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725節 天然氣船
 墨西哥人愁眉不展沒多久,楊子石油公司就告訴他們,楊子石油公司希望購買他們的天然氣。

 一時間雨過天晴,苦盡甘來,還有這好事,墨西哥人哪裡有不答應的道理。

 老實說,跟美國人達成了協議之後,他們並沒有掙到錢,他們賣石油那點錢,連支付給楊子銀行貸款利息都不夠,因為美國人剝削的太狠了,洛克菲勒一桶石油隻肯給他們兩美分,而且還不容他們討價還價,因為人家美國人在國內就是這麽賣的,墨西哥人如果不肯賣,洛克菲勒還不肯買呢,要知道從墨西哥買石油,可比在美國國內運費更高。

 墨西哥一口氣將積累的300萬桶石油都賣了出去,就賣了6萬美元,簡直是欲哭無淚,感覺這他孃比當年美國人控制他們石油資源的時候,剝削還要狠。

 錢,如果一直被美國人控制著他們的石油運輸,那麽他們永遠賺不到錢。

 明白這個道理後,墨西哥咬咬牙,又貸款了500萬美元,采購中國設備,雇傭中國工程師,下定決心要修建一條通往墨西哥西岸的輸油管道,同時修建港口設施,直接讓中國的油輪,可以在他們的港口裝油,不經過美國人的手,不用洛克菲勒的石油管道運輸。

 墨西哥狹窄的國境修建石油管道能有多複雜,用不了一年時間,墨西哥人就能將輸油管道修到西岸的港口阿卡普爾科,到時候就不用受製於洛克菲勒了,但是有一個問題,他們沒有考慮過,那就是他們可是跟洛克菲勒簽訂有協議的,他們的石油出口都經由洛克菲勒的渠道,現在他們要自謀出路,這等於撕毀了協議。

 但是這種民族主義政府是不會考慮到這些事情的,他們眼裡只看到洛克菲勒從他們手裡拿走了大把大把的利潤,卻看不到洛克菲勒還動用了自己的政治資源,讓美軍放棄了封鎖墨西哥。

 楊潮可管不了這麽多,他的那艘奇怪的船已經出發,這艘船原本是一艘排水量五千噸的貨船,但是經濟危機之中,貨船沒什麽生意,楊潮當廢品從福建會館輪船公司買過來的。

 這艘船長80米,寬12米,吃水6米,標準排水量5000噸不到。

 此事被改造的極為奇怪,船身上,背了三座大圓球,三座大圓球都是空心的,內徑7米,外徑8米,因為是半球,所以每個球體內部容積只有700多立方,三個球體加起來也不過2100立方米上下。

 內徑7米,外徑8米,意味著這三個球體的壁厚竟然高達1米,如果知道他們都是用高強度炮鋼製造,那就更恐怖了。

 可誰讓楊潮沒造過天然氣船呢,所以采取了最穩妥的設計。

 這首天然氣船,跟後世著名的液化天然氣船可不一樣,他運輸的可不是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的運輸中,最重要的是穩定,必須將溫度控制在在零下162度,天然氣才能保持液態,這個時代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技術。

 所以楊潮用的是另一種運輸方法——壓縮天然氣,後世油氣運輸有三種類型,最有效率的當然是液化天然氣船,簡稱LNG船,還有一種叫做液化石油氣,簡稱船需要極其穩定的保溫設備,這個時代還不具備,LPG運輸的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是丙烷,跟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天然氣不同,因此無法用來運輸天然氣,最後一種運輸天然氣的運輸設備,簡稱CNG,原理是將天然氣壓縮進容器,跟普通老百姓家裡用的煤氣罐一樣的原理。

 不過煤氣罐用的是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CNG運輸,主要是陸上的汽車運輸,汽車上裝上圓柱形的氣罐,這種氣罐一半長12米左右,直徑卻只有600毫米左右,猶如導彈一樣,因此常常被稱做炸彈車。

 這種壓縮天然氣罐,一般能安全的承受25兆帕以內的壓力,這意味著可以把天然氣壓縮250倍,液化天然氣直接將氣體液化了,體積也不過縮小了600多倍而已,因此這種光用壓力就能達到液化天然氣船這種高科技船三分之一的運輸能力的方式,效率上還是可以接受的。

 至於可行性也不用擔心,雖然這種方式還沒有被應用,但不意味著技術就不夠成熟了,法國液化空氣公司就是生產這種氣罐的專家,而他們早在第一次世界之前就在山東建設了工廠,現在是齊柏林公司氫氣和氦氣儲存罐最大的供應商。

