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13章 聚沙成塔
“起來搬磚了!!”宇文溫大喊一聲隨即醒來,惘然四顧發現自己正躺在樹蔭下而宇文十五正在身邊拿著大蒲扇愣愣地看著他。※%※%點※%小※%說,x.

 宇文溫這才想起來自己是在午睡,這幾日\他現場督促人修建風車化身包工頭入戲太深所以念念不忘讓人起來搬磚,坐起身他看著不遠處的風車出了神。

 風車,是宇文溫上的新項目,樣式就是參考世界聞名的荷蘭風車,他不是腦殘而是深思熟慮過後采取的措施,西陽郡位於長江邊屬於丘陵地帶按說不是什麽風口但風刮起來也不小。

 他認真的調查過,據百姓回憶西陽郡地界特別是江邊湖邊的風確實經常刮但要說大也說不出有多大,既然有風就好辦所以借助風力是必然的。

 巴州丘陵、水塘多地少人稀有很多地方得撲滅釘螺之後才能放心投入人力開墾但需要時間,如今要促進生產力隻能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水利設施沒有完畢以前水車不好大范圍推廣而畜力也不充足所以他決定試著利用風力。

 百姓們祖祖輩輩住在這裡要說這一年四季的風密度如何或者哪個月份風力較大是說不出來但是大概的印象是有:冬、春季節風大些,夏秋季節風小些。

 考慮到後世這個地方似乎沒聽說什麽風力發電之類高大上的東西所以想來風力資源也是一般,但是在江邊也確實能感受到那強勁的陣風所以宇文溫想了幾夜之後決定修一座來試試效果。

 然而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楊濟,這一位說從古至今(今對於楊濟來說就是大明崇禎年間)風車基本都是立軸式結構簡單造價還算低現在來個臥軸式的真是聞所未聞。

 宇文溫也不廢話用“這是紅夷用的風車莫非你不服?”把楊濟噎得辯駁不能,紅夷大炮在明末可是利器。在楊濟看來紅夷的風車大約、也許、可能、應該靠譜所以老老實實的按著宇文溫的想法進行設計。

 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所以宇文溫要慎重行事。按照一貫的路數他先是在自家的巴河邊工坊建了一個木結構的小比例風車模型。把結構精簡下來後又建了一個實際尺寸的木結構風車。

 運行了數日再度總結經驗教訓後定型,然後在巴河城外修建了一座磚石為主體結構的風車,這座風車和原版荷蘭風車一樣,風車頂篷安裝在滾輪上可以360度旋轉以便適應風向。

 西陽城外有一年多以前建成的輪窯磚廠而木頭也不缺所以風車的修建很順利,今天便是正式運行的日子,風車塔高將近十米,風翼直徑長達十五米,連同旁邊的工坊加起來造價一千貫抵得安陸城裡一座中等水準的宅院了。

 之所以這麽貴是因為一切都是第一次做。工匠和勞工的工錢不能少建築用料也是實打實為了保證安全冗余度很高,工坊裡由風車帶動的是兩套機械:石碾和舂米的杵捶。

 石碾可以碾米碾小麥,舂米就是把稻谷脫殼這都是很實用的東西,今年秋收之後巴河城這邊收獲的稻谷就可以用風車工坊來處理,運行一年後看情況若是劃算那就多建幾座解放人力。

 那座試運行的木結構風車還在三台河邊的工坊裡,宇文溫將其末端改造為抽水機用來測試抽水排澇能力,若是可以的話他就打算借助風車之力結合修水利、滅釘螺的進度將三台河中下遊開墾為良田。

 然而今日老天不給面子,宇文溫興衝衝的來到巴河城邊的這座風車工坊準備‘剪彩’可竟然沒有刮風,乾等了一個上午連一點風都沒有,眼見著露臉不成就要把屁股露出來丟臉他無奈的守在風車邊等風來。

 這一等就睡著了。然而睡起來後還是沒風,抬頭看看樹木只見樹葉一動不動哪裡有風吹的模樣。

 “郎主。這也沒什麽嘛,風車塔也能改t望塔不是,反正錢不會白花。”宇文十五安笑眯眯的說著,他見著郎主宇文溫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趕緊安慰。

