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136節 僵局
  拿著模擬結果,楊潮趕去萊蕪的時候,迪塞爾已經百無聊賴的在萊蕪兵工廠參觀了。  “我們這座兵工廠不錯吧?”

  楊潮略有得色的炫耀道,當然不錯了,為了能在日俄戰爭中分一杯羹,美國人可是把能弄來的好機器都拉來了,最精密的機床,最好的發電機、電動機等等。

  迪塞爾點點頭:“確實不錯,這裡的技術力量超乎我的想象。我想能夠借助這裡的機器生產氣缸。”

  迪塞爾果然是行家啊,能夠鏜出105大炮的鏜床,簡直太適合來做氣缸了,同樣的高膛壓,同樣的高溫度,說起來造大炮的技術似乎一直都跟發動機脫不開關系,瓦特生產蒸汽機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問題,最後蒸汽機的氣缸也是英國人兵工廠製造大炮的機器弄出來的。

  “當然,我會全力支持你的。不過你的設計我發現了一些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分析一下,你不覺得這裡幾個地方的應力超過了現在的材料極限嗎,如果采用這種設計,會大大影響機器壽命的,根據我的數學分析,理論上壽命不超過三千轉。”

  楊潮賣弄著,這都是飛船計算機模擬出來的結果。

  但是迪塞爾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這款設計,在蘇爾壽的工廠中也試驗過,還真的是沒有超過三千轉的,不過每試驗一次他就能找到一點問題,然後慢慢改進,可是楊潮卻一下子指出了好幾處問題,這如果按照他的實驗方法,至少都得用十次以上的實驗,花費兩三年時間呢。

  做科技就是這樣麻煩,你得耐心一步一步的做實驗,試錯,改正,然後才能進步。

  可是楊潮竟然用數學的方法,將他所有的問題都找了出來,一下子指出了十七處謬誤,讓迪塞爾不由得驚歎莫名,但是他根據楊潮的方法,也一一進行了驗算論證,發現還真的是有些問題。

  迪塞爾頓時對楊潮有了新的認識,但是他並沒有多少懷疑,一個能改進飛艇的人,如果沒有極強的數學能力,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迪塞爾自己的數學就非常好。

  一下子抓住了這些問題,迪塞爾不但不鬱悶,不生氣,反而很高興,感謝了楊潮一番,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跟楊潮抱歉了一聲,然後請求楊潮幫忙,他很快就進入了兵工廠的實驗室裡,利用這裡的工具,開始了從新設計。

  作為柴油機之父,柴油機的原理都是他發現的,迪塞爾對柴油機的理解可謂是教父級別的,因此他很快就更改了那些不合理的設計,在實驗室中憋了三天時間,終於做出了嶄新的柴油機設計。

  楊潮拿過設計方案,告訴迪塞爾第二天會告訴他答案,自己得辛苦的算一晚上。

  迪塞爾表示理解,其實他已經很吃驚了,很多東西在他看來都是數學之外的,也有可能用數學來解決,但是要建立的數學模型,恐怕比直接造出來進行物理實驗更麻煩。

  楊潮悄悄鑽進工廠裡的單間宿舍,用手表將所有的圖紙都掃描進去,然後找了一個位置高點,很容易就傳送回了東營的飛船,只要不超過一千公裡,飛船就能夠跟手表進行高強度的數據聯系。

  第二天當迪塞爾再次拿到楊潮挑了一堆錯的設計方案,他對此感到十分的震驚,對楊潮的數學造詣欽佩到了極點,但對自己的設計並不沮喪,立刻繼續設計。

  迪塞爾不知道的是,他已經提前享受到後世設計師,先通過計算機模擬在進行實際實驗的待遇。

  迪塞爾又是用了好幾天時間,重新作出了設計,楊潮又是用一晚上時間進行數學計算,第二天告訴他謬誤。

  兩人就這樣不斷的改進,讓迪塞爾原本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幾百萬美元的實驗成本,變成了不斷的畫圖紙和進行數學驗算這麽簡單的工作。

  迪塞爾的設計功底還是很強的,盡管每一次總有新的缺陷出現,可是越來越少,設計越來越合理。

  就在楊潮憋在萊蕪兵工廠中跟迪塞爾玩科學革新工作的時候。

  北京的朝堂上,果然如同楊潮想的那樣,展開了新一輪的政治鬥爭。

  這次的主角從過去的頑固派和洋務派,變成了新近崛起氣勢如虹的康梁集團和洋務派。

  交鋒最激烈的問題,果然是圍繞著東北那些雜牌軍隊展開。

  康梁希望調動這些軍隊入關,打的旗號是拱衛京畿,希望將軍隊調到北京。還表示,那些軍隊缺少束縛,在東北軍紀很壞,因此希望調進關內看住,以免禍害百姓,而且也減少那些軍隊和沙俄軍隊的衝突。

