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108章 授田
深秋,天氣已經轉涼,但是對於巴州百姓來說,心中卻是一片火熱,因為轟轟烈烈的授田就要開始了,有了田才有改善生活的希望。【無彈窗小說網】

 周國實行均田製,在北魏的均田製基礎上略有改進,有室(已婚丁男)者授田一百二十畝,未婚丁男授田一百畝。

 百姓們要租調,有室者每年納租五斛(石),絹十匹,綿八兩,未婚者納半數,凡周國百姓十八歲至六十四歲都要納賦。當然這隻是基礎,根據每年的收成還要具體區分。

 每畝收成四釜(一釜合六鬥四升),這時的年景為上年,全賦;每畝收成三釜為中年,賦稅減半;每畝收成二釜為下年,征十分之一。官員俸祿的發放比例,和征賦額相同。

 當然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政策隨著時光流逝也在不斷調整,不過巴州州衙已經張榜公告,即將開始的授田就是按照“有室(已婚丁男)者授田一百二十畝,未婚丁男授田一百畝”進行。

 上述的畝是小畝,不是後世的尺寸,而且這些授的‘田’還是荒地,正等著百姓們去開墾,饒是如此大家的興致也很高。

 三台河南岸的河堤抗住了大暴雨,疏通城外兩處大湖的溝渠也很穩定,那麽西陽城外至三台河南岸的荒地就能放心的開墾。

 更別說年初州衙已經組織人手,到處投放石灰撲滅釘螺,三台河下遊那些荒灘原本有汙濁的積水,如今已經被排乾注入清澈的湖水、河水,釘螺全死光所以不會有患上鼓脹病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州衙已經通告,這些新授田明年不用繳納租調,也就是說雖然是開墾荒地,但是明年種出多少糧食都是自己的。

 所以授田的消息一傳開,各種心思都起來了,有想虛報年齡從未成年變作成年(丁男)的,有未婚丁男急著找媒婆說親成家的,還有未分家立刻急著分家的。

 當然也不是沒人想過老招數,有謊報戶籍想無中生有多分田的,也有想買通吏員塗改卷宗的,但是在巴州刺史宇文溫面前沒人敢亂來。

 別駕許紹親自帶人核查戶籍確定授田數目,而治中郝吳伯坐鎮庫房看守卷宗,主薄鄭通時不時在州衙吏員面前飄過,而刺史宇文溫親自率人去括地。

 所有能夠開墾的荒地已經被州衙勘察過,計算好畝數並且畫影圖形,城西郊田氏附近的荒地亦同樣在內,授田必須由州衙主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插手,所有獲得授田的百姓均要認真登記。

 不光西陽郡本地百姓有資格獲得授田,從武昌遷來的百姓也算在其中,相比起來,西陽郡百姓沒有田地的是少數,數千戶武昌百姓才是大頭。

 這些西陽城的新住戶是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住下的,州衙的安置工作很周到,他們的待遇和西陽城百姓相同,因著沒有田地的緣故,這幾個月來是被州衙組織著做雜役。

 幫忙種田,幫忙紡線織布,幫忙修築河堤,幫忙開挖溝渠,雨季幫忙護堤,到了秋天幫忙秋收,他們原以為官府會將其一直當做苦力,未曾料能有機會授田。

 對於他們來說,官軍(陳軍)屢戰屢敗,武昌是回不去了,原本的田地也不用再想,更何況許多人在武昌城外根本就沒有田,如今在這江對岸的巴州西陽城分地,卻讓他們手足無措。

 江南看樣子一時半會是回不去,在周國分了地算是好事,可耕了幾年後生地變熟地,萬一自己又被遷回去,屆時應該怎麽辦,許多人心中充滿迷茫。

 “沒什麽好擔心的,到本店租鐵犁、鋤頭,用完及時還就行,拖上三五日都不要緊,不多收錢!”一名肥頭大耳的掌櫃高聲嚷嚷著,在他面前圍著許多人。

 “沒錢買種子,沒錢買鐵犁,沒有耕牛都可以到本店租,除了耕牛得本店夥計牽著,其他的都可以直接拿走!”

 “不用擔心本店糊弄你們,定契約是到州衙去,讓州衙做個見證再畫押!”

 “不認識字不要緊,契約上的內容州衙讀給你們聽,就算信不過我,還信不過宇文使君麽?”

 “不要怕我們平日裡上門催,本店保證到了秋收過後再...和諸位結帳!”

 “你怕擔心弄壞鐵犁?不要緊,隻要把東西囫圇拿回來,馬上有新的讓你領去用!!”胖掌櫃喊得聲嘶力竭。

 此起彼伏的叫喊聲在各家店面前響起,這是昔日放高利貸的掌櫃們在招攬生意,如今他們已經洗心革面要正經放貸,授田過後即將開始的大開荒就是個商機。

 開荒要開好就得要有農具,鐵犁、鐵鏟、鐵鋤頭必不可少,還有種子之類也得有,百姓們大多沒有錢去買這些東西,所以在州衙的組織下他們要“回饋鄉裡”。

 當然這就是放貸或租東西,隻是利錢和租金沒有以前那麽誇張,雖然單筆買賣利潤低了些但勝在量大,宇文使君已經實行“市場準入”,隻有登記過的商家才能做這買賣,還定下準則嚴禁惡性競爭。

 從州衙拿到的授田數目和戶數,各家掌櫃自己算了算是穩賺,所以春天還沒到便開始張羅著吸引人氣,都盼著年前就把契約定下,反正有州衙做主也不怕對方耍無賴。

 軍器監裡新打造的各類農具,還沒涼下來就被他們買回來準備出租,稻種也已經準備好,而即將大范圍推廣的插秧法也是商機。

 要插秧就得先育秧,百姓們還不太懂育秧,所以掌櫃們集體出資,在州衙的指導下集中育秧,然後百姓們出錢買這些絕對沒問題的青苗回去插秧,沒有錢不要緊,這是“青苗貸”,等秋收了以後再還。

 為了以防萬一,每一批青苗都會留在官田裡種著,如果到了秋天這些稻子顆粒無收那責任由掌櫃們來抗,繳不出的田租由他們負責交。

 契約要在州衙見證下簽訂,契約內容均會提前念出來讓百姓們弄清楚,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被人糊弄簽下賣身契,一旦出現糾紛自然有斷案如神的宇文使君主持公道。

 有鑒於此,即將授田的百姓們躍躍欲試,在每家店鋪裡轉來轉去“貨比三家”,而那些已經有田的百姓也對“青苗貸”動了心。

 不用花錢就能種稻子,到了秋天收獲後再還錢,若是以前一場暴雨就歉收的時候自然是不敢,但是如今有了河堤和溝渠,豐收有了保證那就不一樣了。

 再說那些鐵犁、鐵鋤、鐵鏟的租金也不貴,算來算去好像是買不如租,原先這些鐵製工具連想都不敢想,如今看起來是唾手可得誰會不動心。

 以前用的都是木犁,鋤頭和鏟子也不經用,耕作起原本就不多的田地也讓人累得慌,若是能用上這些鐵製工具,又租上頭耕牛,至少一家人開荒時每日不用累得要死要活。

 最重要是有州衙做保,有宇文使君盯著,想來這些掌櫃們也不敢訛人,所以越來越多的百姓也開始去‘詢價’準備租農具甚至耕牛,人人都在憧憬著明年開春大乾一場。

 不為別的,就為那夢寐以求的土地也值得拚一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