 楊濟從工坊裡走出來到他身邊說今日看來是無風不如明日再來吧,這個‘建築專家’為了把宇文溫的風車變成實物也是嘔心瀝血進行設計並且現場指揮工匠們搭建,如今見著風車沒風轉不起來也是有些掃興。

 “你拉著臉作甚,錢又不用你出哎!”宇文溫開始吐槽,楊濟聞言笑笑沒有接茬。

 先前他負責指導插秧法忙得焦頭爛額總算撐下來,大力推廣的插秧法在巴河城外水田以及西陽城外的官田都順利進行,隻要能平安等到秋天看收成就能知道這插秧法是不是比直播法好。

 “使君,紅夷當真是用這種風車?”楊濟問道,這年頭隻有他和宇文溫知道什麽是紅夷所以也不怕別人聽出端倪。

 所謂紅夷者,明朝對紅毛荷蘭的稱呼,這當然是天\朝上國蔑視四方蠻夷的口氣但對方手上那紅夷大炮可不是鬧著玩的,一炮糜爛數十裡是文人的但這真的是利器,紅夷擅長器械所以宇文溫一說風車是紅夷所用楊濟就沒話說。

 “當真,比珍珠還要真...可也得有風啊...”宇文溫沒心思說了,風車的弊端當然就是要靠風,要是沒風再怎麽犀利都沒用。

 中原傳統的立軸式風車他當然知道,優點也不少但是要造大就是有些麻煩,無論立軸還是臥軸式風車它們的效率本就不高所以要想辦法將風翼\風帆加大加長增加受風面積,尺寸越大那麽立軸式風車效率低於臥軸式風車的缺點也就越來越明顯。

 看著塔上靜止不動的十字風翼他心中苦笑:負能量啊這是,前日去軍營住了一天看著兩千新兵被訓練得嗷嗷叫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麽的美好結果現在...

 正意興闌珊間忽然風起,宇文溫先是愣隨即再度望向十字風翼卻未見動。原以為今日也就這樣了可隨後一陣大風吹來那十字翼開始緩緩的轉動起來。

 “走。進去看看!”他說完便向風車下的工坊走去。到了裡面一看兩套器械已經開始緩緩運轉,隨著外邊風力的增大其運轉的速度也慢慢加快。

 首先是石碾,上邊放著做演示用的米已經開始被不停繞圈的石碾碾壓,另一邊那舂米的杵捶也如同啄木鳥般不停的‘點頭’。

 一切運轉正常,匆匆趕來的陳五弟等人見著這場景倒是頗為意外,他們沒想到這風車的能耐不錯不過觀念還是一時間改不過來。

 到處都是河流用水車推石磨不是更好麽,當然冬天有的河水位低是個問題不過若是有牲口拉磨也是不錯。

 他們倒不是質疑宇文溫的決定隻是認為靠著來無影去無蹤又時有時無的風來推動石磨或者舂米總是沒有底,花了一千貫築起這麽個玩意也隻有宇文溫承受得起。

 宇文溫不在意眾人的疑慮。水力能用當然是優先但要推廣的話得等西陽郡地界的水利設施修好,隻要是能節省人力畜力的東西他都要試試。

 風車工坊是個新事物,他給這座工坊配了專職人員負責測試、調試、維護,將運行成本、有效運行時間等相關事宜進行記錄,通過一年的試運行要用實際數據來評價在巴州建風車到底劃不劃算。

 確實是耗錢,但隻要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

 巴河城外巴河(水)邊,一座煉鐵爐聳立在高處,一旁河邊的沙場上許多人正挑著一擔擔沙子向一個建築走去,宇文溫和將領們則是在煉鐵爐旁圍觀。

 河沙選鐵,無奈的選擇但也不是無的放矢因為巴水在後世也有河沙選鐵。對於沒有像樣鐵礦的巴州來說這就是及時雨。

 興修水利需要鏟子、鋤頭、十字鎬,耕田需要鐵製農具和曲轅犁。收割稻谷也要鐵製鐮刀,打仗更少不了刀槍箭矢還有鎧甲,這都需要大量的鐵可並不是靠用錢就解決的。

 黃州州治黃城製鐵業興旺但產量也高不到哪裡去所以鐵匠鋪的產品供不應求,宇文溫靠‘刷臉’可以弄幾批鐵製工具回來但是太多次就有些難看畢竟周邊那麽多州郡也需要鐵,所以他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巴水源自北面的大別山脈其河沙豐富含鐵量不低,宇文溫決定采用河沙選鐵的辦法收集鐵礦砂作為煉鐵原料,這年頭沒有電所以一切都是土法上馬。

