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188節 遠距離革命家
  袁世凱很快就抓住了炮哥的把柄,被炮哥盛讚為“革命功之臣”的陳其美,為了爭奪浙江督軍的職位,派光頭哥暗殺了光複會領袖陶成章,一時鬧的沸沸揚揚。┠.〈〔。

  袁世凱立刻出強硬表態,要求抓捕陳其美進行審判,絕不允許謀殺革命功臣的罪犯逍遙法外。

  袁世凱還向炮哥提出,讓他交出陳其美,讓所有革命派進行公審。

  炮哥自然不願意把自己最忠心,手裡勢力最大的小弟交給袁世凱了,結果在袁世凱的操縱下,全國各界一陣大罵炮哥的聲音,而且那些不服炮哥管理的其他派系也挑了出來,大揭炮哥的短。

  比如梁啟就大肆嘲笑,說炮哥長期忽悠別人革命,不過是“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遠距離革命家’而已”。

  光複會、共進會和民社黨那些人也跳出來,表示什麽革命功,武昌起義是他們的成員動的,跟炮哥他們沒半毛錢關系,他們反而以革命功臣自居,暗殺真正的革命功臣,強烈要求炮哥交出陳其美,由大家公審。

  袁世凱一招就孤立了炮哥,同時表示要組建新的內閣,任命心腹唐紹儀為總理大臣,同時邀請一大幫同盟會政要北上就任政府高官,又拉攏到了一大批同盟會成員。

  接著袁世凱開始公開要求炮哥辭職了,表示希望炮哥以大局為重,不要意氣用事,還大度的表示邀請炮哥到北京共商國事,炮哥也不敢去。

  袁世凱的大軍此時又一次開始進軍,炮哥現根本就沒有多少軍隊聽他的,畢竟他常年在國外活動,名頭雖大,可是掌握軍隊實權的,大多還是那些扎根在國內玩命的土鱉,尤其是在新軍中勢力很大的複興會等組織。

  炮哥見狀。┞┡┠┟═╡.。立刻宣布解除自己的權力,然後立刻跑到了上海,拉著陳其美一起又跑去了日本。

  緊接著袁世凱召開國會,宣布自己就任臨時大總統。並且開始籌備國會選舉等事務。

  此時炮哥得到了蔡鍔、蔡元培等同盟會軍政要人的支持,立刻以大總統的身份,任命了楊潮為山東、東三省,合稱東四省督軍,詹天佑繼續為鐵路公司總經理。任命謝冠輝為上海海關道,並且授予上海特殊地位,成為上海特別城市。

  謝冠輝當即召集上海各界要人,資本家、銀行家和洋人領事,宣布上海為自由貿易城市,一切進出口貨物免除常關稅,海關稅繼續照舊。此舉意味著凡是經過上海的國內貿易,都是免稅的。比如從廣州到上海的進口稅就不會在征收了,但是從英國到上海的關稅卻還要繼續征收,免除的不過是國內關稅。

  此舉勢必會讓上海進一步穩固作為貿易中心的地位。而為貿易融資的金融業將會更達,依靠外地原料生產的工廠成本也會更低,出口到其他地方的成本也減少了半成的樣子。

  謝冠輝不厭其煩的跟上海各界解釋著上海的新政策,洋人是第一個理解,也是第一個歡迎的,接著那些銀行家、資本家也都聽明白了,以後就是他們上海人自己管理自己,朝廷不會插手了,還有這好事。

  更多的好事還在後頭呢,謝冠輝很快就邀請了上海各界有頭有臉的人物進入上海市議會。比如錢莊業的陳笙郊、虞洽卿、方季揚、秦潤卿,工業界的嚴裕棠、盛宣懷,法律界人士伍廷芳、梁啟等人,可謂是一個由金融業把持的議會。

  接著就忙著商議上海建設問題。還聘請了工部局的幾個洋人為顧問,打算成立一系列管理部門,包括政法、行政和公共服務部門,基本上照搬了洋人的工部局來進行管理。

  很快楊潮就派來了一個鎮的兵力,由從北京回來的馬騰飛帶領,歸謝冠輝指揮。╪╪┢╪.〔[。c《o

  手裡有了兵。謝冠輝立刻就開始抓捕在上海動亂期間,到處打家劫舍的一批青幫頭目,當然法租界的黃金榮這樣的人物暫時還動不了,但是那一群群底層的地痞硫氓卻毫不客氣,其實就是這些害害的最恨。