  東北的部隊有一部分是土匪軍,還有一部分是充滿仇恨的子弟兵,最後一部分是學生軍,至於那些鐵路護路團,早就修完了鐵路,轉戰到其他鐵路工地去了。

  洋務派則表示,正是因為這些軍隊的素質太差,才不能調到北京來。洋務派也以禍害百姓和衝突洋人為借口,要求將這些軍隊進行裁撤。

  康梁要調兵進京,無非是確保自己的權力,保證自己的安全,不想在發生一次被袁世凱出賣這種事了。但是洋務派同樣也有這種考慮,目前在北京附近最強大的軍隊,依然是袁世凱留下的北洋軍,不過卻被楊士驤統領而已。

  雙方以軍隊為核心,激烈爭吵了半個多月,最後還是洋務派勝利了。

  鬥爭結果是,裁撤東北義勇,北洋軍駐扎東北。

  北洋四鎮新軍,第一、第二兩鎮早就被載灃從袁世凱手中轉調到了北京,分別歸鐵良和良弼帶領;第三鎮歸段芝貴帶領,並就任黑龍江巡撫,下轄親領之第三鎮,段祺瑞之第四鎮駐扎哈爾濱;第五鎮吳長春為吉林巡撫,率部駐扎吉林;第六鎮為王士珍率領,駐扎奉天,名義上歸奉天巡撫楊潮節製。

  北洋軍出關進入東北後,原本周馥編練,以袁世凱手下大將馮國璋為統製的山東新軍,調到了直隸,成為直隸新軍。

  這樣一個結果,可以說是雙方爭鬥妥協下的產物,雙方也都能接受。對北洋來說,避免了讓康梁集團調東北義勇入關,威脅他們的勢力。對康梁集團來說,北洋軍出關駐扎東北,讓他們遠離了袁世凱的陰影,心理安全高了很多。

  唯一的變化是,袁世凱苦心經營的北洋勢力,就這樣被分散到了東北廣袤的土地上,不知道是袁世凱被楊士驤賣的一乾二淨,還是袁世凱一個新的機遇。

  另外的變數就是楊潮,此時問題都擺明了,楊潮不可能獲得高位,康梁集團不可能跟楊潮一條心,洋務派也只不過是拉攏楊潮,但是楊潮偏偏在兩派之間遊走,誰都不得罪,誰也不親近。

  以楊潮如今的聲勢,這雙方卻又都繞不過楊潮去,僅僅一個奉天巡撫,別說那些看好楊潮的官員了,天下人都不答應,報紙上已經出現了一種聲音,表示清廷連楊潮這樣的人物都不能重用,顯然昏庸至極,這也許只是反對派的責難,但是真的讓朝廷很為難。

  於是乎,超哥第二次來到了山東。

  超哥詳細的詢問了楊潮的想法。

  楊潮的想法很簡單,就兩條:第一條,通過引入外資的形式發展辦現代工業;第二條,以大規模舉債的方式修建全國鐵路網計劃。

  超哥對楊潮的做法表示了擔憂, 覺得楊潮太過於激進了,借債他倒是不反對,可是大規模引入外資,這讓他甚為擔憂。超哥舉例,日本就是嚴格限制外資入境的,日本如今很強,因此這個例子說服力很強。

  日本人的做法當然很穩妥,但是這不是他們成功工業化的原因,他們成功的原因在於腳踏實地,而不在於引不引入外資;日本人確實對外資十分抵觸,一直到後世都是如此。日本人的做法楊潮其實也很認同,如果楊潮有三十年時間經營,他也不會引入外資,而是通過聘請外國技術人員,購買外國機器設備的方式自己慢慢積累,慢慢發展。

  可是楊潮沒有,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剩下不到十年時間了,也就是一輪工業擴張而已,這一輪工業擴張的規模,就決定了中國能在一戰中獲得什麽樣的地位,而現在一窮二白,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慢慢積累?黃花菜都涼了!

  而且楊潮的打算還是很陰險的,他計劃是引進德資為主,然後在一戰中沒收德國資產,當年段祺瑞的北洋政府都是這樣做的,楊潮覺得自己沒道理比段祺瑞更弱雞,更有資格沒收德國資產了,因此引入德國資本越多,將來發的財越大。

  但是楊潮實在沒有辦法說服超哥,不可能告訴超哥十年後洋人自己就打成一鍋粥了,我大清還可以沒收敵國資產發財,也沒有辦法拿出後世吸引外資引入技術的例子來。

  因此超哥一時難以認同楊潮。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