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111章 秋風起,馬蹄疾
秋風起,馬蹄疾,宇文溫騎著駿馬疾馳在曠野裡,和左宮伯尉遲靖護衛天子左右,一旁緊跟著周法明、田益龍還有若乾侍衛。

 在他們身後是規模宏大的隊伍,天子出巡的全套行頭俱在,宮女、宦官隨行,又有千余騎兵護送,一行人浩浩蕩蕩離開鄴城北上,前往持菹騫ぁ

 常年在皇宮如籠中鳥的宇文乾鏗,好容易出了皇宮離開鄴城,如蛟龍入海般撒著歡,尉遲靖率領侍衛隨行護衛,而宇文溫則作為宗室陪同出行。

 大象元年(四年前),登基不久的天元皇帝宇文S要大展宏圖,首先就是剪除宗室威脅,詔令他的五個叔叔之國,避免其中某人成為晉王宇文護第三。

 也許會成為宇文護第二的齊王,那個文武雙全的皇叔宇文憲已被宇文S滿門抄斬,所以其他五個頗有能力的皇叔噤若寒蟬乖乖從命,免得讓皇帝侄子再起殺機。

 詔以豐州武當、安昌二郡,邑萬戶為越王宇文盛封國;詔以荊州新野郡邑萬戶為滕王宇文封國;詔以潞州上黨郡邑萬戶為代王宇文達封地。

 詔以齊州濟南郡邑萬戶為陳王宇文純封國;詔以持菹騫ひ贗蚧醞跤釵惱蟹夤

 宇文招帶著家眷來到襄國郡之國,成了無所事事的富貴藩王,當然兵權什麽的是不用想了,周國的天下是宇文S和兒子的,其余宗室被當成賊一般防著。

 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大象二年二月,突厥派來使者請求與周國和親,天元皇帝選定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出嫁塞外和親,是為千金公主。

 千金公主淚別父母來到長安待嫁,結果到了四月天元皇帝忽然龍馭賓天,輔政丞相楊堅急招趙、陳、越、代、滕五王回京,他們這一回京便入猛虎入籠。

 宗室們空有高位沒有實權,眼睜睜看著輔政丞相楊堅攬權,宇文氏成了待宰羔羊,權力鬥爭腥風血雨,宗室諸王意圖反殺輔政丞相楊堅,最後全部失敗。

 趙王宇文招被當場誅殺,其四個兒子亦隨後被殺,隻有留在襄國郡的幼子宇文乾鏗幸免於難。

 襄國郡位於持藎持菔粲諳嘀葑芄芨蝸攏嘀葑芄堋⑹窆境馘鈉鴇囪睿釵那酉騫氳節牽盜⑺熳櫻砹⒊⒂氤ぐ卜滯タ估瘛

 三年後的今天,重陽節前夕,宇文乾鏗要回襄國故地追思父兄,宇文溫作為宗室陪同前往,在襄國小住一兩日後返回鄴城,正好是重陽節。

 重陽節一過,宇文溫就可以淚別鄴城回巴州去了,所以他心情很好,在鄴城待了三個月,終於要“刑滿釋放”,一想到又能練兵、帶兵、種田,宇文溫恨不得背生雙翅飛過千山萬水,回到朝思暮想的巴州。

 那是他的地盤,雖然小了些但承載著自己的夢想,白白浪費掉的這幾個月時間,他要加倍努力補回來。

 “西陽公,巴州北側的大別山,有太行山雄壯麽?”宇文乾鏗問道,宇文溫聞言看向西邊,只見遠處地平線上一道南北走向的山脈隱約可見。

 “陛下,名山大川各有風情,若要一較高下可不容好說。”

 “那大別山也有道路通行山脈兩側麽?一如太行八陘。”宇文乾鏗又問道。

 “有的,隻是大別山中生活著許多蠻民,官道能走的也就區區幾條罷了。”

