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533節 世界民族(一)
尼古拉大公第二天一臉疲憊就找到了楊潮,要跟楊潮繼續談昨天的問題,他竟然沒有忘記,還真是難得。

 沒什麽談的,楊潮只是複述了一邊昨天的建議和要求,而尼古拉也只是想確認一下,十分鍾之內兩人達成協議,並且交由手下起草文件,簽署意向,正式的合同,得在實地勘測之後再行簽訂。

 對尼古拉來說,這件事對俄羅斯帝國可是太難得的良機了,楊潮提出的無非是免費土地和拆遷問題,他甚至一度認為楊潮是不是在中國待久都忘記西伯利亞是什麽地方了,這鬼地方起碼跑半天有時候都看不到一個人影,主要人口都集中在靠近中國邊境的地區,托木斯克往北就是一片荒涼,倒是有些俄羅斯貴族趕走了遊牧小部落圈佔了一些大型牧場,但只要是貴族,尼古拉大公一句話,他們還是會聽的,從他們牧場上劃走200米的土地,不算什麽大事。

 即便是一些遊牧民的領地,尼古拉想要他們的土地,他們就不敢不給,俄羅斯帝國的大軍現在打蘇俄不行,打中國的軍隊也不行,但是大大騎馬彎弓的遊牧民還是綽綽有余,連猶太人都說排就排的人,搶遊牧民的土地,那真的是沒有絲毫心理壓力。

 另一個條件就是免稅了,用免稅來換取股份,這筆買賣很劃算,用永久免稅的空頭支票換取49%的股份,就相當於永久性的49%固定稅率,只是不是政府派人去收取,而是企業以分紅的形式主動交給政府這個股東,在尼古拉大公看來沒什麽兩樣,唯一的差別是俄羅斯稅務局那些貪婪的家夥無法分一筆了。

 楊潮動作也很快,一個專業團隊立刻就從山東出發,有鐵路公司參與過凍土鐵路修建的工程師團隊,有西門子電氣公司的技術人員,還有無求化學公司的總經理。

 鐵路公司楊潮一句話詹天佑就可以派人過來。西門子公司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生意,而無求化學公司也是一句話的事兒,楊潮隻給王求發了一封電報,告訴他邀請他來西伯利亞投資建設石化基地。都沒跟他解釋具體原因,王求立刻就派自己最得力的手下前來。

 告訴鐵路公司的團隊,修建蘇爾古特到托木斯克的鐵路,其中有數百公裡是經過凍土地帶的,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為青藏鐵路做技術儲備。最後一次練手和練兵;告訴西門子公司,自己打算修建一條集輸油、輸電、電報、電話等設施的綜合性橋架通道,其中的電力部分,將全部交給西門子,要求西門子一定要積極配合;告訴無求化學公司,楊潮將跟他們合資,在蘇爾古特、下瓦爾托夫斯克區兩個鄂畢河沿河城市,建設大型煉油和石化工業基地,楊潮可以將21%的股份出讓給無求化學公司,在出資方面。無求化學公司可以以技術入股,反正他們的技術美國人早就給標價了,1億美元。

 詹天佑的技術團隊,完全聽從楊潮的,西門子也滿口答應一定會派來最強的技術力量,王求的手下則一個勁的表示,楊潮的態度,就是他們老板王求的態度,顯然王求是叮囑過他的。

 三方很快就進入了實地勘測階段,他們要趕在西伯利亞冰天雪地到來前。收集到足夠的數據,盡快制定出施工方案,力爭明年解凍之後就能開工。

 楊潮倒是很輕松,楊子銀行的事務有條不紊。手下精乾的團隊堅決執行著楊潮的命令,逐步抽回資本,已經收回了40%的應收貸款,其他的貸款也將在明年七月之前,全部收回。

 楊子石油在西伯利亞和中東的項目都利潤豐厚,而且沒有介入經營。隻持有一些股份,分享豐厚的利潤而已;西伯利亞的石油是諾貝爾家族在具體負責,利潤目前還算不上什麽,但是有望一兩年內翻幾番。

 楊子礦業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的經營都比較平穩,在澳大利亞的項目,是摩根出面,中國東北和山東等鋼鐵公司經營管理,羅斯柴爾德家族佔有股份,英國人在外支持,澳大利亞政府始終比較配合,這裡出產的鐵礦,絕大部分都直接運到廣東,然後在中英合資的鋼鐵廠中變成鋼材,接著供應給中英合資的造船工廠。可以說澳大利亞的鐵礦,是中英在廣東合作的基礎,因此英國政府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在英國政府的推動下,中國又在夏威夷問題上做出了讓步,讓澳大利亞接收了夏威夷,因此他們又一次放開了移民的配額,現在已經在皮爾巴拉地區移民了20萬人,主要都是礦工和他們的家屬。

 充足的勞動力之下,礦業公司在皮爾巴拉地區已經開發了三座礦區,修建了港口和鏈接礦區和港口的重型載重鐵路。100列能拖拉3000噸的超重柴油載重機車奔馳在曠野中的鐵路上,每年能夠將鐵礦區出產的1500萬噸鐵礦石運出礦山。

 勤勞的中國礦工家庭,男人下井勞作,婦女則在礦區周圍開墾出一小塊一小塊的土地,利用礦區的深水井澆灌出了鮮美的蔬菜。孩子們則在礦區各級學校裡上學,一天管三頓飯。還有一些商人看到了商機,湧入了這裡,大量雜貨鋪、飯館和旅館開辦了起來。

