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748節 法蘭西戰役
看到楊子石油公司這次退縮了,羅斯福大大送了一口氣,他真是擔心楊子石油公司在墨西哥問題上繼續跟美國叫板,這家公司的背景太過複雜,楊子財團的產業,跟中國國家資產有時候沒什麽兩樣,因為楊潮那家夥顯然不是一個西方人思維能理解的人,動輒是會將巨額財富捐獻給國家的,他的財產跟國家不分,國家的財產也就跟他的不分了。

 如果楊潮知道美國人是這麽看自己的話,他是絕地不會認同的,他之所以捐獻那些黃金,是因為那些黃金對他來說根本沒什麽用處,交給國家才有戰略價值,在自己手裡充其量不過是一堆財富罷了,至於這財富是用黃金計價,還是用紙幣計價,在楊潮看來都沒什麽分別,不過是信用符號,會計單位而已。

 羅斯福顯然不會認為楊潮的退縮,只是為了狠狠地刺激墨西哥人,讓他們感覺到深入血液的恥辱,這種懶散的拉丁民族後代,就得需要狠狠地刺激他們,否則真的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拉丁民族中即使表現最好的法國,其實也相當懶散,法國人工作時間比德國人少得多,但他們依然不滿足,動輒上街ba工,西班牙和意大利人也是如此,大概是因為拉丁民族,受到的紀律訓練比不上西北歐的諾曼人後裔吧。

 越是中下層民眾就越是缺乏這種訓練,這跟文化什麽的當然都有關系,楊潮不是種族主義者,他不相信有什麽種族天生就是劣等人,他認為只是缺少訓練,文化本身也是一種訓練,一種言傳身教的訓練。

 就是後世以勤勞著稱的東亞民族,在沒有接受過相應的訓練的時候,依然無法適應工業文明對勞動的要求,比如英國人在清朝時期第一次見到中國人,他們的印象是懶惰,顯然處在農業文明中的中國農民還沒有養成井井有條的工作習慣;日本人自己描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農民,說他們今天剛掙了錢就馬上花掉,毫無存錢的觀念。

 不過東亞民族有集體性的協作意識,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在跟大江大河做鬥爭,因此常常能適應十萬以上勞力同時施工的狀態,這一點上,西方人始終沒有學會,然後就在機械化的介入下結束了勞動密集型勞動。

 所以後世中國人在基礎建設方面的發展速度極為迅速,除了經濟發展到了那個階段,龐大的基建市場出現外,還跟中國這種大規模作業的協作能力有莫大關系,佔據世界上最優良的恆河平原的印度人,就比較缺乏這種能力,因為他們歷史上只有極少數時候,有跟大江大河戰鬥的情況,多數時候都是任由印度河和恆河自然泛濫的。

 楊潮認為,墨西哥人確實被美國激怒了,但政治卻不能用憤怒來解決,卡德納斯總統被迫開始跟美國談判海上劃界問題,美國人倒是沒有跟墨西哥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也不想佔墨西哥人的便宜,兩國基本上以各自的海岸為基準,平分了墨西哥灣,以後墨西哥灣再也沒有公海了,都是美國和墨西哥的領海。

 當然美國人還是要顧及到歐洲白人同胞的利益的,他們承諾墨西哥灣為自由航行海域,絕對不會因為劃為美國領海,而給航行自由製造任何麻煩。

 歐洲人正陷入戰爭之中,哪裡有心思管美洲的事情,等於默認了美國和墨西哥對於海洋利益的劃分,領海擴界問題,形成了第一個先例,挑戰傳統領海概念的先例。

 就在東亞的朝日兩國對峙,美國跟墨西哥相互較勁的時候,阿道夫終於做好了準備,進攻法國的準備。

 從去年10月6日結束了波蘭戰役後,納粹德國就在準備對法國的戰鬥,英法始終躲在馬奇諾防線之後,像一個小姑娘一樣,嬌羞的看著對面的德國國防軍,始終沒有走出防線一步。

 後世有評論說是英法在縱容納粹,希望納粹直接開往東線跟蘇俄開戰。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但也太過侮辱英法高級將領的智商了,他們對德國的一貫戰略和清楚,即便以前不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也弄明白了,他們很肯定納粹絕對不會選擇兩線開戰,肯定會解決到後顧之憂以後,才會去攻打下一個強跌,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跟英法已經開戰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在結束西歐戰爭之前,就去攻打蘇俄的,史達林就是這麽判斷的,才讓他在戰爭一開始就陷入被動,英法,尤其是玩弄現代政治最為熟練的英國,他們更能判斷到納粹的這個動機。

