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711章 0足之蟲死而不僵?
午後,宇文溫看著皇太孫宇文旭的“作業”,覺得很滿意,尤其對方在做那道選擇題的時候,選擇了實業主,這讓他很欣慰。

 這個時代,除了他,沒有人意識到實業主所屬的階層,在蒸汽機的加持下孕育著何等樣的力量。

 許多人依舊視工商為賤業,潛意識把工商業者當做賤民,那麽也許再過個三四十年,等壓抑許久、羽翼漸豐的實業主階層爆發起來時,執政者已經無法和這個“怪物”友好相處了。

 到時候再想做出相對平等的妥協,恐怕會很難。

 當然,孫子也可能是在忽悠他,一如明初時朱允忽悠祖父朱元璋那樣,拍著胸脯保證將來善待宗王,結果等老頭子死了馬上削藩。

 孫子這次是不是真心做選擇,宇文溫沒精力去想那麽多,反正按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將來實業主階層必然勢大,只要他提前鋪墊好,且孫子屆時腦子清醒,就不會搞出大事。

 宇文溫把作業放到一旁,翻看起一份厚厚的報告。

 他現在還有許多事要做,要打倒的敵人依然還在苟延殘喘,必須及時補刀,沒空去想什麽退休生活。

 報告的內容,是關於河北地區士族的現狀調查,報告匯總的主要數據之一,就是各士族土地佔有數量的變化,開辦產業的營業情況,以及佃農、莊客的數量變化。

 從這些數據當中,可以大概看到士族(河北地區)如今是出於什麽個狀態。

 還可以大概判斷出士族這一特殊階層距離斷氣還差多少火候。

 宇文溫目前要對付的敵人,就是士族及門閥政治,為此戰鬥了將近三十年,行科舉,長期壓低糧價、布價導致土地變相貶值,就是要挖士族的根。

 現在的科舉,不僅僅考儒學典籍,還考算術(數學),通過《教學大綱》、《考試大綱》規定學習和考試內容,快速縮短庶族和士族之間的學問差距。

 而傳統的莊園經濟,歷經差不多三十年的衝擊,現在已經開始瓦解了。

 士族們的莊園,收入銳減,大量佃農、莊客逃亡,經濟上敗得一塌塗地,政治上因為宇文溫死死卡著入仕途徑,不再搞什麽舉薦、征辟,強推科舉選拔制度,所以士族子弟想要當官,就只能考科舉。

 士族們再也不能輕松入仕,沒有了優待,其壟斷優勢(政治、經濟、文化)不在,而特征也漸漸模糊。

 士族的特征是什麽?

 宇文溫認為,其政治上的定義大概是:州郡級著姓,其父、祖、曾祖三代之中,曾經有兩代人任刺史、太守或者二千石官(漢時標準)。

 那麽相對於著姓的“小姓”(三流士族)是什麽?

 其定義大概是縣級大姓、地方豪族,父祖輩曾任州郡掾屬或千石以下官吏者,亦或是父祖輩之一曾有人任刺史、太守或者二千石官者。

 如果祖輩都無人當官,那麽此人家族歸屬於平民階層,若是頗有田產,最多算庶族。

 簡而言之,家族的“含官量”高低,是士族、庶族的區別,雖然兩者都是地主階層,卻因為“含官量”不同,社會等級不同。

 一旦某個士族接連兩三代人都出不了當大官的,家道中落必成定局。

 宇文溫知道一個例子,那就是晉時的琅琊諸葛氏。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朝廷,其信任的佐官諸葛恢(諸葛恢的姑姑是司馬睿的祖母)得重用,被時人稱為“中興三明”。

 在眾多南渡士族之中,琅琊諸葛氏和琅琊王氏並稱“王葛”,是一流士族。

 當時,出身陳郡謝氏的謝裒,為兒子向諸葛恢求親,被諸葛恢拒絕,雖然言辭委婉,但諸葛恢明顯看不上謝氏(你們陳郡謝氏的門第那麽差,還想娶我女兒?)

