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68章 故宅
狂風呼嘯,黃沙漫天,一支數千人的突厥軍隊冒著大風沙向南行軍,前方影影綽綽,是一座城池的輪廓,待得大軍趕到那裡,就能入城避風。

  這座城池並無太多固定居民,多為當季遊牧部落客居之地,所以雖然城池破敗卻還是有些人氣,但如今正是戰火紛飛之際,前鋒哨騎已經查探過,城內無人煙。

  眼見著城池就在眼前,突厥軍隊的前進速度快了許多,先前出擊的周軍已經後撤,正是他們趁機南下試探、看看有沒有便宜可佔的時候。

  這裡距離白道的北端入口不遠,待得順白道翻越大山,再向東南方向走上數百裡,他們就可以接近周國的朔州地區,若周國軍隊防備松懈,就可以報仇了。

  想著想著,突厥軍隊又加快了速度,就在這時,城內忽然響起號角聲,隨後戛然而止。

  短促的號角聲,仿佛隻是風沙中的一個幻音,但聽在突厥將領的耳裡,卻宛若大鍾敲響:這是示警的號角,戛然而止的原因,恐怕是有敵人摸過來把吹號的人乾掉了。

  隻是數息時間,突厥將領便做出反應,讓人吹響號角,讓軍隊準備迎戰。

  當然要迎戰,這種時候掉頭就跑,只會將後背讓給敵人,對方一陣追殺下來,恐怕己方會傷亡慘重,而若是迎戰,己方數千騎兵,沒什麽好怕的。

  突厥騎兵很快就做好迎戰準備,而他們的對手動作則更快:周軍騎兵從城池以及左右兩側出擊,氣勢洶洶向著突厥軍隊撲來。

  佩戴防風鏡的周軍騎兵,絲毫不受風沙的影響,人手一杆明德三年式騎兵氣銃,第一輪衝鋒時就在五十步距離上方案,將突厥騎兵打得人仰馬翻。

  被當頭痛擊的突厥騎兵不一會便潰散,各自向外奪路狂奔。

  卻被走外圍迂回包抄的其他周軍騎兵擋住,試圖突圍的突厥騎兵被轉輪手槍打了幾輪,又被追擊的周軍用弓箭射了幾輪,傷亡大半。

  除了少數人僥幸突圍,其他幸存者紛紛下馬投降、

  一場遭遇戰剛開始沒多久便結束了。

  過了半日,風沙消散,此時天色昏暗,已近傍晚,惴惴不安的突厥俘虜們,看見城外南面曠野裡出現大量軍隊,看樣子,是剛經由白道翻越大山北上的周軍主力。

  看著越來越多的旌旗,突厥俘虜們心驚膽顫:周軍不是撤退了麽?這麽多兵馬又來,到底是怎麽回事?

  。。。。。。

  上午,多雲間晴,破敗的城池內旌旗招展,禦駕親征至此的周國皇帝宇文溫,攜皇子宇文維翰以及主要將領,在城內築壇祭拜。

  祭壇很簡樸,是臨時堆起來起來的土木混合建築,宇文溫和兒子以及將領們身著戎服,依禮祭拜宇文氏的列祖列宗。

  這座破敗的城池,就是當年北魏六鎮之一武川鎮故城所在,七十多年前的六鎮之亂,改變了天下格局以及無數人的命運。

  定居武川的宇文氏家族,命運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從武川走出來的軍人集體,一部分入關中,與關隴豪強合流,形成一個軍事集團,於是有了西魏,有了周國,有了後世所稱的“關隴集團”。

  大名鼎鼎的西魏八柱國,宇文泰、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李虎這五人出身武川鎮(或者從祖輩起在武川鎮定居)。

