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516節 歐洲複興
月票夠5章了。感謝光*影、james2570、sunnysoft、欺負貓的老鼠和神聖羅馬帝國投的月票。

 ——————————

 英格蘭銀行行長蒙太古·諾曼,德意志銀行行長雅爾瑪·沙赫特和法蘭西銀行副行長查爾斯·李斯特,歐洲三大金融巨頭一起拜訪美國,自然不是為了美國人的福利來的,他們是來跟美國商議降低美元利率的。

 三人之所以希望美國降低利率,目的很明確,希望歐洲的黃金留在歐洲不要流入美國,甚至希望美國的黃金倒流到歐洲去,他們的理由很充分,美國人主持的道威斯計劃剛剛顯示成功的跡象,德國得到了大量貸款,然後賠償英法戰爭賠款,英法得到了戰爭賠款,立刻就支付欠美國的債務,美國得到了債務償還。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可是需要黃金支持,如果美元降低利率,美國資本暫時就不會將利潤匯回美國,那麽資本和黃金就會留在歐洲,保證歐洲的繁榮,就是保證美國的債務安全。

 原本的歷史上,美國就答應了歐洲的要求,這個時代他們沒有理由拒絕,因為跟中國的交惡,讓美國覺得跟歐洲建立緊密的聯系很有必要,因此他們更痛快的答應了。

 美聯儲跟歐洲三大央行的協議一達成,歐洲各國股市應聲上揚,顯然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而美國人不知道的是,他們無意識中,竟然化解了一場即將爆發的經濟危機,因為邁阿密颶風的影響,整個美國的經濟短暫的疲軟了兩個多月,結果第三個月寬松貨幣政策下大量過量的投資和消費就又一次將經濟提了起來。

 一切經濟泡沫被遮蓋了。

 這並不是什麽好事,因為泡沫被埋起來,集聚的壓力也就更大,等它爆發的時候,傷害也就越大。

 但這時代的經濟學顯然還沒有那麽細致。還無法從技術上分析這些現象,美國人只知道他們在享受繁榮,樂觀的心態讓他們很快就忘記了在中國人身上得到的屈辱,軍隊中的少量怨氣。也在慢慢的裁軍中消散一空,原本激烈的年輕士兵脫下軍裝就開始享受美女、美食,棕櫚沙灘去了。

 可一個問題來了,美國貨幣太寬松了。

 歐戰之後,美聯儲開始顯威。他們通過一場世界大戰,積累下了6000噸黃金,美聯儲的杠杆想來比歐洲都高,因此他們能用這些黃金做儲備製造出來的貨幣也更多,加上美國幾萬家銀行規模的金融業,競爭極為激烈的情況下,大量中小銀行不負責任的借貸,忽視了資金風險,將大量資金借給了信用不夠的客戶,美聯儲則以低利率支撐這種規模的信貸。

 可是歐洲金融巨頭過來之後。美聯儲繼續下降了利率,他們的利率成為全世界最低。

 果然很快原本不斷湧入美國的歐洲黃金立刻就停止了,反而開始有一些黃金回流歐洲,得到這些黃金之後,歐洲的經濟則開始發展,尤其是德國經濟。

 戰後歐洲在重建,在恢復,但還談不上複興,哪怕楊潮借給英國和法國兩國的巨額數量的黃金,也只是讓他們的經濟表現的比歷史上稍微好一些。經濟在發展,在恢復,但是速度很緩慢,就好像一輛老爺車。給他加滿了油他會跑的快一些,但卻不可能像一輛新跑車那樣狂奔。

 歐洲的經濟結構注定了,他們暫時還沒有迎來飛速發展的機會,他們要等到這個機會,那得二戰後了,那時候美國開放了他們龐大的市場。給歐洲產品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於是德國的汽車,法國的電子產品都開始發達起來。

 現在他們沒有這個市場,他們國內的市場無法支撐他們發展大工業汽車生產,而他們過去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沒有新工業帶來的刺激,就不可能飛速發展。

 因此英法比原本的歷史上好一些,但好的有限,英國更是將楊潮借給的黃金,主要用來維持英鎊地位和向殖民地投資,國內陳舊的工業設備,他們的資本家也沒有意願去更換;法國則重建了北方十省之後,經濟立刻就變得死氣沉沉,增長極其緩慢。

 反倒是德國因為戰後的混亂結束,經濟恢復的勢頭很猛,但以德國央行行長,白巫師沙赫特的意識,這一切都建築在英美資本進入德國的基礎之上,因此他更希望美國繼續降低利率,那樣美國黃金就會繼續留在德國的經濟體系之中。

