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524節 技術保護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別趕緊去玩,記得先投個月票。現在起-點515粉絲節享雙倍月票,其他活動有送紅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王求將自己的公司已經改名為《無求化學公司》,王求在用這個名字來想外界宣布自己的態度。

 作為富強黨資歷最老的骨乾,王求在黨內的能量不能小覷,盡管這幾年被潘訓等人的光芒徹底遮蓋,但他從來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抱負。

 只是年紀增長,他不在像以前那麽激進,那麽急躁,而是變得沉穩,變得能耐住性子,變得可以踏踏實實做事,這幾年他隻黨內兢兢業業的搞宣傳,跟相互競爭的潘訓、李富安,和米青三大派系都不起衝突,埋頭做自己的事。

 好像真的像他給公司起的名字,“無求”,也不知道這個名字是在提醒他自己要無欲無求,還是做給外界的幌子。

 但真能無求才怪,他的公司名叫無求,公司旗下有兩個大型工廠,分別在東營市中心,和郊外,兩座廠一座叫做求強,一座叫做求富,這恐怕才是他真正的抱負。

 這兩座工廠規模巨大,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工藝已經十分成熟,產量分別達到了40萬噸和60萬噸,100萬噸的化纖,已經滿足了這個時代的中國需求,每年還大量出口海外,是中國最為暢銷,而且利潤最為豐厚的產業之一。

 每年光是利潤,就達到了4000萬金元券以上,如此利潤,別說蘇俄了,全世界都很眼熱,只可惜王求的技術始終沒有對外公開,歐美等國,尤其是美國一直在試圖攻克這個技術秘密,可是技術這種東西,除了需要科學的研究。有時候還需要一點秘密,英國的卜內門公司能壟斷製鹼工藝大半個世紀,就是這個原因。

 而且有的時候,你越是想找到某種東西。它隱藏的就越深。美國杜邦公司為了開發出尼龍等化纖產品,研究了十多年,倒是開發出了許多其他東西,比如已經提前搞出了聚乙烯,卻始終就是找不到化纖工藝。

 即便成功找到了化纖合稱方法。想要像無窮公司這樣大規模生產,也不是一年半載能夠實現的,就像純鹼西方科學家早就在實驗室做了出來,不內門公司的生產工藝卻直到兩年前侯德榜發明聯合製鹼法才打破他們的壟斷,發現方法和實現工業生產還是兩回事。

 因此其中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所以目前也只有美國人執拗的在研發,洛克菲勒和杜邦都想掌握這項技術,歐洲國家則不太積極,連化工大國的英國都沒有研究,而是每年從王求手裡進口最多的產品。德國更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的沒有石油,就算掌握了技術,還是要依靠英國的石油供應才能生產。德國人更感興趣的是,他們擁有龐大資源的煤化工。

 美國人之所以這麽積極,除了洛克菲勒本人對一切跟石油有關的產業的控制野心之外,還因為中國跟美國的交惡,讓美國人無法進口中國花扡,化纖規模超過30萬噸的十戶,價格就開始低於棉花,現在更是棉花的一半。讓美國的棉花產業大受影響,所以美國人才這麽上心。

 歐戰期間美國棉花價格最高的時候達到了45美分每磅,相當於1美元每公斤,可是隨著化纖的大規模生產。將棉花價格壓製的這幾年就沒有超過20美分每公斤,而王求的化纖產品滌綸、芳綸等是10美分每公斤,尼龍價格還高過棉花,達到了30美分每公斤,總均價能有15美分左右,100萬噸就是1.5億美元。

 化纖直接就可以用於紡織。相比棉花還要進一步加工,化纖布料又比棉布更加結實,所以化纖產品非常受歡迎,幾乎是供不應求。而且雖然王求將價格壓得很低,但利潤卻十分恐怖,一噸石油不過21美元,一噸石油卻能煉化出來800公斤左右滌綸、尼龍等化纖產品,平均下來每公斤化纖消耗石油不過2.625美分,即便加上人工、電力等其他成本,每公斤化纖產品也不超過5美分。

 因此即便是最廉價的滌綸,利潤率也高達300%,即便每年繳納了5000萬美元利稅後,無求化學公司每年也有4000萬美元的純利。

 所以,不提美國的棉花產業受損,不提洛克菲勒等人想掌握這種石化核心技術,單單是這種暴利,就值得他們心動了。

 但是蘇俄對化纖技術如此上心,倒是很難得,楊潮的印象中他們是不太重視輕工業的,恐怕最大的目的是想通過製造化纖,賺取豐厚的利潤來完成工業化,而蘇俄絕對有發展石化的優勢,巴庫油田依然是歐洲第一大油田,沙俄依然是除了美國和中東地區之外最大的石油生產地。

