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512節 違心的畫作
金家姐妹都來了,他們在山東成立了分公司,總部設在煙台。

 因為現在的煙台才是山東的經濟中心,也是山東最國際化的城市,類似上海,由於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成為北方三港的第一大港,這裡過去長期被英法美德等列強國經營,當然由於歷史原因,先是日本,再是俄國,最後美國人也被排擠出了這個城市,但她依然是最國際化的城市。

 歐戰之後,美國人走了,日本人回來了,德國人回來了,盡管不可能跟戰前相比,也永遠不可能恢復到戰前的盛況,但這裡始終最為開放,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太好了。

 從煙台出發,到大連不過一百多公裡,到朝鮮兩百公裡,到日本也不過一千公裡,讓煙台成為山東,甚至整個北中國通往東北和日韓的不二選地,現在山東的兩大出海口煙台和青島在經過激烈的競爭之後,已經基本形成了,煙台直通日韓、東北,青島溝通上海和江南,通往歐洲的國際航線上分庭抗禮的基本格局。

 朝鮮將分公司開辦在煙台就順理成章了。

 楊仲義長的虎頭虎腦,已經三歲的他正是活潑的時候,見面後好奇的盯著楊潮。

 “叫爹!”

 他娘金雪慧在一旁催促,口氣中顯出濃濃的幸福,小女人就是這樣,有丈夫,有兒子,就幸福。

 但是楊仲義撇撇嘴瞪了楊潮一眼,跑到他母親背後去了。

 “這小子,就這點膽子?”

 楊潮呵呵一笑,畢竟是伴著母親成長,性格中難免柔弱。

 楊潮越發感覺應該把這個兒子放在身邊了。

 至於這個孩子的未來,楊潮倒是沒有什麽計劃,隨他喜歡吧。

 楊潮高調的趕往煙台,被金家姐們,主要是金月慧給利用了,她大造聲勢。向外宣傳,在報紙上正版的做廣告,公開表明他們出售的版畫,是楊潮親自授權的,還刊登了楊潮參觀朝鮮印刷公司煙台分公司的照片,和授權書為證。

 結果朝鮮印刷公司的版畫大賣,最好的市場是山東。不但因為這裡的消費能力強,更因為楊潮在山東的人氣高。如果上海還有其他名人,甚至拿破侖的戎裝照都在跟楊潮爭牆面,山東中產階級則更願意將楊潮的畫像掛在牆上。

 將名人畫像掛牆上這種做法,其中未必沒有偶像崇拜在裡面,甚至還有一些原始崇拜,楊潮在鄉下有一個長輩,因為歷史原因是一個反動派,可是家裡卻懸掛著領袖的肖像,這不是出於政治目的。而是老人堅定的認為領袖是神。

 幾千年王權的中國,是偶像崇拜最好的土壤,楊潮可從來沒有進行過類似宣傳,但他已經成了這個國家一段繞不開的歷史,要提到最近二十年的崛起,就離不開楊潮,教科書中。報紙輿論上,經常都會引出楊潮來,恐怕楊潮不死,就不會退出公眾的視野。

 哪怕是這幾年隨著米青和潘訓兩屆總統的平安過渡,讓輿論中熱炒楊潮當皇帝的聲音漸漸冷下去,可是楊潮的名望卻沒有因此受損。反而維持在了一個無法否定的程度,無論是米青當總統,還是潘訓當總統,只要公開表態,他們都只能肯定和褒獎楊潮的功績,潘訓甚至將把楊潮高高掛起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就是怕楊潮跳出來攪亂政治格局。給楊潮戴上道德的高帽子,楊潮也就不好來跟他們爭了。

 各種陰差陽錯,讓楊潮的位置越來越向炮哥在後世的地位靠攏,被當做一面旗幟,高高的豎起來,誰都在打這面旗幟來給自己的天平上天價籌碼;這就是權威主義傳統,後人不能否認前人,學生不能否認老師,潘訓很清楚這一點,他如果大肆抨擊楊潮,想搞去楊潮化,只會讓更多人反對他;後世的中國不能像蘇俄那樣,史達林一死就被清算,就在於這種權威的歷史傳統。

 已經被當做旗幟了,那麽把他的像掛在牆上,自然就是一種潮流。

 僅僅隻7千萬人的山東,金家姐妹就賣出去了100萬幅印刷畫,這只是短短兩個月的成績,銷售熱潮始終沒有消退,之所以隻賣出了這麽點,還是因為朝鮮的印刷量實在跟不上,他們只有一套畫版,印鈔技術搞出來的畫版也不可能太多,所以每天的印刷量都有極限,可是各地代銷點的催貨電報不斷,甚至有外地客商坐火車來煙台排隊等待的。

