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47節 擴建煙台港
英國人商人叫做艾柯夫,他是煙台西商會的會長,他三十七年前就來到了煙台,開辦了一家和記洋行,主要做商務、保險與代辦業務,代辦了中印船運航運公司等20余家海運公司。還自有三艘輪船,開辦煙台至天津、煙台至香港的航線,可以說壟斷著煙台的船務與保險業務。

 很顯然因為業務的關系,煙台港的港口設備規模等等,都會對他的洋行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從去年開始,艾柯夫就開始呼籲煙台華洋商人共同集資修建煙台港。只可惜應者寥寥,沒人敢對這樣的大工程進行投資。

 艾柯夫之所以這麽著急,跟德國人對青島的建設有關,德國人那麽瘋狂的建設青島港,讓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壓力。

 事實上艾柯夫的擔憂不無道理,因為各方對煙台的忽視,青島建成後,很快就成了北方最大的港口,從此再也沒有變動過,煙台徹底失去了跟青島競爭的資本。

 “楊大人,您看看。煙台雖然是一個海灣,左右都有陸地懷抱。但卻是一個開口狀,潮水影響很大,港池裡經常帆船。而且碼頭水深太淺,才四五米深,現在最多能停靠五百噸級的貨船。現在我們都是租用小船,開到外海將貨物轉下來,然後在轉移到碼頭上。夏天還好說,到了冬天簡直要命,工人們得穿著厚厚的皮褲,上面還得抹上桐油。要是掉到水裡面,一下子就去了半條命。去年一年,我們就凍死淹死了十個人。”

 煙台山燈塔下,一群人正在商討著,這群人的核心就是楊潮。

 說話的是一個洋人,年紀五六十歲的樣子,正是來中國開創了一片天地的艾柯夫。

 楊潮不住的點頭,他不是工程技術出身,但是基本的道理還是聽得懂的,再說了艾柯夫說的很透徹。

 “所以我們現在得自己修建防波堤,然後把碼頭往深海裡推,這樣千噸大船就可以直接停靠碼頭。如果我們不這麽做,等青島港建好了,恐怕煙台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德國人可是野心勃勃,我相信您也不願意看到德國人控制山東的海運吧?”

 艾柯夫果然搬出了德國人。

 楊潮笑著點點頭:“當然讓英國人控制山東海運更好一點!”

 艾柯夫臉一紅,但是卻爭辯道:“這不一樣。您看看,煙台有海關,有常關。中國政府還可以在這裡設海關監督,德國人到現在都還沒有允許青島派駐海關機構,您認為德國人在青島會允許中國政府設置官員嗎?”

 這倒是事實,

煙台這裡是第二次Ya片戰爭之後開放的口岸,由於位置重要,英法兩國都很重視,兩國第一時間在這裡設置領事館,包括煙台碼頭都是當時通過海關撥款建造的。

 但是說到底這裡只是口岸,跟上海一樣的口岸,比上海好的地方在於,這裡沒有租界。

 當時英法在煙台建港的時候,起先其實跟清政府商定的是開登州港的,因為登州本就是一座港口,可是後來發現,登州是明代起就建立的軍港,地理位置是很好,但是卻不適合作為一座商港。

 英法兩國可不想德國人這樣,早就選好了青島後,才選擇性的佔領。他們當時發現登州不適合做口岸之後,勘察了附近,發現當時還是漁村的煙台很適合,於是跟清政府商量,該開放煙台為口岸。

 清政府巴不得呢,登州可是軍港,而煙台只是漁村,於是就答應了。

 煙台就這樣開港了,並且很快建設了碼頭,但是當時修建的碼頭只是容納五百噸級的,在當時是很先進了,可是工業革命催動下,西方造船技術日新月異,如今千噸級的大船就已經是常態了,誰也沒有想過那麽先進的碼頭會過時。

 這一點德國人在青島做的也更好一些,他們直接開建的就是可以容納六千噸級的碼頭,就跟他們城市的建設一樣,留了很大的余量。

 “所以,我們只要修建兩道防波堤,然後就可以新建新的碼頭,到時候完全可以停泊千噸級的海船。”

 艾柯夫朝著大海比劃了一個懷抱樣子的形狀,意思是修建兩條手臂把港口抱起來。

 楊潮道:“造價呢?”

 艾柯夫道:“至少一百萬兩吧。”

 一筆巨款,要是二三十萬兩銀子,大家湊湊也就罷了,百萬級別的那不一樣。

 楊潮笑道:“那如果要修建停靠萬噸級輪船的碼頭呢?”

 “萬噸級!”

 艾柯夫一驚,口氣有些猶豫:“那恐怕得更高,三百兩怕是少不了。”

 楊潮道:“不要怕花錢。你找專業人士做個估價。然後大家把錢湊一湊,湊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呢,交給我。不過這次出錢的人不會白出,本官會奏請朝廷,這次修港,誰出錢誰得利。可以獲得港口運營權三十年!”

