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24章 5洲戍
 陳國江州尋陽郡,州治湓口,西進救援郢州的陳國水陸大軍正集結於此,他們從建康出發歷經二十日趕到這裡而郢州的最新戰況也同時傳到湓口。●⌒,

 郢州州治夏口已於十日前陷落而郢州刺史魯廣達率部向西側巴州突圍(此巴州為陳國巴州),因為沿途有周軍攔截的緣故這消息幾經波折才傳過來,按照各處細作探來的情報此次江北的周軍是傾其主力南下進攻而不是襲擾。

 周國大軍主力已經渡江氣勢洶洶看來是要將郢州納為己有,郢州下轄江夏、武昌、下雋、竟陵四郡如今除了西側的下雋郡外已全部失守。

 與郢州最東側竟陵郡接壤的是就是江州尋陽郡,而與郢州最西側下雋郡接壤的便是巴州巴陵郡,長江水道由巴州拐向東北至郢州夏口又掉頭折向東南直到江州類似一個‘幾’字如今位於兩端的陳軍便要東西並進一齊向北進軍收復頂端的郢州。

 陳軍將帥在湓口召開軍議商討如何禦敵最後定下的基調就是穩扎穩打尤其是水軍千萬不能有失,就算不能大勝也不能輸無論如何都要將周國水軍逼退。

 大家的意見基本一致:水戰決勝,隻要擊敗了周國的水軍那對方在江南郢州的人馬也待不下去必然北歸否則就是等死,如今巴州的水軍在上遊盯著夏口,他們這一路主力逆流而上隻要連戰不敗那遲早能把周軍趕走。

 “據最新消息,周國水軍已經分兵南下在武昌外與其巴州水軍回合,諸位對此有何看法?”長沙王陳叔堅說道,他是此次陳國大軍的主帥統領水陸大軍西進救援郢州。

 郢州安危關系陳國國運非同小可兼之大軍兵力空前所以陳帝陳叔寶任命自己四弟長沙王為主帥一來督促諸將用心國事二來也是協調諸將免得各自不服導致令出多門。

 “大王,周軍此來氣勢洶洶,如今五洲戍已失看來他們是要在五洲水域對抗王師。要戰便戰,我軍戰船數千不用怕他。”副帥樊毅說道,他如今為陳國征西將軍曾經擔任過荊州刺史以及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所以對長江水道很熟悉。

 “五洲,原先還以為對方會搶佔桑落洲負隅頑抗,如今不過是五洲那可好對付多了。”有將領笑道,桑落洲位於湓口外長江水道為一個江心洲自古均為兵家必爭之地。

 五洲則位於武昌以東四十裡、陽新以北二十裡左右的長江江面為一個江中洲。長江從武昌、西陽向東前進在燕磯、五洲附近折向南所以五洲扼守此處航道十分重要,陳國在五洲上設有五洲戍就是要控制江面。

 周軍戰船若是停泊在五洲那麽可以佔據上遊從容應對下遊江州過來的陳國水軍,在場諸將對此也有了心理準備所以倒不會過於驚訝但是不用在桑落洲決戰他們也是松了一口氣。

 無論是長江上遊的軍隊要順流而下進攻建康亦或者建康的大軍要逆流而上反推至荊襄都要控制桑落洲,周軍突然發難攻打郢州後,陳國大軍從建康出發時就已經做好了桑落洲以及湓口已經陷落的心理準備。

 “但是據郢州敗兵所述,周軍此次打造了兩種大船十分犀利,不可不防。”陳叔堅有些擔心,按說論起水戰他對於陳國水軍的實力很有信心可周國水軍的新銳戰船卻成了未知因素。

 “大王,些許奇思妙想做出的船也就一招鮮。我軍要防的是對方的拍杆。”樊毅的關注點是拍杆,無論什麽船都是木頭做的那就肯定怕火,被火船撞中了那麽什麽船都要完蛋。

 陳叔堅所說的情況眾將俱已耳聞,周國水軍大船有兩種,其一形如烏龜十分耐拍杆,其二為車船即便是逆風逆流行船的速度也不可小覷。

 但最重要的是對方戰船的拍杆似乎有機關可以縮短收杆的時間所以發拍的速度很快,按照親歷者所述大約是己方每發拍一次對方就能發拍兩次,這樣一來雙方大船對拍時陳軍怕是要完。

 對於這個問題眾將商議之後決定用土辦法:準備大尺寸的鉤拒待對方發拍後勾住拍杆讓其無法收回或者用鐵爪之類的都行。反正就是讓周軍的拍杆沒辦法順利收回。

 陳叔堅對指揮水戰沒什麽經驗所以要集思廣益讓大家擬定具體的應對之策,此次出征他可不想如同去年陳軍攻打江陵般大敗而回。個人前程是小若是郢州真的完了那大陳也就差不多了。

 若是亡國了,陳國的官員、將領可以在新朝繼續做官可他們這些前朝的皇室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陳叔堅此次領兵沒想著調轉兵鋒突入建康奪帝位而是真的想要收復郢州保住陳國。

 他已經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所以做個富貴郡王也不錯,大陳在一日\他和子女們便能富貴一日,至於那個帝位說不想是假話但也不會癡心妄想了。

 眾將計議已定,水軍向五洲進發尋機同周國水軍決戰。陸上兵馬小心推進穩扎穩打切不可冒進以免中伏,待得水軍擊破敵軍後一齊向北推進。

 “五洲,就是周國水軍折戟沉沙之處!!”

