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322節 培養世界的士大夫
  齊柏林的死讓楊潮很觸動,就想到了一些事情,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其實中國的士大夫已經在轉身,而且步子比普通人大的多。只是後世的他們在權力爭鬥中失敗了,所以他們就被批判為落後的腐朽的,他們所代表的文化也轉身失敗了,就成了落後的腐朽的了。

  無論怎麽看,炮哥那群人過去不是,現代不是,未來也不會是國家的精英,沒有一個國家是靠著氓建立,靠著氓統治的。

  相比炮哥的幫會份子,楊潮更看好張謇這樣的人物,在實業救國的旗幟下,無數士大夫繼承前仆後繼投身實業,而當炮哥那群人掌權後,這些士大夫階層轉化來的民族資本家會被一個個擠死,張家傲豬掌的中國銀行,竟然會被宋子文主持的中央銀行給擠兌,一個國家的央行不保護本國的銀行業,竟然要通過擠兌等辦法讓他們破產,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金融業。

  好在現在這一切悲劇都被楊潮扭轉了,不提山東等地的工業,單單是江南一帶的資本家現在也是以萬計算的,這些資本家有的是白手起家的人物,有的是當地的大家族投資工業,還有張謇這樣的士大夫轉變的,可以說是下層勞動者和鄉下縉紳以及讀書出身的士大夫共同組成的。

  扶持這樣的階層強大,就像英國和德國那樣,貴族和容克成功轉身,就等於國家成功轉身,平穩、安定的轉身。

  但楊潮做的還有些不夠,國力飛速崛起的過程中,一大批新生代力量洋化過重,太過激進,出現大批否定傳統文化,而不是批判的接受改造,包括魯迅那一大批留洋人員,太過崇拜國外思想。見傳統批判的一無是處,將仁義禮智信的傳統道德被評為虛偽的道德,崇尚利益的西方實現則被推崇的至高無上,道德淪喪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反而是西方人在工業化的衝擊下,慢慢的小心守住了自己的傳統,在後世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批評中國人。

  不能簡單的否認這些新派人物的道德,只是他們處在一個中西文化大對撞的時代,迷失了自己而已。

  迷失的結果就是這些人的道德在當時不被接受和認同。在後世也無法被認同,魯迅跟自己的學生怎麽也不能說是複合完美道德的,後世那個教授如果跟自己的女學生有染,等著被全民批判吧,因為後世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的文化自豪感開始恢復,傳統也恢復了一些。

  陳du秀逛院跟大學裡的學生爭搶姐,結果被開除。胡適不肯跟自己鄉下包辦的太太離婚,獨秀拍著桌子大罵他不敢反抗舊式婚姻。他可曾想到鄉下的女人沒有了男人又該如何生存,他們何辜?梁實秋等一大批人就是打著反抗腐朽的文化的幌子。拋棄妻子找新派女人。

  這些人眼裡全沒有對被他們拋棄的鄉下女人的同情,他們背棄了舊的道德,卻又沒有建立新的道德,所以完全沒有道德,這是一個悲劇,時代的悲劇,歷史的悲劇。

  “培養中國的士大夫!”

  就在齊柏林治喪期間。

  楊潮就開始將自己的思想提了出來。

  培養中國的士大夫,重新將“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威勇嚴”等美德提起來,對知識界混亂的道德觀念宣戰,重塑國家和民族的道德標準。

  “培養一帶士大夫。是中國之幸;不但要培養出中國的士大夫階層,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培養世界的士大夫,那是世界之幸。”

  好吧,培養中國的士大夫。是讓中國的傳統權力階層順利轉身,適應新的時代。培養世界的士大夫,那就是要文化擴張了,是要輸出價值觀、世界觀了。

  將中國精英階層的那種家國情懷,那種為國為民的理想和報復,向全世界推廣。西方人也許很難接受,但是東方國家卻很容易接受,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和琉球人,這些早就被儒家時代就開拓出來的東方文化殖民地接受起來沒有任何阻礙。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批判的接受,理性的引導。傳統文化中不可否認是有糟粕的。比如我一直反對的纏小腳,你不也剪了辮子,我可從來沒有強製要求,你能夠自動剪辮子說明你心裡的辮子也剪掉了。”

  楊潮拿辮子舉例子,自始至終楊潮都沒有強製,因為這東西越是強製,效果然而越差,移風易俗最忌諱急功近利。而是通過引導和宣傳,讓老百姓知道辮子不是傳統發飾。當然傳統的那種冠冕太麻煩了,楊潮也沒有提倡。現在很多地方的老頭子們,依然留著辮子,可是學校裡的學生誰留辮子是會被笑話的。

  “仁義禮智信永遠不過時,溫良恭儉讓永遠不落伍!不要迷信什麽西方的冒險精神了,騎士精神了,說白了我們的古文化中都有。宋襄公當年不肯攻擊正在過河的楚軍,這就是一種貴族文化的體現。只是劉邦開始,將西周貴族文化終結了,通過儒家傳承下來了點滴。”

