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331章 並發症
老鐵^一秒鍾^記住 3^3^小^說^網ω`ω`ω.З`З`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i

 宇文溫從睡夢中醒來,坐起身,發現自己躺在坐榻上不知不覺睡著了,看看窗外,依舊是黃昏,又看看座鍾,隻過了大概十來分鍾,而旁邊,后宮的“季度會”依舊在進行。

 看看還在發言的尉遲明月,宇文溫覺得有些佩服:好能說啊!

 肚子咕咕作響,宇文溫覺得餓了,便示意宦官近前:“晚膳都準備好了麽?”

 “回陛下,都準備好了。”

 “今晚主食是什麽?”

 “呃...主食有米飯和面食,陛下是...”

 宇文溫想了想,吩咐:“米飯。”

 “是。”

 宦官告退,宇文溫搓了搓臉,繼續等會議結束。

 他的女人們,飲食習慣各有不同,有人習慣吃麵食,有人習慣吃米飯,這是不同飲食習慣帶來的生活差異,即便住在一起,除非有巨大的外力扭轉,否則很難改。

 飲食是這樣,政治上也是這樣。

 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末三國鼎立,歸於司馬晉,但統一的日子沒過多久,就是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

 天下四分五裂,數百年的紛爭以及南北對峙,已經讓人們對於一個統一王朝不是很適應。

 這就是當下的事實。

 年紀大點六十歲以上的人,多少記得西魏、東魏對峙,侯景亂梁,四五十歲以上的人,多少記得周齊對峙、周國滅齊。

 所以,很多人都記得清清楚楚,國力強盛的蕭梁,是怎麽被帶著八百殘兵南逃的侯景掀翻,末路的梁帝蕭衍,悲哀感慨:“天下自我得知,自我失之。”

 人們還記得蕭梁宗室是如何自相殘殺,記得蕭梁大將陳霸先襲殺尚書令王僧辯,把持朝政,然後取而代之建立陳國。

 還記得齊國的皇位紛爭,記得周國的晉王連廢二帝,記得天元皇帝暴斃,外戚奪權,差點就取而代之。

 記得陳霸先唯一的兒子陳昌在回國途中“不幸落水身亡”,記得宣帝陳頊是如何奪了侄子的位置。

 這一切,大家都記得,記得清清楚楚。

 數百年的紛爭、南北對峙,一朝統一,但許多人並不認為這是必然,不認為從此天下一統,又是一個延續數百年的王朝。

 這些人,可能是關東高齊故地豪強、世家、舊人,可能是江南大族、陳國遺民,或者是關中鬱鬱不得志的文官武將,大家都知道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所以,都在冷眼旁觀。

 他們在旁觀,看年輕有為的天子宇文溫,是否如梁帝蕭衍那樣年老昏庸,“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或者太子繼位後,是否會如天元帝那樣短命。

 或者,當宇文溫去世後諸子是否內訌,正如蕭梁宗室相互殘殺那般。

 真要是那樣,機會就來了。

 沒道理齊神武、周太祖、陳武帝能做到的事,我做不到。

 宇文溫想到這裡,揉了揉太陽穴,繼續深思。

 大分裂之後的統一王朝,基本上都是短命王朝,掃平七國的秦是這樣,結束三國亂世的晉是這樣,結束南北朝的隋也是這樣。

 問題出在哪裡?

 當分裂日久,大家都認為這很正常,若有人強行“逆天改命”,要改變這個現狀,那就得承受反噬之力,這股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大分裂之後的統一王朝都是二代而亡。

 這說法好像哪裡不對,因為結束五代亂世的宋不是二代而亡。

 宇文溫覺得宋的情況有些特殊,趙宋擊敗了中原各國,卻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若要抬杠,可以說趙宋沒有統一天下。

 其次,且不說燭光斧影內幕如何,趙匡胤沒能把皇位傳給兒子,而是被弟弟趙光義接了皇位,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二代而亡。

 大分裂之後的統一王朝,二代而亡,這說明了分裂的天下再次統一時,會如同大手術後產生的並發症那樣,產生“統一並發症”。

 “統一並發症”一旦發作,是會要命的,實現了統一的王朝,要承擔反噬之力,隨後隕落,為新朝做嫁衣。

 所以,秦、隋成了過渡王朝,漢、唐成了受益者,而三國歸晉,沒過多久就是數百年的戰亂。

 那麽周國會不會為人做嫁衣呢?

 這個問題很有趣,宇文溫越想越精神,要應對這個問題,那麽首先得確定這所謂的“反噬之力”是什麽。

 一言難盡,簡單來說,他覺得是觀念和政治慣性。

 當大家習慣了天下多國鼎立,忽然間被糅合在一起,各利益集團的訴求、利益得不到顧全,自然心生不滿,於是不臣之心就有了。

 而對於統一天下的王朝來說,忽然吸收了大量的別國百姓、文武官員,如何妥善處置是很棘手的事情。

 以現在為例,對於民間來說,關東百姓習慣的是鄴城朝廷,江南百姓習慣的是建康朝廷,長安朝廷對於他們來說,太遙遠,太陌生。

 對於那些降官而言,要如何融入到勝利者的官僚體制內,也是一個問題,若長期仕途不順,不滿情緒自然就有,離心力增加。

 然後,因為統一,所以勝利國把別國的爛攤子也接過來了,一旦處理不當,就是民變甚至叛亂四起。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能夠統一天下的國家,其國力必然佔據絕對優勢,甚至君主雄才大略,是強勢的皇帝,即“雄主”。

 於是雄主多猜,然後太子就不好當。

 皇帝強勢,太子表現太好,招來猜忌,然後被廢;太子表現不好,失寵被廢。

 接班人不穩, 最後上來的新君控制不了複雜局面,於是二代而亡。

 秦始皇不立太子,結果出巡途中暴斃,為內臣趙高、外臣李斯趁機暗箱操作,於是整個王朝崩潰。

 隋文帝猜忌長子楊勇,為次子楊廣所趁,楊廣成功上位,猜忌弟弟們,所以楊家一母同胞的五兄弟,全都不得好死。

 至於西晉,司馬炎立低能的兒子當儲君,宇文溫都不知道該怎麽評價。

 “歷史”就在眼前,挑戰性很大,如今的周國會不會因為“統一並發症”發作而崩潰,是宇文溫面臨的巨大挑戰。

 他當然要采取措施應對,所以吸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進行精密布局,以便預防。

 所以,兒子們到底要如何重用,該怎麽分家,若分封,該怎麽分封,都是整套應對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小`說`網 м.3^3^x^s.cóм值得收藏無廣告ろろ小f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