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597章 目的
  晚飯後,宇文溫來到書房,在書案後坐下,趁著左右無人(宦官在門口),偷偷拿出《三年科舉五年模擬》這本書,如同做賊般又看看四周,然後翻看起來。

  宇文溫不太懂數理統計這門學問中的一些名詞和算法,但他不可能承認這一事實,所以當陳B和尉遲明月要請教問題時,無奈之下使了個“金蟬脫殼”之計,用自己也不太懂的“波粒二象性”脫身。

  尉遲明月所說的“倒數平均數”,宇文溫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不記得自己“當年”是否學過,所以,現在翻看科舉考試參考書,想要“更新”一下知識,免得日後丟臉。

  在他的努力下,數學是科舉必考科目(明算科),已經舉辦兩屆、即將迎來第三屆考試的科舉,從中脫穎而出的學子,至少都具備相當水準的數學水平。

  那麽,作為皇帝的宇文溫,覺得自己好歹也要跟上時代潮流,不要真變成了過時的人。

  今日,尉遲明月問的那個速度問題,宇文溫可以按照“速度等於距離除以時間”的思路,用另一種方式來算,卻不知道如何用倒數平均數進行計算。

  現在,他就是要看一些用倒數平均數來計算、求解應用題。

  某工場,分五次購入不同單價(每斤若乾文)的原料,每次所花費用也各有不同,問這五次進貨的平均進貨價是多少(每斤多少錢)平均每斤原料花了多少錢。

  某農灌抽水站,四台蒸汽抽水機同時運行,各台抽水機每小時的耗煤量依次是甲斤、乙斤、丙斤、丁斤,那麽這抽水站平均每小時耗煤量是多少。

  這些問題相對簡單,又有複雜一點的問題:

  有個蘋果攤,攤主臨時有事離開,讓兒子看攤賣果,攤位裡有兩堆蘋果,每堆三百個,第一堆按一文三個出售,第二堆按一文兩個出售。

  兒子認為,第一堆蘋果按一文三個賣,另一堆一文兩個賣,合起來就應該是兩文五個賣。

  於是六百個蘋果按兩文五個賣完了,得錢二百四十文.結果攤主回來後,看了錢,抄起一根木棍就追著兒子打,邊打邊罵“敗家子”。

  請問,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難一點的問題:

  有一輛運貨馬車,前輪和後輪尺寸相同,可以互換,因為承重不同的原因(前輕後重),前輪和後輪的磨損程度不一樣:前輪磨損較慢,後輪磨損較快。

  這輛馬車,在使用過程中,適當的時候可以交換前輪和後輪,以便讓兩對輪同時報廢,那麽請問,這輛馬車從新車狀態下開始使用,行駛多少裡交換前後輪合適?

  這樣兩對車輪,最多能同時行駛多少裡?

  宇文溫放下書,喝了杯茶,長籲一口氣:倒數平均數的概念他算是弄清楚了,但是,比這更重要的是再次確認了一件事。

  科舉教材和習題集裡,數學(明算科)的應用題,全都和實際應用有關。

  所以,即便備戰科舉的學子老是不能考進會試,距離當官遙遙無期,那麽,靠著學到的數學知識謀生都是不成問題的。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擺攤賣菜,或者管理抽水站、蒸汽機,維護馬車,隻要學好數學,就能穩穩端住飯碗。

  宇文溫的感慨,不是無腦吹捧“理科”,是有感而發,他覺得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發展前景如何,和這個國家的數學水平(學術界水平)有很大關系。

  數學是科學各門學科的基礎,隻有數學的水平起來了,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才有堅實的基礎,各門學科的發展才會如虎添翼。

  宇文溫的數學水平實際上不怎麽樣,僅限於義務教育的水平,比起這個時代的許多數學家,根本就是一個“U”,他想激勵學者們研究數學,卻不知該如何從學術上指明方向。

  所以,他選擇以“應用數學”為突破口,不會讓數學成為沒多大應用價值的屠龍之術。

  提前出現的各項科學技術和機器設備,帶來了許多應用問題,這些問題大部分都需要依靠數學來解決,那麽,能夠解決這種問題的人,就該獲得回報。

  這些人,也許當不了官,也許出身卑微,但是隻要能解決問題,就能獲得錢財收入,一樣過上夏天用得起“空調”、冬天用得起“暖氣”的生活。

  當官,不是這些人學習的唯一目的和選擇,而這個時代的科舉,也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未來的官員。

  宇文溫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構建起來的學政和公辦教育體系,其教育目的可不是僅僅為了培養官僚。

  無數學子為了當官而讀書,面對僧多粥少的局面,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做習題,這是對公共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但是,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現實讓無數人讀書的目的都定格在科舉考試當官上,所以,隨著科舉體制定型而出現的教育體系,根據“利益導向”,最後結果必然是官本位。

  那麽,對於當官沒太多用處的明經科(數學),恐怕會漸漸變得無足輕重,最後退出必考科目。

  就像一些受眾稀少的運動項目,遲早要被奧運會開除一般。

  這樣的發展前景,不是宇文溫想要的,但他一人之力有限,加上有限的壽命,根本就無力保證數學在科舉中的長期地位。

  他能想到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讓數學變成“顯學”,把數學和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再也無法分開。

  顯學,是指在社會上處於熱點的、顯赫一時的學科、學說,但對於中原來說,儒學才是顯學,宇文溫要把數學立為顯學,隻能求助於“利益導向”。

  利益導向是什麽?

  學好數學,能受雇主重用、掙大錢。

  這就是最直接的利益導向,靠學問做官當然最好,若在科舉考試中實在競爭不過別人,靠學問賺大錢也是不錯的。

  所以,科舉的數學(明算科)教材及試題集,所教授的內容,大多是以實用為主,也就是所謂的“應用數學”。

  譬如倒數平均數的運用,基本上都是應用題,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題。

  那麽,學好相關知識的學子,即便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再以當官為目的繼續學習,也能夠靠著學來的知識,改行吃“學問飯”、“技術飯”。

  按照有司的初步統計,自第一屆科舉大考以來,各行各業伺候蒸汽機等精密機器的技術員,每年的工資上漲水平都很驚人,截至去年年底,技術員類職位的平均工資,是每月十貫左右。

  普通工人,平均工資水平是每月一貫左右。

  而各行各業的技術員們,至少有百分之八十曾今是學子,在讀書時是以金榜題名為目的,隻是沒有財力或信心進行“持久戰”,隻能“改行”。

  技術員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是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若到了技術主管一級,平均工資是二十貫左右,到了技術總管的級別,平均工資是五十貫左右。

  如此懸殊的收入差距,很好回答了“讀書不是為了當官,那是為了什麽?”的疑問:知識就是金錢,讀好書,即便當不了官,一樣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

  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蒸汽機械的普及,給東主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發財機會,所以,他們願意高薪聘請懂技術、能用學問解決問題的人,願意以優厚待遇留住這些人才。

  所以,自第一屆科舉大考以來,許多改行吃“學問飯”、“技術飯”的學子,到了現在,其經濟狀況都比備戰科舉時提升了一大截。

  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養活家人。

  他們同齡或者同期的同學,此刻還在寒窗苦讀、備戰科舉,因為不事生產,所以不會有收入,每月還要花費不少錢去買書、買資料。

  若考得中還好,若一直考不中,一輩子都被耽擱了。

  這麽明顯的反差下,其“利益導向”必然會起作用,宇文溫想著想著,欣慰不已,看著《三年科舉五年模擬》這本書,感慨起來。

  新時代的科舉,新時代的教育,絕不會走向“八股文”的死胡同!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