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240節 集中權力
英國人繼續進行著外交努力,歐洲自然是重點,倫敦現在成了一個國際交際場,各國外交官雲集在這裡,都希望說服英國加入自己一方。??一?看書1·

 雖然歷史上英國人從來沒在6軍上證明自己,參與大6事務,也往往隻以外交和軍費來進行支持。

 但是幾百年來,英國人通過外交和軍費支持大6國家打贏了一次一次戰爭,這幾百年來凡是英國人支持的國家,最後基本上都獲得了勝利,哪怕那次普魯士的腓烈特大帝要跟俄國、法國和奧地利同時開戰,最後依然通過一個奇跡逆轉了形式,那個奇跡是俄國新皇帝繼位,新皇帝是腓特烈大帝崇拜者,直接命令俄軍調轉槍口,接受普魯士的指揮。

 所以歐洲各國對英國還是十分看重的,畢竟是霸主國。

 但是英國顯然不待見德國,他們也不可能待見德國,跟自己進行了好幾年的軍備競賽,誰會待見這樣的對手。

 英德兩國可以說互相恐懼,德國懼怕英國龐大的艦隊,英國懼怕德國無敵的6軍。

 德皇曾經對英國記者說,他是唯一一個喜歡英國的德國人。

 就在爭取英國支持期間,恐懼過度的德國相貝特曼在德皇的晚宴上,甚至建議將德國公海艦隊的管轄權暫時交給英國人,以爭取英國的信任,他的建議被在場的所有人鄙視,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有些驚慌失措,匆忙吃了幾口飯就告辭離開。

 法國雖然跟英國簽訂有軍事協約,但是那協約主要是針對殖民地劃分問題的,主要是化解矛盾,而不是軍事同盟條約,英國人對誰都不負有責任,因此法國人也在積極爭取英國,法國的大使時常跟德國的大使一起等候在英國外交大臣的辦公室外面,等候英國人的召見。

 就在歐洲進行著緊張的外交活動的時候。

 楊潮正在進行緊張的會議。

 “我們現在動員了家工廠,但是其中真正完全投產的不到家。?壹?看書·1?k?a?n?s?hu·安裝完設備的不到家。正在安裝設備的多家。剩下的都還沒有完成廠房建設。”

 李思第匯報著戰時工業局的情況。

 楊潮皺眉喝道:“說具體點!我要精確到每一家工廠的情況。”

 “完全投產197家。已經進行了轉產,負責給兵工廠加工零件。安裝完設備正在進行調整的284家,正在按照要求進行調整設備,擔負軍工生產任務。正在安裝設備的2176家。剩下的正在廠房施工中,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施工開始安裝設備。”

 李思第將統計數據說完整。

 “有什麽問題?”

 楊潮問道。

 “設備問題。由於歐洲戰爭,我們從德國訂購的幾千家工廠的設備運不回來了。”

 楊潮道:“這好辦。我們自己生產。山東多少工廠等著吃進這些訂單呢。戰工局就是乾這個事情的,統一進行統計,統一下訂單。必須爭取到最大的優惠。同時聯系德國人,告訴他們既然設備運不過來,那麽那些訂單取消,他們必須退款。就在山東的德華銀行進行清算,雖然都是馬克我也認了。相信山東的德資企業這時候還不會拒絕他們國家的貨幣。取消這些訂單之後,我手裡應該有億以上馬克的資金,全都給這些德資工廠下訂單。”

 好吧等這些馬克變成廢紙的時候,大批德資企業只能破產了事,都是是收購他們也好,合資也好。楊潮就主動了。

 “我在提醒你,必須精確到每一家工廠,每一家!每一家都要派去聯絡員和督導員,這是戰爭時期,我們所有的資源都要調動起來。告訴所有施工中的企業,要他們加快進度,水泥、鋼材優先供應他們!”

 李思第頻頻點頭,不時拿筆記錄。

 “潘遜!”

 楊潮這時候轉向潘遜。壹看書ww?w?·1?k?a看n?s?h?u看·c?c?

 “雖然是你管教育的。但是你這次任務很重。我們現在一共多少家技校?”

 “258家!”

 潘遜張口就回答,都是他分管的。

 楊潮點頭,一點沒錯。凡是楊潮合作引進的工廠,都必須附帶技術學校,楊潮可以將自己的股份分紅用來維持技校的運轉,或者用他們該繳納的稅款減免來維持學校開支。而技校又給工廠提供技術人員,因此無論是年引進的個美德項目,還是年引進的家工廠,都還是很遵守這個協議的。

 除了這些合作技校外,煙台鋼鐵廠、萊蕪兵工廠等最早的企業,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校。

 這兩百多家技校。堪稱整個亞洲最龐大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了,而且貼近工廠,實習十分方便,辦學成本極低。

 “有多少學生?”

