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122章 飛線
山嶺間,光黃鐵路宛若一條巨蛇穿行著,蛇身蜿蜒,自南向北,看不到頭,一列列有軌馬車正緩緩行駛在鐵路上,將大量貨物運往大北山北麓的光州光城。

  幾列貨運馬車之中夾著一列“公務”馬車,這列馬車隨著車隊浩浩蕩蕩向北行駛,坐在車廂裡的新任譙州刺史唐鑒,與同行的兵部員外郎厙狄鈞熱烈交談著。

  光黃鐵路天下聞名,唐鑒是第一次見識這條耗資不菲的鐵路,雖然他不是第一次乘坐有軌馬車,卻依舊對有軌馬車的一切頗感興趣。

  而多次“路過”光黃鐵路的厙狄鈞,便充當起“導遊”,為唐鑒介紹沿途站點及風景來。

  光黃鐵路自開通以來,運輸量與日俱增,這條鐵路以貨運為主,客運較少,且基本為“公務客運”,隻有外出公乾的官吏、驛使們有資格乘坐客運馬車。

  當然,往返於大別山南北麓公乾的朝廷命官及其家屬也有資格乘坐,唐鑒和厙狄鈞便是這種情況。

  厙狄鈞此時所介紹的內情,就是光黃鐵路的貨運情況,這不是什麽機密,反而經過報紙的不斷宣傳,讓許多人都知道光黃鐵路很熱鬧。

  自鐵路通車之日起,每日都有大量貨物經由這條鐵路往返於大別山南北兩邊,光黃鐵路如預期那樣成為一條重要的運輸線。

  這條運輸線極大的縮短了黃州和光州之間的陸上行程,讓大宗貨物的運輸成本明顯降低,而運輸所需時間也明顯縮短,自通車之日起,鐵路的使用率就很高。

  光黃鐵路的南端是黃州西陽,每日都有大量貨物裝車,隨後前往北端的光州光城,因為需求量大,貨運馬車的車次安排得滿滿當當,不分晝夜都有馬車在這條鐵路上行駛。

  鐵路隻有一條,同時有那麽多馬車在對向行駛,這就涉及到“調度”,而拉車的馬匹,每走一段距離就要更換,這也需要整體“調度”,所以為了維持光黃鐵路的正常運轉,朝廷專門設置了一個官署來管理這條重要的運輸線。

  這個官署就是光黃道轉運司,而其主官光黃道轉運使,肩負確保光黃鐵路通暢的重任,無論如何都要讓這條運輸線正常運營。

  而光黃道轉運使厙狄士文,就是厙狄鈞的父親。

  所以厙狄鈞說起光黃鐵路來頭頭是道,讓唐鑒提出的許多問題得到了解答。

  他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今在朝野內外議論紛紛的一項新事物,這個新事物的出現,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新事物就是電報,一種不可思議的通信方式,自問世時起就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電報據說是靠“飛線”傳遞消息,瞬間可將消息傳上數百甚至上千裡,比送信的驛使快得多。

  如今電報出現在光黃鐵路上,南端是黃州西陽,北端是光州光城,按照光黃道轉運使上奏的奏章,電報的通行速度極快,消息在西陽發出,幾乎是同時,光城就收到了。

  這種神奇的通信方式,讓所有人都好奇起來,因為有了報紙,所以電報這一新生事物很快便傳得人所眾知,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東西具體是如何運作的。

  他們通過看報紙知道電報需要架設“飛線”,也就是用一根根木杆將一條連綿不斷的長線架起來,讓其翻山越嶺,跨越河流、溝壑,正是因為這條線如同有翅膀一般飛越所有障礙,所以稱為“飛線”。

  此時此刻,唐鑒看著窗外鐵路旁那和鐵軌形影不離的“飛線”,看著一根根高高的木杆,不由得愈發好奇:

  “鋪設這種飛線,得要多少費用?平日裡維護起來,怕是頗為費勁吧?”

  唐鑒所問,事關機密,所以厙狄鈞隻是粗略的點了一下:“鋪設飛線的費用當然貴,維護起來也不省心,否則朝廷早就把飛線從長安拉到晉陽、洛陽、鄴城、成都,甚至江陵了。”

  “屆時邊疆稍有風吹草動,中樞當日或者次日就能知曉,隨後下達的詔令,當日或者次日就能抵達邊疆,如此通信方式真是方便至極,就是太貴了,又容易因為各種意外而斷線.....”

  “長距離電報耗資巨大,朝廷財政無法承擔,但短距離電報通信倒是可行,尤其開辦民間電報業務,那可真是一舉兩得。”

  “消息很值錢,對於商賈看來說尤其如此,他們對於電報業務有強烈需求,畢竟做買賣,消息的及時性比什麽都值錢,很可能一個不留神,自己就虧了成千上萬貫,所以如今黃州和光州的電報局,可是被人踏破門檻了。”

  “經營民用電報業務所得費用,扣去電報局的開支,余款用來補貼整條線路的維護,分擔了過半的財政支出。”

  唐鑒聽了之後愈發好奇:“電報真的那麽神奇麽?我聽說發電報的費用不菲,一個字十文錢?”

