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658章 交流
陽光下,一望無際的玉米田鬱鬱蔥蔥,宛若經緯嚴密交織的綠色布匹,幾乎要把原野都遮住。這是位於嘉州東河縣境內的一個大型農場,經過數年的開墾,種植的各種玉米有上千畝。
  農場庫房邊大樹下,數十人正在開會,這些人均為男子,大多為髡發,許多人身上有紋身,還鑿齒、穿鼻、穿耳,佩戴著一些首飾,看上去花裡胡哨的,宛若一隻隻野雉。
  主持會議的農場技術員呂輝,站在樹下掛著的大黑板前,時不時在黑板上用白粉筆寫著什麽,又和舉手發言的人們交談。
  這些舉手發言的人,說的是音調詭異的漢語,磕磕巴巴的,急起來時會忽然變調,一連串嘰裡呱啦的土語就冒出來。
  這個時候,就得由充當通事的農場員工進行翻譯,將這些種玉米好手的意見翻譯成漢語。
  呂輝耐心聽取發言者的意見,旁邊的書記員會記下來,以備事後查閱。
  農場時常會開這種會,名為“技術交流會”,讓這些對於種玉米有心得的美洲農民們充分交流經驗,以便更好地種植玉米,提升農場的玉米產量。
  與此同時,商討玉米雜交培育的新方案,然後一起合作,培育出更好的玉米品種來。
  那麽,什麽是更好的玉米品種?
  畝產大幅增加,然後果實的籽粒飽滿,口感過得去,就這麽簡單。
  但實現起來卻不簡單,因為要花很長的時間選育。
  呂輝遠渡重洋,在嘉州待了四年,他和同事們一手建立起來的這個農場,經過最初的艱難開墾,總算是打開局面,而大量種玉米好手的加入,讓他們如虎添翼。
  在呂輝看來,這些美洲土著農民雖然是被公司買回來的奴隸,但隻要態度端正、願意做事,就是農場非常得力的左膀右臂。
  這些人祖祖輩輩種玉米,對於玉米的種植很有心得,那麽,如何將大家的心得及經驗匯總起來,促進玉米產量的增加、玉米品種的選育,就是他和同事們的責任之一。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想有生之年親眼看到高產的玉米在中原各地推廣,譬如南中、黔中、嶺南等地,以此大幅提高當地糧食產量。
  呂輝認為這樣的成就,一定會載入史冊,前提是培育出好玉米品種來。
  玉米是美洲特有的作物,美洲的土著部落大多種植,以其為主食之一,而來自中原的探險者們發現,美洲各地的玉米其品種各有不同。
  植株的外觀都一樣,但是果實不一樣,有些玉米果實上的籽粒比較飽滿,有的玉米果實籽粒就很稀疏、乾癟。
  有的玉米果實是金黃色、黃色,有的卻是白色、紅色、紫色甚至黑色,或者兩種、多種顏色摻雜在一起,讓擅長種粟麥、稻谷的中原農民見了隻覺奇怪。
  很顯然,玉米這種作物受“雜交”的影響很大,不同地區種植的玉米,呈現出不同的微妙特征。
  除了籽粒的顏色不同,籽粒的口感也各有不同:或粉或脆,有的籽粒遇熱很快爆裂,吃起來香甜,有的用火烤了之後不怎麽爆裂,口感差。
  有些品種的玉米極其耐旱,適合種在乾旱的山區,有的玉米耐澇,適合種在窪地。
  北洋貿易公司的探險隊,不斷和美洲各地土著打交道,從不同的地區獲得了不同特征的玉米,一部分運回中原栽種,一部分則運到北美洲西海岸的嘉州地區種植。
  在嘉州種玉米,一是為了解決定居者們的口糧問題,畢竟這是美洲原材作物,其二也是為了選育出籽粒更飽滿、產量更高的玉米。
  呂輝和同事們創辦的農場,就承擔著這個重任。
  但是,玉米這種作物對於中原農民而言是全新的植物,大家對此沒有什麽種植經驗,對於玉米的研究和種植,必須借助原產地農民的幫助。
  與此同時,開發北美洲西海岸的嘉州地區,也需要大量勞動動力,但從中原運人過去太麻煩,一般中原百姓不太願意來這麽遠的地方定居,所以若能招募當地農民開荒種地,是很不錯的辦法。
  北洋貿易公司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來招攬當地農民,那就是奴隸貿易:北洋貿易公司從美洲各地城邦那裡買奴隸,運到嘉州地區作為開荒的勞動力。
  公司會對這些奴隸進行篩選,擅長手工的就編為匠戶,擅長打仗、打獵的就編為軍戶、獵戶,擅長農耕的就編為農戶,安排不同的工作崗位。
  雖然美洲土著的社會發展水平總體來說很低,但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無數部落,尤其中美洲地區,有著大量的人口,而對方風行奴隸製,所以奴隸貿易大有可為。
  北洋貿易公司的探索結果表明,已知的美洲地區,並沒有像樣的國家,隻有一個個部落形成的寨子,或者由大部落、數個部落構成的城邦。
  各城邦之間合縱連橫,城邦聯盟中實力最強的城邦,其城主就是聯盟的盟主。
  又有大大小小的部落散居在群山、密林、沼澤之中,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參與城邦之間的紛爭。
  這樣的狀態,和中原殷商、姬周時差不多,大王有自己的城邦、領地,各方伯、諸侯也有自己的城邦和領地,各國城內的人是“國人”,城外的人就是“野人”。
  這樣的形勢下,各城邦、各城邦聯盟之間時不時會爆發戰爭,爭奪資源、地盤、人口,而城邦“國人”和“不服王化”的“野人”之間也相互攻伐。
  失敗者、戰俘們淪為奴隸,經常被勝利者用來祭天、祭神,也就是進行所謂的人祭,這種風俗和中原殷商時大體相同。
  各城邦逢年過節、遇到大事或者天災,都會殺一批奴隸祭神,手中有鐵器的中原探險隊,可以用鐵器從這些城邦手中換回健壯的奴隸。
  這個辦法很不錯,效果顯著,為嘉州帶來大量勞動力。
  而呂輝管理的農場,引入了許多擅長種玉米的奴隸來幫忙,數年時間,就陸續開墾出千畝玉米田,其中種有不同品種的玉米, 大家不斷地對其進行栽培、雜交選育。
  他知道,朝廷也在中原各地開展玉米選育的工作,但兩邊的進度都不太理想:時間太短,短短數年時間想出成果可不容易。
  同理,美洲土著的另一種主糧作物土豆,選育起來也要花很長時間,北洋貿易公司找到的玉米、土豆品種,其畝產目前來看不怎麽樣,除了抗旱、不挑地,優勢相比麥、稻不明顯。
  這樣的外來作物想要在中原推廣,恐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在總體而言不會太高。
  他看著在座的美洲農民們,看著一個個熱情的笑臉,暗暗在心中給自己打氣。
  貿易公司把這些淪為奴隸的美洲農民當人看,當平民對待,妥善安置,所以這些人及其家屬雖然遠離故土,卻在嘉州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勞動的積極性很高,真是幫了大忙。
  每次開交流會,這些人都積極獻言獻策,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還相互爭論,為的就是給玉米增產,因為增產對於他們而言也有好處:每畝糧食的“提成”增加,家人能吃飽。
  對於呂輝來說,畝產每增加一斤,就意味著這種作物距離在中原推廣就近了一步。
  玉米和土豆品種的改良,需要時間來摸索,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一代人不行就兩代人,呂輝相信總有一天,合適的高產品種會被培育出來的。
  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他們現在不努力,將來就不會有成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