 “1萬3千零83人。”

 有整有零。

 這些學校有大有小,大的比如四方機車的技校,常年有上千人在裡面學習,小的也至少得有人,這是協議規定的最低要求。

 “今年畢業的應該有五千人吧?”

 潘遜點點頭。

 “你配合一下李思第,將今年畢業的學生盡量給新建的工廠,德國技術人員是指望不上了,戰爭一打響沒準原本那些工廠打算招募的技工都得上戰場。而且交通斷絕,他們也招不來了。”

 “還有,讓所有的技校都辦夜校,給老師們工資,同時向工廠裡的華洋技術工人獎金,鼓勵他們下班的時候到夜校裡教學。我們不需要技術多高的學生,能學會簡單的機床操作就行,我們需要數量,兩年內我們要培養萬名技術工人。”

 很多家工廠其實在德國並不是什麽大工廠,相當多一部分是小的家族企業,是那種作坊形式傳承下來,工業革命中慢慢采用機器生產,一般只有幾十個上百人的小家族企業,這些人看到中國投資的熱潮,腦子一熱就來了。

 好的是這些工廠的負責人一般也都是技術出身,一輩一輩技藝傳承,技術都沒有問題,只是腦子不太靈活,所以才更容易被忽悠。

 負責人帶頭,加上一大批夜校簡單培養出來的工人,開動機床生產武器零件還是沒問題的,等這些人度過戰爭之後,也就都熟練了,至於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也不用擔心,第一有德國工廠主負責把關,第二戰爭期間誰還在乎質量,連槍都沒有的俄軍只要能打響,肯定願意買。

 “李富安。你準備一下,從現在開始,一年內接管山東、東北所有衙門。至少到縣城,都必須換成我們的人。到明年年底,你必須完成山東境內政府的現代化組織。”

 李富安眼睛一亮,他手裡一直只有一個工業局,雖然權力很大,負責全省的工業項目,從放許可到審計收稅,都是這個工業局在管,其他政府官員只不過是收點糧稅,還是老一套班子。

 “那袁大總統那邊怎麽說?”

 李富安有些緊張的問道。

 為了不刺激袁世凱,或者說給袁世凱留下一個自己很聽話的印象,楊潮始終不抓權,隻把工業權力抓在手裡,山東境內的大小官員不是清朝時候留任的,就是袁世凱派來的。

 當然在楊潮看來,山東的產業主題工業,才是最重要的,他是隻抓主要問題,在一切可以放手的地方,都不會跟人起衝突。

 “我手裡有兩百萬大軍了,袁大總統讓他一邊呆著去!”

 楊潮冷哼道。

 一個月時間,在山東和東北招募了一百萬人,其中以礦山的礦工為主,而且礦工幾乎是強行征召的,兩百萬礦工中的一半人都給送入了軍隊,不這樣做實在是招不到人,因為山東和東北本地的百姓這幾年生活好了,願意當兵的人極少,不過倒是有上萬的中學生參軍了,這些年輕人的熱情還是值得鼓勵的。

 至於那些礦工,大多數都是從河南一帶招募來的貧苦農民,家裡沒有土地,來山東賺錢養家的,雖說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貧農,但都是年富力強的壯勞力,否則礦山也不可能要。

 這些士兵經過簡單的訓練,學會隊列行走,開槍射擊後,兩個月內就會送去前線,剩下的就讓他們在戰爭中學習吧,躲在戰壕中打打槍什麽的,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傷亡,一場戰爭之後,他們也就成熟了。

 有這新編的一百萬大軍,楊潮相信袁世凱不會在縣級官吏的任命上跟自己為難,頂多不高興罷了,因為這意味著楊潮徹底控制了這些地盤,比他手下任命的那些北洋都督,權力更大更集中。

 如果不是戰爭,如果不是袁世凱不支持自己在外地招人,楊潮也不至於徹底得罪他,但是現在戰爭爆了,楊潮要的是人力的集中,要的是資源的集中,這就必須要從上到下,將所有的權力抓在手裡。

 這無可厚非,哪怕是代議製政權,戰爭時期總統或者總理也會被國會授權接管所有權力的。

 “你隻管說有什麽問題?”

 其他問題楊潮不讓李富安操心。

 李富安道:“沒有什麽問題,手下手裡掌握的資源,足夠掌控東北和山東了。”

 楊潮道:“那就好,必須要快。”

 相信很快李富安的工業局中就將分出財務局、教育局、電報局,甚至警察局了。

 因為他這些年一直在做這種準備,工業局中有自己的審計團隊負責收稅、財政撥款,教育局的找潘遜要人,電報局則從鐵路公司抓過來,警察局更好辦,一幫老兵就解決問題了。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

 張念走了進來,一臉嚴肅。

 “理事長,英國人參戰了!”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