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702章 薅羊毛
吐谷渾可汗遣使求和(歸順),這讓宇文溫不以為然,回想兩國十余年前交往的往事,他想到一個場景。

 那年,一個高富帥開著百萬級跑車,在女生宿舍門口停下,他下車之後,走向一名青澀的女生,拿出一張金卡,硬塞給對方:

 “從今天起,你做我的女人,沒有名分,但我養你一輩子。”

 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女生面無表情,看向一旁衣著尋常、手足無措的男友,昂起頭,將金卡扔在高富帥的臉上,高傲的回答:“沒門!”

 十年後,高富帥開著千萬級跑車在商務寫字樓前停下,正要走進大門時,看到了當年的女生、此時的尋常上班族。

 男友欠債外逃、自己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的女生面容憔悴,見著高富帥後,無語凝噎,良久,問:“那張金卡還能給我麽?”

 如果代入女生視角,這種感覺很不爽,不過如果代入高富帥視角的話....

 還是不爽。

 給臉不要臉,現在知道錯了?我當年誠心誠意拉攏你們,你們還以為西海那麽大,隨便往哪裡一躲,中原朝廷就是拿你們沒辦法?

 宇文溫心中暗罵,看著西海地區的輿圖,琢磨起來。

 十來年前,吐谷渾拒絕了周國的拉攏,選擇“我行我素”,於是周軍開始進攻西海地區,皇太子宇文維城為此還刷了一次軍功。

 從那以後,宇文溫鐵了心要薅羊毛,把名為“吐谷渾”的羊薅得一根羊毛都不剩。

 十余年過去,吐谷渾汗國在周軍花樣進攻下傷亡慘重,大量部落被隴右豪強組織的“義從”(捕奴隊)俘虜,男女老少淪為奴隸。

 不僅如此,就連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的親家、黨項羌拓跋氏也倒了霉,還有其他站在吐谷渾這邊的諸羌,同樣也成了“義從”們的進攻目標。

 隴右的棉花種植園急需大量奴工,而鐵路的建設也需要大量奴工,所以到西海地區(泛指,不是單指西海)抓奴隸,成了隴右豪強最喜歡、最賺錢的買賣之一。

 經過長年戰爭,吐谷渾的“國人”(貴族)們傷亡慘重,當年的強硬主戰派,已經硬不起來,這些食古不化的老古董們,終於意識到周國和之前中原朝廷完全不一樣。

 廣闊的西海地區,已經阻止不了“凶殘”周軍的前進步伐,周軍及“義從”騎兵可以在千裡距離上大范圍追擊,追得吐谷渾部族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吐谷渾的國人們也許想起了當年的好,想起了當年周國許諾的種種好處,悔不當初。

 所以,傷痕累累的吐谷渾君臣大概是怕了,打不下去了,希望和談(歸順),討一個活路。

 於是慕容伏允遣使抵達河湟,乞求進京面見天子,請求歸順。

 當然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拖延時間,因為夏天到了,隴右的“義從”們又要開工了。

 如果吐谷渾求和的事情讓中樞動了心,那麽“義從”們就不能對吐谷渾動手,拖上個大半年,今年就過去了。

 這對於吐谷渾而言,是寶貴的喘息時間。

 但是,宇文溫不會上當,無論此次吐谷渾是真心歸順還是拖延時間,他都不打算給對方機會。

 因為他曾經給過對方機會,對方不珍惜,居然還敢給臉不要臉,那就活該去死。

 從蘭州出發的鐵路已經修到河湟谷地,抵達西海邊,今年春末正式通車,隴右豪強們把手中的刀磨得雪亮,義從們帶著武器、馬匹坐上火車,“況且、況且”趕赴西海地區,就等著大乾一場。

