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143節 整軍行動
  飛艇航行沒有任何意外,跟上次楊潮環球一樣,也是同樣的路線,自西向東,借著西風帶環流省時省力,預計速度將達到六百公裡,24小時內就可能到達美國。  載振現在是大清農工商部尚書,理論上來講,大清所有的公司設立和撤銷,都歸他這個商部管轄,但事實上他的權力被嚴重削弱,洋人租界中有工部局管理,楊潮在山東的企業,則是山東巡撫衙門負責。

  而現在整個中國,成立公司最多的,正是租界和楊潮在山東的試點。因此載振這個商部尚書,幾乎就是一個閑職,實際上這商部,就是他去日本看了一屆貿易博覽會之後,回國奏請皇帝成立商部,幾年後改為農工商部。

  另外載灃的弟弟載洵則是海軍部大臣,這次出去也是以考察美歐等國海軍軍務為借口,當然他是受美國海軍部邀請的,海軍部跟美國人簽訂在煙台生產四艘無畏級戰列艦的訂單,讓美國人邀請他們去玩一趟,小菜一碟而已。

  載字輩的其他權貴也心癢不已,上次他們坐遊艇環球考察,在各國得到了高規格接待,又增長了見聞,還真想在出去一趟,同時對吵得沸沸揚揚的楊潮的飛艇很有興趣,但有不好找楊潮要,這次乾脆他們就坐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先進,最豪華的飛艇出遊。

  他們掏的十萬美元年票,都是以出訪為由,報了公帳的。

  飛機起飛之前,還發生了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一個自稱川西的日本人,只有一張三等艙的票,卻要帶兩個人上去,結果被飛艇工作人員攔住,不得不補了兩張座艙票,才得以上船。

  沒人知道的是,一路上這幾個日本人把飛艇前前後後轉了個遍,接著拍攝風景把飛艇用相機拍了個遍。

  顯然日本人是在研究飛艇,自從楊潮用飛艇跟俄國人空戰之後,全世界都開始關注這種飛行物,開始研究飛艇的軍事價值,日本人自然不會放過,可是他們沒有錢直接買一艘,造呢現在也沒有能力,只能來齊柏林飛艇上來偷偷研究了。

  日本人一路上還拿出各種儀器,在包廂中不斷的測量,等到了美國的時候,他們的筆記本上已經記錄了厚厚一本數據。

  當然日本人沒有得到高空的資料數據,因為這艘船可不是高空飛行,而是距離地平面只有300米左右低空飛行,因為飛的越高,對技術的要求就越高,以目前的技術還做不到,楊潮能做到,是因為他的那艘飛艇是外星飛船整個打造出來的,密封性和堅固性自然極高。

  另一個原因就是,萬米高空的空氣十分稀薄,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浮力也就低了很多,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樣子,如果飛到那麽高的高空,這艘飛艇別說載人了,連自身重量都負擔不起。

  飛艇出發後,楊潮就不怎麽關心了,反正他知道這艘飛艇肯定會成功的飛到美國,一路上連太大的風都不會遇到,因為他的計算機中有整套的天氣觀策模型,通過地球軌道上的探測器監控著,這半個月都不會有大風大浪。

  楊潮在山東十分忙碌,也顧不得多關心飛艇。

  楊潮能爭取到在山東進行招商引資試點的機會,可以說是跟康梁集團勾結的結果,為此他負有替康梁集團提供武力支持。

  本錢就是關外那十多萬士兵,由愛國學生、東北子弟和土匪組成的軍隊。

  其中學生軍已經被楊潮命令吳佩孚裁撤,土匪軍則轉頭交給北洋軍去收編,只有五萬人的東北子弟兵,

楊潮讓他們坐火車直接到青島。  楊潮這一系列舉動,讓康梁還十分不滿,梁啟超發來電報責問,為什麽要將土匪交給北洋軍收編。

  楊潮告訴他們,那些人留著無用,還要靡費錢糧,告訴他們最有戰鬥力的,其實是東北這些子弟兵,同時告訴他們,將這些軍隊留在山東,足以震懾宵小守衛京師了。

  梁啟超還對楊潮強行解散學生軍不滿,這一點楊潮決不妥協,堅持認為這些人就該上學,甚至去留學,學習先進科技,成為詹天佑那樣的工程師。

  最後在楊潮保證,一旦有人以武力凌迫皇上和維新,楊潮願意像上次那樣,組建二十萬大軍勤王,這才讓康梁放了楊潮一馬,說起來他們之所以看重楊潮,還是因為楊潮有頃刻間組建十幾萬二十萬大軍的能力,那種組織力是這些書生難以想象的,而讓他們放心的是,楊潮又不抓軍權,打完仗想的不是擁兵自重,而是立刻就要裁軍,完全不像袁世凱那樣的奸臣。

