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559章 面具
一座木製的平頂、錐形高台上,站著幾名數名頭戴鳥毛冠的男子,這些男子除了腰間圍著宛若短裙的布,未著衣褲鞋襪,手舞足蹈的跳著舞。

 口中喃喃有詞,看樣子似乎是在做法,亦或是向上天祈禱著什麽。

 平地上,又有數名相同打扮的男子,押著一個身上塗滿藍色顏料的“藍人”走近高台,然後沿著台階登上高台。

 高台上有一個高高凸起的祭案,“藍人”被其他人抬上祭案,仰面躺著,四肢被人扯著向下壓,這樣的姿勢讓“藍人”的胸腹隆起,從側面看去,人和祭案形成“個”字。

 一名頭戴鳥毛冠、玉面具的人,來到祭案前,手握黑色石刃(反握),高高舉起,然後對著躺在祭案上的“藍人”胸膛扎下。

 慘叫聲中,一顆心髒離開胸膛,被那帶著玉面具的人捧在手中,然後高高舉起,仿佛是將這鮮活的心髒獻給上天。

 隨後,“藍人”的腦袋被砍下,連同無頭屍體一起,被人扔下高台。

 腦袋和屍體沿著台階骨碌碌滾下來,那腦袋宛若皮球,滾得很快,落地後依舊向前滾,滾到宇文溫腳下。

 身著戎服的宇文溫,低頭看著腳下的木製假人頭,一腳踩上去,隨後喃喃自語:“喔,居然是實木雕刻而成,道具師很用心嘛。”

 陪同天子參觀軍校的將領低聲說:“陛下,這道具,還請讓他們收起來吧。”

 宇文溫點點頭,把木人頭輕輕往前踢,很快便有戴著鳥毛冠的人跑來,將假首級和假無頭屍收起來,又有大量工作人員湧上高台,開始收拾各類道具。

 扮演大祭司的軍校教師走下高台,將手中握著的石製匕首交給助教,走到宇文溫面前行禮,然後對著簇擁在高台下、黑壓壓一片的學生們說:

 “大家都看到了,這便是美洲酋帥施行人祭的過程重演,是北洋貿易公司探險隊親歷並詳細記錄的場景,根據有識之士的多方考證,這和殷商的人祭習俗類似....”

 “所以,美洲土著,很大概率是殷商後裔!”

 學生們聽到這裡紛紛交頭接耳,站在一旁的宇文溫,看著軍校教師給學生們“洗腦”,一言不發。

 凡事過猶不及,這種“美洲土著為殷商後裔”的觀點,不該由一國之君來宣揚,他隻要開動輿論機器,不斷向大家灌輸這種觀念即可。

 當“美洲土著為殷商後裔”這一觀念深入人心,那麽,“美洲自古以來為華夏故地”的說法,自然就會形成。

 宇文溫想到這裡,看看天色,又看向那帶著鳥毛冠的教師。

 “美洲民俗表演”結束,接下來是“美洲風情展”。

 十余把形如船槳的武器,擺在武器架上,教師拿起一把,向圍成一圈的軍校生們展示,大家看著這來自美洲的武器,嘖嘖稱奇。

 這種武器,主體為木製,形如船槳,全長大概五尺,而“槳”的兩側開槽,鑲嵌著鋒利的黑色石片,這些石片如同鋸齒,而鑲嵌著大量石片的“木槳”,被命名為“鋸齒劍”。

 這“鋸齒劍”的木製劍身呈現暗紅色,不是正常的顏色,教師解釋道:“這是一把殺人如麻的兵器,所以人血將木身染紅...”

 “大家不要以為這兵器是玩具,實際上每一片石刃都很鋒利,所以這種武器的殺傷力不可小覷,其殺傷方式為‘割、鋸’....”

 學生們看著這種木石結合的玩意,根本就不相信是“殺傷力不可小覷”的兵器,一個個竊竊私語,滿是懷疑的表情。

 教師拿著這把‘鋸齒劍’走出人群,來到一匹病懨懨的老馬旁邊,看向學生們,說:“大家看好了....”

 學生們把教師和老馬圍起來,眼睜睜看著教師雙手握著“鋸齒劍”,奮力一斬,竟然將馬頭砍下。

 老馬身首分離那一瞬間,圍觀的學生們情不自禁發出驚歎:事實勝於雄辯,能一“劍”斬馬的兵器,再差也差不到哪裡。

 然而,這樣的‘鋸齒劍’為木、石所製,威力卻和鐵刀相近,那是不是可以說,中原的鐵製兵器反倒沒什麽優勢?

