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140節 投資風潮
  “楊大人這是要幹什麽啊?把洋人的工廠都吸引到中國去有什麽好處!”  王求其實很不滿楊潮給他安排的工作。楊潮授權他代表山東省在德國招商引資。

  他跟很多人一樣,都不理解這種投資的好處,他認為這是一種資本侵略,這個時代,大多數國家都對別國投資還抱有一種民族主義情緒,一般沒人這麽大張旗鼓的招商引資,很容易引來民間的反對聲音。

  王求可是一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他支持本國工業資本發展,卻反對外國資本入侵。

  李思第聳聳肩:“我也不知道。不過楊大人的命令,總是有他的道理的。”

  王求只能點點頭,自從上次在巴黎被楊潮大發脾氣之後,他已經不敢懷疑楊潮了,楊潮說要用自己的力量收回東北,他做到了,這種神奇徹底的震驚了整個留學生界,此時大家都把楊潮的話奉若圭臬,沒人敢懷疑。

  不過王求雖然心裡不理解,但是任務完成的還算不錯,短短幾天之內,他就簽訂了十幾個商業合同。

  比如跟西門子的大量電力設備生產合同。

  楊潮表示,將在山東境內,修建以煙濟鐵路為中心,連接各個縣城的支線鐵路,如果西門子能夠保證他們的電力機車符合要求,這些支線將率先電力化。楊潮還打算修建大量電廠,將率先將煙台、濟南、東營、萊蕪以及鐵路沿線的大城市電力化,這需要大量的發電設備,如果西門子願意去中國投資,那麽楊潮將率先采購西門子的設備。

  西門子立刻表示,非常願意幫助中國發展電力事業,包括鋪設電力鐵路網,參與到山東境內的電廠建設工程,為此他們將在山東境內建設大型成套電力設備製造廠,以及電力機車製造廠。

  同時還有拜耳公司這樣的大型化工巨頭,拜耳有意在中國建立一座“新型藥物”工廠。

  雖然對拜耳的海螺英產業可是很感興趣,大規模向美國販賣毒品,這是多麽偉大的事業,但是楊潮還是告訴拜耳,不支持他們在中國建立海螺英生產線。如果他們願意在中國開展正常的化工工業,楊潮會給他們免稅三年。

  拜耳表示可以試一試,畢竟山東的煤炭也不錯的,他們生產的苯酚等產品,在日本也是有大量的出口額的。

  另外還有製造火車機車設備的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機床的希思公司等等,內容涵蓋了生產礦冶設備的,高精尖齒輪的等等一系列現代化工廠。

  但是規模卻不大,幾乎每一種行業,隻跟一家公司合作,這是楊潮希望這些公司能夠找到市場,等他們能夠賺錢,賺大錢的時候,就不會從中國輸出利潤了,他們的利潤將會用於擴大生產規模,甚至還會增加投資額,知道十年後全都被楊潮沒收。

  不過在沒收他們的工廠之前,楊潮必須得做好接收的準備,你就是在中國培養一大批懂得經營管理和生產的管理人員和工程師以及技術工人。

  為此楊潮不惜讓王求答應這些公司稅收優惠,免費租借地皮,同時如果有需要,將給與他們一筆不超過十萬美元的無息貸款作為啟動資金,而這些企業的附加責任是,必須利用他們的技術力量,建設技術學校。

  也就是每一家工廠,都必須辦一所技校,用來培養他們自用的技術工人。

  好吧,技術引進,這才楊潮最關心的問題,可以說是核心,論起來楊潮這也算是一種以市場換技術的變種,不過沒安好心罷了。

  王求總共簽訂了三十家企業,

弄得德國人自己都有些緊張兮兮的,德國有些報紙甚至憂心忡忡的表示,中國人是要把德國工業搬遷到中國去,這將不利於德國的工業發展和工人就業等一系列問題。  德國人有這種擔心,美國人就完全沒有了,美國人甚至不惜動用政府力量,希望清政府不要厚此薄彼,給山東政府施壓,也要求同樣的待遇。

  英國等國也表達了同樣的訴求,但是他們顯然不是很強烈,他們還抱著等等看的態度,想看看楊潮到底能玩出什麽花來,老實說他們對投資國外的工業還是很有抵觸的。

  英法等國要求等同的權力,無非是先給自己把利益佔下來,如果有利可圖那就上,如果無利可圖,那也沒有損失。

  楊潮立刻表示,歡迎任何國家的任何工業來投資辦廠,山東堅持門戶開放政策,但是貸款就沒有了,各國企業必須自籌資本。

  很明顯楊潮給與了德國人格外的照顧, 這讓很多國家不滿,但是卻被楊潮以商業合同為由擋了回去。

  楊潮這種對德國企業莫名其妙的優惠,讓德國政府感覺到難以理解,他們的領事多次跟楊潮溝通,楊潮反覆表示,之所以給德國企業優惠,那是因為自己對德國技術最為信賴,希望山東能引進最好的技術。

  德國領事也覺得這是最合理的解釋,無論如何也看不出這對德國企業有什麽損害,至於對國家的影響,暫時還無法估量,所以他們持謹慎的態度,既沒有阻止這些企業出國投資,也沒有鼓勵他們來山東投資,一切保持在商業合作界限之內。

  同時作為楊潮對德國企業的偏愛,德國外交部發表了一份,支持楊巡撫在山東境內的工業化實驗精神,德國對任何國家對此抱有的敵意態度表達不滿。

  顯然德國人依然在保護山東境內的利益,這是他們的利益范圍,既然他們的企業來這裡投資,他們也希望他們獲得比其他國家更大的優惠。

  有德國人的表示之後,加上英法等國目前還看不到投資中國工業的利益,也就慢慢的淡了下來,沒有采取進一步的外交措施,美國人則開始通過民間力量,他們的企業可以在紐約獲得足夠的資本支持,根本看不上楊潮提供的那十萬美元的貸款。

  就這樣,簽訂了三十多個工業企業,還有二十多家美國企業自發來投資試水。

  一個小規模的工業投資風潮在山東掀起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