 朝鮮人很努力,這幾年他們都很努力,自從接受了楊潮的建議,金九除了不惜重金,將大量日本賠款用來支持森林產業,在很多山區修建了高山鐵路,就是為了運輸山裡的木材,聘請了大量的人才,其中不至於林業專業的歐美專家,還有大量中國專家。

 尤其是印刷公司,他們之所以印出了楊潮肖像畫這款暢銷品,不完全是運氣使然,跟他們這幾年的努力脫不開關系,這幾年他們從中國引進了大量印刷專家,其中就有傳統版畫的手藝人,中國版畫有兩大流派,南桃北柳,南方蘇州的桃花塢和北方天津的楊柳青。

 朝鮮人不但就近從楊柳青請去了十幾個老手藝人,還有上百個學徒,打定主意將整套的楊柳青版畫手藝學過去,為此他們的官員三顧茅廬,甚至封官許願,給好幾個老手藝人頭上安了朝鮮版畫發展局副局長的虛名,位列三品大員。而且不辭路遠,也在桃花塢請來了近百個手藝人。

 中國版畫源遠流長,套色工藝讓人歎為觀止,一副色彩鮮豔的版畫,工藝之複雜,普通人很難想象,比如楊柳青大型版畫的可以達到幾百道工序;桃花塢則有江南人的細膩性格,他們一種顏色,甚至會套印好幾次,一個紅色就有七種套版。

 如此複雜的工藝,所對應的是複雜的文化,單說版畫最重要的產品,每年都要消費的年畫來說,每年每家至少都要換門神、灶王爺,信佛的還會請神像畫;而且極其講究,不同的門張貼不同的畫,正門張貼秦瓊敬德守門,後門張貼鍾馗畫打鬼,江南的養蠶人還會在蠶房門上張貼貓神防鼠、防蛇,北方養馬的大戶人家馬棚門上得張貼孫猴子來當弼馬溫,另外還有偏門,廚房門等等。

 如此複雜的文化,各地都不盡相同,不是招募過去一批手藝人就能打開市場的,所以朝鮮人很長時間都無法打入中國市場,反而因為那些手藝人脫離了本土,跟不上本土的潮流,產品並不受歡迎。

 只能通過創新,開拓新市場,摸索了幾年之後,朝鮮的專業管理人員才摸到了門道,決定專攻新興的肖像畫市場,這才有了楊潮肖像畫這個重點產品,以中國傳統版畫方式加上更加精細的雕版印刷技術,自然十分暢銷。

 可問題來了,中國企業家有一種讓人無奈的能力,山寨,任何暢銷品會最快在這個國家出現仿冒品,朝鮮人印出來的暢銷品,自然也受到了仿冒,朝鮮人打算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他們自己也不乾淨,他們沒有找楊潮要授權,所以第一批產品銷售一空之後,他們立刻找楊潮要了授權,付出10%的肖像費,然後就要打官司了,重點就是山寨品的中心地帶,遍布冒險小企業家的上海。

 上海的山寨品還是很容易分辨的,他們隻盯著最暢銷的產品,並不重視質量,朝鮮人開發的楊潮貝加爾雪釣圖,花費了一年的時間,聘請了幾十位給銀行雕紙幣雕版的技術人員,用印刷紙幣的雕版來印肖像畫,而上海的版畫作坊沒有這個耐心,更沒有這個資本,他們用的是木版,印刷質量很次,但依然有人買,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花10兩銀子買一副掛在牆上的畫的, 可是他們也想趕潮流,所以就只能買這些劣質品了,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因為有需求才有市場,才有山寨品啊。

 楊潮是很支持朝鮮人維權的,不過僅僅靠維權,他們是佔領不了這個市場的,技術創新很重要,但是新產品更重要,沒有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就算是超級暢銷品福特汽車,也有停產的一天。

 不一定懂這個道理,但朝鮮人還是在開發新產品,哪怕僅僅因為利益,他們也樂意在開發一款以楊潮肖像為基礎的版畫,還是猶太女畫家的油畫,《楊潮在東北戰爭》,一副大型油畫,比貝加爾雪釣更有氣勢,更符合普通人的審美,楊潮全身戎裝,身穿軍服,腰挎戰刀,威風凜凜,北京則是戰馬、坦克和飛艇。

 樣品已經拿了出來給楊潮過目,楊潮看過後不由一歎,這完全是臆測啊,自己什麽時候穿過戎裝,什麽時候親臨過戰陣,而且這幅畫雖然場面大,很符合普通人的喜好,可藝術性上就差的太遠了,不像是出自現在一心追求藝術的薩拉的手筆啊。

 楊潮不由歎道:“哎,你們給了薩拉多少錢啊,她肯違心畫這麽一幅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