 陳郡謝氏,就是後來王謝並稱的“謝”,衣冠南渡後,謝氏剛開始還只是很普通的士族,甚至被一流士族認為是粗鄙暴發戶,自然不被諸葛恢放在眼裡。

 但是,諸葛氏的子孫仕途不如意,而謝氏卻在仕途上順風順水,所以過了若乾年,當謝裒之子謝安、謝安之侄謝玄指揮晉軍在淝水和秦軍決戰時,諸葛氏的門第已經衰落。

 如今說到南朝世家著姓,大家都知道“王謝”,又有多少人記得最初的“王葛”呢?

 所以,要對付士族,從政治上斷掉對方的權勢、讓對方邊緣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宇文溫為了對付士族,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並付諸行動。

 政治上讓士族無以為繼,經濟上讓對方破產或者收入銳減,知識方面,用公辦學校體系和應試教育快速培養庶族學子,讓士族精英子弟在科舉戰場上被人海淹沒,徹底失去優勢。

 這就是宇文溫為了對付敵人而做出的努力,堅持了差不多三十年,現在效果出來了。

 士族莊園日益衰落,不得不轉型,卻無法徹底和傳統割裂,即便開辦了作坊、工場,規模也比不上實業主階層的大型工場,經濟實力差了一大截。

 許多佃農、莊客擺脫人身依附跑去務工,士族手中的人力資源明顯下降。

 士族子弟在科舉上不佔優勢,最近一次的科舉殿試,進士之中庶族子弟已經佔到七成。

 政治、經濟、文化優勢不再的士族,迎來了落日余暉。

 但是,距離斷氣還很早。

 因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宇文溫所看的調查報告,有許多民情調查結果,調查人員在河北各地調查發現,士族的名望,依舊很高。

 士族子弟,即便沒有官職,出行沒有排場,但在眾人眼中,依舊光芒萬丈。

 可以說,五姓七望的子弟,即便沒有官職,身著布衣徒步走在街道上,在旁人看來,其氣勢卻強過公卿,渾身上下散發著高貴的氣息。

 在世人眼中,世家子弟才是真正的貴族,達官顯貴都想著自己或者兒孫能娶五姓女為妻。

 數百年來形成的門第觀念,花三十年就想更改,現在看來簡直是癡心妄想。

 這樣的現實,讓宇文溫很不爽,看著報告中記錄的實情,仿佛那些布衣世家子弟是故事裡正義凜然的主角,風流倜儻的英俊少俠。

 而他,是面目可憎、壞事做絕的大反派。

 宇文溫放下報告,喝了杯茶,繼續琢磨。

 事到如今,除非人身消滅,否則士族的余暉依舊存在。

 南朝士族,就是在侯景之亂被挖了根,再沒有任何振興的希望。

 歷史上士族時代真正落幕,是唐末的白馬之變(白馬驛之禍),大量士族出身的官員被屠殺一空,家族徹底完蛋,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現在看來,生活在太平時節的五姓七望子弟, 還有眾多士族子弟,即便沒有官職,卻有名望,依舊是世人眼中的“天生貴種”。

 達官顯貴們,依舊會為了娶五姓女而爭破頭,這就是現實。

 想要讓士族徹底斷氣,除非...

 宇文溫摸了摸胡須,繼續琢磨。

 時代不同了,因為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士族的莊園快速衰落,雖然紛紛轉型開辦作坊、工場,卻也只是得個溫飽,而且競爭力比不過大工場。

 再過得三四十年,也許工業時代就要降臨,在時代的力量面前,一切過時之物都會被掃蕩乾淨,其中就包括士族。

 歷史上,白馬驛旁那滾滾黃河水,將無數士族棟梁們卷走,現在及不久的將來,蒸汽機形成的時代浪潮,也會把士族們全都“衝”走。

 所以,宇文溫覺得並不需要殺人,只需要把鍋爐的火燒得更旺些,把百足之蟲煮熟、煮透就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