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256節 超級貿易
  readx();  得到承認後,黎元洪第一個會見了美國公使,向美國公使提出要求他們履行同盟義務,要求美國履行中德美同盟條約義務,同時向日本宣戰,美國表示不符合同盟規定予以拒絕。請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說

  黎元洪又要求美國,嚴守中立,斷絕向日本的一切戰略物資輸送,其中包括石油鋼鐵鐵礦銅鋁等各種礦產和原材料。

  對這個要求,美國人也很為難,他們表示除非得到英國諒解的情況下,他們無法斷絕已經簽訂的協議,因為他們向日本供應的許多物資,都是通過英國人訂購的,是日本為英國生產武器裝備的原材料。

  黎元洪又召見英國公使,向英國擺事實講道理,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外交活動。

  就在黎元洪和陸征祥跟各國外交使節扯皮的時候,龔明德訓練了一年的飛艇部隊,成功的跨海轟炸了日本,僅此而已。

  沒有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因為日本不是俄國,這是一個精細的民族,還是世界模范學生,他們善於學習。

  不說他們也擁有豐富的使用飛艇的經驗,單說這兩年歐洲戰爭中,各國摸索出來的使用飛艇和對抗飛艇的戰術,日本人也都學會了。

  戰爭中出現的各種高射機槍高射炮,都通過英國人的訂單,將生產工藝轉移到了日本的工廠,日本人也在全國各地布置了大量的防空武器,這導致龔明德的飛艇部隊根本無法貼地轟炸,基本上都在五六千米的高空轟炸,轟炸效果很差。

  同時中日雙方爆發了比歐洲更激烈的空戰,由於中國飛艇部隊十分龐大,齊柏林—楊潮飛艇公司的飛艇工廠,現在已經擴建到了500座車間,每個車間同時生產兩艘,一次就能生產出1000艘,而完工只需要一個月。也就是說一個月1000艘的速度。

  中日交惡這兩年,飛艇公司的產品就沒有出售過,全都裝備了楊潮的飛艇部隊。

  現在飛艇部隊已經裝備了1萬艘飛艇,盡管歐洲國家都在大規模生產飛艇,可中國飛艇部隊,依然是全世界最大,數量不但最多。型號也最齊全,已經發展了戰鬥性轟炸型和運輸型等各個型號。

  而日本的飛艇工業。雖然受到戰爭的刺激,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產能力都大大提升,尤其是得到美國供應的鋁合金之後,他們也開始生產鋁合金骨架的飛艇,但是論性能,也不過是齊柏林飛艇的三代產品而已,在齊柏林五代飛艇面前,根本就沒有一合之力。

  尤其是大量的個頭不大,但是武裝齊全的戰鬥飛艇。更是讓日本那種簡單的給齊柏林三代飛艇加裝武器的飛艇恐懼,基本上遇到了就是必死。

  因此空戰的結果是,日本飛艇完敗,第一天就損失了上百艘,他們發現他們依然跟中國飛艇有差距後,又一次停止了升空,僅靠防空武器來防禦。畢竟飛艇太昂貴了,與其自己消耗,還不如高價賣給英國人,能換回更多的資源生產高射炮。

  龔明德僅用了三天時間,三天連續對日本的空中戰爭,就掌握了日本上空的製空權。

  掌握製空權是很重要的。因為這讓你可以放手去轟炸日本,而不用擔心日本飛艇起飛來轟炸山東。

  楊潮這邊進行順利。

  黎元洪那邊卻受到越來越多的壓力。

  美國人不但沒有同意參戰和斷絕對日物資供給。

  反倒引來了英國人的嚴正抗議,甚至威脅說中國對日本的轟炸,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本跟英國之間的貿易,要求中國立刻停止轟炸,並且立刻跟日本媾和,否則英國有可能被迫履行英日同盟義務。對中國做出軍事行動。

  顯然楊潮的轟炸,影響了日本為英國生產軍火,同時日本人大概也對英國進行了遊說,讓英國人出面乾預。

  法國人則稍微中立,他們在日本沒有多少訂單,他們主要的生產國是美國。只有英國為了拉攏日本,將大量可以放在中國生產,價格更加低廉,繳獲速度更快的訂單交給了日本。法國的同盟國俄國,更是隻認中國貨,讓他們用日本生產的三八步槍,打死俄國都不接受,他們寧可使用哥薩克的馬刀作戰。

  因此此時的國際軍火市場上,中國是獨佔俄國市場的,英國人的訂單一部分給了美國,一部分給了日本,法國主要依靠美國。

  不過俄國才是最好的市場啊,因為他們工業落後,戰爭打到現在,俄國人動員了超過500萬人的軍隊,是各國中最龐大的,其中至少有300萬人是需要中國提供物資裝備的,按照德國去年抗議的話就是,中國武裝了俄國來打德國。