  炮哥在日本得知上海的情況,大罵革命成果毀於一旦,被這些萬惡的資本家竊取了。

  炮哥在日本開始重新活躍,募集資本,收納會員。

  袁世凱在北京開始玩弄權術,拉攏各省政要,大肆封官許願,很樂意聽取各方意見,組建了一大批不威脅他地位的部門,把這些人塞進去做官。

  楊潮則忙著穩定山東的經濟。

  國家生這麽大的亂子,山東經濟不出問題,是不可能的。

  比如張謇的工廠裡就開始缺乏原料開工不足,中國市場上的棉紗開始漲價,英國、日本棉紗又一次收復失地,佔領了不少份額。

  但是隨著國內局勢的穩定,湖北一帶的棉花可以運到山東,紡織業又可以開動馬力了。

  重工業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雖然得到軍事訂單的數十家大工廠吃的盆滿缽滿,但是由於對經濟預期的擔憂,很多新建的外資工廠開始猶豫了,很多美國資本看不到希望之下,將他們的土地和建了一半的場房折價甩賣。

  德國資本比美國人稍微好一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有能力保護他們在青島的資產,所以還算淡定,但是也減慢了建設度。

  這倒是楊潮願意看到的結果,老實說很大程度上跟俄國人打這一仗,就是被突然爆的投資熱潮給逼的,楊潮自己引進了一百五十家合作企業,結果湧進來三百家自己來投資的,產能出需求一倍。

  但是武昌起義也是楊潮沒預料到的,因為這兩年總的來說南方還算平靜,尤其是四川人很老實,翹以盼著川漢鐵路,沒有理由鬧事,誰想到武昌還是如期爆了起義,引了革命浪潮。

  雖然這幾年經濟是向好的,鐵路的帶動下,不止是山東,各地的貨物能運輸出來之後,鐵路覆蓋之處經濟就在展,四川大量的豬皮、豬鬃運到山東,四川的養殖業至少展了,養豬戶肯定賺到錢了。

  可經濟展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比如張謇的工廠用的機器越多,往其他省份買的紡織品越多,也就說明當地的農戶紡織出來的布匹賣出去的少,而且很大程度上,張謇的工廠解決的就業問題遠少於被他衝擊破產的農民。

  進步得到的利益甚至小於展造成的破壞,這就是經濟模式轉型時期的問題,很深刻的矛盾,這有一個臨界點,過了那個點,就業就會比失業多,但之前整個經濟體都要面對一個陣痛期,挺過去的就完成工業化,沒挺過去的就爆革命,社會崩潰。

  這次大范圍的參觀各個工廠,楊潮還是很有心得的,比如看到了很多製造業企業的合作方式,就讓楊潮感覺到振奮。

  因為他看到山東的重工業企業自己慢慢結成了一張網。

  比如齊柏林—楊潮飛艇公司,齊柏林已經在開第三代飛艇了,這次應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新理論。

  普朗特通過分析飛艇的空氣東西,提出了很多新的東西,比如他認定了飛艇不是越大越好,以現在的雪茄型飛艇設計來講,當飛艇長度出一百米的時候,動力度比就開始下降,並在兩百四十米左右達到極限,也就是說飛艇的最合適長度是一百米。

  普朗特還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以前的飛艇起飛都是充滿氦氣,這其實是完全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當飛艇上升到一萬米高空左右的時候,空氣壓力只有海平面壓力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氣囊中的壓力遠大於空氣中的壓力,此時氣囊就會擴張,雖然有龍骨骨架約束,但是會損害氣囊。

  所以第三代飛艇在上升的過程中,不但不會充氣,反而會根據氣壓的變化不斷的放氣,以達到內外氣壓的一致。

  其他設計人員也提出了許多不同的飛艇骨架設計模式, 齊柏林接受了其中一個,采用鋁合金鍛壓件製造大型框架,通過鉚接在一起形成整體,而不是過去那種用鋁合金板條綁扎、鉚接方式,外殼也不在用金屬絲綁扎,而是鉚接在整體成形的鋁合金框架上,此舉將進一步降低飛艇自重。

  但是這個框架製造,齊柏林的工廠就沒有設備,他將生產分包給了青島造船廠,造船廠的六千噸水壓機,將承擔這批訂單。

  為了承擔這批訂單,造船廠向美國人的鋼廠訂購了大型模具,可以鍛壓四十米長度尺寸的零部件,而飛艇將由一百多個這樣的部件鉚接起來,試驗強度完全不輸給過去的鋼筋綁扎和鉚接雙重固定,但是卻降低了至少十分之一的自重。

  齊柏林這種跟其他企業緊密合作的方式,讓楊潮看到一張工業網,一個企業可以廣泛的跟其他企業合作,利用其他企業的技術和生產力量,而不是憑借自己一家單打獨鬥,整個工業體系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

  而齊柏林是這個結合體的龍頭。

  這讓楊潮明白,一個龍頭企業,是可以帶動一個產業鏈的。

  但是這還不是他最欣喜的,最讓他觸動的是迪塞爾動機工廠和西門子電力設備廠的生產方式。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