 沙赫特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他去年就成功的穩定了馬克,在沒有什麽儲備金的情況下,以德國土地作為保證,發行了土地馬克,並且宣布含金量跟戰前的金馬克一致,同時成立了黃金貼現銀行,為馬克兌換黃金提供了保證,只是這個銀行的14名董事中有7人是英國人和美國人,顯然是受到英美金融勢力的控制的。

 通過控制德國,美國資本找到了一個十分需要資金的龐大經濟體,以德國的經濟規模,自然是讓美國金融勢力吃的肚滿腸肥,這也是美聯儲答應繼續降低利率的原因,因為美國銀行家也希望將資金繼續留在德國發財。

 僅僅是投資德國中央銀行,就是一個極為有利可圖的買賣,沙赫特跟英美銀行集團達成的協議規定,德國中央銀行所產生的全部利潤要進行分成,45%的利潤歸德國中央銀行私人股東所有,55%歸政府。其中第一個5000萬馬克的盈利中,有一半被私有的中央銀行股份持有者拿走,在第二個5000萬利潤中間,有25%被私人拿走,隨後就是每年利潤的10%歸私有的股東。

 還有什麽銀行能比中央銀行更掙錢?還有哪國的中央銀行允許私人投資?只有德國!

 如果僅僅是這樣,沙赫特無疑是一個賣國者,英美也絕對相信沙赫特是他們的代言人,可惜沙赫特骨子裡是一個德意志民主主義分子,他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不是金錢,而是德國的強大。

 沙赫特在通過歐美大量注資的德意志央行控制住了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之後,立刻就開始玩各種貿易,聯合英法遊說美聯儲降低利率只是第一步。

 他還利用英美對德國的暫時支持,在南美等非工業國大力擴張德國的利益,這些非工業國工業基礎薄弱,但是礦產和農產品極為豐富,沙赫特在英美的支持下,跟這些國家達成了相當優厚的貿易條件,從這些國家中得到了大量德國經濟發展所需的物資,但是接著開始耍賴,找這個借口拖延付款,反而建議這些國家從德國進口工業品來衝抵貨款。

 一來一去,德國得到了原材料,南美國家卻不得不大量進口德國的工業物資。

 德國貨幣穩定了,德國工業還得到了原材料和市場,德國經濟想不發展都不行。

 只是英美的利益卻不得不付出一定的損害,比如控制南美礦產的英國,控制美洲工業品市場的美國,都不得不讓德國分享了一大塊利益,但英美能夠接受的原因是,他們通過投資德國間接的得到了回報。

 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持續萎縮到了10億,而摩根等銀行家用來平衡歐美間資金流動,卻長期調動10億以上的資金在歐美之間流動,顯然銀行業已經取代工業和農業,變成了美國第一大出口產業,美國經濟進一步金融化。

 沙赫特用豐厚的利潤回報,忽悠住了英美金融集團,從而綁架了英美政府,接著他開始來忽悠中國了。

 27年初,沙赫特訪問中國,跟中國政府,央行行長張家傲會晤。

 沙赫特給中國開出的藥方是,德國願意加入中國跟荷蘭、瑞典等小國達成的自由貿易協議,他認為中國煤炭、農產品、絲綢製品,甚至紡織品出口德國的前景十分廣闊。而德國的機器製品,中國也有良好的需求,中國雖然能夠製造絕大多數工業品,但是在高精度軸承,精密光學儀器等方面的產能還遠遠不夠,畢竟在這些產品方面,中國都是通過引入德國資本而建立起來的,因此規模上跟德國還有很大差距,而中國的市場卻極為龐大。

 沙赫特的互惠互利說法,倒是得到了農商部的歡迎。

 同時他還忽悠張家傲, 表示德國在亞洲的貿易,都願意放在上海進行結算,最後以中國央行發現的金本位金元券進行結算,德國也願意持有金元券作為一部分外匯儲備,而不單單隻持有英鎊和美元。

 鍾情於金本位,始終希望將中國貨幣轉變為金本位的張家傲,對金元券的國際地位始終十分重視,他也對沙赫特的說法很感興趣。

 最終德國雖然沒有跟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因為已經越來越專業的中國農商部擔心,跟德國這個礦產資源相對貧瘠,但是工業實力極為發達的家夥進行自由貿易,弄不好他們會大量進口中國原材料,最後向中國傾銷工業品,對中國的工業發展極為不利。

 張家傲倒是很歡迎沙赫特促成德國在東亞貿易的結算中心放在上海,可這算不上什麽互惠互利,因為隨著上海金融中心的確立,很多國家都在上海進行結算,德國早就想這麽幹了。

 沒有忽悠住中國農商部的沙赫特最後來拜見楊潮,他表示歡迎楊子銀行去德國投資,並且保證英美不會干涉中國銀行業在德國私有經濟體中的正常業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