  楊潮之所以忙,就是因為吳佩孚帶著這些兵回來了,一起回來的還有兩百多個學生,吳佩孚裁撤學生軍到最後,這兩百個學生,硬是不想在回學校去讀書,他們表示要保家衛國,投筆從戎。

  “既然死活都不願意上學,那就讓他們去軍校吧,告訴他們,學不好軍事理論,我是不會要他們的。”

  “讓他們去哪所軍校?”

  吳佩孚迷茫的問道,他以為楊潮又會送這些人去德國呢。

  楊潮看著他,咪眼笑起來。

  “我覺得你學的也差不多了,德國人教你的那些東西,教材也都帶回來了,我想經過這次戰爭,你其實比絕大多數德國教官對戰爭的認識都更真切,所以你從戰爭大學中畢業了。”

  楊潮沒打算讓他再去德國讀書,吳佩孚想了想通過這次戰爭,他提高了很多,但是也看到了更多的不足,本來還打算再去學一年,學一年也就完成了學業,其實這年代的軍校,學期都不長,一年到兩年時間而已,最長的也不過是四年,但那是軍民兩用的課程,比如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工程學等等。

  但是聽這話楊潮不打算讓他再去了,吳佩孚想了想,那些理論知識,從書本上也能學到,其實去德國軍校學習,教官告訴他們,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去德國軍隊中實習,吳佩孚已經參加過了那麽大規模的戰爭,實習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所以,你就是最好的老師。你要將過去學到的總結一下,無論是理論還是經驗。然後傳授給這些學生。我們缺教官啊,現在北洋也不可能幫忙,他們的軍校拒絕你們進入。不然我都打算讓這些學生先去北洋的。”

  “還有馬豁瓦他們,也跟你一起學。當然,他們可能不服你。能不能降服他們,其實也是你自己的學習!”

  楊潮又告訴吳佩孚,說馬豁瓦那群華勇連背景的軍官,也將跟他學習理論。

  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這些人每個當兵都超過八年,軍事技能是沒的說,步槍、機槍、大炮都玩的順溜,唯一的劣勢是,都是貧苦人家出身,一個個過去幾乎都是文盲,包括他們的軍官馬豁瓦文化水平都不高。

  雖然現在全都脫盲了,也只能夠讀書寫字,只能讀不懂太晦澀的書,寫不太好看的字,他們屬於經驗極為豐富,但是理論十分缺乏的人。

  這些人,就讓他們跟著吳佩孚學,如果能接受到足夠的軍事理論知識,也不錯,如果實在學不會,也不用勉強,做一個中低層軍官,他們絕對夠格了。

  不過馬豁瓦帶領的這些人在這次戰爭中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說實話,他們對吳佩孚這個書生,還是很不服氣的,說打槍,不如他們,說軍事技能不如他們,不就是多讀了幾年書嗎,憑什麽壓在他們頭上。

  一聽到這些人要跟自己學習,吳佩孚也不由得頭大起來。

  軍事組織,往往就講究一個上下尊卑,而且論資排輩情況十分嚴重,吳佩孚如何讓這些人服從自己,這確實是極大的考驗,這些人比他來的更早,這些人是他的前輩,心理上本就不服,又覺得他們比吳佩孚強,怎麽才能馴服這些人呢?

  看到吳佩孚為難的樣子,楊潮摸了摸胸口,告訴他:“用心!”

  軍事上交給吳佩孚,楊潮則開始制定一些思想上的東西,比如保家衛國之類的,但是絕對不空泛,而是切切實實從各個方面,比如族群競爭了,社會叢林了這些方面強化這些士兵的壓力,說白了就是社會達爾文那一套。

  “你們知道俄國人為什麽要殺你們的家人,奸yin你們的妻女姐妹嗎,我告訴你們這就是世界,弱肉強食!”

