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473節 德國社區
  楊潮給開的方子是,公屋公司將一部分土地拿出來搞商業開發,建豪華別墅也好,搞商業地產也罷,反正什麽來錢搞什麽,房地產在任何時代可都是非常賺錢的買賣。

  而且公屋有一個別人都沒有的優勢,他可以從政府手裡廉價拿到成片的土地,一旦規劃好了,不但能給窮人建起大量的廉價租屋,而且很容易帶動一片區域的發展,就好像上海市拆遷之前,公務所在地不過是一片片護城河和窩棚,髒亂差的典型地區,可是公屋的建設,讓這裡整潔了,道路拓寬了,讓市區擴大了。

  “開發高檔住宅,等於是讓富人讓利出來給窮人補貼;搞商業開發,不但能繁榮經濟,也能提升社區檔次,收回一部分利益繼續補貼窮人;就是要得到當地政府的諒解啊,畢竟你們拿到的地可是當地便宜給的,有的甚至只是借給你們搞公屋的。”

  楊潮給梁啟超開了方子後還給他提醒困難。

  梁啟超笑道:“此事容易,只要能繁榮經濟,得利的還是當地嗎。困難的是啊,這沒有人才啊。你楊潮要不給老夫解決這個問題,老夫可是要抓你這個壯丁了。”

  楊潮哈哈一笑:“啟超公為難在下了。在下這個大夫當的,可要把自己賠進去了。”

  楊潮當然不可能被抓了壯丁,人才倒是可以幫忙介紹。

  “這人才啊,哪裡能比的了上海,中國人不行,這不還有洋人嗎?據我所知,目前上海的建築設計行業,主要還是洋人把持,中國人搞營造,洋人搞設計。上海是一個開放的地方,啟超公的眼界也不要拘謹,可以把想法說出來招標嗎。總有人能給出合適的方案。”

  梁啟超點點頭。他也不會真的抓楊潮的壯丁,但楊潮的支持卻必不可少,別的不說,有楊潮這個大富豪支持的話。那種帶動性可是巨大的,比報紙上的正版廣告都要有力度。

  “我這房子能建,要是賣不出去了,可得找你楊先生這個大戶啊。”

  “啟超公這個大戶吃的好,在下敢不奉命。在下至少敢保證。上海的銀行業可以入住啟超公的商業地產,租辦公大樓,開分號。在下也有意搞一些新玩意,比如這電影院,啟超公可的給我留出好地段啊。”

  又跟梁啟超轉了轉,上海現在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大量的工廠野蠻生長,從小作坊式的工廠到資本密集的大工廠應有盡有,既有家庭式的榨油作坊,又有以江南造船廠為骨乾的現代大型製造業工廠。但主要還是商業,外灘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亞洲金融中心,堪比美國的華爾街,各種摩天大樓拔地而起。

  上海十縣已經幾乎練成一片,以上海縣和寶山縣為中心,其他八個縣形成八個衛星城,互相間以電車連通,城市在飛快的蠶食縣城間的農村用地,以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不出十年。怕是上海就很難找到農村了,上海十縣恐怕會完全練成一個巨大的大都市。

  與飛速擴展的城市同時,人口飛速增長,這裡是全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現在已經達到2000萬人口級別,而且每年還在以70萬以上的速度增加,不出十年肯定超過3000萬。

  另一個特點是,上海的洋人數量極多,已經超過了100萬洋人,據統計。這裡的民族成分極為複雜,擁有300多個民族的人,連新西蘭的毛利人都在上海出現了,非洲的黑人就更不用說了。

  顯然這裡是除了青島之外,洋人比例最大的一個地區,而青島主要是德國僑民,而上海顯然比青島要開放的多,這真是一個國際大都市。

  楊潮絲毫不擔心上海的洋人問題,洋人來這裡是做生意的,只要資本在上海流動,洋人就必然會在這裡,讓楊潮擔心的是青島的問題,青島哪裡的德國人,可真的僅僅是為了生存而來的。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楊潮許久,200多萬德國人居住在青島,盡管為青島注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超過80萬德國技術人員在這裡工作,讓青島的工業製造甚至設計能力,在中國乃是世界都佔據一定的名聲。