 一個純粹的中國城鎮在澳大利亞的土地上建成了。

 楊潮在巴西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移民,因此將7成的收益都還給了巴西人民,大量利潤都繼續在巴西投資,而且主要投資於改善民生的基礎設施,這些年利用鐵礦利潤已經修建了山千公裡的鐵路。

 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小鎮伊塔比拉發展成了30萬人的大型城市,其中華人就有20萬人,楊子礦業控股的渣打礦業公司,用鐵礦的利潤修建了從伊塔比拉深入內陸農業區的鐵路線,還有通向其他礦山的鐵礦專線,讓伊塔比拉成為了一個農產品和礦產品的集散地。

 沿著鐵路向內陸延伸,中國農業資本跟巴西農業寡頭已經合作經營了400多個大型農場,全都是10萬畝左右的大型農場,以現在的耕作水平,一個壯勞力使用大型農機耕種。人均耕作量在200畝左右,10萬畝就需要500個壯勞力,500個壯勞力,就意味著500個家庭。

 中國資本家將中國式的租佃制度引入巴西。從開墾荒地開始,就見土地租佃了出去,農民出勞力,農產主提供農機和種子,以及負擔農民的生活供給。等收獲之後雙方平分收益,看似將一般的收入讓給了佃戶,但是卻省卻了高昂的管理成本,這些佃戶自己管理自己,心中有自己跟自己乾的意識,不用人監督,勞動積極性就很高,讓總是為工人偷懶而煩心的巴西農場主們驚訝不已。

 一開始由於荒地太多,農民招募不足,他們就將大量的土地分包給中國家庭。一個中國家庭最誇張的時候,甚至承包下了一萬畝荒地,可是等他們有了收獲,立刻開始呼朋引伴,不幾年就把他們的親戚朋友接了過來,一塊萬畝左右的土地,需要50個壯勞力耕種,就能吸引來50個家庭,50個家庭,正好可以組成一個中國小村莊。

 所以跟伊塔比拉哪裡礦工家庭集中在城鎮中的情況不同。在廣袤的巴西內陸地區,竟然組成了一個個中國式的小村莊。

 這些村莊沿著鐵路星羅棋布的遍布米納斯吉拉斯到馬托格羅索州的玻利維亞邊境地帶,他們幾乎將所有鐵路附近能夠耕種的土地都佔據了,開墾出了5000多萬畝耕地。顯然5000多萬畝不可能是巴西內陸的極限,但可惜巴西沿海到亞馬遜雨林之間的大片稀樹草原內陸,土地倒是容易開墾,很多卻並不適合耕作,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壤酸性太大。

 後世的巴西正是解決了酸性問題,才得以發展出堪比美國的農業出口規模。但是現在還沒有這個技術,因此大量的酸性土地只能繼續拋荒,而能夠開墾的成規模土地,都已經被中國和巴西的農業資本給瓜分殆盡了。

 在租佃製之下,也就等於給將近50萬中國農民安了一個家。

 在東北方的熱帶雨林中,這些年天天都能看到某一個地方在燃起森林大火,那是中國工程隊在清理雨林植被。開辟雨林深處500多公裡的卡拉斯加太不容易了,僅僅是清理植被,如果換成後世的話,恐怕3年都清理不出一條路。

 但是這個時代就少了些顧忌,你大可以放火燒林,而沒人會找你麻煩。至於引起森林大火燒光了熱帶雨林,那就是杞人憂天了,後世廣袤的亞馬遜雨林中,每天都有上千起不為人知的森林大火,只能從衛星圖片上觀看到一處處濃煙升起。潮濕的雨林,幾乎不可能形成連綿數百公裡,幾個月都撲不滅的大火。

 高效的中國工程隊伍,就摸索出了這種方法,先是放火燒林,然後立刻清理殘存植被,平整土地,夯實基礎,鋪設鐵軌,並在鐵路兩側種上整齊的橡膠樹,防止原始森林再次吞噬這裡。

 盡管如此,用了5年多時間,才在三年前修通了從卡拉加斯到圖庫魯伊的鐵路,圖庫魯伊是距離帕拉州首府貝倫300多公裡的一個沿河城市,海輪可以從貝倫通向圖庫魯伊,因此這裡也就是距離卡拉加斯最近的出海口了,否則就要修到海港貝倫去,那就不是500公裡,而是1000公裡左右的鐵路,1000公裡雨林鐵路,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

 不過總算是通車了,立刻大量的鋁礦就開始出口,早期種下的橡膠樹也開始產膠,從南洋地區招募來的上萬膠農,直接得到他們親手開發出來的橡膠林,讓他們留在這裡,經營著橡膠園,就等於看護著鐵路的護路林。

 短短幾年,在鋁土礦、鐵礦石和橡膠的刺激下,卡拉加斯就吸引了近十萬中國人,又建立了一個中國城市,而且比伊塔比拉更加純粹,民族構成更單一,除了從貝倫過來建立警察局的巴西人之外,就沒有其他外國人了。

 卡拉加斯的人口增長,也讓中國之在巴西移民,終於突破了100萬。

 可是終於讓巴西政府感到不安,南大河州議員向國會提交了一項,意為限制中國移民數量的議案,盡管被米納斯和聖保羅州農場主寡頭控制的國會否決了,但是一個很不好的苗頭已經埋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