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519節 高鐵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別趕緊去玩,記得先投個月票。現在起-點515粉絲節享雙倍月票,其他活動有送紅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年少輕狂,茅以升此時真切的體會到了這個成語,因為他突然輕狂不起來了,感覺到深深的壓力。

 海底隧道,說來簡單,要實現哪有那麽容易。

 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計劃,已經在整個世界都傳開了,國外技術界大肆嘲笑中國人不自量力,這就是茅以升的壓力來源,如果光是他自己,失敗了就失敗了,丟人而已,可現在就不止是丟他自己的人,而是丟國家的人,丟民族的人了,這個人他茅以升丟不起。

 楊子實驗室要什麽給什麽,錢、物資、設備一切都不缺,甚至租了一艘潛水艇來幫忙勘察海底地形,所以茅以升也不是什麽工作都沒有做出來,起碼了解到了很多海底的水文地形情況,整理出了厚厚的數據。

 可越是這樣,他的壓力就越大,在海底修建隧道,這可不是在陸地上,首要解決的就是海底的巨大水壓問題,盡管渤海海峽水深算是淺的了,但最深處也有70米以上,這個水深不是人可以長時間下潛作業的,這個時代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施工,是不可想象的。

 當前世界上主流的水下隧道建築方法主要有掘進方式和沉管方式,英國人在泰晤士河上修建了水下隧道,采用的是掘進法,並為修建這條隧道發明了盾構法;美國人青睞沉管法,三十年前在底特律河底就修建了鐵路隧道,德國人今年也剛剛在柏林修建了水底行人隧道,用的也是沉管法。

 應該說沉管法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方法,預製出鋼製或者鋼混結構的結構,然後慢慢放進水底預先挖好的漕座上,接著用抽水機抽乾水就成功了。比過去的挖掘法大大減少了水下作業的工作量,因此效率大大提高。

 可是目前的沉管法只在河流上應用。最長的也不超過一公裡,而渤海的海底隧道,卻超過100公裡,就算能在海底挖出漕座。就算能夠完成安裝,可是以目前的技術要抽乾隧道中的海水都很困難,即便抽幹了水,一條100多公裡長的隧道,能不能抗住水壓。另外長達上百公裡的密封隧道,通風問題就是一個技術難題,拿破侖時期有工程師構想的英法隧道,要在上面安裝巨大的垂直伸出水面的巨大煙筒(換氣筒)。

 一個個技術難題壓在茅以升心頭,讓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掌握的只是太貧乏了,而他還是一個工程學博士。

 但茅以升並不服氣,既然英國人1825年的時候就能在泰晤士河上挖掘隧道,中國人沒道理在100年後還修建不了海底隧道,既然英國工程師能發明出盾構法,他茅以升也必須設計出新的施工方法。

 茅以升先是自己閱讀大量其他工程技術、機械技術。後來開始尋求其他科學家的幫助,他邀請一些技術專家加入自己的團隊,用楊子實驗室提供的資金不斷的做實驗,不斷攻破一個個技術難題。

 無意中,茅以升組建了龐大的團隊,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壓力之下,他竟然探索出了一條項目工程模式,而這個模式在研發中的第一次應用,本來應該是美國人研製原子彈的時候。

 27年一整年茅以升都在忙著進行試驗。西門子也試驗成功了楊潮需要的技術。

 沒有太多新技術,全都是西門子在電氣鐵路上的成熟技術積累,但是將其中最先進的技術進行了一次集成。

 大馬力的電力機車不是問題,西門子擁有這樣的技術。津浦路上已經成功運營,並且通過上千公裡的津浦路不斷的改進,載重電力機車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既然能搭載重物,沒道理搭載不了人,只不過需要跑快一點而已。

 要跑得快。西門子20多年前的電力機車就跑過200公裡的時速,所以速度也不是問題,問題是穩定性,如果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不脫軌,不翻車,這是一個難題。

 穩定技術不是西門子研製出來的,而是他的合作企業,中國鐵路總公司研發出來的,車在路上跑的穩,最重要的不是車,而是路,這是一個常識。

 鐵路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團隊給出的答案是,用最高的標準修建鐵路,鐵路軌道水平度采取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同時采用無縫鋼軌技術,無縫鋼軌並不是絕對的無縫,而是大大減少了軌道之間的縫隙,一般情況下普通鐵路40米左右就擁有一個接縫,這大大影響了鐵路的穩定性,所以普通列車行駛起來總是哐當哐當的響。而無縫鋼軌技術,則大大加長了單個鋼軌長度,大大較少了縫隙,目前技術能達到120米一個接縫。