  可是200多萬德國人在青島形成了複雜成熟的德國社會,德國人居住在青島,將半個青島都建成了純粹的德國社區,德國人在哪裡說德語,看德文報紙,絲毫看不出這是中國,這是典型的殖民地,盡管已經沒有了法律上的保證,卻是事實上的德國殖民地。

  楊潮離開上海後,第二站到達的正好就是青島,親眼看到圍繞膠州灣,形成了清晰的界限,以港口為中心的老青島基本上都是德國人居住,而往西繞著膠州灣則是中國人和德國人混居的工業區。

  可以說青島最好,最繁華的區域,都是德國人在居住。

  從好的方面說,德國人在這裡建立了郵政、學校等比較先進的制度,青島不但在中國第一個普及了義務教育,而且教育質量至今居中國之首,現在很多上海有錢人都將孩子送到青島上學,不但上小學、中學,更是接受大學教育。

  但從壞的看,德國人大規模密集的居住在德國社區之中,會讓他們區別於中國文化之外,如果他們一直跟中國人混居,別說200萬德國人了,就是500萬德國人灑在中國這麽龐大的人口之中,也只能被同化,可是他們居住在一起,就很難同化了,就好像中國人之所以在外國很難被同化,跟他們喜歡聚居在一起建立唐人街也有很大的關系。

  文化上的格格不入會引起各種社會問題,比如民族衝突。

  “我聽說德國學生,跟中國學生在學校中經常打架?”

  楊潮當著接待自己的青島市長的面就問起了這些社會問題。

  青島市長如實答道:“確實有這些問題,都是些小孩子在胡鬧。”

  楊潮笑道:“那是誰打贏了啊?是中國孩子打贏了,還是德國孩子打贏了。”

  青島最早的普及教育是德國人搞的,由於山東當局始終跟德國關系密切,因此德國人也很歡迎中國學生在德國學校上學,德國人也未免沒有用教育同化中國人的想法在裡面,所以他們堅持的是德語教學,早年一大批中國學生都精通德語就是這個問題。

  可是後來一戰爆發。楊潮收回了青島,以德國的教育制度為模板,重塑了青島教育,下達嚴厲的教育法令。要求所有的學校都以漢語教學,其他語言只能作為專門的語言課。但是德國人秉性中的執拗,加上戰敗後的民族自尊心受傷,讓他們對此采取了消極抵製措施,德國民間力量自己籌資組建了大量的私立學校。從小學覆蓋到了大學,堅持用德語教學。

  “一開始是德國孩子厲害,歐戰結束後,德國人就不行了,被中國孩子打的抬不起頭。”

  市長笑著對楊潮解釋,這個現象正好反應了中德之間的國力對比。

  楊潮歎道:“戰前,德國人自認是青島的主人,德國學生都以主人自居,將中國學生在德國學校上學,看做是對土著的一種恩賜。後來他們戰敗了。我們收回了青島,德語學校變成了華語學校。中國孩子揚眉吐氣了,德國人心中就有了一種客居他鄉的心理,有些抬不起頭了。沒那麽趾高氣揚,所以自然打不過中國孩子。”

  市長道:“楊先生高見,高見。”

  楊潮道:“算不上什麽高見,只是關心則明罷了,我可是一直很關心青島的。”

  “青島有楊先生青睞,實乃青島500萬人民的福祉。”

  市長拍著馬屁。

  這個市長是當地富商,過去是德國洋行的買辦。後來翻身做了主人,反倒收購了洋行,現在依然在做進出口生意,八面玲瓏。德華兩屆都很支持,所以當了青島市長。

  “你別忙著拍馬屁,200多萬德國人住在青島,住在中國的地面上,這總不是個事兒。其中真正對我們有利益的,不過是30萬左右的高級技術人才和大學教授之類的高級人才。剩下接近200萬的普通工人和家屬對國家是沒有什麽益處的。你覺得怎麽才能讓這些德國人離開?”

