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120章 鳥人?(續)
“這不是鳥人,是祆教的宗教標志,和祖宗靈位差不多,你敢當面說這標志是鳥人,那些虔誠信徒怕不是要當場翻臉。”

  “喔...”

  “還有,祆教徒不忌近親婚配,兄妹,姊弟,叔伯和侄女,都可以結婚,日後你見這著這般夫婦,可不要大驚小怪。”

  嶽州州治嶽陽,暫做行宮的驛館內,巡遊至此的宇文溫正和婉儀陳l閑談,德妃蕭九娘亦在座。

  這幾日連降大雨,宇文溫哪裡都去不了,隻能悶在行宮裡,白天敦倫多了又容易被人譏諷“白日宣淫”,所以他選擇和愛妃們閑談。

  以便培養更多的共同語言。

  此時,他指著圖冊上的祆教標志,給陳l粗略講一些祆教的知識。

  陳l自幼長於江南,對於祆教的了解不是很多,聽得宇文溫說祆教徒不忌近親婚配,她不由得啞然。

  關於祆教的話題,當然不會無緣無故談起,事情的起因,是來自廣陵的一個消息,這昨日剛傳到嶽陽。

  市舶司官員來報,說極西之地的波斯國派遣使者經海路抵達廣州,使者希望覲見大周天子,遞交國書及禮物。

  說到波斯,就說到其國教,波斯國教即中原所稱“祆教”,雖然傳入中原,卻多為胡人信仰,以善於經商而聞名的粟特人便信仰祆教。

  波斯和中原早有聯系,遣使來朝沒什麽奇怪的,但宇文溫得知這一消息後,第一反應是懷疑,懷疑對方的身份。

  “歷史上”許多朝貢的所謂外國使節,其中許多都是番商假冒,迎合中原朝廷擺“萬國來朝”場面的需要,而面子第一的朝貢貿易,也急需大量外國使節充場面。

  宇文溫沒有打腫臉充胖子的習慣,也不想搞”萬國來朝”的面子工程,他就想確定波斯使節是真是假。

  若是真的,那就按規矩來,讓對方吃好喝好住好,該怎麽招待由禮部去辦。

  如果是假的,呵呵...

  宇文溫可不想做冤大頭,更不想打腫臉充胖子,所以誰敢騙他,一旦發現絕不輕饒。

  對於不速之客,市舶司和南洋貿易公司同樣擔心被騙,所以對於此事處理起來十分謹慎,讓這些自稱波斯使節的波斯人暫居廣州番禺,又讓對方派出幾個精乾之人,先期抵達揚州廣陵,接受有司詢問。

  這些人所說波斯國內情況,讓宇文溫很感興趣。

  正如中原這十余年發生了許多事情那樣,波斯國內也發生了許多事情。

  大概十二,十三年前,突厥進攻波斯,結果決戰時突厥大軍敗北,突厥大可汗陣亡。

  這一場仗突厥敗得很慘,導致當時的突厥可賀敦宇文氏失蹤,後來輾轉回到中原,當然這是後話。

  率軍打了決定性勝仗的波斯主帥名為白赫蘭・楚賓(音譯),他沒有得到理所當然的榮耀,反倒被波斯國君(稱為萬王之王)百般羞辱,於是救國英雄反叛,勢不可擋,導致國君被貴族們發動政變推翻。

  王子庫薩和(音譯,或稱庫思老)被貴族們擁立為新君,卻擋不住白赫蘭・楚賓的攻勢,最後隻能倉惶出逃,逃到宿敵羅馬(中原所稱扶H,後世所稱東羅馬帝國或拜佔庭帝國)尋求庇護。

