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454章 黑潮
海參崴,港區一片忙碌,在岸上度過冬天的大量漁船,此時已陸續下水,靠泊在碼頭處,進行各種檢查,為出海打漁做準備。

 經過多年發展,海參崴已經成為一個繁榮的貿易據點及漁業港口,因為其南面的廣袤海域有大量漁場,又有許多鯨魚出沒,所以聚集在海參崴、以海參崴為母港的漁船也越來越多。

 無論是海參、海蟹還是海魚甚至鯨魚,產自海參崴的海產,加上陸地上出產的大量毛皮,都為北洋貿易公司創造豐厚利潤,所以“海參崴”這個名字,也在中原為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靠著捕撈業的快速發展,海參崴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氣,因為這裡的海面在冬季時會冰封,所以夏秋季節是捕魚的旺季。

 待得冬天降臨,船隻都會被人們弄上岸以免被凍壞,到了春天海面解凍,就是新一年的捕魚季節。

 這個時候,乘坐大帆船從萊州出發的船員們,已經陸續抵達海參崴,他們作為雇員,將於雇主留在海參崴的漁船上務工,一直忙到秋末,趕在海面冰封前返回萊州。

 冬去春來的船員們,宛若大雁一般,但每艘在海參崴過冬的漁船,會有對應的留守人員在海參崴過冬,負責在冬季照顧這些過冬的“海熊”。

 現在,一艘艘漁船仿佛結束冬眠的熊,經過檢修後,精神煥發的駛出海港,駛向南面的鯨海,尋找一股黑色的洋流。

 鯨海,指的是海參崴以南、倭國本島以西、朝鮮半島以東廣闊海域的稱呼,因為有大量鯨魚出沒,故而得名。

 鯨海海域又有一股溫暖的洋流,自西南向東北流淌,因為這股洋流的流速相對較快,其顏色比起周圍海水較黑,故而稱為“黑潮”。

 由於水溫比周圍海水要高,所以黑潮裡聚集著大量魚群,其流經的海域,就是漁船們追逐的漁場。

 也是捕奴船隊需要借助的“順風潮”。

 鯨海黑潮上,十艘五桅帆船正快速航行著,因為順風、順水,所以船隻的航行速度很快,在大量南下的漁船面前掠過,向著東北方向而去。

 他們的目的地,是倭國本島北端的“蝦夷大島”,又稱“毛人大島”,上面居住著無數蝦夷部落,正是捕奴隊的目的地。

 北洋貿易公司和倭國協作、在蝦夷大島上捕捉蝦夷,這生口買賣已經做了數年,每年春夏之際開始,秋末結束,靠著買賣生口,為雙方帶來不錯的收益。

 如今又是新一年的“捕奴季”,捕奴隊成員身處劈風斬浪的五桅帆船上,對此今年的“收成”充滿期待,看著船外黑色的洋流,不由感慨非常:

 “這黑潮太神奇了,若沒有這股潮水推動,咱們要到蝦夷大島,怕不得多費數日時間。”

 “那當然,不過若是返航,就得避開這股黑潮,而漁船在鯨海打漁,也得和黑潮搏鬥,不然一不留神,就會被洋流帶到下遊去了。”

 “那不正好?咱們也在下遊嘛,正好有現醃的鮑魚(鹹魚)吃。”

 一旁的船員聽了,笑道:“鬼哦,真要被黑潮帶著往下遊走,一不留神怕是要漂到‘窟悅’大島了,再想回來,如今風向不對,那可不容易。”

 聽到這裡,人們議論起來:“那裡不是和黑水入海口隔海對望麽?公司不是在那裡設據點了麽?”

 “那裡走海路到海參崴可是兩千多裡距離!漁船真要到了那裡,再回來可不得秋末了?那還打什麽魚喲,我跟你們講,這鯨海的黑潮,還隻是分支,黑潮的主支,可是在倭國本島東面....”

 “哎呀,你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聽說倭國官軍今年又要出擊,到東邊討伐蝦夷,好像是要乘船走海路,借著黑潮倒也順風順水呀....”

 “這就是亂說了,在黑潮裡行船可不是鬧著玩的,水流很快,要是操作不當,一不留聲就會被帶偏到幾百裡外,倭國船隊走的是沿海航線,哪裡敢走黑潮航線喲....”

 。。。。。。

 倭國,難波津,誓師完畢的倭國官軍陸續登船,要走海路前往東國,討伐那裡的蝦夷諸部,因為兵馬眾多,所以聚集在港區的船隻也很多,舉目望去,到處都是旗幟和風帆,場面十分壯觀。

 岸上,參加誓師典禮的文武官員,看著披堅執銳的官軍登船,隻覺熱血沸騰,此次出征,朝廷準備充分,兵精糧足,以海路轉運人員、物資,必然能重創東邊蝦夷,攻下更多的地盤。

 朝廷開疆擴土,作為貴族、臣子自然與有榮焉。

 “此次官軍東征,必將蝦夷打得落花流水!”

 “茹毛飲血的蝦夷,又如何是朝廷的對手!”

 此起彼伏的議論聲中,身著鎧甲的蘇我蝦夷不動聲色,他懶得分辨這幫貴族反覆在他耳邊說“蝦夷”而不是“毛人”,是不是在嘲諷他。

 蘇我蝦夷看向高台,只見父親正與征夷大將軍、廄戶王子交談,而周圍幾個高級將領,全都不是蘇我氏的盟友。

 在蘇我蝦夷看來,此刻父親的處境,仿佛蘇我氏在征夷大將軍府中的影響一般:形單影隻。

 自從周國冊封廄戶王子為征夷大將軍、設立征夷大將軍府之後,蘇我氏根本就無法染指征夷大將軍府,當然,這在明面上無可厚非,因為蘇我氏本來就不是軍事貴族。

 這幾年來,蘇我氏的對手們,大多都通過征夷大將軍府討伐蝦夷的軍事行動立下不少軍功,於是對方的實力快速增長。

 也許,大王和廄戶王子不想讓外界產生什麽不好的聯想,所以此次官軍出征,蘇我蝦夷也得征夷大將軍任命軍職,負責督運糧草,算是朝廷澄清“故意疏遠蘇我大臣”流言之舉。

 至於這想法到底有沒有...呵呵。

 蘇我蝦夷收回視線, 看向港區停泊的海船。

 規模龐大的船隊之中,有黑底白花的旗幟飄揚,那是周國水師的旗幟,其海船也參與此次海運。

 倭國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比周國差,所以這幾年來,為了保證海路運送兵馬、物資時的安全,倭國朝廷請周國的船隊來幫忙。

 這樣的合作已經持續數年,倭國自己也培養出熟練的水手,然後向周國購買大海船,自己重新組建了一支近海運輸船隊。

 所以此次出擊,官軍兵馬的運輸,主要是倭國船隊負責。

 但後續的糧草運輸,依舊要靠周國船隊,因為這要持續不短的時間,任務重,倭國船隊難以承擔,而主管糧草、物資轉運的蘇我蝦夷,對於“老朋友”的海運能力也是很信賴的。

 因為,隻有周國的船隊才能駕馭外海那股黑潮,又快又穩的將大量物資源源不斷輸送到前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