 另一個原因就是,掌握了化纖,就等於掌握了服裝原料的供應,不再受製於棉花生產,可以滿足蘇俄龐大人口的穿衣問題,就好像後世中國之所以那麽重視化纖工業,就是因為中國所有的土地都用來種棉花,也無法供應龐大人口的穿衣需求。

 蘇俄即便在不重視輕工業,但是基本的穿衣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在加上還有可能將自己地下的石油資源轉化為豐厚的利潤,他們如果不對這項產業感興趣,那才見鬼了。

 只可惜他們太小看資本家了,按照他們的理解,只要給夠錢,資本家是什麽都願意賣的,他們的馬教主早就說了,只要有400%的利潤,資本是敢犯下一切罪行的。但令他們失望了,王求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在自由世界中,人也不是資本的奴隸,資本不過是人手裡的工具而已。無論蘇俄答應出多少錢,王求也不願意轉讓技術。

 不過楊潮卻對此多留了一個心眼,他覺得蘇俄人出價太慷慨了,整套工業和設備,他們願意出資1億美元,楊潮感覺不正常,假如蘇俄有1億美元的話,他們更願意采購設備,更願意建設工廠,哪裡會拿來買什麽技術呢,蘇俄的技術意識可沒那麽高。

 楊潮不由聯想到老朋友洛克菲勒身上,心中暗想恐怕自己剛剛將技術交給蘇俄,他們轉手就給了洛克菲勒了吧,蘇俄的新經濟政策最熱烈響應的就是美國商人,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哈默,現在可是蘇俄人民的老朋友,而且最後能成長成石油大王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懷疑哈默跟洛克菲勒關系匪淺。

 很有可能,就是哈默這樣的美國商人,在蘇俄和洛克菲勒之間牽線搭橋的。

 但這讓楊潮開始小心,有些技術給蘇俄人沒有關系,比如能增強他們軍事實力的柴油機技術,讓他們可以製造出T34那樣的坦克,可以增強他們實力的飛機技術,讓他們不至於太菜了,可是那些不能讓美國得到的技術,就一定要封鎖起來,比如擁有戰略優勢的青霉素技術,飛機發動機技術等等。

 青霉素技術現在其實已經公開了,伍連德博士就不是一個生意人,他對掙更多的錢沒有興趣,研發青霉素掙錢,還比不上他通過研究**文取得名譽更上心,歐戰之後沒幾年,他就將青霉素技術公開了,並且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次年又將鏈霉素技術公開,又得了一次諾貝爾獎。

 但技術是公開了,可是中國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更高的層次,伍連德現在也已經被楊潮邀請到北京醫科大學教書去了,研發工作和企業現在已經交給他人經營,楊潮獨資控股,並努力將青霉素生產提升到了新的層次。

 核心技術是高產菌種的培育,中學程度的生物學知識,就該知道宇宙射線能夠刺激生物變異,微生物也能變異,楊潮通過外星飛船的高能射線,誘變出了數種不但高產,而且跟更容易培養的青霉菌菌種,讓中國的青霉素生產效率至少高於伍連德公布出去的技術十倍。

 西方人生產一支能夠抑製一個人外傷感染的青霉素成本在10美元左右,而中國的青霉素售價才1美元的時候,他們的生產也就相當於沒什麽意義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即便掌握了技術,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只是在研究,只有小型生產,根本就沒有擴大生產的意願,甚至哪怕發生了戰爭,恐怕很多國家也寧可從中國進口,畢竟戰爭打的也是錢,更需要考慮成本。

 這個技術原本楊潮是打算拿出一種菌種交給蘇俄的,讓他們的士兵可以少死一些,畢竟割佔了西伯利亞,又讓蘇俄在內戰中損失更重後,楊潮還是很擔心蘇俄抵擋不住納粹,那樣的話,中國想要讓大英帝國老實交出世界霸權就沒有那麽容易了,畢竟歷史上大英帝國之所以拱手將世界霸權讓給美國,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蘇俄的威脅,讓他們不依靠美國就無法抵擋。

 既然技術有可能從蘇俄傳到美國去,那就不能將高產青霉素菌種教給蘇俄了,頂多到時候以人道的名義廉價賣給他們,甚至免費資助他們就是了。

 想到這裡,楊潮臨走前,特意叫來李富安招呼了一聲。

 李富安這幾年老實多了,********的整合自己的力量,主要還是山東和東北的資本家,現在他已經是工業資本,尤其是重工業資本的代言人了,打著強國的旗號,李富安始終在推動中國的重工業發展。

 李富安了解了楊潮擔憂之後,立刻表示,他會親自關注,保證一切有關軍事力量的工業都不會跟蘇俄進行合作,楊潮這才放心的啟程前往西伯利亞。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這次起-點515粉絲節的作家榮耀堂和作品總選舉,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絲節還有些紅包禮包的,領一領,把訂閱繼續下去!】xh.153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