  羅馬國的皇帝莫裡斯(音譯,或稱摩裡士)不但把女兒嫁給對方,還派出軍隊,協助庫薩和復國。

  而庫薩和靠著嶽父的軍隊擊敗白赫蘭・楚賓,竟然成功復國。

  他按照約定,將一部分國土割讓給羅馬國,但接下來,該板臉就板臉。

  靠著羅馬軍隊重奪王位的庫薩和,並沒有成為嶽父的傀儡,波斯和羅馬這對宿敵,依舊是宿敵。

  得知這一消息的宇文溫,不由得想起了春秋時秦穆公和晉文公(重耳)的故事。

  重耳還是晉國公子時,四處流亡,後來得秦穆公收留,重耳不僅娶了秦穆公的女兒,還得老丈人出兵相助,奪得晉國國君之位。

  即便有如此大恩,重耳該翻臉還是翻臉,個人恩惠在國家利益面前也得讓開。

  市舶司從這些自稱為波斯使節的人口中打聽到的消息,讓宇文溫對當今的波斯國國君庫薩和產生了興趣。

  他覺得以對方如此傳奇的上位,失位,複位經歷來看,年輕的萬王之王恐怕會是個不甘寂寞的主,對於宏圖偉業必然有追求。

  帝王的宏圖偉業當然就是開疆擴土,而波斯和羅馬這對冤家已經鬥了許多年,被老丈人扶上位的女婿,為了國家利益,也為了坐穩王位,遲早要對老丈人及其國家開戰。

  這種專門坑老丈人(妻族)的“特性”,讓宇文溫莫名覺得有些親切,所以他決定一旦確認這些抵達番禺的波斯人都是真的波斯使節,那麽趁機擴大兩國交往及聯系,必然有利可圖。

  打仗就要靠軍隊,養兵就得靠錢糧,而為了鼓舞士氣,獎賞不能少,這也需要錢財。

  錢財從哪來?搶,那是來錢最快的門道,正經點的門道就是做買賣。

  所以宇文溫覺得,若是波斯的那位萬王之王真有雄心壯志,對於加強兩國貿易(海貿)往來的建議一定不會拒絕。

  當然,如果對方不屑於做買賣,就是一個勁要打仗,這也好辦。

  因為兩國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突厥。

  先前,是羅馬和突厥聯手,東西夾擊波斯,如今,夾在波斯和周國之間的突厥,不正好活該倒霉麽?

  宇文溫認為,波斯要對付西面羅馬,就得先把後背(東面)的突厥穩住或打敗,而周國要想解決突厥,就需要一個盟友來個東西夾擊,讓突厥顧此失彼。

  這樣的態勢一旦形成,即便東西兩國的軍隊無法協同作戰,卻可以讓突厥軍隊疲於奔命,換句話說,由波斯對付西突厥,周國對付東突厥,難度總是下降許多。

  宇文溫越想越高興,起身在房裡來回走動,想了想,讓蕭九娘和陳l準備筆墨紙硯。

  見著宇文溫對著一張輿圖奮筆疾書,陳l好奇問道:“二郎是要寫國書麽?”

  “國書?我又不會波斯文。”

  “那可以先寫好,再讓人以波斯文字謄寫呀?”陳l的思維還是很靈活的,但宇文溫搖搖頭:“傻瓜,這些所謂使者的身份都沒核實,準備國書太早了。”

  “那?”陳l猜不出宇文溫要做什麽,蕭九娘看了看那輿圖,試探著問:“這示意圖莫非是..通海夷道?”

  “沒錯,通海夷道, 起始港是廣州番禹,向南經過南洋諸國,折向西,經獅子國,天竺沿海諸國,抵達極西之地的波斯國,但實際上,波斯並不算極西之地,再往西,還有許多域外番邦,同樣物產豐饒。“

  “那裡有真正的黑皮膚人,還有脖子長長的長頸鹿,黑白條紋相間的斑馬,外表憨厚實際凶猛異常的河中猛獸河馬,以及形形色色的動物,都是中原未有之物。”

  說著說著,宇文溫腦海裡浮現一暮暮景象,那是另一個時代的記憶碎片,讓他雖然身處中原,卻仿佛置身於非洲大草原上。

  經典的旋律響起,魔性的話外音隨後回蕩。

  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

  宇文溫乾咳一聲,收回思緒,看著眼前“通海夷道”的示意圖,他有了個想法。

  無論此次走海路來中原的波斯人是鳥人(騙子)還是真神化身(使節),海上絲綢之路確實要想辦法加強一下,宇文溫認為隻有靠著強勁的出口需求,才能位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增添又一強勁助力。

  這並不是他異想天開,海上絲綢之路,在漢時就已經有了雛形,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中原海商對於這條航線可不陌生,如今缺的就是一個主心骨,需要有人將單打獨鬥的海商組織起來,實現質的突破。

  然而這根主心骨,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