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73章 不可思議
鄴城東郊外,一處村莊邊緣,數十名士兵正圍著一處破敗的院子,將圍觀的村民擋在外面,而院子裡的茅草屋裡,宇文溫正在和道士劉楊交談著。【無彈窗小說網】

 方才在城裡,宇文溫現出‘大學僧’的原型,以連綿不絕的化學名詞,將煉丹士劉楊轟得懷疑人生,對方無比羨慕‘化學’之術,便要用秘術求得‘機緣’。

 這年頭煉丹術士的秘方、秘術,宇文溫覺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隻是在古代沒有系統的化學知識,所以才會顯得頗為神秘。

 本著撿漏的心態,宇文溫決定先看看劉楊的秘術成色如何,他在想萬一是什麽未能流傳至後世的化學工藝,那就算是賺到了。

 劉楊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這院子裡,這個村莊距離鄴城不遠,所以進城采購很方便,他主要是在這裡煉丹,而城裡那個院子隻是臨時煉丹之地。

 此時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裡翻東西,宇文溫環顧四周,只見茅草屋內十分簡陋,除了兩張床和簡單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壇壇罐罐。

 ‘沒有田,沒有營生,莫非是靠賣那些不靠譜的丹藥?這師徒倆的經濟來源到底是什麽?’他如是想,劉楊和小徒弟的經濟來源是個謎。

 若是有道觀,就能有信眾的供奉,如香火錢之類,而有了道觀怎麽都能有些土地,種一些蔬菜果樹之類‘補貼家用’,亦或是開展專業服務,類似算命、祛災、做法事一類。

 但是劉楊這種雲遊道士,無根無基,又是所謂‘丹修’,想來算命、做法事一類不是很拿手,宇文溫想到這裡,不由得惡意滿滿:莫非是煉出什麽藍色小藥丸拿去賣?

 正當他胡思亂想之際,劉楊不知從哪裡翻出一個小布包,緊張兮兮的拿在手中,將布包打開之後,露出幾粒金燦燦的東西來。

 宇文溫的第一反應是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過隨後便發覺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劉楊,試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攤在手掌心中觀察,隨後低聲問道:“莫非是金子?”

 劉楊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溫用手指捏了捏,發現這東西很硬,應該是金屬,考慮到那金燦燦的顏色,愈發讓人覺得是金子。

 結合對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溫有了答案:這不是金子。

 “劉道長的秘術,莫非是點金術麽?”他低聲問道,劉楊聞言頗為驚訝,隨即點點頭。

 ‘唬人呢吧,還點金術。’宇文溫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點金術,即便是到了後世,也得極度苛刻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在實驗室裡點‘某’成金。

 “郎君說對了,這秘術就是點金術。”劉楊高興得眼睛都眯起來,他正是打算用這寶貴的點金術換“機緣”,來學習那令人神往的‘化學’。

 “點金術...”宇文溫沉吟著,他在猜測這金燦燦的是什麽玩意,當然肯定就不是黃金了。

 無論是煉金術士還是煉丹術士,對於黃金十分癡迷,西方的煉金術士最初目的是為了‘點石成金’發大財,而東方的煉丹術士則是為了煉出讓人長生不老的仙丹。

 所謂“金入於猛火,色不奪精光,自開辟以來,日月不虧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

 古代的方士們先是從海上尋仙求不死藥,接連不斷的失敗以後,便決心自己動手煉製那種奇物。但是天地極大,萬物眾多,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煉不消的金子。

 這種觀點根深蒂固,東晉的道士葛洪,便說:“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煉人身體,令人不老不死”。

 在中原煉丹術士們看來,人若能步入長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樣把黃金用來“煉人身體”,就成了關鍵。

 基於理所當然的現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沒有別的可能,所以術士們又發明了新理論,認為黃金在山石中歷經千萬年,是聚集了太陽精華而生成的,所以性質大熱,理所當然有毒。

 既然有毒那麽人吃了肯定不妥,濃縮了的‘太陽精華’必然會銷燒人的骨髓,以致焦縮而死,於是他們便主張設法用礦物藥為原料,在丹鼎中修煉出黃金的精華,製造出人工的黃金,稱為藥金。

 至於天然的丹砂礦物,他們認為其中那些不能飛升的渣滓,對人有害無益,所以最好是人工製作,再經幾轉幾返的修煉,才能成為神丹。

 這就掀起了變煉活動,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學實驗室,層出不窮的點金術被‘發現’,當然有的術士也想到了別的用途,那就是用來發財。

 將地裡的石頭,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煉丹爐裡用火燒上若乾天,得到的就是金燦燦的黃金,這種誘惑力可是很難抵擋的。

 但這是不可能的,宇文溫絕對不會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憶,而片刻之後,終於想起來這玩意大概是什麽了。

 “劉道長,這不是黃金吧?”