  又有十二大將軍,其中的楊忠亦為武川出身,歷史上的武川集團,創建了周、隋、唐三個朝代,可以說武川這個地方,就是關隴集團的故宅所在。

  周國保定年間,楊忠率軍攻打齊國晉陽,繞行草原經由白道翻越陰山山脈(大青山)入並州,途徑武川時,特意到故宅灑掃、祭拜先人。

  如今宇文溫禦駕親征,經由白道出擊,武川作為白道北端出口要地,當然是周軍的必經之處,所以宇文溫特地帶著兒子還有將領築壇祭拜先人,以示沒有忘本。

  此時沒有衣錦還鄉,沒有百姓簞食壺漿,隻有將士們環繞四周,讓破敗的城池有了人氣。

  自六鎮之亂後,本來是防禦草原勢力重要據點的六鎮地區,漸漸為草原勢力佔據,然後逐漸荒廢。

  昔年熱鬧的武川鎮城,如今淪為遊牧部落的臨時暫住地,城內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牛羊圈,武川武勳們的故宅,實際上都已經破敗不堪。

  宇文溫此時甚至有搞錯位置、拜錯家門的風險。

  宇文溫當然不認得宇文氏故宅的位置,而當年的武川老人大多已經去世,此時此刻,沒有什麽識途老馬帶著周國君臣到宇文氏故宅祭拜先人。

  為了穩妥起見,宇文溫選擇在城內築壇祭拜,一舉多得。

  首先,沒有進錯家拜錯門的風險;其次,不需要“重新裝修”故宅,不會暴露故宅的位置,省得日後突厥人來報復、泄憤,將宇文氏的故宅變成糞坑。

  沒錯,宇文溫並未打算重整武川故城並將其列為塞外重鎮派兵駐守,甚至他都沒打算將邊防線從現在的位置向北大幅擴張。

  暫時沒打算將邊防線擴張到陰山山脈以北,具體實際,要等以後視情況而定。

  也許有人會問,如今突厥被打得吐血,不正是大舉開疆辟土的好機會麽?怎麽這麽保守?是不是慫了?

  宇文溫當然不慫,他也想將防線全面推進到陰山山脈北麓,也就是重現北魏六鎮邊防線,然後在各節點布置軍隊,隨時出擊、掃蕩草原。

  但問題是目前的國力撐不住如此構想,要是硬來,只會落得財政破產、無以為繼最後放棄的結局。

  宇文溫辛辛苦苦攢了幾年,好不容易攢夠了一點資本來個“犁庭掃穴”,若是把資源投入到防線建設,先期投入且不說,後期的巨額維持費用就不是如今的財政收入能夠承擔的。

  突厥國力強盛,還未到日落西山的地步,此次即便連番吃敗仗,不代表對方會就此滅亡,兩國的戰爭必將長期化,不是一兩年就能決出勝負的。

  宇文溫認為,有限的資源應該投入到軍隊(野戰軍)建設上,而不是用來修築、維持漫長的防線,光有防線而沒有強力的野戰軍,耗資靡費的防線實際上也就是個擺設,各要地會被突厥逐一攻破。

  更別說他還要解決遼東問題,哪來那麽多錢糧同時支撐東、西兩線長期並且高消耗的軍事行動。

  所以,他隻是路過武川而已,待得行動結束,就要收兵回中原,武川依舊不在國境之內,若現在把武川故城弄得漂漂亮亮,把祖宅弄得金碧輝煌,只會便宜突厥人。

  事有輕重緩急,宇文溫現在要做的,是盡可能消滅突厥的軍隊,俘虜、殺傷更多的突厥國內人口,直接讓對方元氣大傷,至少十年緩不過來。

  有了寶貴的十年安定期,他才有精力騰出手,去解決遼東、高句麗問題。

  徹底解決了東線,才能集中全力解決西線的問題,否則兩線作戰,兩頭都做不好。

  祭拜完畢的宇文溫,看著灰蒙蒙的天空,看著城外曠野,心中默默祈禱:這一次,你們可給點力,再召集數十萬軍隊來和我互相傷害啊!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