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456節 列強戰場
美國人的行動不可能是軍事行動,也只能是經濟外交行動。

 經濟行動上,他們短期內跟美洲各個中小國家簽訂了石油開采,礦產開采的權力,給了一大批小國一筆錢,將這些國家的探礦權都買到了手裡,盡管他們根本就沒有心思開發,但卻先抓到手裡,防止其他國家介入。

 外交上,他們的主要手段是在歐洲植入自己的勢力,德國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作為戰敗國,德國被解除了武裝,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人,一旦不聽話,誰都可以給他來一下子,現在法國人就在使用這種權力,他們派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區,借口是德國沒有按期支付賠款。

 阿道夫上台是靠著瘋狂的攻擊魏瑪政府,但實際上魏瑪政府沒有阿道夫希特勒宣傳的那麽軟弱。

 德國革命之後,德皇流亡荷蘭,德國資產jie級在小城魏瑪建立了臨時政府,開始跟英法談判。

 在巴黎和會上根本就沒有德國說話的份兒,英法美意等國根本不給德國人表達的機會,他們自己就決定了德國的命運。

 法國人自然是要最大可能的削弱德國,要讓德國一百年,一千年都無法恢復國力,當然最好的是直接肢解德國,但是英美絕對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情況,讓法國獨大那不可能,最後列強博弈的結果是德國付出巨大的賠款,割讓一部分領土,但是保持德國的基本完整。

 如果是東方國家會認為這份條約很寬容,被打敗了竟然沒滅國和吞並,還有這好事?

 但是德國人認為不可接受,當時的魏瑪政府總理謝德曼拒絕簽約。並為此辭職,宣稱誰如果在這樣的條約上簽了字,誰的手就要爛掉。結果協約國向德國發出了最後通牒,德國人只能在條約上簽字。

 條約規定條約簽訂後的三年,德國至少要支付價值50億美元的金馬克,如果沒有現款。就必須用實物償付,煤炭、船舶、木材甚至牛羊牲口,大量的物質被協約國掠奪。給德國留下的只有紙幣,因此注定通貨膨脹。

 但是德國的經濟基礎在那裡放著,他們強大的生產力即便付出昂貴賠款,依然保證了經濟沒有崩潰,尤其是在英美不是提供的短期貸款上,他們的通貨膨脹雖然不能製止,可是卻始終沒有崩潰。

 其實德國的經濟本不該如此差勁。但是第一他們要支付高額的賠款,第二還要維持國內的就業,第三又被選舉上台的政府要滿足底層無知民眾的過分要求,除了印錢靠政府的財政赤字加大支出之外,別無選擇。

 賠款甚至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了,維持傳統君主政府倒台後的德國信心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要維持這種信心,他們的政府首先是應該建立一個穩健的經濟體系。可是他們選擇了滿足民眾一時的要求,結果造成了不斷擴大的貨幣量。

 戰爭期間。德國政府才印了400%的貨幣,可是戰後他們的貨幣印刷量竟然比戰時還多,戰爭結束時候的1918年,德國商品價格隻比1914年上漲了115%,甚至比英法還低。但是魏瑪共和國上台後第三年(1921),德國貨幣發放比1918年多了5倍。第四年(1922)多了10倍。

 德國馬克從1918年對美元的8比1,到21年底的100比1,通貨膨脹還比較溫和;22年開始一兩個月就翻一倍,無論政府如何發債券,銀行如何救市都無法遏製。惡性膨脹已經開始了,22年底的時候暴跌到了3500比1。

 這時候如果德國政府能夠采取強力措施,並且尋求其他國家的幫助,還有解救的可能,可惜的是,德國既不敢緊縮開支來讓民眾不滿,外國勢力也不會接受德國的停止賠款要求,德國政府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他們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拒絕向法國賠款。

 而法國人則聯合比利時將軍隊開進了德國的魯爾工業中心,魯爾危機爆發了。

 魯爾危機爆發的時候,楊潮還在西伯利亞,當時聽到消息,隻說了一聲“沒救了”。

 政治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才是最可怕的,法國和比利時佔領了魯爾,希望通過搜刮魯爾的工業品來抵償賠款,德國政府則消極應對,鼓勵魯爾區工人ba工,十余萬工人離開工廠,到大街上you行,跟法比佔領軍非暴力不合作。

 但是這些工人的生活如何保證?