 所以英法之所以躲在馬奇諾防線之後,不是因為傻到期待德國去進攻蘇俄,否則他們就不會宣戰了,拋棄波蘭,等納粹吞並了波蘭後坐看納粹和蘇俄狗咬狗豈不是更痛苦,犯不著對德國宣戰。

 英法之所以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是因為他們非常相信這條防線,認為這是一條不可能攻破的防線,法國人大概沒有谘詢過中國人,曾經中國古人認為長城也是無法攻破的,結果是一次一次的血淚教訓。

 英法認定德國人無法攻破馬奇諾防線,所以安心的躲在那裡,靜等德國人來攻打,然後他們就像一戰時候的塹壕戰一樣,將德國人射殺在馬奇諾防線前面,就好像當年德國人用馬克沁機槍屠殺英國士兵一樣。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法都在一戰中嚇破了膽子,他們再也無力承受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傷亡了,如果再打那樣一場戰爭,英法兩國又得犧牲整整一代人,那麽他們還有未來嗎?

 結果就消極的在馬奇諾防線之後坐等德國人來攻打,但德國人不是傻子,他們的軍事指揮官們也許比英法要聰明的多,所以他們選擇了經典的阿登森林突破戰,在馬奇諾防線和比利時領土的結合部位置,通過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出現在了英法部署在法比邊境的軍隊的背後。

 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同時對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機場和軍事目標實行了空襲,古德裡安的裝甲兵團穿過阿登森林進入法國領土,接著向海岸線方向包抄英法軍隊,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軍隊大踏步撤退,一直被趕到了敦刻爾克。

 但阿道夫卻神經質般的讓他停止進攻,將敦刻爾克的英法比聯軍交給了戈林的空軍解決,歷史還是沒變,敦刻爾克大撤退還是發生了,英國佬動員了所有能動用的船隻,冒著納粹空軍的槍林彈雨,硬是將留在敦刻爾克的聯軍平安的撤回到英國本土,創造了一個人類歷史上僅次於中國長征的撤退奇跡。

 此時戰爭打響還不到一個月,英法就做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年都沒有做到的大潰退,敗局已定。

 納粹軍隊調整方向,繼續向法國進攻。

 6月8日納粹機械化兵團抵達塞納河畔,6月10日,法國政府遷出巴黎,遷往圖爾,意大利向法國宣戰,打算在法國投降之前加入戰爭好分一杯羹,結果優勢意大利軍隊,卻被法軍擊潰,反而讓法軍打進了意大利領土,法國投降之前,法軍始終都在意大利境內。

 但在對德軍的戰鬥中,法國人表現的猶如意大利人對上他們一樣,不斷的失敗,6月13日,法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巴黎不設防,6月14日,法國政府牽往波爾多,6月17日,古德裡安的裝甲兵團抵達瑞士邊境,切斷了法軍退往瑞士的退路,6月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法國政府的決定,讓英國佬極為恐慌,他們沒想到法國這麽不經打,更沒有想到,法國人竟然這麽沒有骨氣。

 他們一開始還想先坐看法國跟納粹相互放血,等他們放的差不多了, 大英帝國的勇士們在進來摘果子,那時候法國外交官一個勁的催促英國趕緊派兵進入法國,英國人是一個勁的拖延,各種理由不肯增加軍隊。

 現在好了,法國人不想玩這個遊戲了,英國人急了,在波爾多各種遊說,各種承諾,但法國不為所動,不想在平白流血了,都打成這個鳥樣了,法國大半領土淪喪,即便英國人能按照承諾盡快派出遠征軍,在法國的土地上廝殺個幾年,法國人的血也要流幹了,他們為什麽修馬奇諾防線,還不就是為了少流血嗎,現在既然這個奢望已經破產還打個屁啊,要打,讓英國人自己打去。

 雖然說英國人確實吃到了自作聰明的苦果,法國人的投降卻會給他們的歷史留下永久也洗刷不乾淨的恥辱,就好像中國人永遠為兩次被遊牧騎兵滅國而耿耿於懷一樣。

 就在英國外交官,帶著對法國人的鄙夷,和對大英帝國即將面對的危機的擔憂,一臉憂愁的登上回程的飛機,飛機慢慢在跑道上劃跑的時候,突然送行的一個法國中年軍官,一個魚躍,衝上了英國人還沒有關閉的艙門,隨著英國的飛機飛往了英國。

 這個人叫戴高樂。請輸入正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