  淡淡是俄國源源不斷的訂單,就讓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切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訂單。

  這只是軍火,戰爭中有一項生意,比軍火利潤更大,那就是青霉素的生意。

  青霉素的生產線已經完全放在了山東,在濰坊這個交通樞紐,楊潮擴建了三個青霉素大型工廠,巨大的容器培養青霉菌,溶液經過過濾之後,流轉到密封的大型鋼槽中,巨大的風扇開啟,將溶液風乾得到青霉素結晶。

  這就是龐大工業體系帶來的好處,可以大規模的擴張新技術,新應用。

  其中風扇利用了飛艇公司的風洞建造技術和經驗,密封乾燥池則是法國的液化氣公司液化氣瓶生產經驗的結晶,這些新技術放在國際上也都是領先的,結合到一起,立刻就轉化成了生產力。

  三個大工廠,全都具備月產10萬支青霉素的能力,青霉素的單位現在都是中國制定的,一個小瓶可以救治一個重傷員,成為“一伍”,借用的是伍連德的姓。

  一個月30萬支青霉素,足夠滿足歐洲戰爭的需求了,但是價格依然昂貴,這不是市場決定的,這是壟斷帶來的,愛買不買,就此一家,限量供應。

  500美元一瓶的價格,讓各國肉痛的同時,還不得不大量采購,超過他們暫時購買的,也要盡量吃進,目的是儲備,以防萬一,同時他們不買,敵國就買了,各國都擔心這種戰略物資被敵國采購增強敵國的戰鬥力。

  所以盡管價格昂貴,所有的生產力依然飽和,光是這些青霉素,一個月就能帶來1億美元的利潤,一年就是10億,數量巨大而且利潤率驚人。

  青霉素的應用,據說已經是各國最沉重的負擔了,對法國德國來講,甚至超出了他們的軍火消耗,畢竟法國人基本上隻用陸軍,不用承擔海軍消耗,德國人同樣的道理,他們的軍火還是自己生產的,價格極其低廉。

  當然各國對此十分憤怒,就差進行戰爭威脅了,英國人這次面對中日戰爭,突然態度轉為強硬,弄不好就是因為承擔不起青霉素支付了,雖然各國戰爭中的軍費開始已經超過千億美元,但是大多數都是國內消化,也就是印刷紙幣,英國人在美國發的外債到現在也不過十幾億美元,其中七八億都送到中國的話,那也實在是太痛苦了。

  不過這也是英國更本有關,畢竟他們感覺中國剛剛經歷過一場大規模的內戰,雖然時間很短,不可能沒有影響,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日本人擁有絕對的海軍優勢,這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飛艇轟炸,英國人不認為可以讓一個國家走向失敗,因為德國人也轟炸過他們,他們對飛艇轟炸的認知就是,只能起到恐嚇作用,沒有什麽實質性影響。

  跟英國人不同,德國人第一時間就表示支持中國,他們甚至表示願意履行同盟義務,讓中國將青島的巡洋艦交還德國,他們立刻就能參戰,至於宣戰倒是不用,因為日本人早就向他們宣戰了。

  德國人的積極, 同樣是因為貿易壓力,他們參戰不參戰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只是表達一個態度而已。德國人的目的是向中國貸款,更準確的說是向楊潮控制下的楊子銀行體系借債。

  “我們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外債。”

  楊潮向青島總督,現在青島政府顧問瓦爾德抱歉道。

  楊潮在這次戰爭中,出人意料的拒絕了所有國家在上海金融市場上借債,對外聲音是,擔憂各國的償還能力。

  他可不是美國人,摩根在這次戰爭中可是賺的最多的,楊潮可不在乎這些金融利益,他對戰爭唯一的需求就是,將工業體系激活。

  “這真是一個讓人遺憾的消息。”

  潮依然堅持以前的態度,瓦爾德不由遺憾的說道。

  “您要知道摩根在這場戰爭中可是發了大財的,他們壟斷了英法等國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債券,光是這些債券就讓他們能賺十億以上的利潤。如果您同意德國在上海募集資金,我相信德奧兩國的債券規模不會比英法兩國小多少。”

  瓦爾德繼續蠱惑著。

  老實說楊潮是很受惑,別說他了,上海那些金融家都快瘋了,一個個拚命遊說楊子銀行,謝冠輝都親自來北京三趟了,但是楊潮有另外的目的,這就讓他無法賺摩根能賺的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