 德國政府出錢,沒錢怎麽辦?印刷。

 於是壓垮德國貨幣體系的最後一根稻草斷了,英美穩定德國馬克的努力也放棄了,英美金融巨頭反而還要撈回一筆,一邊在國際市場上做空馬克,一邊從德國提出短期貸款,馬克斷崖式的暴跌開始了,印錢的速度都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這就是崩潰。

 德國政府雇傭了許多民用印刷廠,讓他們幫助政府印刷紙幣,來不及印刷隻印一面,另一面還是白紙,稱作白面馬克。

 1月份法比軍隊進入魯爾區,馬克匯率瞬間就跌到了10000比1,等楊潮結束英國之行,在7月到達德國的時候,已經跌到了100萬比1,而上個月還是15萬比1的匯價。

 “馬克必須穩定,國際社會必須幫助德國,德國政府和人民也該自己努力度過難關。”

 楊潮一到德國就吸引了德國的關注,媒體尤其關注楊潮對德國經濟的態度,因為戰前楊潮表現的是一個親德分子,戰後楊潮沒有繼續執政,但中國政府也始終堅持歐洲應該和解,協約國應該降低德國的賠款,始終展現著友善,盡管這種友善不費一分錢,但德國普通老百姓還是傻乎乎的向中國投來了感激。

 現在楊潮出現在德國,在經濟崩潰最嚴重的時候,德國輿論自然很關心,楊潮這個世界上有數的銀行巨頭會不會拉德國一把。

 果然楊潮一踏上德國的土地,就對著漢堡碼頭上來采訪他的記者唱高調。

 “要維持馬克的穩定,就必須減少紙幣的印刷,也要提高物資的生產,德國的物質生產在縮減,紙幣供應卻提高,不通脹才怪,這是對貧民的搶劫!”

 楊潮痛心疾首的感慨。

 “實際行動?我有四條建議,第一,英法暫停向德國索要賠款,第二,美國停止向英法索要債務,第三,德國停止印刷紙幣,第四,國家社會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向德國提供一筆緊急貸款。”

 萬金油的回答,無數經濟學家早都這樣表示過了,可惜他們的聲音沒有楊潮的大。

 很快楊潮的表示就被報紙刊登擴散,還有各種各樣的解讀,有的乾脆直接聲稱世界首富、中國銀行家、中國前總統、俄國沙皇的丈夫楊潮,要對德國提供一筆緊急貸款,楊潮反對德國賠款,楊潮反對戰爭債務等等。

 外界的傳言還在擴張中,楊潮卻緊急的跟德國官方接觸。

 奧麗嘉女王去了荷蘭,現在大概跟荷蘭女王交談呢,楊潮囑咐她一定要去看看德皇。

 楊潮則先跟魏瑪政府總統艾伯特見面,依然是自己向外公布的那幾條,也只有那幾條現在能救德國,可是那幾條一條都難以實現,首先英法尤其是法國不可能不要賠款,第二美國不可能不要債務,第三德國不可能不印馬克,第四沒人願意這時候給德國貸款,國際金融家正瘋狂的攻擊馬克呢。

 當經濟制度崩潰的時候,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行政權力,可現在的德國卻偏偏缺乏行政強權。

 後來的阿道夫宣稱,歷史上德國經濟強大的時候,往往也是權力最集中的時候,當德國的政權不夠強勢的時候,經濟也就崩潰了,這就是阿道夫毒菜的理由,而德國人還被他說服了,很幸福的接受他的毒菜。

 跟艾伯特的談話沒有實際意義,隻表示中國願意在國際框架之內,盡力幫助德國,包括說服英法暫停賠款好提供貸款支持。

 接著又跟剛剛當上德國央行行長,銀行家出身,被英美銀行家捧上去,又背叛了英美銀行家,有經濟白巫師之稱的德國民族主義銀行家沙赫特。

 白巫師告訴楊潮,現在的德國除非得到強國的絕對支持外,根本沒有希望穩定貨幣,他希望中國能提供1000噸黃金,也就是10億金元的貸款,他則保證調整德國央行的政策, 停止不負責任的印刷紙幣,並且印刷新的貨幣取代現在的馬克,爭取用一年時間遏製現在的通貨膨脹。

 楊潮認定他不可能做到,哪怕他是白巫師,哪怕歷史上就是他終結了這次通貨膨脹,並且將德國經濟再次帶上繁榮。

 因為問題的根源根本不在這裡,不在楊潮公開宣稱的那四條之中。

 賠款不是問題,協約國的賠款方案,按照德國的出口額,每年也就是四分之一,雖然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拿出中國人那種勒緊褲腰帶還債的架勢,還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都不會像中國那樣餓死人;德國央行印刷紙幣也不是主要原因,畢竟跟他們的貨幣貶值相對應的貨幣量增長也沒有那麽多;法國佔領魯爾都不是根本問題,因為法國佔領魯爾之前,德國的貨幣就不穩定,他們佔領魯爾只是在德國經濟這座破房子上踹了一腳,房子倒塌了,是因為房子本來就破,而不是法國人力氣大。

 那真正的原因在哪裡?

 在英法哪裡,是英法在爭奪對德國的控制權,才導致了德國經濟戰後至今始終不穩定。u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