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227節 最後1塊拚圖
  作為一個可以平衡各方的砝碼,被各方爭取,理論上應該很得意,但是法俄同盟中的法蘭西共和國卻十分痛苦。↑

  因為他們一點也沒有感覺到什麽輕松,反倒是感覺到壓力重重。

  東北戰爭之後,以法國為紐帶,俄國和英國人和解了,英法俄三國看似形成了一個協約國集團。

  但是這次中日衝突爆發後,法國人卻感覺自己真的很難做。

  日本人引用英日同盟,一旦爆發戰爭,英國勢必被卷入其中,法俄同盟的選擇將決定最終的結果,法國希望跟英國保持緊密的協約關系,因為他們的最大敵人始終是德國,為此法國是不惜站在英日同盟這一邊的,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時候,他們願意跟中美德同盟中的德國開戰。

  可問題是,法俄同盟中的另一方俄國,是打死也不會幫助日本的,他們反倒磨刀霍霍準備收復失地呢,俄國人甚至增強了邊境地區的兵力,向伊爾庫茨克增加了10萬士兵,將這裡的兵力增加到了30萬人。

  俄國人的舉動讓法國人很難做,因為這意味著如果中日戰爭爆發,俄國人肯定是站在中國人一邊,向日本宣戰的,這樣的話法國何去何從,法俄同盟向英日同盟宣戰?跟德國人站在一個戰壕裡?

  就像俄國人不肯跟日本站在一個戰壕裡一樣,法國人也是絕對不會跟德國人站在同一個戰壕裡的。

  錯綜複雜的國際關系,讓法國人感到焦頭爛額,只能一個勁的緩和矛盾。

  當法國人上躥下跳的在中國活動,並且找上楊潮,要求楊潮保證不主動發起戰爭,因為怎麽看楊潮在東北的擴軍行動。都是在為戰爭做準備。

  楊潮知道自己該行動了:“第三步開始了!”

  什麽第三步?

  圍堵日本人的第三步,一步步把日本人逼到這裡,甚至把整個國際局勢都牽動了,楊潮的目的卻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圍堵日本。

  發動東北戰爭,支持日本奪取俄國大片領土。製造日本跟俄國不可調和的矛盾,極力邀請美國加入中德同盟,都是在為自己的圍堵日本政策服務。

  楊潮圍堵日本分三步,第一步就是拉攏美國的一系列行動,第二步是跟日本展開軍備競賽,製造跟日本的緊張關系,最後跟日本經濟絕交,跟日本軍事對峙,而第三步就將完成最後一塊拚圖。那就是拉攏俄國。

  楊潮知道只要中國跟日本對峙,俄國人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這時候就可以拉攏俄國了。

  只要俄國也加入,楊潮就將日本周邊所有勢力,都推到了日本的對立面,讓日本人面對舉世皆敵的外交狀況。

  但是俄國跟日本的關系不好,跟中國的關系也不好,上次戰爭可以說就是中國人挑起來的,中國人跳出來聯合日本胖揍了俄國一頓。讓俄國失去了四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還沒收了中國境內所有俄國人的資產。俄國人可沒有那麽賤,立刻就轉過來跟中國親密起來。

  所以楊潮得通過法國人才能改善跟俄國的關系。

  現在法國這隻弱雞找上門來了,楊潮當然不會拒絕。

  但是法國要求楊潮保證不主動發動戰爭,這一點楊潮還不能保證。

  “我希望邀請一下俄國的外交使團到中國來訪問,希望法國政府能從中促成,作為回報我倒是可以保證我統領的軍隊不會主動攻擊。”

  法國人哪裡能不答應。立刻就積極聯系去了。

  夾在幾大同盟之間,法國太痛苦了,說白了還是因為他們是一隻弱雞了,要是拿破侖時代的高盧雄雞他們會怕誰?

  想到法國人如今的處境,楊潮就不由想起後世中國的地圖。一想到小時候接受的愛國教育,“我們的祖國是一隻屹立於東方的雄雞”,一想到小學進行的愛國教育中,老師用深情的語調介紹我們的領土地形的時候,楊潮就感到有些惡心。

  從一個東方巨龍被人家削成了一隻弱雞,有什麽好值得驕傲的,簡直就是恥辱。

  俄國人積極回應了楊潮的邀請。

  楊潮隻代表地方政府向他們發出邀請,可是俄國總理斯托雷平打算組建一個龐大的團隊前往中國,不但要參觀山東和東北三省的建設,而且要跟中國重新修訂一下外交關系。

  斯托雷平是普京那樣的人物,這樣的人物是不可能長期接受領土被人割走的現狀的,恐怕簽訂條約之後,斯托雷平沒有一天不在想著收復失地,而且要對日本人進行嚴厲的報復,而只要是針對日本人的,沙皇也會堅決支持。

