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432章 知音(續)
“呐,這玩意看起來複雜,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平行劃線,無非是實現起來其結構複雜了些...”

 “就像孩子們被罰寫字,自己想偷懶,便一手握著兩支炭筆,可以同時寫兩行字...”

 “原理簡單,實現起來卻不簡單,首先要有聯動的多連杆結構,其次是保證經緯移動能夠同步...”

 “英國公倒是有奇思妙想,動手能力也強,自己琢磨多年,把這構想實現了,雖然用起來有些麻煩,但也是一件了不得的突破,所以,這`臨摹機`...不,描圖機的用處可不小。”

 此時夜深人靜,宇文溫卻在寢宮裡向尉遲熾繁介紹著描圖機(又稱臨摹機)的妙處。

 雖然尉遲熾繁聽不懂機械構造,卻不妨礙她認真聽。

 下午時,尉遲熾繁和太子說了許多話,現在輪到她聽宇文溫滔滔不絕的講解,聽著聽著,隻覺聽不太懂原理。

 但她也聽懂了一些,那就是一旦這種裝置大量使用,不僅能將各種書法、繪畫作品“完美”的臨摹,還能將許多工程圖紙“複製”,然後“製版”,接下來就是大規模印刷。

 當獲得知識的成本越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宇文溫現在就有一個構想,把現有的大量工程圖紙全都“描圖”、製版,然後出版。

 這些“工程”包括了建築、水利、機械等各行各業,當“標準圖紙”大量出版時,對於推進相關行業的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

 自古以來,工匠技術大多是父子相傳,師徒相傳,對於工匠們來說,這些技術是吃飯的看家本領,一般不輕易外傳,很容易因為各種意外導致許多技術的傳承突然中斷。

 如果朝廷能夠采取較為合理的政策,“購買”工匠們賴以謀生的知識,將其分類匯總然後出版,就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而技術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有大量具備專業知識素養的人,但像“大工程師”宇文愷那樣出身將門卻喜歡研究工程技術的貴族子弟始終是少數,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具備宇文愷學習工程技術知識的條件。

 宇文溫覺得,若能夠建立基本完善的技術培訓體系,系統化的培養各類技術人員,這是一個澤被後世的學政,若能大幅降低學習技術的成本,提升技術人員的收入,持續幾十年,中原必然迎來科技大爆發的時代。

 這需要打下大量的基礎,而描圖機的出現,極大方便了各類手繪工程圖紙的“複製”工作,意義重大。

 所以,宇文溫才願意把《蘭亭集序》拿出來給楊濟“琢磨”。

 見著宇文溫興致勃勃的樣子,尉遲熾繁也高興,她不在乎這描圖機有多重要,隻要宇文溫高興,她也高興。

 她知道宇文溫其實不是想教她什麽,也明白宇文溫知道她聽不太懂,但對方依舊喜歡以這種方式和她交流,或者心情好時,彈奏音調怪異的琵琶曲,讓她做聽眾。

 夫君實際就是想和她分享心中喜悅,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尉遲熾繁覺得十分溫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就是宇文溫的“知音”,宇文溫所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會“彈奏”給她聽。

 夫婦倆說話間,宇文溫用這裝置“描”一組齒輪的設計圖,待得完成度達到了七八成,尉遲熾繁發現這圖有些眼熟。

 “這是...莫非就是太子今日說的齒輪組....齒輪箱結構圖?”

 “沒錯,這個裝置可不得了,如今終於有進展了!”宇文溫見自己‘彈奏’的美好前景有了‘知音’,馬上就換了一個話題。

 “之前為夫說過,齒輪的組合,旋轉起來魅力無窮,齒輪箱就是一種相對複雜的齒輪組合,船舶螺旋槳推進的關鍵之處就在於齒輪箱。”

 “齒輪箱要做到‘變速’,將蒸汽鍋爐輸出的轉速‘變大’,這就涉及一個技術參數,名為‘速比’,太子應該跟你說的。”

 “呃...啊...是啊...”尉遲熾繁有些尷尬,很明顯,她沒記住兒子宇文維城對齒輪箱的介紹。

 宇文溫見狀,講解欲瞬間爆發:“速比,就是速度比,確切的說,是齒輪和齒輪之間的轉速比...”

