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545章 5山10刹
鄴城郊外,蜀王陵旁莊園裡,皇后尉遲熾繁、淑妃尉遲明月正在探親,和自己的父母交談,陪著二老聊天,解解悶。

 因為有報紙的原因,在蜀王陵守陵的尉遲順和王氏知道當前許多時事,並不是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和女兒聊起天來,話題都是很“時髦”的。

 首先是鐵路,“長安火車站建設方案確定”這一消息,尉遲順已經知道了,他難以想象“火車”、“鐵路”的到來,會讓天下變成什麽樣子。

 當年火輪船的出現及推廣,就已經讓尉遲順覺得難以置信,加上電報和火車,他真的很好奇,好奇女婿還要折騰出什麽奇怪的玩意出來。

 尉遲順拿著昨日的報紙,指著第一版的標題,問女兒:“陛下這是放過佛門了?”

 尉遲熾繁點點頭:“嗯,就是加強管理而已。”

 “那,這‘五山十刹’是?”

 “這說來就話長了,父親且聽女兒細說..”尉遲熾繁說完,拿出一張示意圖,和妹妹尉遲明月一起,給父母解惑。

 之前,為了當年梁國太清之難而爆發的罷佛爭議,如今告一段落,朝廷開始加強對佛教各宗派的管理,鄴城報紙對此作出“跟蹤報道”,尉遲順一家都信佛,所以很關心事情發展。

 “朝廷如今定了,要將佛寺分級,是為‘五山十刹’。”

 尉遲熾繁開始把朝廷的政策詳細說出來:“自佛教入中原,中原僧侶對於修行的方式分南北之見,南方重義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禪定。”

 “所以,朝廷如今依著兩種見解,按修行方式將佛教分為義宗、禪宗,也就是南北兩宗,每宗寺廟各設五山十刹及甲刹....”

 如今朝廷正在擬定的佛教管理制度之一,就是將佛寺如同官品一般定品級,也就是分等級。

 大周境內,所有佛寺都必須接受朝廷管轄,其中一些“正宗”寺廟,會成為官府認定的“官寺”,這一制度之前已經成形,所以朝廷計劃在此基礎上,將官寺分為三級。

 第一級按著五嶽設‘五山”,也就是五座最頂級的佛寺。

 第二級是“十刹”,為十座第二級的佛寺。

 第三級是“甲刹”,為第三級的普通佛寺,共三十六座。

 三級合計五十一座寺廟,南北兩宗合計一百單二座寺廟,這就是朝廷管理下的官寺數量,根據等級不同,寺廟規模、僧人規模、官府調撥的錢糧(又稱‘寺祿’)及優待(譬如減免租庸調的程度)各有不同。

 每一座寺廟,都會有朝廷任命的僧官進行管理,又有僧官作為“住持”,主持寺廟日常事務,而寺廟的帳簿,也在當地官府的管理之下。

 擔任主持的僧人,一般來說要從甲刹寺廟做起,逐級上升,一如官員晉升那樣。

 王氏聽到這裡,有些擔心:“才一百零二座官寺,這也太少了...當年長安城裡,佛寺都有百余座....”

 “母親,這是朝廷給編制的‘骨乾’官寺...實際上寺廟數不止這些。”尉遲熾繁又拿出一張示意圖,給父母解釋何為“編制”。

 朝廷要加強對佛教的管理,定下南北宗派共計一百單二座‘骨乾’官寺,按照寺廟等級,有不同程度的待遇,譬如寺院規模、僧尼人數,寺田數量,以及“寺祿”的額度。

 所謂“寺祿”,是朝廷定期發放的錢糧布帛,如同官員俸祿一般,可以讓寺廟有充足的經費(相對)維持日常開支。

 當然,錢不是白給,官寺的僧尼,要承擔一定的義務,譬如收養孤兒(女),參加官府主持的各種法事,還有每年為陣亡將士超度等等。

 與此同時,為了讓官寺有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力,除了按規定擁有一定數量的田產外,官寺可以經營食(素齋)、宿(旅店)業,可以經營果園,可以銷售各類佛教用品。

 也允許寺廟將資金存入櫃坊,進行各種理財活動,但絕不允許寺廟放貸,經營質庫、櫃坊。

 相關規定,會慢慢細化、形成嚴格的制度,而天下的佛寺,當然不止這一百單二間。

 這一百單二間佛寺,實際上可以設“分號”,也就是分寺。

 尉遲熾繁指著示意圖內最頂端的圖案,說:“南北兩大宗,共有十座第一等官寺(五山級別),其數量不變,不得開設分寺。”