  “對,加急的話,是二十文一個字,確保當日發,接收人當日就拿到消息。”

  說到電報,厙狄鈞還提到電報對於鐵路調度的幫助。

  光黃鐵路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各車次之間的調度問題,那就是靠裝備望遠鏡及旗語裝置的“光學消息中轉站”,而隨著電報的開通,車輛的調度效率提高了許多。

  飛線是沿著鐵路布設的,所以沿途各站點都設了電報站,隨時將有軌馬車的運行情況上報,或者接收總調度的指示,調整各車次在本站的停靠時間及確定是否讓行。

  與此同時,鐵路沿線小站在派人定期巡視本區域鐵軌情況的同時,還負責檢查、維護本區域飛線及架線木杆,一旦發現損壞,要及時修理,確保電報線路的通暢。

  和鐵路“共生”的電報,正常情況下可以很容易的確保線路通暢,讓黃州西陽和廣州光城之間的通信暢通無阻,沿線各處站點定期匯報的列車運行情況,使得“實時列車運行圖”成為可能。

  光黃道轉運司的調度人員,可以隨時確認鐵路上正在行駛和即將行駛的列車其狀況如何,當意外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調度,確保光黃鐵路的暢通。

  又或者需要臨時增加車次時,調度人員根據各車次的實際運行情況,見縫插針的安排“插隊”。

  所以說到開設電報值不值,其對保證光黃鐵路正常運轉所具備的巨大作用不可忽視,僅從這點來說,說電報是鐵路的左臂右膀都不為過。

  更別說民間電報業務的盈利能力了。

  唐鑒越聽越感興趣,開始打聽:“那...這電報業務要如何辦理?”

  厙狄鈞聞言莞爾一笑:“那得請唐使君派人到電報局谘詢才行。”

  唐鑒哈哈笑起來,看著窗外沿著鐵路布設的飛線,不由得感慨:“也不知接下來幾年,又會有什麽新事物出現。”

  蒸汽抽水機,暖氣,有軌馬車,電報,這些事物是從來沒有過的,如今一一現世,讓唐鑒和厙狄鈞不禁感慨滄海桑田。

  而海貿大興,南北兩洋貿易公司的出現,讓人感覺這個時代似乎正在發生劇變,現在又有神奇的電報,誰也無法想象將來天下會變成什麽樣子。

  唐鑒和厙狄鈞真想知道,若日後真有飛線將東西、南北連起來,相隔數千裡的人們,當日內就能和對方收發消息,如此神奇的通信方式,即便一字收二十文又如何?

  鈴鐺聲響起,那是列車即將進站的信號,馬車速度漸漸放慢,最後停在車站的月台邊上。

  這是一個交匯車站,南北對向行駛的有軌馬車,要在這裡交匯,經過調度後各自讓道,然後繼續趕路。

  唐鑒看著窗外那用作交匯調度的幾條鐵路,看著鐵路上一列列滿載貨物的馬車,看著車站邊一字排開的馬廄,再次感受到光黃鐵路的運輸能力有多麽強大。

  他回過頭正想和厙狄鈞交談,卻見對方看著月台方向發呆,隨後只見厙狄鈞面色一變,說了句“我去去就來”,便急匆匆起身下車。

  月台上,身穿官服的光黃道轉運使厙狄士文,正在和身邊官吏交談,他巡視鐵路沿線站點至此,發現了車次調度上的問題,雖然不至於馬上影響鐵路運行,對他來說卻是不能容忍的。

  自從有了電報,光黃鐵路沿線站點之間有了新的通信方式,站點之間的聯系方便很多,轉運司調度起車次來效率翻了幾倍。

  但現在,電報調度出了些小問題,有可能影響到了列車的“準點率”,厙狄士文不能坐視不理。

  他有名的鐵面無私、不講人情,如今臉一板,大小官員們都知道要倒霉,不由得心中叫苦。

  厙狄士文正要訓斥屬下,卻見一人匆匆而來,定睛一看,竟是次子厙狄鈞。

  厙狄鈞今日乘車由光黃鐵路前往光州,此事厙狄士文是知道的,隻是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兒子,歷來公私分明的厙狄士文,即便見著兒子來了,依舊板著個臉。

  偶遇父親、想向父親問候的厙狄鈞,此時見著父親似乎是在處理公務,冷汗瞬間就冒出來了,父親這老古板一直強調公私分明,他知道自己若是現在上去問候,怕是要倒霉。

  然而此時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厙狄鈞正尷尬間,救星來了。

  緊隨他下車的唐鑒,見著厙狄士文就在前面,趕緊理了理衣袍,上前行禮問候。

  厙狄士文見著是故舊來了,顧不得發飆,隨即還禮,兩人交談起來。

  厙狄士文原為齊國大臣,襲爵章武郡王,祖父厙狄乾為齊神武的元從,而唐鑒之父唐邕,同樣得高氏父子重用,引為肱股。

  兩家人有交情,而厙狄士文的堂妹厙狄氏,原為齊後主妃嬪,齊滅之後命運多蹇,數年前嫁給唐鑒之兄唐君明為續弦,兩家人算是有了一層親戚關系。

  厙狄士文可以對著兒子板臉,但偶遇故人,對方主動過來問候,他總不好板臉。

  得唐鑒救場的厙狄鈞,終於得以向父親問候平安,見著一眾官吏惴惴不安的模樣,他趁著父親和唐鑒交談,低聲問道:“怎麽?出什麽紕漏了?”