 他們生產的氫氣罐壓力都有25兆帕,沒道理從來裝天然氣就會爆炸,而且楊潮讓他們使用的性能最先進的炮用鋼材,山東兵工廠研發的最新型跑用鋼材,炮膛壓力已經能承受500兆帕了,區區25兆帕只是小兒科。

 即便是這樣,楊潮也沒同意裝運25兆帕壓力的壓縮天然氣,只允許他們裝運20兆帕。

 這次去墨西哥的就是這樣一艘船,容積達到了2100立方米,用20兆帕運輸,相當於壓縮200倍,一次能裝運的天然氣是42萬立方米。

 1立方米的天然氣熱值大概相當於1.2公斤標準煤,42萬立方米的天然氣,聽起來很恐怖,但算起來才只有可憐的500噸出頭的標準煤。

 橫跨太平洋,就為了運輸500噸標準煤能量的天然氣,顯然很不劃算,一百年都把成本收不回來。因此這並不是正常的運輸,而是在進行試驗,試驗跨洋天然氣運輸而已。

 楊子石油公司的第二個主營業務,就要向天然氣運輸發展了。

 此前一年,這艘船已經多次往返南陽,將文萊開采出來的天然氣,已經運回了山東,並且儲存在東營的儲氣罐中,推動了一座實驗性的燃氣輪機工作。

 這次他們的航行,是為了跨洋運輸收集數據,方便日後的大型船舶運輸天然氣。

 楊潮可不會天真的生產大量這種天然氣船,他已經在開建心得天然氣巨輪了。

 通過建造這艘船,中國早床公司得到了足夠的技術儲備,正式開建的第一艘天然氣船,采用的是5萬噸級船型,直接用巨型油輪改的。

 船長280米,寬70米,吃水10米,建成後儲罐容積8萬立方米,差不多是船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多一些,跟後世液化天然氣船二分之一的容積比還是有很大的技術差距的。

 不過8萬立方米的容積,一次可以運輸1600萬立方米天然氣,這個效率就比較實用,相當於2萬噸左右的標準煤,標準煤可比原煤熱力高,1噸標準煤大概相當於0.7噸左右的標準煤,因此算成原煤的話,都接近3萬噸了,效率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且這個時代,天然氣應用還沒有推廣開來,用5萬噸的貨船,運輸相當於3萬噸煤炭的天然氣,楊潮給了墨西哥人相當於1000噸煤炭的價格,墨西哥人就已經很高興了,畢竟如果中國人不要,他們那些天然氣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另外他們的氣田儲量巨大,每年能生產出上千萬立方米,日均產量就有五千立方米,這還僅僅是鑽探了一口氣井的情況下,如果鑽個百十口氣井,一天生產個十萬立方米都不是問題。

 雖然這個時代石油價格十分低廉,每噸石油井口價才十幾美分,比二三十美分一噸的煤炭低了一半以上,因此使用石油有天然的優勢,這種價格會一直持續到70年代,缺乏資源的日本,就是在中東廉價的石油能源支撐下,才得以完成工業化的,那時候日本人連發電都用的是石油,等到石油漲價之後他們的經濟也就一蹶不振了。

 但是,天然氣的價格更為廉價,一噸石油的熱值相當於兩噸煤炭,一噸石油的價格才相當於煤炭的一半,意味著同樣熱值的石油只是同樣熱值的煤炭價格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而墨西哥人的天然氣價格是多少呢?

 楊潮給他們開價是1千立方1美元,1千立方的天然氣相當於1噸半煤炭的熱值,相當於6桶多石油,天然氣價格只有煤炭的十分之一,而且還不用支付墨西哥國內的運費,相當1美元一桶的石油價格的六分之一還多。

 可是因為楊潮是唯一的客戶, 而且他們每年如果能生產1億立方米天然氣,那就是10萬美元,那麽每年生產1千億立方米呢,那就有1億美元了,根據楊子石油公司的技術人員估算,墨西哥的氣田有每年生產2千億立方米的潛力,這就很值得投資了。

 而且如果國際天然氣市場能夠開拓出來,價格還會漲,就像石油一樣,就是漲到1千立方2美元甚至3美元,算下來依然比石油便宜,要知道洛克菲勒的石油1桶1美元一噸可就是7.3美元,即便1千立方漲價到了3美元,依然只有石油的二分之一,這是很合理的漲價空間。

 楊潮也答應過墨西哥石油公司,如果國際天然氣市場形成,他願意按照國際價格支付,如果國際天然氣市場始終開拓不出來,楊潮也願意給他們按照這個保底價格支付。

 所以只要多開幾座氣井,每年1億美元不是夢,墨西哥人看到中國的天然氣船的時候,如同看到了金山開向了他們一樣高興,最後竟然有一萬人在碼頭上圍觀這艘奇怪船舶。

 但美國人呢,他們會高興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