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335節 傳國玉璽
  美國人根本就不在意那玉璽,他們反倒對旁邊的那本書更感興趣一些,因為作為考古,還是文字性的東西最有價值,藝術品都是很昂貴的,但是文字是物價的。

  “這是什麽字?”

  美國人用英文詢問一個日本中年學者。

  那學者也關注著玉印,沒好氣道:“易經!”

  那本書皮上寫著易經兩個字。

  美國人帶著手套就去拿,卻不小心將書裡夾著的一件東西掉了出來,大家看到是一個樹枝,給人的感覺甚至是青翠欲滴,可是一見到空氣,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黑,碳化了!

  美國人不由自責,他太不小心了,立刻將樹枝用木夾子小心夾起來,放進一個玻璃器皿中,裡面有防腐劑。

  然後也將書本小心的保存起來,用絲綢輕柔的包好,打算等帶回實驗室進行解讀。

  這時候美國人才注意起其他東西,見到中國人和日本人都在小心的看那顆玉印,美國人不是很懂,於是他拿起旁邊無人欣賞的金虎,發現只有半片,美國人感覺應該還有半片對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東西。

  “這是什麽東西?”

  美國人又問日本人。

  日本人看了看:“應該是虎符。”

  接著就不管不顧了,繼續去欣賞玉印。

  “傳國玉璽!”

  手捧著玉印的老夫子,咽了一口唾沫說道,然後看向其他人,有的人點頭,有的人搖頭,但都不敢下判斷。

  因為誰都沒有見過傳國玉璽是什麽樣子,這面玉璽有些符合傳國玉璽的描述,看樣子大家都能分辨出是春秋到秦漢時代的玉璽樣子,簡單甚至有些粗放,但是玉印的材料極為上乘,通透無比。還略微帶著一種碧翠色。

  也難怪有人暈倒,因為這玩意太刺激金石學家了,他們一輩子玩金石,誰不想一睹傳說中的和氏璧、傳國玉璽的風姿啊。他們到不寄希望看到一塊美玉,他們想看的是那種歷史價值。

  如果這是傳國玉璽的話,那就是實在太重大了。

  傳國玉璽留下了太多的傳說,歷朝歷代都有人表示他們發現了傳國玉璽,但是真實可靠的是完整的傳到了唐代。也有記載表示蒙古人得到了傳國玉璽,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後,屢次發兵北伐,又奪回了一批珠寶,可是沒有得到傳國玉璽。

  朱元璋一直表示一輩子有三件憾事,第一就是沒有傳國璽,第二是沒有遷都鳳陽,第三是沒有滅絕蒙古人。

  可見中國人對傳國璽的執念之深了,誰的到這玩意,會被認為是真命天子的。

  “這是什麽東西?為什麽你們如此重視?”

  奧斯朋雖然不太了解中國的玉璽文化。但是知道中國人和日本人發現了了不得的東西,他於是忍不住問日本人山下道。

  山下道:“有可能是傳國璽。”

  “傳國璽是什麽東西?”

  山下哼道:“是帝王權力的象征。就像英國傳說裡的石中劍一樣。”

  “噢,上帝!”

  作為英語國家的美國,英國歷史上的石中劍是什麽分量,傳國璽就是什麽分量。

  不過奧斯朋對玉璽還是沒有什麽感覺,要是石中劍放在他面前他一定會瘋的。

  “比石中劍的意義更大,這是中國人統一皇權的開始,你可以考慮一下對比約櫃。”

  日本人再道。

  這次奧斯朋明白了,他發現了讓中國人瘋狂的東西,他也要瘋狂了。

  不過奧斯朋想到。如果把這件東西放到美國的博物館的話,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蔡鍔即便再不關心歷史,他也知道和氏璧和傳國玉璽的故事,他此時也有些懵了。

  “各位先生。能確定嗎?”

  他也感覺到深深的壓力。

  不由回頭看了一眼,黃金棺槨,嶽飛護棺,傳國玉璽,一切的一切,似乎明明天定一般。他甚至生出了一股濃濃的懷疑,要不是一切都是他親自參與,他一定會認為是有人動手腳了,而動手腳的那個人嗎,除了楊潮還有誰。

  無論怎麽看這都是什麽‘石人一隻眼’的玩意,是為登基稱帝製造的祥瑞。

  幾個金石學家也不敢確定:“只能說很有可能,真假還得對比之後在確定。”

  “能對比?”

  著名的金石專家李西說道:“當然能,皇宮裡就有拓片,秦漢的拓片都有。”

  蔡鍔點點頭。

  這玩意太恐怖了,弄不好真能出皇帝。

  如果楊潮真要當皇帝怎麽辦?

  他不由深深地想,他又回頭看了一眼嶽飛,不由得心血沸騰。

  真要反對嗎?