 他開始提筆在白紙上畫草圖,尉遲熾繁認真的看著。

 卻見宇文溫畫了幾個齒輪組合和裝置的草圖,開始講解何為齒輪組的速比。

 “杠杆原理你是知道的,由直徑不同齒輪組成的齒輪組,同樣可以組成杠杆系統,要麽可以省力,要麽可以省距離,而齒輪組同樣可以變換轉速...”

 “你看,和蒸汽機傳動軸同軸的齒輪名為主動輪,而這個與主動輪咬合的齒輪和螺旋槳同軸,是為從動輪....”

 “主動輪有四十八齒,從動輪有十二齒輪,那麽,當主動輪旋轉一圈的時候,從動輪已轉了四圈....”

 “這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蒸汽機傳動軸的轉速,經過這個齒輪組的傳動之後,放大了四倍,譬如主動輪是每分鍾二十轉,傳到傳動輪,那傳動輪的轉速就是每分鍾八十轉。”

 “傳動輪和螺旋槳同軸,所以螺旋槳的轉速也是每分鍾八十轉,如此一來,傳動軸轉速慢的蒸汽機,一樣能讓螺旋槳快速旋轉。”

 聽到這裡,尉遲熾繁來了興致:“那麽,模型船中的螺旋槳不是轉得很快麽,然而把模型裡的蒸汽機放到大船上,又如何推動得了?”

 “這問題問得好。”宇文溫又畫了幾個草圖:“螺旋槳的推力,和轉速有關,也和螺旋槳的尺寸有關。”

 “船模的螺旋槳,隻有指甲蓋大小,分量很輕,而真正要實裝的船用螺旋槳,按照計算,直徑至少有..”

 宇文溫拿手比了比尉遲熾繁的脖子:“從腳到一個人的脖子,大概有那麽高。”

 “這樣的螺旋槳,有四個槳葉,為了確保耐用,必須用精鐵製作,譬如用模范鑄造成形,其分量肯定不輕,蒸汽機要驅動沉重的螺旋槳,即便有了齒輪箱的幫助,其出力也得足夠大。”

 “讓一個紙風車每分鍾轉一百次,和讓一個重數百斤的鐵製螺旋槳每分鍾轉一百次,所需要的力量千差萬別。”

 “蒸汽機要給力,齒輪箱也得耐用,速比的放大,全靠齒輪來完成,如果齒輪的齒強度不夠,很容易損壞,那麽整個齒輪箱就無法正常運行,起不了升速的作用。”

 “齒輪要耐用,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料十足,然而用料越足齒輪越重,轉動起來就越困難,那麽蒸汽機在帶動螺旋槳轉動的時候,還得額外消耗動力來轉動齒輪。”

 “蒸汽機的動力很寶貴,能省則省,所以,實心齒輪是不行的,要適當鏤空以便減輕重量,但在有效減重的同時,還得確保強度,這也是技術難點。”

 宇文溫滔滔不絕說了許多,因為盡量用簡單的詞匯來描述原理,所以尉遲熾繁大概聽得懂,也聽得入了神。

 其實她並不關心什麽“螺旋槳推進器”,隻是喜歡這樣的相處方式。

 隻有這樣,她才能成為宇文溫的“知音”,成為被對方需要的人。

 宇文溫也很享受向妻子做“科普”的感受,繼續說下去,開始暢想未來:

 “眼下快入冬,而太子牽頭的‘項目組’,現在也有了突破,螺旋槳推進,距離實用化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說不定啊,再過幾年,火輪船的明輪都能換上螺旋槳,如此一來,船能走得更快。”

 “長江上的明輪船,逆水航速已經到了二十裡每小時,如果改成螺旋槳,目標是至少達到四十裡每小時,屆時從廣陵到江陵,兩千多裡水路,五六日就到,順水更快。”

 “在海上,波浪大,明輪容易損壞,而且推進效率不高,但有了螺旋槳就不同了。”

 “所以,將來不僅有螺旋槳推進的內河船,還有螺旋槳推進的大海船。”

 宇文溫拿出輿圖,握著愛妻的手,感慨著:“一眨眼,火輪船問世已經十年,十年磨一劍,螺旋槳這把劍,也快磨出來了....”

 “將來,有了大輪船,我們就乘船入海,去遼東,去耽羅,去琉球,去交州,去看看外面的大好世界!”

 “到時候,在船上一邊看海景,我一邊彈琵琶給你聽!好不好?”

 聽到這裡,尉遲熾繁熱淚盈眶,靠著宇文溫的肩膀,笑著說:“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