  “世界上有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國家和民族,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住在世界的東方。白人住在世界的西方,他們跨過上萬裡的路程,跑到我們國家殺人放火。這不是個人仇恨,這就是兩個民族之間的競爭,爭奪生存空間,就跟虎狼搶奪地盤一樣。弱的只能被搶走生存的地盤,淪為野狼、野狗,最後餓死在草原上。”

  把人群比喻為狼群,把失敗的國家,比喻成失敗的野狼,失去了一切,孤寂的流浪,這些東北的子弟,大都見過狼,很多人都知道草原上那些年老被趕出族群的野狼,其實是很可憐的。

  讓他們將民族跟狼群對等起來,讓社會達爾文的學說,刺激他們的民族危機意識。

  “那馬豁豁上尉,也是來殺我們的狼了。”

  一個愣頭愣腦的東北士兵說道,他說的是馬豁瓦,但是大家都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豁豁。

  此時馬豁瓦也在旁邊聽課,立刻面色不悅起來。

  楊潮擺擺手:“馬豁瓦上尉不是來爭地盤的狼群裡的狼,他屬於被人搶走了地盤的狼群的狼。馬豁瓦上尉是波蘭人,波蘭你們不知道吧,把地球儀拿過來。”

  讓士兵把自己辦公室中那架巨大的地球儀拿了過來。

  “本來地球上是有一個波蘭的,但是被俄國人、奧匈帝國人和德國人給滅了,所以世界上就沒有波蘭了,我們馮上尉就成了一個沒有國家的人。”

  一個個士兵哦了聲,同時看向馬豁瓦的眼神充滿了同情,淳樸善良的中國士兵的眼神,讓馬豁瓦心裡很不是滋味,把楊潮八輩祖宗都罵了一遍,但是突然想起來,對啊,他是個波蘭人啊,又不由得哀傷起來。

  JeszczePolskaniezgin??a,Polandhasnotyetperished,波蘭沒有滅亡

  Kiedymy?yjemy.Solongaswelive.只要我們一息尚存

  Conamobcaprzemocwzi??a,Whatforeignviolencehastakenfromus,波蘭就不會滅亡

  Szabl?odbierzemy.Wewillreclaim,sabreinhand.舉起戰刀,收回失地……

  突然一首熟悉且陌生的歌曲在馬豁瓦耳邊響起。

  他突然失控了一般,跟著默默唱了起來,最後唱的熱淚盈眶,才發現不對勁,太丟人,一言不發低著頭走了。

  這首歌是後世的波蘭國歌, 名字叫做《波蘭決不滅亡》,是拿破侖麾下的波蘭軍團英雄領導人東布羅夫斯基的好友為了歌頌波蘭軍團,鼓勵波蘭人復國而創作,當時波蘭第三次被俄國人和普魯士瓜分,所有有大量的波蘭人加入了拿破侖的軍隊,為了復國而戰。

  這是一首十分愛國的歌曲,但是又十分悲壯和哀傷,楊潮認為中國只有那首東北被日本佔領後,東北人中流傳的《松花江上》可以比擬。

  楊潮之所以知道這首歌,是因為上學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波蘭姑娘,那小妞是楊潮見過的最愛國的女人,而且對蘇聯模式的中國極不友好,當時既為了出氣,也為了鍛煉自己,楊潮費盡心機泡上了波蘭妞,然後每天都會聽到波蘭妞唱這首歌,久而久之就學會了。

  看到馬豁瓦失落的離開,很多士兵心裡都升起一種深深的哀傷。

  “我們的馮上尉沒有了國家,剛才那首歌是寫他們的嶽飛的,所以他聽了很難過。你們想像馮上尉那樣,沒有自己的國家,沒有自己的老家嗎?”

  楊潮大聲問道,在坐的一百多個人,都是東北士兵中的佼佼者,作戰勇敢,苦大仇深,而且學習能力強,都是軍官。

  “不願意!”

  聽到這些士兵的聲音,楊潮很滿意。

  然後他接著道:“現在我教你們一首歌,名字叫做《松花江上》,大家跟我唱,‘我的家鄉在東北松花江上……’”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