  他心思十分複雜。

  楊潮此時正在跟張嘉傲談判。

  張嘉傲現在是中國銀行的總裁,經濟學科班畢業的專家。

  這個銀行是1912年由大清銀行改組的,還是炮哥批準成立的,一直肩負洋行的指責,有權力印刷法定貨幣。

  1915年的時候,就已經印刷了一千多萬紙幣,目的是為了給袁世凱籌措經費,而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儲備。

  後來發生擠兌,袁世凱命令停兌,結果張嘉傲頂住了壓力,與當時的行長宋漢章一起,決定堅持兌現,否則銀行信用就會破產,張嘉傲拜訪了張謇等民族資本家,得到這些人的支持,又從楊子銀行貸款這才救了急。

  事後中國銀行信用反而更堅挺了,現在存貸款已經超過10億,是上海排名前三的大銀行。

  不過張嘉傲這個人一直對官方插手銀行業十分抵觸,他之後主掌中國銀行,不斷找機會擴大銀行中的商股,力圖將中國銀行變成一家商業銀行,而不是成為官辦銀行。

  楊潮之所以找張嘉傲談判,是因為楊子銀行和中國銀行,都擁有發鈔權,這對紙幣法定化很不利,雖然楊子銀行通過實力,基本上壟斷了貨幣發行,中國銀行發行的貨幣連楊子銀行的十分之一都沒有,但是只要中國銀行依然有發鈔權,貨幣就無法統一。

  所以他希望合並兩家銀行,重組中央銀行。

  但是張嘉傲不願意放棄自主權,這又是一個貪戀權力的人,對經濟利益倒是不太在乎,這就很難辦了。

  後世宋子文組建中央銀行的時候,張嘉傲不聽話,宋子文的方法是擠兌中國銀行,楊潮可做不出擠兌本國銀行的事情來,所以他希望談判解決。

  張嘉傲也不是不給大總統的面子,只是他很堅持。

  “張先生,你主持中國銀行,也不過是為了實現理想罷了。不如這樣,中國銀行放棄發鈔權,你來做楊子銀行的總裁。”

  楊潮引誘道,楊子銀行其實也缺少一個專業的人,李思第雖然也懂,但他還有很多事,往往不能兼顧。

  張嘉傲有些心動,但還是拒絕了,楊子銀行已經很大了,他做那個銀行的行長不可能有什麽成績。

  “張先生,你覺得一個國家擁有兩個發鈔銀行真的好嗎?中國需要一個中央銀行!”

  楊潮問道。

  張嘉傲為難了,這個問題他沒有想過,可是如果他不同意,豈不是成了阻礙中國成立中央銀行的罪魁禍首,這跟他受到的教育有衝突。

  “若國家要組建中央銀行當然是好事,中國銀行願意作為一家商業銀行,但是絕不能跟楊子銀行合並。”

  張嘉傲提出自己的底線,他願意放棄發鈔權,但是絕對不願意失去中國銀行。

  “你的意思是成立一家新的銀行?”

  楊潮疑惑道,他不知道成立新的央行,跟直接把權力給楊子銀行有什麽不同。

  張嘉傲道:“沒錯。如果成立新的央行,中國銀行願意交出發鈔權,然後對已經發行的紙幣進行結算。但是我希望大總統以國為重,楊子銀行也要放棄發鈔權,將發鈔權收歸國家所有。”

  好吧這小子在懷疑楊潮用心不良。

  楊潮笑道:“原來症結在這裡啊。好,就組建一家新的銀行,名字就叫中華銀行好了。但是我缺一個行長啊,不如你來做?”

  “我?”

  張嘉傲有些猶豫。

  楊潮又道:“一個小小的中國銀行,即便做得再好有能有什麽成績,執掌一國之央行,統管全國銀行業,你不覺得這才是男兒該有的抱負嗎?”

  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跟陳光甫那樣的金融家有區別,所以楊潮就用理想蠱惑他。

  “這,這!”

  “你就說條件吧!”

  看到他猶豫,知道他已經心動,楊潮十分乾脆道。

  張嘉傲咬了咬牙:“我有三個要求。”

  “講!”

  “第一,政府不得干涉央行運作;第二,建立國家儲備,無論何時政府不得強行收取;第三,政府資金往來,都有央行進行結算。”

  楊潮聽完一愣:“好家夥,你這一下子要把楊子銀行打死啊。成立央行是為了穩定金融,政府可以不干涉央行運作。國家儲備當然是要建立的,不提走也很有必要。但是資金往來可都是經過楊子銀行的,現在都交給央行的話,楊子銀行吃什麽?”

  張嘉傲聽完反而松了口氣,他還真怕楊潮答應,那樣他就得去做中央銀行了。

  他現在的心情是,既想做,又不想做,十分矛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