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149節 組黨
  世界各國很快發現,日本人雷聲大雨點小,他們還等著日本人從中國咬下一塊肉,然後來分食呢,可是日本人很快就縮了,讓各國有些摸不著頭腦來。  德國人其實並不是很著急,他們在山東取得了大量的利益,楊潮當了巡撫後,在山東大搞工業建設,最受益的就是德國工業,因為這裡需要大量的機器設備,德國人很放心能吃下絕大部分,因為投資的大半都是德國企業。

  楊潮引入的三十個大企業,光是投資額就有上千萬英鎊,而其中的機器設備怎麽也得三五百萬,這都是德國人嘴裡的肉,而且看楊潮的樣子,似乎根本就不滿足,日後的利益還多著呢。

  就像楊潮說的,這麽大一個國家,四萬萬人口的工業化,人類歷史上也就美國的工業化發展能跟這個相比,但也只是勉強相比,因為美國人不過六千萬而已,而中國是四萬萬人,這不是一個數量級。

  雖然對於中國工業化還存有隱憂,並不認為中國能像美國那樣發展起來,可是只要中國能發展到日本的程度,那也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

  1907年下半年緩緩度過,全世界都在危機的折磨中掙扎。

  山東的一個個企業卻開始投產。

  楊潮履行了承諾,凡是他招引來的企業,產品都找到了市場。

  早在去年,西門子就接到了大訂單,分別在煙台、東營和萊蕪興建一座大型電廠,電廠容量為15萬千瓦,以目前最先進的蒸汽輪機動力5千千瓦裝機,需要三十台西門子大型設備。

  電廠的土木工程已經完工,就等西門子的設備了。

  美國人已經著急上火了,他們看到楊潮將這些電廠的訂單,都給了西門子,為此動用了從政府到私人的各種關系來說服楊潮,摩根財團控制下的通用電氣希望得到一樣的待遇。

  楊潮表示,一座電廠動輒百萬的投資,自己還拿不出來,其實整個山東需要電氣化,這個市場得擴大一百倍,電廠、電力機車等等都需要資金來辦。

  摩根表示願意貸款,美國經濟危機中,摩根財團神奇的獨善其身,有人說這次危機,就是摩根財團發起的,是一次力圖打壓信托業的金融戰爭,所以摩根財管並沒有卷入信托業的金融投機中,反而是他們刺破了這個泡沫。

  事實確實是這樣,但是經濟危機,卻影響了摩根的投資機會,也影響到了他旗下的工業企業的利益,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對外擴張。

  楊潮對借美國貸款意願並不強烈,但是對德國貸款就有興趣多了,德國人銀行團看到摩根的行動,也立刻開始行動,表示支持楊潮的計劃,願意參與其中提供融資服務。

  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一筆一千萬英鎊的電氣化債券就訂下了,將用來支持山東境內的支線電氣鐵路的發展,同時在山東各個城市,修建一座5萬到15萬千萬容量的電廠。

  貸款以山東關稅為抵押,分十五年還清,但是前十年只需要支付利息。

  楊潮計算的很清楚,前十年的利息總計,還不到貸款總量的八成,而十年後都到1917年了,那時候德國人都快戰敗了,這筆貸款估計也就差不多黃了。這樣的借款自然十分劃算,不借才是傻子。

  摩根對此十分不滿,尤其是對他們政府在華問題上的軟弱,表達十分憤怒的情緒。

  因為正是他們政府的不作為,才讓他們這些美國商人,利益大大受損,在中國的拓展,一直十分不順利。

  摩根想要聯合英國人,結果英國人已經吃下了一筆一千萬英鎊的鐵路債券,暫時無意跟中國為難,尤其是掌管鐵路的楊潮。

  1908年終於到了,各國經濟形勢稍稍緩和。

  在山東投資的一批民族資本,因為最後楊潮總計五千萬緊急貸款的支持下,總算幸免於難,沒有破產。他們此時也發現了山東投資的優勢,尤其是政府對他們的限制非常有限,李富安組建的工商局接過了所有的企業管理權力,為此後面也是一番政治鬥爭,傳統官僚紛紛結成同盟彈劾楊潮,都被楊潮頂了過去,但是朝堂上對楊潮不滿的情緒越來越激烈了,說白了楊潮侵犯了太多人的權力。

  尤其是洋務派,經過袁世凱和周馥兩代經營,山東的洋務派實力還是很強大的,跟朝中的洋務派連成一體,對楊潮各項施政都提出了責難,什麽賣國了,什麽勾結洋人自重了,什麽擁兵不法了之類。