 “鐵製兵器當然比石製兵器好,這一點毋庸置疑。”身上沾著馬血的教師,示意助教分發“鋸齒劍”,讓學生們拿在手中體驗一下這種奇異的兵器。

 等所有人都揮舞過“鋸齒劍”,他問:“大家覺得這兵器有何不妥?”

 有學生回答:“呃...這兵器..分量過重,比常見鐵刀要重許多,恐怕在戰場上揮舞時,會過快消耗體力。”

 其他學生點點頭,又有人補充:“這兵器即便鋒利,但是劍身為木製,想來強度有限,對付無甲或者輕甲目標也許還行,但對上鐵甲或者鈍器,恐怕容易斷裂。”

 “大家說得沒錯,木石所製的‘鋸齒劍’,即便鋒利,卻比不上鐵製兵器。”

 教師開始根據探險隊的調查報告,向學生們講解美洲土著常用的這種石製兵器,以此讓大家對於萬裡之外的“新大陸”有較為深切的感受。

 這種木、石所製“鋸齒劍”,能做到鋒利,但強度不行:首先,土著們是用動物糞便將石刃粘在木製劍身兩側的木槽裡,這樣的鑲嵌方式,怎麽能和渾然一體的鐵刀比?

 其次,為了加強木製劍身的強度,隻能增加材質分量,而且石刃的分量也不輕,導致一把‘鋸齒劍’的分量過重。

 若隻是在演武場上一對一格鬥,這毛病不要緊,若是在千軍萬馬交戰的戰場上,士兵們哪來那麽多力長時間揮舞這種兵器殺敵?

 所以,當北洋貿易公司的探險隊抵達美洲,向當地酋帥展示鐵刀的威力時,對方直接把鐵刀視若神兵,願意用等重的黃金來換。

 鐵刀深受歡迎,鐵甲亦是如此,美洲土著所用兵器也有匕首、長矛、投矛以及箭矢,但矛頭、箭鏃俱為石製,對上由冷鍛甲葉編綴的中原鐵劄甲,根本就破不了防。

 而對方的防具幾近於無,因為氣候炎熱,士兵們和尋常百姓一樣基本上是光著膀子,然後一塊布縫成短裙,擋著襠部即可。

 美洲部族士兵不要說身著鐵甲,就連皮甲都沒怎麽裝備,精銳士兵們最多穿著厚布衣以作布甲。

 探險隊接觸到的美洲各部族,似乎都不會冶煉鐵器,所以各部落、城邦的工具和武器多為石製,已在中原普及的鐵製兵器、工具,在美洲深受好評。

 無數部落酋帥願意用黃金白銀,以及各種當地特產來換中原探險隊手中的鐵製品。

 聽到這裡,學生們不知該說什麽,因為他們覺得美洲土著的戰鬥力好弱,而且其發展程度好像很差,生活狀態正如報紙裡所說,和殷商時期的人們類似。

 許多人不約而同冒出念頭:所以他們果真是殷商遺民?

 那美洲就是'東商’或者‘東殷’?

 所以美洲也可以說是華夏故土?

 一直在“旁聽”的宇文溫,見著學生們那興奮的表情,知道自己策劃的宣傳起了效果,他大費周章在軍校搞什麽“人祭表演”、“美洲武器展示”當然不是閑得無聊。

 提起美洲,中原百姓第一印象就是“遙遠”、“不毛之地”、“到處都是茹毛飲血的蠻夷”等,這樣的美洲,仿佛帶著猙獰面具出現在世人面前。

 現在,他要把這個猙獰面具取下來,露出美洲的真面目,讓百姓知道美洲並不是不毛之地。

 讓探險者、豪商、亡命之徒們知道, 美洲是個發財的好地方。

 隻有這樣,才能讓“開發、移民美洲很劃算”的種子,在大家心中生根、發芽。

 為將來可能會出現的“美洲移民潮”打好基礎。

 宇文溫對自己執政二十年的成就感到自豪,但他卻不敢沾沾自喜,心中的危機感一直揮之不去。

 持續數十年的太平,充足的糧食供應,加上日漸改善的生活條件、醫療水平,會讓中原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

 那麽,過得一百年,四到五代人時間,中原的人口相對於可用耕地,恐怕要出現“人多地少”的局面。

 加上難以抑製的土地兼並,導致國內矛盾激化,若這些矛盾無法緩解,戰亂就要出現了。

 所以,宇文溫覺得自己總得未雨綢繆,提前做些什麽,為中原百姓在海外尋找更多的生存空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