 所以,朝廷要支持“義從”們加大力度薅羊毛。

 吐谷渾的國土,東部西海湖區周邊已經被朝廷牢靠控制住,而吐谷渾這個國家日薄西山,已經沒必要存在了。

 宇文溫當年試圖將吐谷渾作為守戶之犬,守在西海地區,適當武裝對方,增強力量,以便隨時撕咬日後必然壯大的吐蕃。

 畢竟吐谷渾是“當地人”,適應當地(高海拔地區)的氣候和飲食,是最合適不過的仆從軍。

 對方可以薅諸羌、諸黨項的羊毛,以生口和畜牧製品換取中原的物資,甚至還能在河湟谷地有不錯的定居點,貴族們完全能夠以此合作方式過上好日子。

 然而,吐谷渾選擇做狼而不是看門狗,那麽,宇文溫就自己培養獵犬,去對付西海地區乃至整個青藏高原地區的勢力。

 這條獵犬,已經培養出來了,就是隴右豪強的武裝商團,他們在西海地區開展畜牧業,牧區地盤越來越大。

 而西海地區,氣候開始轉暖。

 根據十余年的氣溫觀察,有司得出結論,西海地區極端的苦寒天氣漸漸減少,氣候趨向於變暖。

 當然,相比中原,依舊是苦寒之地。

 但是,西海地區確實有大片貧瘠的土地開始長出野草,這就意味著大片的潛在牧場正在成形。

 隴右豪強們,在西海地區可勁的“跑馬圈地”,劃分了大量牧場,開始蓄養牛羊,然後秋天將牛羊趕到河湟,依靠逐漸完善的冷凍存儲、運輸體系,來個西羊東運,把活牛羊或凍肉運到隴右、關中賺大錢。

 這個時候,朝廷若要與吐谷渾和解,那吐谷渾各部是不是要回來?大片牧場是不是要交出去?

 如此做法,嚴重損害隴右豪強的利益,激化地方和中樞的矛盾,宇文溫可沒有腦殘到這種地步,為了虛名,置國內利益集團的利益而不顧。

 他知道,正是歷史上這個時期青藏高原地區氣候變暖,所以能夠承載更多的人口和牲畜,所以才為吐蕃的強勢崛起創造了客觀條件。

 現在,無論吐蕃那邊情況如何,中原朝廷要打一個時間差,乘著薅吐谷渾羊毛薅得順手之際,把西海地區(地理范圍,不是西海周邊地區)牢靠控制住。

 在西海地區大力發展畜牧業,和周圍諸羌、黨項部族發展邊貿,以此支撐鐵路運輸(截止西海周邊地區,當前技術無法在高原凍土地區修鐵路)。

 慢慢收回鐵路建設成本,然後再靠鐵路支撐駐軍,支撐各個前線要塞,把西海地區經營好。

 捕奴隊不斷給不聽話的諸羌、黨項放血,牧場主不斷搶佔牧場,壓縮諸羌、黨項的生存空間,對方除了歸順,就只能往更遠的地方跑。

 朝廷借助隴右地區的豪強力量,不斷強化對西海地區的控制,保證河西、隴右的側翼安全。

 等到吐蕃完成內部整合時, 吐蕃君臣就會發現東面已經沒有他們擴張的余地。

 若要武力擴張,卻打不過。

 屆時,吐谷渾的羊毛已經被薅光,輪到吐蕃被周國薅羊毛。

 當然,“吐蕃”這個名詞,現在未出現在中原文獻裡,提到那片地區,目前主要說“諸蕃”、“蕃區”。

 宇文溫和學士們研究了半天西海地區形勢,覺得還是讓吐谷渾去死比較好,至於那吐谷渾西南數千裡外的諸蕃,據說內部正在整合。

 將來,要如何與這遙遠地區的諸蕃打交道呢?

 這個問題,宇文溫不打算想太多,他只需要鞏固西海地區即可,打好堅實的基礎,將來的事情,就由子孫後代去解決。

 屆時,如何薅吐蕃的羊毛,想來會有更多的花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