到一個不該落得的下場,才是最讓人傷心的,尤其是那些學生的領袖,還是張之洞辦的教育系統中培養出來的人才,尤為讓人感到傷心。

  楊潮不知道這個時代這樣的悲劇還會不會發生,楊潮不知道他能不能扭轉一些錯誤的歷史,能不能讓國家民族平穩的轉身,但是他希望不會,他希望能,他希望能。

  直魯地區已經是春暖花開,但是北方的春風卻絲毫沒有暖意,依然凜冽如冬。

  但楊潮也即將起身了,在出發之前,他召開了第一次富強黨大會,要將一些重要的事情統統安排下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