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40節 人之將死
  李鴻章為什麽親俄,原因自然是因為日本,李鴻章一直都將日本看做中國最大的敵人,這一點上不能不說這老狐狸的眼光毒辣。  當然也因為他一手打造的北洋水師,被日本人一舉蕩平,他簽訂馬關條約也被罵的狗血噴頭,最後也因為失敗和條約問題,李鴻章被清廷一擼到底,什麽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統統罷免,成了一個閑人,過了兩年才起複兩廣總督。

  俄國人以日本問題,在甲午戰爭後,積極拉攏清政府,李鴻章作為總理大臣,沙皇登基的時候,他還去道賀過,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對日本也沒有好印象,因為他當年訪日的時候,被日本人刺殺,險些喪命,頭上被日本刀砍出了一道傷口,永遠無法複原。

  共同的仇人,而且有國仇、私仇,李鴻章自然對俄國有了好感。

  俄國人的拚命拉攏的結果,最後促成了一個針對日本的中俄密約,雙方結盟共同對付日本。

  中俄密約的達成,讓李鴻章感覺到為中國解除了日本的威脅,也更對俄國人有好感,當然簽訂條約的時候,俄國人給的三百萬盧布也是原因之一。

  反正之後李鴻章就成了一個堅定的親俄派,有共同的敵人,加上又認識大批的俄國高層,甚至俄國沙皇都曾經跟李鴻章言談甚歡,數個親王也對李鴻章態度很好,所以這次李鴻章第一時間就跟俄國人接觸。

  打的還是以夷製夷那一套,希望跟俄國人率先達成有利條件,並以此逼迫其他國家就范,最後卻惹惱了英德兩國,同時發現俄國人的野心,並不是他們所說的對東北沒有野心,恰恰想法,野心最大的就是他們。

  李鴻章費盡力氣,改頭換面,開始拉攏英德兩國,最後終於逼迫俄國人在條約上簽字,可是俄國人始終還是沒有退兵,俄國人一日不退兵,李鴻章就無法安心。

  楊潮不知道李鴻章的想法,因此心裡著急。

  經過了四個月的航行,船在十月十五日一停靠在青島,楊潮就迫不及待的跑去了濟南,連忙求見袁世凱,他得弄清楚現在的情況,李鴻章不就任,國家還沒有皇帝,全國各地都有反叛,各地督撫鎮壓反叛的過程中,權勢越來越大,隱隱有軍閥割據的跡象。

  這一切都是因為慈禧和光緒的死,讓國家群龍無首,當時最佳的方法,其實是殺了慈禧,可惜光緒自己摔出馬車撞死了。

  但是楊潮一點都沒有後悔帶兵襲擊慈禧車隊,在他看來,如果慈禧不死,中國沒有任何希望,她死了還有一線生機,哪怕可能會更壞,比如軍閥割據提前爆發。

  換句話說,就算軍閥割據提前發生,也未必就比原來死氣沉沉要好,提前爆發,不破不立,起碼能提早結束,趕上一戰的大浪潮,大發展機遇,死氣沉沉,沒有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袁大人,李中堂到底在等什麽?”

  見到袁世凱後,楊潮開門見山問道。

  袁世凱歎口氣道:“中堂的身子,恐怕不大好了。”

  楊潮想到了各種可能,甚至包括李鴻章不想當總統,而是想當皇帝這種離譜的理由,可唯獨沒有想到李鴻章已經是古稀之年這個原因。

  “你回來的正好,剛好李中堂招本府帶兵進京,你可願意留在我軍中做個顧問。”

  北京。

  直隸總督衙門。

  李鴻章躺在船上,不停的咳嗽。

  兒子女兒女婿都在身邊。

  “老夫一時還死不了!”

  李鴻章不由氣惱,

這幾日咳嗽連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行了,每當他咳嗽加劇的時候,兒子女兒們聽到動靜,就一股腦的到他床前,這是要送終嗎?  從六弟哪裡過繼來的長子李經方神色最為複雜,欲言又止。

  李鴻章看了他一眼:“哎,我老了,不能害了你們。”

  李鴻章這些兒子,誰不想李鴻章當大總統,尤其是李經方,野心最大。

  可是老於世故的李鴻章什麽看不明白,他也不是沒有當大總統的意思,換做一年前他會毫不猶豫的接過大任,他心裡還有那麽多想法,那麽多治國經綸都沒有機會實施,這個亂世何嘗不是他一展抱負的時代啊。

  可惜自從北上後,他就感覺到老了,身體告訴他,很累。

  今日又染上了風寒,這一下子就徹底倒了,一下子就風燭殘年了。

  於是出發前還意氣風發,到了北京後他反而退縮了。

  他感到自己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因此他開始顧慮起來,當大總統說來好聽,還不是謀朝篡位,而且還不是坐江山,當幾年就得換人,為了這個虛名,他有必要搭上李家整個家族的命運嗎。

  李鴻章是個複雜的人物,他能力有,野心也有,報復也有,付出也有,但是他也貪財,四十年官場沉浮,他給李家攢下的家財超過兩億兩,從這一點來說,當年北洋海軍戰敗,也不能全都賴在慈禧把軍費拿去修園子,跟李鴻章的中飽私囊也絕對有關系。

  在這個無官不貪的朝廷,李鴻章自己都不覺得有什麽問題,盛宣懷隻做了兩年海關道,就撈到了五百多萬兩銀子,相比盛宣懷的撈錢能力,他還差的很遠呢。

  但是人一旦有了巨額財富,有龐大的家族,就不得不顧慮重重,他李鴻章不是個光腳漢,他是有鞋穿的,所以他不能不考慮後事。

  中國歷史,成王敗寇,篡位成功了還好,哪怕是趙匡胤那樣從孤兒寡母手裡奪的江山,只要能坐穩也就罷了,可是這是什麽大總統啊,為了這個東西篡了大清的江山,背負罵名,然後在拱手讓給張南皮?