  市長為難道:“要是驅趕他們的話,怕會引來麻煩。”

  楊潮道:“當然不能驅趕了。這種事情本來就很麻煩。德國人把他們自己的國家搞成那個球樣,我們如果現在趕這些來謀生的德國人離開,對國家形象影響太大。你認為如果德國經濟變好,德國人會走嗎,會有多少人走?”

  市長道:“走是肯定會走,走多少人不好說,不過差不多一半人走是沒有問題的。”

  “那又有多少人肯定會留下來?”

  “大概20萬人是絕對不會走的,因為有20萬德國人和中國人的組合家庭出現。”

  楊潮點點頭,這麽龐大的德國人和中國人居住在一個城市,哪怕雙方涇渭分明,都有各自的社區,但跨國婚姻是不可避免的,愛情的力量可是超越一切的啊,所以青島就有了將近20萬這樣的家庭,這就有20萬以上的混血後代出現。

  “德國人在德語社區中日子過得可是滋潤,他們也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對於那些不可能留在中國的德國人,你們就不用客氣了,該收重稅收重稅,只要不趕他們走,找一個合適的理由,相信也不會引起太大的負面報道。但是對於那些有可能融入中國的德國高級人才,尤其是那些混血二代,他們經過完善的系統教育,又有中德雙語的優勢,凡是上過大學的,就默認他們是中國人,給他們辦理戶籍。”

  “是是是!”

  市長忙答應道,怎麽給德國僑民加稅,這還不容易,就以他們沒有給青島市政建設做出過貢獻,而又要享受青島的各種基礎設施為例,推出一款特別建設費,議會都不會拒絕。

  但是讓高端人才加入中國國籍這可不容易,那些混血兒還好一些,現在德國國力衰微,中國國力強大,他們的感情更多的在中國一邊,可是對那些生長德國,在德國接受教育的高級人才就很難了,這些人的民族認同不可能是中國人。

  “還有猶太人,最近青島的德國人對猶太人觀感可不好,報紙上天天罵猶太人。”

  市長又提出了一個難題。

  楊潮笑道:“德國人的毛病感染到了青島。這是病,得治。猶太人在哪裡都不受歡迎,因為他們確實很貪婪,而且很少從事實業,都是從事商業,商業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但是要做好卻很難,猶太人的商業知識更豐富,所以總能擠佔當地人的市場,自然遭人恨。但是我們可不能跟德國人學習一味的排斥他們。而且可以用這張牌壓製一下德國人,畢竟猶太人的數量跟德國人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如果他們只是在報紙上罵罵,也就算了。如果一旦動手了,就可以以治安原因,驅逐一大批無所事事, 卻喜歡鬧事的德國年輕人了。”

  凡是反猶最厲害的,往往不是成功人士,往往正是那些生活不如意的家夥,這些人都是底層,對青島的貢獻寥寥,驅逐這些人正是楊潮的目的,一旦青島的德國人跟德國的納粹站在了一起,楊潮相信還是能夠驅趕不少人的。

  “對了楊先生,最近有一個德國芭蕾舞團到了青島,打著您的旗號,說是您邀請她們來的。”

  正事說的差不多了,市長趕緊轉移話題,他覺得楊潮關注在德國人問題上,會讓他很難做,因為這件事實在難辦。

  楊潮笑道:“我不正是為這事來的嗎,你瞧瞧,我這連老婆都不敢帶,不正是要看看這些德國美女怎麽跳舞嗎。市長大人要是有時間,何不陪在下去看一看?”

  市長連忙道:“榮幸之至,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裡芬施塔爾真的來青島了,是應楊潮邀請而來的,但是她們還是費了不少事的,因為楊潮沒有正式的官方身份,他們通過外交部確認,外交部卻根本不知道,到最後是她們自己自費來的。

  這件事是楊潮疏忽了,當時向裡芬施塔爾發出邀請的時候,忘記走正常程序了,張念也不在場沒有記下來,導致後來忘記了,所以這次楊潮是來補救的,盡管要排擠德國人,但是裡芬施塔爾這樣的人才,不在其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