 。。。。。。

 五洲戍,營寨內的燈火映亮江面,議事廳內巴州刺史宇文溫看著面前的一個輿圖正和眾將指指點點。

 “五洲東南面是浠口。若是此前陳軍沿蘄水進攻蘄州我方援軍前往增援走官道要跨過浠水,若是陳國水軍從浠口入溪水逆流而上那蘄州的後路就會被阻斷所以不能讓他們如此輕松得手。”

 “陳軍不是要救郢州麽,他們攻打江北的蘄州做什麽?”

 “你沒聽說攻敵必救麽?陳軍也許想引得大軍分兵也說不準喔。”

 “得了吧又不是巴州哪來什麽必救,蘄州在江北丟了還可以拿回來,陳國除非缺心眼否則誰會拿蘄州換郢州!”

 “莫要吵了看輿圖,看看陳軍會從哪裡攻上五洲!”

 宇文溫看著一幫人在紙上談兵卻不以為意,在場眾人大多數是隊主在別的軍隊裡是沒資格參與軍議的可他卻要打破陳規。

 這個年代,兵家秘籍都掌握在門閥、世家、勳貴、豪強手裡沒有誰會教外人尤其是出身卑微的白丁,例如兵法、陣型、後勤管理、如何領兵、如何練兵之類的軍事知識都是家傳,正如其他各類知識一樣都是中上階層掌握壟斷,想要學那就真要看個人在軍中摸爬滾打的悟性和所謂的奇遇了。

 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看,宇文溫的軍事素養有些奇葩不入流因為他的用兵觀念跟當代人有些不同,他為了有自己的軍事班底所以決定讓自己麾下的將領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將他的一些想法與實戰融合並多加總結以期在不斷的作戰中成長。

 所以參與感很重要,讓隊主們參加討論‘紙上談兵’一次次的對戰局做出自己的判斷,讓他們思考若是自己指揮作戰應該怎麽辦或者自己如何指揮隊內百名士兵才能更好地完成‘戰鬥意圖’。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門閥或者將門世家出身的那些精英未必會投靠到他宇文溫麾下所以要想在將來的對抗中佔上風就得有一隻能打的‘軍官團’,他的‘妄想’就是用集思廣益的集體力量對付日後有可能遇見的那些名將們。

 眼見著討論的氣氛十分活躍宇文溫交代了幾句便走出議事廳,暮色下江風吹在身上十分愜意但他看著腳下的五洲陷入沉思,片刻後司馬楊濟走了過來腳步聲將宇文溫拉回現實。

 “如何,守備工事都準備妥當了麽?”宇文溫問道,楊濟聞言點點頭說他沿著五洲走了一圈也檢查了一遍如今都已按照計劃做好了準備。

 “呐,若是五洲守不住那本官許你投降,莫要有心理負擔喲!”

 “使君說笑了,這一番準備下來若是還守不住那下官便自裁絕不投降!”楊濟鄭重的說道。

 “別,你那腦瓜子還有用得緊,五洲在江中四面都是水要是本官兵敗如山倒敗光家產那大夥可就在五洲上等死,與其白白丟了性命不如來個曲線救國...”

 “使君莫要說笑了!!”

 “誰知道哎, 勝敗乃兵家常事,本官交給你個任務,若是兵敗投陳到了江南就夾起尾巴做人,等到本官攻到江南時做內應開建康城大門的重任就非你莫屬了!!”

 楊濟見著宇文溫說話越來越離譜索性閉嘴不接話茬,面前這位的唇槍舌劍他可是領教過知道各種不著調又講不過所以還是不想自討苦吃,此次他作為五洲戍守將任務艱巨所以每日都是‘三省自身’檢查防務是否有疏漏之處。

 “五洲啊...劉宋時,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劉駿在這裡駐扎指揮大軍平定五水蠻亂,後得知太子劉劭發動宮變弑父便是在五洲領軍順流而下攻入建康。”宇文溫忽然說起一百多年前的事來。

 這個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楊濟當然知道但他也知道宇文溫不是賣弄知識,果然隨後宇文溫收起笑容說道:“五洲,本官押了全部身家在這裡。”

 “楊濟,若是五洲丟了你就自掛東南枝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