 眾人一下子愣住了,港口運營權?這個詞匯可沒聽過,但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呢,這就是要把港給私人?

 楊潮知道他們不懂,立刻解釋道:“也就是這次出錢的人,我們合在一起成立個公司,就叫煙台港務公司,負責運營港口業務。什麽裝卸船了,倉庫存儲了,這些都可以收費的。就算不打算自己搞,出租出去還可以收租金。反正啊,就是負責管理運營這座港口的。”

 楊潮又對幾個華商說道:“像孟老板這樣的,也不要總想著掙了錢回去買地,然後娶一大堆姨太太,生一大堆兒女,最後家產一分再分。你們跟本官做聲意呢,這家產該怎麽分,本官管不著,但是大可以分股份啊。”

 孟老板點點頭,分股份是一個好辦法,山西那幫人就是那麽玩的,但是地產大家還是會分的,土地嗎,都覺得地契抓在手裡才踏實,分家第一件事就是分地。

 孟老板叫孟洛川,在後世也有點名氣,在現在名氣更大,因為他是孟子的子孫,白手起家開辦綢緞莊,家裡的產業就是鼎鼎大名的瑞蚨祥,主要在北京經營,是北京有名的八大祥之一,不過呢,八國聯軍進北京,他家的鋪子給人一把火燒了。

 青島這裡是瑞蚨祥一家分號,恰好是來歡迎楊潮的,結果被邀請,今天一早就上了山。

 “道台大人說的是,小人都記住了。”

 雖然是孟子後人,但是待遇跟人孔家可就差遠了,否則孟家也不至於為了糊口經商啊,儒家可是很鄙視經商的,誰見過孔門子弟出來經商的?任誰家有二三十萬畝良田,也不會冒這個風險。

 所以孟洛川在官員面前,也沒有孔家那麽從容,跟小民也差不了多少。

 “孟老板,本官不是跟你說笑的,也不是勸你募捐的。你看好港口呢,你就投錢,不看好呢,就不投。拿出你孟子後人的氣魄來!”

 老實說孟子可比孔子剛烈,敢在戰國時代就說出民為貴君為輕的人,確實有雖千萬人吾往也的魄力,大概跟他出身底層,而孔老夫子是奴隸製小貴族有關吧。

 孟洛川尷尬的笑笑,他又不是孔家人,而且也不是孟子嫡系,一向沒有多少朝廷優待,怎麽可能有什麽氣魄。

 不過既然人家道台大人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怎麽也得意思意思,出點錢給道台大人捧捧場不是。

 孟洛川不知道他此時的想法,會讓他後悔一輩子。

 “好,那就這樣!艾柯夫先生呢,幫忙聯系港口建設招標,各位商界翹楚呢,大家也商量著入多少份子。如果是官面上的事情,就來找本官。十天之內,各位到道台衙門一聚,我們在議一議,這事就這麽定了!”

 煙台開港這不是什麽壞事,這是有利於煙台當地發展,而且能夠推動山東發展的好事。

 要知道青島之前,煙台可一直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營口都比不上煙台,從海外輸送到河南、山西一帶去的貨物,可都走的是煙台。以為這裡跟天津等地相比,有一個特別的優勢,那就是不凍港。這時代可比後世冷多了,冬天天津港可是跑不了船的。

 而且現在煙台港還在朝廷的掌控中,那更不能不為他的發展考慮了,青島港雖然也能刺激發展,說到底還是在德國人手裡,無論是出於經濟考慮,還是漲漲國人尊嚴,楊潮都要把煙台港打造成北方第一大港。到時候跟青島雙港起飛,也算是促進了山東的發展。

 處理完這些事務, 楊潮才回到衙門。

 衙門就在煙台,準確說起來,只有煙台這裡,才算是楊潮真正的地盤。

 因為按照慣例,登萊青道台,一直兼任煙台海關道,煙台這座港口城市的一切,都歸海關道管轄。法理上來說,只有在這裡,楊潮才有治權,在下面的州府裡,楊潮只有監督之權。

 楊潮雖然是孤身一人上任的,但是衙門裡卻不是空蕩蕩,該有的其實都有,比如吏員。

 對於中國古代官府的吏員,楊潮的認識就是後世的公務員,是做實際事務的,而官員,則是負責統籌領導的,是不負責具體事務的。

 另外官員身邊一邊還有幕僚,也可以叫做師爺,也是乾具體事務,並且給官員出謀劃策的。但楊潮新官上任,還沒有來得及招募師爺,因此衙門裡只有兩個老吏員。

 這是遠遠不夠的,楊潮打算大力擴招。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