  東北戰爭後,斯托雷平很快就鎮壓了國內的不穩,在法國大量貸款的支持下,俄國經濟奇跡般的再次增長起來,而且增長還很強勁。

  這其實不是什麽奇跡,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俄國擁有龐大的國土,無限的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以前經濟出現問題,不過是因為組織機構的滯後,大量的農民像農奴時代那樣被束縛在土地上,工業得到不到充足的勞動力,龐大的資源得不到開發,工業怎麽可能增長。

  但是斯托雷平的改革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斯托雷平的改革重心就在農村,而且對農民來說十分不公平。

  俄國的農村土地形式很有特色,是一種叫做鄉村公社的結構,類似中國的農村,但是相當大的土地都是公用土地,農民是有權力耕種這些土地的,但是不擁有這些土地的所有權,可以想象成後世的中國農村,土地名義上是國家的,農民每家分到一份責任田,土地被劃分為一小塊一小塊。

  由於是公有製,所以農民沒有興趣改善土地,都想要耕種公社中最好的田地,沒人願意費力氣改善那些貧瘠的土地,造成俄國空有最龐大的耕地面積,農業卻長期不發達。

  斯托雷平命令將農村公社消滅,將公社中的土地變為私有土地,建立農業銀行給一些經營良好的富農發放貸款,讓他們購買村社土地,甚至從貧窮農民手裡收購土地,將土地集中到富農手裡。

  斯托雷平這樣的改革從1907年就開始了,歷史上他的改革讓俄國的農業發展很快,一戰之前就讓糧食產量成為世界第一,比美國的糧食產量還高,糧食可以大量出口,但是蘇聯時期蘇聯人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不過斯托雷平這樣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勞動力問題,富農將土地集中起來進行規模化生產,許多貧農勢必就失去了土地,淪為物產農民,很多就被迫要到城市中謀生,就被迫要進入工廠工作。

  這個過程,哪怕是戰爭都無法打斷,反倒是在戰爭中建立不少新的軍工企業,讓俄國的軍事工業比歷史上強了不少。

  所以戰爭一結束,俄國經濟短時間內就增長起來,但是增長極為強勁卻是因為其他原因。

  俄國人自從1899年開始,就爆發了經濟危機,原因是此前長達十年的一波經濟增長,經濟過熱引起了危機,接著俄國試圖用戰爭轉移矛盾,結果戰敗了,國內革命了,1908年才穩定下來,可是進階則1910年,楊潮就又將俄國人拉入戰爭之中,一直到1912年才結束戰爭。

  可以說俄國人從1899年開始就沒有平靜過,長達十年時間一直就在經濟危機、戰爭、革命、鎮壓、重複戰爭中度過。

  可正因為這十年戰爭的壓抑,才讓俄國的過熱的產業得到了調整,而斯托雷平又解決了私有化的問題,結果工業有了勞動力,還有了農村的市場,俄國本身又有龐大的資源,勞動力、市場和資源三者突然結合了起來,經濟不發展才怪呢。

  老實說這個情況是楊潮沒有料到的,他以為將俄國人折騰了十年,俄國人沒有崩潰就不錯了,沒想到他們反倒開始強勁的增長,去年一年,全世界的國家中,只有德國和俄國經濟形勢最好, 德國是由於那100億馬克拉動的,最後統計增長了11%,俄國人則完全是自己內生性的,就好像戰後恢復一般都很快,他們的經濟更是增長了13%。

  創造了這個奇跡的斯托雷平在全世界都贏得了聲譽。

  “俄國老百姓應該感謝我啊!”

  楊潮不由歎道,他想到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他救了斯托雷平,讓斯托雷平的改革徹底的完成了。

  歷史上斯托雷平1907年開始執政,改革進行到1911年他就被刺殺了,可是這個時代楊潮救了斯托雷平一命,讓他繼續改革的事業,硬是讓這個強權人物徹底完成了改革,將農村的土地全部私有化,俄國土地掌握在了200多萬富農手裡,而不是以前那樣在一億多人組成的公社手裡。

  失去土地的農民,有的成為富農手下的農業工人,有的則走進工廠,農業完成了工業化轉型,工業得到了大批勞動力,工農業都得到了利益。

  至於因為鎮壓而是的近百萬農民,還有十來萬工人,這種代價是改革必須付出的,相對蘇聯時代數百萬人餓死的代價,可輕了不少。

  “歡迎您,斯托雷平閣下,恭喜您取得成就!”

  楊潮很熱情的歡迎了斯托雷平,因為他知道,自己最後一塊拚圖,就握在這個人手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