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418節 汽車工業崛起
作為一種金本位貨幣,中華銀行發行的金元券,在世界市場上已經是一種重要的國際貨幣了,但還遠比不上英鎊,各國結算還是願意接受英鎊,第一是因為各國早就習慣了英鎊,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英國人戰後又恢復了他們的世界貿易地位,再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奔波在世界各地的英國商船,佔據了世界貿易份額一半以上,勞埃德船級社依然是世界航運業的標準。

 金元券要進一步抬高地位,除了僅靠英鎊之外,沒有更便捷的方法。

 如果能跟石油捆綁,將石油以金元券定價,顯然會更有影響力。

 而金元券在中國的地位卻不是很高,因為中國現在依然在實行銀本位,帶動的整個亞洲都在使用銀本位。

 張家傲在得到了楊潮的黃金支持後,已經多次建議楊潮趁機將中國貨幣轉向金本位,徹底的融入世界市場。

 楊潮當初之所以選擇銀本位,第一是因為中國的傳統,第二則是因為白銀更容易獲得,那就更容易以白銀為保證金發行貨幣。但是中國自己不使用金元券,只是將金元券當做一種外匯卷,這對金元券的地位提高很不利。

 恢復金本位楊潮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覺得時機還不到,轉向金本位,勢必導致世界黃金價格的大漲,中國貿然加入金本位,會對世界經濟造成難以想象的影響,楊潮可不想破壞這一波經濟繁榮,因為他認為作為一個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將會收益最大,遠比已經發達的歐美受益大得多。

 但如果不把中國貨幣轉變成金本位。那麽二戰後如何獲得世界經濟霸權呢,沒有貨幣的霸權,談什麽世界霸權,美國的世界霸權就是建立在美元霸權的基礎之上的,而成為唯一的世界貨幣,讓美元可以通過貶值。通過印刷紙幣搶劫全世界的財富。

 所以一步步先加強金元券的國際地位,當中國轉變為金本位就以金元券為基礎,很容易就讓中國貨幣直接融入世界貨幣體系。

 跟艾斯頓談好之後,∑∑,英國人派來的專業人士,十天后就坐飛艇到了中國,跟楊潮的代表簽訂正式的協議。同時接收楊潮交付的各種資料,然後很快就拿到波斯和阿拉伯半島驗證去了。

 英國技術人員很快就確定,楊潮給的治療準確無誤,雖然很好奇楊潮是如何得到這些資料的。但他們並沒有懷疑楊潮肯定派人來勘探過,至於什麽時候來勘探的他們就不知道了,甚至有人懷疑這本就是德國人的勘探結果,中國人不過是從德國人手裡買過來的而已。

 接著很快大量的設備開始采購,在阿拉伯半島和波斯一座座新的油井開始鑽探,英國人野心很大,他們打算在今年年底,將中東的石油產量擴大一倍到一億桶的規模。至少讓英國收獲2億美元的利潤。

 在楊潮的要求下,中國企業分到了一批油套管生產訂單。畢竟向西伯利亞提供過油管,山東的企業已經擁有了生產技術和能力,而英國人也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吃下所有的訂單,除非他們願意等油田產量明年在達到一億桶。

 他們等不了,中國也等不了。

 因為汽車越來越多了,盡管對美國產品加征了百分之一千的高關稅。可是歐洲的汽車還是可以進入中國,中國現在每年進口上萬輛汽車,而且其中有半數都是昂貴的豪華車,現在連日本人都盯上了這個市場,他們正在積極的跟美國談判。希望引進技術生產汽車呢。

 進口一半豪華車,第一說明中國的富豪太多了,太需要彰顯身份的擺設了,第二也證明這不是一個正常的進口狀態,說明中低端的汽車進口被嚴重的限制了。

 因為即便是歐洲,楊潮也向他們征收超過400%的關稅,一輛歐洲產的福特汽車,本來價格只有260兩銀子,可是到了中國經過高達1千兩以上。

 而中國目前的汽車工業,除了被楊潮從摩根手裡收購的中國通用汽車外,就只有一個齊柏林汽車公司了,但通用是產卡車和拖拉機等農用機械的,齊柏林的邁巴赫隻生產豪華車,去年一年邁巴赫生產了300輛齊柏林w2型汽車,一兩售價高達1萬兩,依然被搶購一空,中國消耗了其中的200輛,日本進口了30輛,剩下的多數都被西伯利亞的俄國貴族買走了,少量出口到了歐美國家。