 “這十座寺廟,各自推選一名高僧做代表,連同朝廷選的三位高僧,組成一個十三人的‘理事會’,專門處理佛教內部事務,等於中原佛教內部的最高管理機構。”

 “兩大宗共有二十座第二等官寺(十刹級別),要接受一等官寺的監督和考核,這些二等官寺可以開設分寺,但最多開設六座,分寺要接受主寺的管理,人事、財務都是如此。”

 “分寺同樣要接受朝廷管理,卻不會獲得朝廷的“寺祿”,日常經費,主要靠施主施舍獲得,或者靠自己經營產業(經朝廷許可的食宿業)的收入。”

 “至於那七十二座第三等官寺(甲刹級別),可以開設三座分寺,分寺同樣要接受主寺管理,同樣沒有朝廷的“寺祿”。”

 王氏心算了一下,歎道:“如此一來,天下官寺數量為..三百四十六座,還是少。”

 尉遲明月補充:“母親,除了這些官寺之外,朝廷允許設立‘官督民辦’的佛寺,主要是為了方便大戶人家崇佛,來個舍宅為寺。”

 舍宅為寺,是這個時代十分流行的風尚,貴族、士族、官宦、富商將自己的家宅捐為佛寺,以示禮佛的虔誠之心,順便給自己和家人積累功德。

 大量前身為民宅的佛寺,是如今各地城池內寺廟的重要起源。

 朝廷允許舍宅為寺,但這樣的佛寺必須在當地官府登記,其內僧人必須有度牒,並且接受當地官府及官寺(或者鄰近地區官寺)的考核及監督,其中包括審查經書內容。

 這樣的佛寺,不限數量,但各種限制頗多,一旦“成立”,基本上沒有擴建的可能。

 管理如此嚴格,防的就是有錢人大量捐贈田產、錢財,導致一個富甲一方的佛寺出現,也避免佛寺數量劇增,連帶著僧尼人數暴漲。

 尉遲順和王氏聽著聽著,覺得女婿的花樣果然多,為了加強對佛教的管理,折騰了數月,現在推出一項項強化的管理制度,仿佛給中原佛教加了個戲文裡說的“緊箍”。

 哪天不高興了,念起緊箍咒,佛門子弟怕不是要被折騰得夠嗆。

 不過,朝廷選擇加強管理,總比罷佛(滅佛)要好,如此一來,確實能夠防止些許敗類四處招搖撞騙,汙損佛門清譽。

 交談間,尉遲順和王氏開始叮囑兩個女兒,因為大家下一次見面也不知要到何時。

 或者,再也見不著了。

 去年,宇文溫出巡經過相州,特地到蜀王陵祭拜,那時尉遲熾繁姊妹就和守陵的父母見了面。

 後來,姊妹倆陪著宇文溫去遼東,太子留在鄴城監國、處理政務,也曾來蜀王陵旁莊園,陪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說說話。

 宇文溫從遼東回來,在鄴城過年,尉遲熾繁姊妹得以陪著父母過了一個團圓年。

 今年秋天過後,宇文溫就要返回長安,所以姊妹倆趁著還在鄴城,一有時間就來陪著父母說話。

 尉遲順夫婦俱已年逾七旬, 白發蒼蒼,身體自然不如從前,不過精神還好,尉遲嘉德及小妾蘇我氏又生了一子一女,所以兩老的生活並不寂寞。

 尉遲順和王氏見著兩個女兒孝順,曾外孫活蹦亂跳,心中再無牽掛,因為女兒返回長安之後,也不知還能否再見面,所以有許多話要說。

 做父母的,當然希望子女平平安安,尉遲順不忘叮囑女兒照顧好自己的時候也要照顧好夫君,畢竟他女婿年紀也大了,不再年輕,經不起折騰。

 “三娘、四娘,陛下就是你倆的天,天,可不能塌下來。”

 “女兒明白的。”尉遲熾繁說著說著,有些傷感,她知道父母年紀大了,未必還會有下一次見面,但吉利話總是要說的:

 “父親,母親,將來,等鐵路通了,你們就座火車來長安,看看火車站,看看女兒。”

 尉遲順笑著點點頭:“好,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