 靠著賣琉璃寶鏡和琉璃製品的機會他讓王越從各路客商那裡收集磁石,天然磁石自然是有但客商們怎麽弄到那就是對方的事,反正有磁石就有琉璃寶鏡弄不到那就免談。

 好不容易弄到足夠的磁石他開始設計河沙磁選設備,先是原理驗證機然後到1:1結構模型然後是試作型,在運行、調試、修改了無數次後終於才有了堪用的畜力驅動式河沙磁選設備。

 也隻是堪用而已,連帶著折騰了許久靠著‘人才引進’才建起來的煉鐵爐現在每日的出鐵量和正經礦山煉鐵爐比少得可憐但也算是有了。

 “使君,靠著這河沙選鐵來煉,日積月累下來也是聚沙成塔。”楊濟看著煉鐵爐以及沙場上忙碌的身影感慨道,他越來越佩服宇文溫的奇思妙想。

 “說得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史萬歲在一旁看著煉鐵爐也是頗為讚同,當他聽說要在河沙裡選鐵時根本就不敢相信因為難以想象這些河沙裡能選出多少鐵砂,也許有但又能煉出多少鐵來是個問題。

 選沙設備第一次運轉的時候史萬歲和其他有空的將士都跑來圍觀,眼見著一筐筐帶水的河沙從漏鬥狀的入口倒下順著木槽流下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麽神通竟然真就有黑色的沙子從河沙中分了出來。

 折騰了幾日攢下一筐據說是鐵砂的沙子大夥紛紛伸手去拿了些放在手心裡看,光是看當然看不出名堂最後等這些黑色沙子投進煉鐵爐裡變成鐵水流出來時才是恍然大悟:這樣也行啊!

 產量不高但大家期盼很高因為沙子在河裡到處都是取之不盡,在河邊取沙方便日積月累下來可就是不少了,而如今確實是不少了。

 “現在箭矢有多少了?”宇文溫問道,他隨後又補充了一句:“用河沙選鐵做成的箭矢有多少了?”

 “箭矢合計十萬枝。”陳五弟回答道,這些河沙選出鐵砂練出的鐵質量還不穩定,用來做刀有些脆但是用來做箭鏃倒是合適,別看平日產量不高但日積月累下來做出的箭鏃可不少。

 箭杆竹製,魚鰾熬膠,箭羽是找山民收購野雞拔毛,這些東西都不缺唯獨缺鐵,如今有了鐵自然就能做出來,平均一枝箭成本不低要將近七十文,算下來十萬枝箭就花錢七千貫。

 這隻是現在的價格,等到河沙選鐵煉鐵的成本降下來箭的成本也會降,魚都是自己人打漁所得,食用或製成魚乾時魚鰾大把,竹子到處都是至於箭羽實在不行雞毛鴨毛都行關鍵就是鐵。

 “十萬枝箭, 都這麽多了啊...”宇文溫喃喃自語,七千貫很多但對他來說劃得來,做實業嘛要有投入才有產出,十萬枝箭以每個弓箭手標配一壺二十箭外加備用一壺來算可以夠兩千五百名弓箭手需求。

 帶出去搶地搶糧搶女人可比用七千貫買首飾劃算多了!

 製作箭鏃的用鐵解決,可以勻出這部分耗鐵量去打造精良的鎧甲和武器,隨著河沙選鐵的熟練度增加出鐵量也會增加,到時打造鐮刀、鋤頭等農具能夠保證秋收的進度以及水利設施的修建速度。

 “厲兵秣馬,大家都準備好了麽?”他問道。

 “準備好了!”眾人答道,休息了這麽久也該是乾本分活的時候了,宇文使君發的軍餉可不能白領再說大家還等著立功受獎呢。

 宇文溫聞言點點頭沒有說話,他看著遠處軍營外那些正在進行武裝越野跑的隊伍露出笑容:“耕戰,不光要耕,也得戰呐。”

 農忙時節暫過,一轉眼又到了人類交...戰的季節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