 經過數月的講解,宇文溫讓宇文乾鏗知道生活在山南江沔一帶的巴蠻,和他們一樣是人,不是什麽妖魔鬼怪,隻是生活習俗還有語言不同,看起來有些奇怪罷了。

 有的是刀耕火種,可有的也會耕田織布,有的茹毛飲血,有的也會烹飪蒸煮,無非是看各州刺史教化的功力,當然這‘教化’的手段很有說道。

 宇文乾鏗年幼,說多了一時間也理解不了,宇文溫也沒打算做什麽政治啟蒙老師,他自己都是半桶水,要靠著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教訓慢慢成長,胡亂教人隻能是誤人子弟。

 一旁的尉遲靖見著天子策馬撒歡弄得一身汗,又見著秋風漸起生怕著涼,便靠上來請其回車駕休息,他和宇文溫好說歹說才勸得宇文乾鏗回心轉意。

 “盧國公,前方官道分叉,左道看樣子是往西面太行山而去,莫非那邊是太行八陘中的某一陘?”宇文溫問道,算是沒話找話說。

 “正是,往那邊去是滏口陘,入了滏口,穿過太行山便進入並州地界,亦為鄴城往並州晉陽捷徑。”尉遲靖解說著,“山那邊如今是隋國的地盤。”

 “聽說到了襄國郡再往北,又有一陘可往來太行山東西,此陘名字叫做什麽?”

 “井陘,陘口據持菹騫ち槳儆嗬...”

 尉遲靖被宇文溫打開話匣子,開始介紹起“太行八陘”來。

 太行山由北向南延袤千裡,百嶺互連萬壑溝深,其間有東西向的橫谷(陘),著名的陘從北向南有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等,又稱太行八陘,

 這八陘是往來山東(太行山以東)和山西(太行山以西)的咽喉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這八陘的兩頭都有周隋兩隊控制著。

 所謂控制,指的是控制各陘的重要關隘,但相應的對方也屯兵守在半路或陘口,所以如今周、隋兩國都相互堵著太行八陘,提防對方穿越太行山發動突然進攻。

 如果把太行山比作一堵南北走向的牆,那麽牆的東面是周國,西面是隋國,這堵牆很高大無法翻越,而太行八陘就是八扇門,可以往返牆的東西兩側。

 周國國都鄴城就在牆邊,北面不遠處是叫做“滏口陘”的門,南面是叫做“白陘”的門,這兩處門都有大量周軍鎮守,防的就是隋軍翻山突然襲擊。

 當然其余六處也有重兵守著,而隋軍亦重兵把守八陘的西端,兩國就這麽在太行八陘對峙,你攻不過來,我攻不過去。

 也正是如此,周隋兩國對河南地界的爭奪十分激烈,周國若是‘收復’洛州、豫州總管府地界,就能把隋國堵在潼關以西。

 而隋國要破局,就得守住洛州、豫州兩處總管府,然後從關中分兵進攻山南,一路走武關道,直接由長安出發攻入山南荊州。

 又一路從梁州、金州出發,沿著漢水順流而下東進,進攻山南襄州。

 再一路就是從蜀地順流而下, 水陸並進攻打梁國的江陵,站穩腳跟後向北包抄襄州,這一切的前提就是隋軍控制著洛州、豫州。

 如此一來山南周軍若要外援,隻有黃州總管府以東,大別山東南麓合州總管府這個方向的援軍,可這就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

 當然周軍也不會傻等,亳州、徐州總管府的軍隊奮力向西進攻豫州,隻要打穿了豫州就能支援山南荊州、襄州,到時候就看是隋軍攻山南荊襄快,還是周軍打穿洛、豫快。

 兩人一番紙上談兵,旁邊的田益龍聽得雲山霧繞,他有很多問題想問卻不敢問,見著一旁的周法明頻頻點頭的樣子,便請教起來。

 他的問題很簡單,大別山上有很多山路,許多都是獵人走的羊腸小道,雖然難行但一樣可以翻越山脈往來南北,想來太行山的情況也差不多,那麽行軍打仗也未必一定要走那什麽八陘。

 “大軍要是輕裝簡從,帶上口糧走那種小路一樣可以翻山越嶺,那不就可以繞過八陘了?”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