  最近張之洞叫喚的越發厲害了,公開私下裡都唱高調,呼籲李鴻章出來主持大局,還不是讓他李鴻章衝在最前頭,把所有的壞事都做盡,然後給他張之洞把路鋪好嗎。

  而且洋人問題,國內保皇黨,革命黨也一個個跳出來,饒是李鴻章那渾濁的眼睛,也看不透大勢了,他貿然跳出來當了這個大總統,把壞事做盡,誰知道會帶來什麽結果,中國總得有人出來,到時候無論是皇帝還是總統,要把他這個賣國賊收拾掉以收民心,他李家可就跟著陪葬了。

  可笑幾個兒子對此卻興致很濃,私底下跟張南皮勾勾搭搭,渾然不知早被人給賣了。

  李鴻章沒有這麽傻,如果他還能再活十年,他會毫不猶豫的當這個大總統,可是如今他深深的感覺到恐怕沒有那麽多時間給他了,他犯不著了。

  楊潮心中一歎,他仿佛記起來,李鴻章還真是在八國聯軍之後不久死的,臨死前據說還被俄國人逼著簽條約。

  李鴻章的死,確實沒有計劃到,他只顧著想李鴻章當總統了,當多少年倒是無所謂,只要李鴻章上台,那麽之後中國就是李鴻章、張之洞這類人物當政,這批人從剿滅太平天國起家,步步走入仕途,浸淫官場數十年,一個個都是老狐狸,又是洋務派,讓他們當政不需要多久,只要十年時間,中國起碼能打一個工業基礎。

  可是楊潮卻沒有計算到,一旦一個人快要死的時候,他會不會按照別人的想法走,人都要死了,當然不用顧慮別人,得為自己考慮考慮了。

  沉悶的吃了一頓袁世凱給自己辦的接風宴,楊潮就告退離開,他得先回青島一趟,許多事情都沒有交代呢,自己一出國,把那批華勇連的士兵都拋給德國人,估計當時培養出來的那丁點服從性也喪失了。

  跟袁世凱約定,等自己辦完事,立馬來濟南跟袁世凱回合,然後就騎馬走了。

  “此人真乃精通洋務第一人也!”

  送走了楊潮,袁世凱在自己兒子袁克定面前讚譽道。

  袁克定也深有感觸,這次出訪,沒人把楊潮當回事,可沒想到楊潮在德國還鬧出了那麽大的動靜,別人不知道,袁世凱怎麽可能不知道,雖然國內國外都把功勞加在了載灃頭上,這無可厚非,載灃才是正使,無論中外,都是領頭的得好處。

  但是袁世凱卻知道楊潮在裡面起的作用,甚至就連載灃回國後,都不住的誇張楊潮識大體,忠君體國雲雲。

  “若此人能為我所用,何愁洋務不暢!”

  袁世凱歎道。

  袁克定點點頭。

  “所以你日後要多跟這個楊潮親近親近。對了讓你查的事情怎麽樣了, 此人何方人士,祖籍何處,可否婚配?”

  袁克定羞赧的搖搖頭。

  “孩兒查不出來。隻知是南洋遺民之後,南洋何處,祖地何籍,皆不可察。”

  “查不出來就問。若是沒有婚配,你兩個妹妹也都該出閣了。”

  袁克定面露憂色:“可那楊潮似與匪首朱開山有乾系。兩宮之死至今眾說紛紜。若是把妹妹嫁與此人,恐怕?不若擇一二美妾送與此人。”

  袁世凱道:“幾個女子,空口無憑。這你也信?”

  但是他突然一疑:“你不要多心了。伯禎、仲禎也都是你妹妹。”

  袁世凱的大女兒袁伯禎今年十六,二女兒十四歲了,但這兩個女兒一個是二姨太李氏所生,一個是四姨太吳氏所生,李氏是朝鮮名門的大家閨秀,袁世凱在朝鮮做商務代表的時候所取吳氏是李氏的婢女,李氏另一個婢女三姨太金氏則為袁世凱生了次子袁克文。

  而袁克定是長房原配所生,卻只有一人,沒有親兄妹,李氏、吳氏和金氏都出自朝鮮,因此自然親厚,子女也都親厚,袁克文跟長女、次女比袁克定更親密,因此袁克定生怕二弟袁克文的競爭,而不希望兩個女兒嫁給楊潮。

  這點小心眼豈能瞞過袁世凱的眼睛,至於所說那什麽朱開山,袁世凱感覺完全是借口,疑點太多了,他親自問過,都覺得不靠譜,與其相信那幾個宮女,他更相信楊潮的說法。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