 邁巴赫生產的,掛著齊柏林標簽的豪華車,在全世界都小有名氣,其中的發動機技術,已經是公認的世界一流,而變速箱更是獨樹一幟,不但是世界一流,供應邁巴赫變速箱的采埃孚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變速箱供應商,每年生產的變速箱已經出口歐美上萬台,全部供應世界高端汽車企業。

 不得不說當年的齊柏林飛艇公司是人才濟濟,放任這些人尖子敞開想象的研發,確實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讓現在齊柏林轉型汽車生產,在技術上基本沒有任何困難。

 只是他們跟齊柏林一樣,走的是高端路線,生產的汽車太昂貴了。

 楊潮不打算改變他們的經營思路,齊柏林嗎,就是要走高端,站住了高端市場,那是中國工業的一張名牌。

 於是楊潮必須引進一款大眾的廉價小汽車,尋遍全世界能讓楊潮收購的汽車企業不多,美國人肯定不會賣,最成功的福特不愁市場,通用汽車那是有摩根參股的,不可能出售,只能從歐洲尋找機會。

 楊潮最後挑中的是捷克的l≈ap;ap;k汽車公司,l≈ap;ap;k1899年就開始生產摩托車,1906年開始生產汽車,比福特汽車公司早了八年,後世被評為最古老的四大汽車公司之一。這個汽車公司後世的人可能會很陌生,但是如果說斯柯達,懂車的人卻不會不知道,而斯柯達其實就是這個公司發展而來的。

 捷克斯洛伐克是奧匈帝國分割出來的一個國家,作為奧匈帝國工業實力的主要繼承者,這個小國的工業技術能力,不弱於德國,斯太爾兵工廠是歐洲第一大兵工廠,戰前是能跟克虜伯相提並論的巨頭,汽車工業也好不輸給德國,但是戰後作為戰敗國捷克斯洛伐克的遭遇比德國也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l≈ap;ap;k公司願意出售股份,或者說很樂意找合夥人,找合作者。

 l≈ap;ap;k公司的兩個創始人,一個叫做勞林,一個叫做克萊門特,公司正是以他們二人的首字母組成的,勞林是一個技術天才,克萊門特是一個圓滑的天才,兩人珠聯璧合將一個小企業一步步做大。

 而且這兩人十分聰明,很懂得順應社會,沒有福特那麽執拗,他們不介意出讓股份,甚至不在乎放棄公司的控制權,早在楊潮找到他們之前,他們已經在跟捷克工業巨頭斯柯達佩爾森集團談判了,希望跟斯柯達集團合作生產汽車,借助斯柯達的實力,恢復他們戰前的生產,而他們願意讓出大多數股份給斯柯達集團。

 跟斯柯達集團相比,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顯然楊潮都更佔優勢。而中國的市場比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戰後整個歐洲大陸都更有潛力,讓人充滿了想象力,勞林和克萊門特沒有理由拒絕這個機會。

 所以當楊潮派人去跟他們一談,他們沒有任何猶豫,只是此時斯柯達對生產汽車也很敢興趣,斯柯達作為過去奧匈帝國的工業巨頭,太知道克虜伯那些家夥跟楊潮合作得到的利益了,因此他們積極的想要加入這個合作,楊潮也不想放棄歐洲市場,他引入l≈ap;ap;k不過是為了技術,所以就同意斯柯達入股一起發財,因此一拍即合。

 最終三方成立合資公司,楊潮佔股51%,得到控股權,斯柯達得到29%,勞林和克萊門特各保留了10%,繼續作為公司的領導層經營。

 楊潮之所以選擇他們, 看重的是l≈ap;ap;k公司在小型汽車上的技術積累,看重的而是他們戰前就開始生產的viturette型小型汽車,這款汽車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可以跟福特t型車相媲美,只是生產規模和製造技術限制,價格沒有福特那麽便宜而已。

 楊潮邀請了勞林和他的團隊來到山東建廠生產汽車,從他們積累的摩托車到汽車,統統生產,他們的產品在歐洲人的印象中就是結識、耐用,這兩種品質也十分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相信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經過兩年的建設,工廠建好了,設備到位了,技術人員也以過去的技術為基礎進行了改進,推出了新款小型車,他們的舊款車推出的那一年,就在柏林獲得了金獎,這款改進車,自然不會輸給老車,因此性能上完全沒有問題,問題還是生產能力,能不能像福特那樣大規模的生產汽車。

 他們說他們成功了,所以楊潮必須去看看,於是結束了跟英國人的談判後,他就來到了山東。uw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