  楊潮則強烈的反擊,表示新成立的工商總局,是朝廷批準成立的,這是新政,假以時日,必然能收到效果,並且不惜跟洋務派對賭,三年之內必見成效,否則甘願停止。

  “本官可是堵上政治前途了。你們可要爭口氣。”

  楊潮將自己的行為都告訴了王求等人。

  王求去年年底也回來了,從1901年開始,經過了將近六年的學習,他也完成了學業。

  其實第一批留學生都在慢慢回國,他們一個個激情飽滿,野心勃勃的想要投入新政的大潮之中,而山東則是這個大潮的風口浪尖,雖然洶湧危機,但也生機勃勃。

  “大人放心,吾等定當竭盡全力,決不讓那些老頑固有任何借口。”

  王求信心滿滿,他回國後,立刻就著手組建了一家化工企業,以石油為原料,生產一些化工用品,比如苯酚,王求認定石油化工的成本比煤化工更低,從石油中煉製苯酚是新技術,比從煤焦油中煉製,程序更簡單,效率更高。

  他認為在山東生產苯酚,向日本出口,很有前途。

  但是他沒想考慮到,日本為什麽不自己生產苯酚,而要向美國和德國進口,來生產染料的原因,沒有石油啊!

  山東也沒有石油,但是山東有煤炭資源,楊潮很不看好,但是還是給了王求十萬兩銀子,讓他自己設計設備,在山東本地進行加工,然後小規模生產,楊潮的目的,無非是培養幾個技術人員罷了,同時打擊一下王求的熱情其實也是好的,讓他知道一下商業競爭的殘酷。

  與王求這些人一起回山東的,還有大量的留學人員,僅僅去年年底就有上千人來到山東,佔據當年畢業的留學生人數的三成,可以說都是強國富民社拉攏過來的。

  楊潮一口氣將這些人塞入鐵路公司,萊蕪兵工廠等自己能影響到的企業,實在是學無所用的,就像那些洋人企業介紹,比如原本是想把王求介紹到拜耳的,結果王求自己不樂意去,想要投資創業。

  楊潮的計劃是,這些人在洋人,尤其是德國企業中慢慢工作,等他們徹底了解融入這些企業之後,正好可以執行自己的接收德資企業計劃,如果中間有人想要出來創業,當然也不是不歡迎,但是楊潮告訴他們,得等他們學會之後再說,必須學會企業的經營管理,三年之後,在各自企業中表現良好,至少已經成為技術骨乾或者管理中層人員後,楊潮才考慮讓他們投資。

  王求是唯一一個個例,對此的解釋是,讓王求先試點,如果王求成功了,那麽可以考慮鼓勵所有留學生創業。

  “朝廷放開黨禁了。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組黨了。我提議我們強國富民社正式名稱,改為中華富強黨!大家開始表決。”

  年初,第一節黨大會上,來自山東各地,甚至還有從上海等地趕來的留學生代表齊聚一堂,討論的第一件事,就是組黨問題。

  今年年初,康有為推動之下,朝廷終於放開了黨禁,宣布允許成立黨派,表示這是為憲政做的預備工作,憲政們,當然是要有政黨參加的。

  “大人,我們組黨之後,是不是就該參加議會選ju了?”

  王求高高舉手,幾乎所有人都同意改組,組黨毫無懸念,王求立刻表示道。

  楊潮道:“先做好手頭上的工作。你說你在社會上還沒有取得成功,憑什麽就敢直接向朝廷要權力。你以為這還是秀才考科舉啊,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想要取得權力,就先證明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人。比如你的企業先辦好了再說。”

  議會選ju這件事還沒有眉目呢,雖然很多人都在推動,但是各省督撫反對的厲害,現在的議會比兩年前權力大了不少,康梁集團給了議會決定稅收的各種權力,結果導致朝廷權力進一步分散到各省。

  以前慈禧在的時候,海關稅收的分配方案是,朝廷收四成,各省分六成,經過議會的一次次討論,現在各省已經佔到關稅分配的八成了。

  當然還是各省的關稅八成歸各省,這可不是大鍋飯,有錢的省份還是有錢,沒錢的省份幾乎分不到,比如甘肅省去年的出口只有百十來萬兩銀子,能分到的關稅就不到三萬兩,而兩江出口超過八千萬,關稅就能分到六百多萬兩。

  大石房作為富強黨總部,熱鬧了三天后,討論制定出黨的各種規章制度。

  核心內容跟過去區別不大。

  兩條宗旨,強國、富民沒有改變。

  三種手段,興辦教育、鼓勵工業和發展軍事。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