  “儒家文化之所以始終無法進化到現代文化,就在於儒家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西周貴族文化,是西周以及之前的奴隸主階層演化出來的文化。孔老夫子一直是想複興西周貴族制度。你們看看孔府的那些個莊園,簡直就是西周的封建采邑,孔家對農民擁有司法權力,完全是一個獨立王國。”

  “但是儒家也不完全腐朽,他到底是一種貴族文化,總有一些道德層面的理想主義的,倉廩實而知禮儀,受過教育的貴族總是比文盲的道德層次高一些的。貴族出身被罵了幾千年殘暴的秦始皇可沒有殺功臣,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是怎麽做的?這是有根子上的原因的。人人生而平等,窮人和富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受教育的區別讓道德總體水平上是不同的。我不是厭棄窮人,而是在說一個事實,你們有錢了就不會錙銖必較,而窮人買個菜都要廢半邊嘴皮子,在菜市場上爭吵打鬧是常見的現象,甚至吃不起飯的人拿起刀子打家劫舍也是合理的。”

  “所以我們要改變全民的道德文化。就得將大家的受教育水平提高,給與窮人公平的教育機會,讓他們懂得什麽是普世的道德,讓他們也知道禮儀道德。讓他們知道拿起刀子說話不是正確的方式,這樣國家就安定了。”

  楊潮口若懸河的講著,當然隨口而來的感想,條理上不可能太清楚。

  “張念,把我說的這些整理出來。之後找一些受過傳統教育,又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人,最好是那些有秀才功名的留學神童,讓大家整理出傳統的文化道德,不止是儒家,法家的、墨家的許多東西也是值得提倡的嗎。”

  楊潮知道自己以總統身份提出這個東西,一定會引起一股巨大的爭議,甚至出現許多罵他反對他的聲音,尤其是那些現在的社會精英,那些西化的中堅骨乾。

  甚至很快會引起輿論的大爭論。思想的大震動,文化的大衝擊,但是楊潮堅定不移,因為這是正確的東西,現在做,總好過一百多年後在重提中國文化,重塑民族精神要來的自然也更容易。

  不得不說中國人做的太失敗了,幾千年佔據文化製高點的傲慢,讓中國的士大夫階層很難像日本人那樣極快的反思,輕松的轉變思想。但是日本人轉變的是快,卻沒有把傳統完全拋棄,而是拾起了武士精神,將武士精神總結發展。推廣向全民的武士道。

  “誰能否認范仲淹、文天祥這樣的人物,無論從哪方面平叛,他們的道德都是高尚的。得提倡這種道德,范仲淹、文天祥依然是標志,對了找人幫我設計一種勳章,就叫做范文勳章。三等用純銀,二等用純金,一等用白玉,對道德無汙,並且做出貢獻的文官頒發。”

  “不過傳統太強調文官了,壓製武將的文化氛圍太濃,文官政府是未來的趨勢,但是勇武的精神可不能缺失。從春秋戰國到漢唐尚武之風都沒有消失,宋明以來是弱化了,現在提起來。也製作勳章,文官有范仲淹、文天祥,武將也有嶽飛、戚繼光啊。同樣設計一款勳章,用來表彰武將,就叫做嶽戚勳章!”

  楊潮的想法一點點完善,通過宣傳鼓勵,還有獎賞推動,相信假以時日一定會起到想要的效果的。

  不過這是一個長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一開始還可能會遭到巨大的反彈。

  不出楊潮預料,當張念總結的東西,以楊潮的名義發到報紙上後,一大批人群起攻之,以各種立場,各種論據進行反駁,拿西方的各種道德標準批評中國的道德標準,凡是西方勝於中國的道德標準,他們說中國道德低下,凡是西方低於中國的道德標準,他們說中國的道德標準虛偽,根本做不到。

  因為立場不同,所以有些人始終在批判,他們的出發點就是站在西方的,所以在他們眼裡中國的一切都是壞的。

  不過楊潮的《培養世界的士大夫》一文卻在朝鮮、日本受到熱捧,確實讓人深思,就連楊潮都不得不聯想到是不是朝鮮、日本擔心中國威脅,所以想要中國像士大夫那樣做事呢?

  齊柏林按照中國傳統停棺七天后,裝上了一艘中**艦,將運往德國,英法表示放行,德國宣布暫時約束潛艇戰。

  齊柏林離開了,留下了一個先進的飛艇公司,和一個中國的機械技術中心。

  而這個飛艇公司幾乎是楊潮獨資的,而齊柏林走了,他現在要親自負擔起管理工作來。

  楊潮離開前,就對未來的發展方向,跟邁巴赫等人開了一場會議,會議上決定,齊柏林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下一步將進入汽車工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