  一名官員知道這是厙狄二郎,不由得訴苦:“哎喲,二郎君,隻是一些小事,未曾料就正好被令尊撞見了。”

  “那還不快改?”

  “肯定改,馬上就改,奈何令尊揪住不放..哎”那官員叫屈道:“本來是沒事的,奈何遼東那邊抽調電報老手過去,所以這邊一下子新手多了,忙中出錯,調度列車時出了小紕漏。”

  聽到這裡,厙狄鈞想起一件事,他作為兵部官員,當然知道遼東那邊的一些進展,於是壓低聲音問道:“怎麽,過海電報線已經鋪設好了?”

  。。。。。。

  萊州黃城,戒備森嚴的某處官署內,大小官員聚集在一處房子外等候著,他們相互間竊竊私語,議論著某件事情,一臉期待的表情,期待著旅順那邊傳過來的消息。

  旅順和黃城隔海相望,海路距離兩百余裡,單程行船要兩日,這還是順風的情況下,所以兩地之間的消息傳遞有至少兩日的“滯後期”。

  但現在不一樣了,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出現,使得旅順和黃城之間的消息傳遞做到了“瞬間送達”的水平。

  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通信方式,足以讓人們對現實世界產生懷疑,懷疑是不是有仙人下凡,讓千裡傳音的神通變得尋常起來。

  無論大家信不信,第一條電報線路投入使用已是事實,經由報紙的介紹,遠在萊州的官員們知道了這種神奇的通信方式,而朝廷不惜耗費巨資布設的旅順、黃城電報線即將於今日開通,讓官員們激動萬分。

  這條電報線路和光黃鐵路的電報線路不一樣,因為是過海,無法以木杆架起飛錢,所以電報的飛線實際上就是直接沉入海底,連接北面的旅順和南面的黃城。

  浸泡在海水裡的飛線要做到耐腐蝕,所以造價昂貴,據說達到了每裡兩千貫(折價)的製造成本,旅順和黃城之間的線路全長二百四十余裡,造價超過五十萬貫(折價)。

  但這不是萊州官員們的關注點,畢竟這線路是朝廷撥款,花的不是大家的錢。

  他們就想體驗一下什麽是快如閃電的“電報”,而約定好的第一次通電寶的時間,就要到了。

  屋簷下的掛鍾,時針走到九點整(上午),候在電報房外的官員們停止聊天,默默地等著結果。

  房間裡似乎傳來“滴滴答答”的聲音,大家聽在耳裡,心也跟著這個節奏跳動起來,不知過了多久,聲音消失,又過了一會,房門被人推開,一個吏員拿著張紙衝了出來,不斷喊著:

  “消息到..到了,到了!!”

  見著情緒激動的吏員說話有些語無倫次,市舶使王淡淡的說道:“鎮靜,不要亂,馬上對消息。”

  一名官員拿出張信封,拆開後抽出一張紙,官員隨後和那吏員依次念起各自手中紙條的內容。

  “咫尺天涯, 轉瞬即至。”

  “咫尺天涯,轉瞬即至。”

  話音剛落,歡呼聲起,在場的人們為電報的順利開通而歡呼雀躍,接下來,就輪到各官署對電報是否正常開通進行依次檢查。

  他們要通過電報,向海那邊的同僚們發消息,用提問、回答的方式,驗證電報線路是否能準確無誤並及時的傳遞消息。

  王得知電報順利開通後雖然面無表情,但心中卻激動萬分,市舶司目前是跨海電報線路的直接管理者,所以王如今控制著這一造價不菲的通信線路。

  他有的是時間去體會新式通信方式帶來的便捷,所以現在不急。

  看著排隊等候發電報的官員們,想著即將到來的戰事,他難以抑製心中激動之情,雙手不知不覺間緊握成拳。

  天子為了解決遼東問題不惜下了血本,而為了讓皇子立功,不惜投入多件“法寶”,這條造價不菲的電報通信線路,就是其中之一。

  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裡之外,當電報出現後,這句話不再是形容詞,而戰爭的形態,又要發生變化了。

  王將一個信封交給吏員,吩咐道:“九點半,將這消息傳到旅順。”

  吏員接過信封,抽出一張白紙,卻見上面寫著三個字。

  “虎、虎、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