 “呃,當然不是了,但和黃金相近...”劉楊答道,神情略有尷尬,不過還是沒有隱瞞,宇文溫對他的表現很滿意,看著這類似碎金的東西,他終於想通了一件事情。

 劉楊和他徒弟的主要經濟來源,大約就是這假黃金了。

 “讓我猜猜,此物莫非是點銅所得?”

 “郎君是如何知道的?”

 “此物名為黃...想來是應該叫做B石吧?”

 “原來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處?”

 劉楊頗為驚奇,而宇文溫沒有回答他的問題,看著這金燦燦的東西,宇文溫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來冒充黃金。

 黃銅,是銅鋅合金,其外表金燦燦的,和黃金頗為相似,所以經常有人用黃銅首飾冒充黃金首飾,以“急用錢,低價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區騙大爺大媽們。

 在這個時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黃銅不叫黃銅,而是被稱為B石或者B銅,最初的冶煉方法,是將紅銅與含鋅的礦石還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煉之後便得黃銅。

 這種冶煉方法,在西域的羅馬、波斯、天竺等國較早出現,而中原有關B石出現的記錄,要到南北朝時期,婦女在乞巧節時,便用金、銀、B石製的針做穿針的遊戲。

 這個年代,B石(黃銅)常被人誤作黃金,但因為冶煉的水平限值,B石的產量並不高。

 得益於那一世的科普,宇文溫對於黃銅能夠冒充黃金的事情記憶深刻,但他沒本事探知含鋅的礦石,所以“點銅成金”發家的想法一直不能實現。

 不過如今這劉道長似乎有辦法,所以見著這幾粒黃銅,他的心思就活絡起來了:大批量冶煉,然後就...嘿嘿嘿。

 “郎君?”劉楊在一旁問道,他見著宇文溫似乎在傻笑,有些擔心對方食言,要是沒了‘機緣’可就沒了機會。

 宇文溫乾咳一聲,隨即想到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劉道長,這B石是如何煉出來的?莫非是用礦石和銅連著木炭一起合煉的麽?”

 “郎君果然聽說過如何煉製B石。”劉楊點點頭,“隻是貧道摸索多年,用的是另一種辦法。”

 ‘扯把你就,煉鋅術可是要到明代才成熟...魂淡,莫非你已經摸索出來了!太不可思議了!’宇文溫心中頗為驚訝,他遲疑片刻後開口問道:“莫非劉道長能提煉出一種東西,再和銅一起合煉就能煉出這B石?”

 “正是,貧道所稱秘術,便是如何提煉此物。”

 宇文溫看著這位道士,見其頗為自信的樣子,心思便活絡起來。

 大批量冶煉黃銅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煉出金屬鋅,再將其與金屬銅一起煉出銅鋅合金,這工藝得到明代中後期才出現,那時才有了“黃銅”的稱呼。

 以鋅礦石點化紅銅為黃銅的技藝,世界上許多地區很早就掌握了,但煉出金屬鋅的技術則相當晚才出現,因為鋅是最難冶煉的金屬之一。

 按照化學老師當年的科普,通過殘留的記憶,宇文溫知道鋅在明代時又叫‘倭鉛’。

 當然不是因為隻有倭國才能冶煉,而是當時東南沿海正在鬧倭寇,而金屬鋅“似鉛而性猛”。“此物無銅收伏,入火即成煙飛去”,所以就給它取了這個怪名。

 古法煉鋅是怎麽回事,宇文溫不知道,隻記得老師說過,在古代,煉鋅術的發明是一項冶金學和化學上的輝煌成就。

 然後就給你這牛鼻子老道發現提煉方法了?然後我就接收洪荒之力,當上...

 宇文溫隻覺得心髒砰砰跳起來,他覺得要是對方的方法果真有效,那他成為中原第一騙...第一富翁就不在話下, 如山的黃銅,拿去當黃金忽悠人,這要有多爽啊!

 也隻是想想罷了,黃銅要想冒充黃金還是比較麻煩,首先是重量,黃銅看起來和黃金相似,但密度相差很大,同體積下重量差異明顯,例如金條和黃銅條的重量就很明顯了。

 另一點就是“真金不怕火燒”,黃金首飾過火後依舊金燦燦,黃銅首飾過火後就變色現出原形。

 所以在行家面前,黃銅沒辦法冒充黃金,不過宇文溫也想到了,就是把黃銅做成小顆粒,也就是類似劉楊手上的這幾粒,體積小那麽重量差異就很難察覺,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拿火燒驗成色。

 或者做成小規格的黃金首飾,去騙那些山旮旯的地主老財!

 宇文溫心中正在天人交戰,為黃銅假冒黃金這種缺德行為做思想鬥爭,一旁的劉楊見著對方又開始走神,不由得心中焦慮,他扯了扯宇文溫的衣袍,待其回過神後低聲說道:“郎君,貧道還有一個秘術。”

 “還...還有?”宇文溫喜出望外,“是什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