 最平鐵軌,最少的接縫,穩定性自然大大提高,經過西門子專門建設的2公裡實現線路半年的試驗,目前運行平穩,但是並沒有在更長的線路上試驗過。

 楊潮答應西門子,在利津縣和東營之間接近40公裡的距離上,改造舊線路進行試驗。

 東營是武定府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比府城要繁華的多的多,甚至靠近東營的利津現在發展的都比武定府城繁華的多了,戰後大繁榮開始三年後,東營等大城市終於達到極限了,地價、人力大幅度提高,距離東營最近的城市利津,就成了轉移東營產業的不二選擇。

 經過幾年的發展,利津縣出現了大量紡織業,郊區已經形成了工業區,同時利津和東營之間的道路建設的非常好,貨運基本上都走公路,運價十分低廉,這不到40公裡的短途運輸上,靈活的汽車運輸,擁有絕對的優勢,鐵路根本就無法競爭。

 公路的發展讓過去的電氣化鐵路破敗了,年久失修,僅靠客運維系,不但無法自負盈虧,甚至倆正常運營都做不到,所以去年武定府決定放棄這個地方,要不是楊潮接手,這裡的路基都要扒掉,然後賣給一些工業企業建廠。

 楊潮讓西門子改造這條斷線鐵路,第一是作為實驗,第二也不影響兩地運輸,第三也不用重新征地,這幾年這裡的地價已經漲到了天價,雖然還沒有美國的泡沫大,但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價格。

 當然除了不用拆遷外,改造這條鐵路比新建都要困難,舊鐵路的路基甚至都要扒掉,重新按照最新的技術建設,老式鐵路的路基無法保證新式鐵路的穩定。

 好在距離短,西門子認為一年時間就能完成,然後進入試驗階段,如果試驗沒有問題,最晚後年就可以推廣開來。

 楊潮很重視的視察了這條鐵路的施工,發現利津縣確實比以前繁榮了太多,他站在城外已經看不到城牆了,城牆倒是沒有拆,中國許多法律學習美國,而美國又繼承自英國,英美體系,甚至整個西方文明,對歷史文物都十分重視,不重視也不可能擁有那麽多古代遺跡,所以沒人敢拆城牆,只是周圍的高樓大廈太高,也太多了,遮住了城牆而已。

 對利津縣的發展,楊潮還是比較滿意的,這並不是利津縣的官員有多麽高明,純粹是一個市場選擇,他們只是做好了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繁榮是經濟發展帶來的。

 利津甚至不是發展的最好的,這幾年發展最好的城市是膠州,青島已經容納不下過於龐大的工業企業了,所以自然而然要向外發展,許多老企業雖然還沒有遷出去,但是新建的工廠第一選擇已經不是青島,而是就近的膠州了。

 比如揚子汽車第二期工廠就選擇了放在膠州,楊子汽車在膠州設廠,可以很方便的利用青島的金屬加工業,從青島很方便的采購來零件進行組裝,然後在將成品通過青島出海,因為這個地利,過去被青島黑洞效應吸的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膠州終於得利了,這幾年間已經成了一個2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了。

 靠著青島發展的不僅有膠州, 即墨也分了一杯羹,只是即墨人對青島的工業不太歡迎,一開始青島的德國人來即墨買地,即墨縣附近的地主們高傲表示,一分地都不會給德國人,因為修建膠濟鐵路的時候,德國兵可是在即墨殺過人的,而當時阻擋德國人修鐵路的,正是這些大地主。

 因此最初幾家新建工廠落戶了膠州,而工業這種東西,是有聚集效應的,比如某條街最初出現了幾家電子商店,最後很可能發展成電子一條街,最早的幾家工廠落戶膠州,結果吸引了後來的相關工廠,膠州自然就滾雪球一般的狀態起來,有工業就有錢,膠州自己修建了通向青島的大道,這樣就抵消了膠濟鐵路先經過即墨後經過膠州的距離劣勢。

 當然即墨也不是沒有任何收獲,畢竟青島的德國工業現在已經不足一半,民族資本才是佔有統治地位的,很多看似大量德國人工作的工廠,背後的主人都是中國人,很可能是很少來工廠的上海銀行家。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這次起-點515粉絲節的作家榮耀堂和作品總選舉,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絲節還有些紅包禮包的,領一領,把訂閱繼續下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