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34章 政績(續)
午後,亳州小黃,總管府署內,一臉疲憊的宇文溫結束用餐,繼續接見客人,前不久他結束巡察返回小黃,隨即被待批閱的公文和卷宗淹沒,廢寢忘食處理了數日,直到昨日才處理完畢。

 而這幾日,排隊等候他接見的官員可以從官署正門一直排到城東門外,以平均十分鍾/人的速度進行接見,讓他疲憊不堪,有了一種青樓女子接客的感覺。

 沒錯,就是接客,顧不上“調情”,一上來就進入“狀態”,雙方在十分鍾內進行充分“交流”,事畢,下一位進來,繼續。

 也虧得宇文溫精力充沛,才能吃得住如此大的工作強度,身兼數職聽上去很威風,但這意味著肩膀上的責任多了數倍,宇文溫不想事事交予佐官處理,所以免不得案牘勞形。

 他巡察河南各地期間,各長史實際上分擔了他的職責,把各官署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但宇文溫不想讓人對他產生一種“撒手掌櫃”的印象,所以回來後把這些已經處理的公務都過了一遍。

 沒發現什麽破綻,這就意味著他沒辦法去懟那“四大天王”。

 對此,宇文溫再次確認衛玄等人確實是良吏,不錯的佐官,他除了把一把大方向,實際上可以高枕無憂,不需要這麽拚命“接客”。

 但有的人,必須要見一見的。

 有些形銷骨立的鄭通,如今黑著眼圈在向宇文溫匯報諸般事宜,他和一幫子奸滑的胥吏鬥了大半年,身累,心更累,不過在這秋收的季節,鄭通總算是有了好收成。

 鄭通作為宇文溫的左臂右膀,負責公廨錢事務,同時整頓吏治,此時交上來厚厚一遝資料,讓宇文溫看了之後隻覺賞心悅目。

 鄭通主持的亳州總管府公廨錢,放貸生利,借著日興昌青苗貸的東風,獲利不小,有效補充了官府開支不說,還有余錢給大小官吏們發放“補助”。

 當然,這是走了正規流程、得亳州司會批準才有的福利,不然會被人詬病宇文溫用公帑收買官員,收買人心。

 這大半年來,宇文溫一直很忙,衛玄等高階佐官很忙,亳州總管府以及織造司、市舶司的大小官員都很忙,所以待得秋天這一收獲季節到來,大獲豐收的官署發放“補助”,也是順應人心之舉。

 宇文溫對鄭通做出的政績很滿意,放下資料,看著對方:“寡人給你放幾日假吧,再這麽累下去,鐵打的身體都吃不消。”

 “多謝大王。”

 “咦?你不是該說‘下官為國分憂,無需休息’之類的場面話麽?”宇文溫促狹起來,“這樣寡人和你才好來個有來有往嘛!”

 “大王莫要說笑了,下官如今還真是快撐不住,萬一弄假成真,那可如何是好?”

 “莫要驚慌,寡人又不是無良上官,只會把佐官往死裡用,你好好休息,陪著妻兒說說話,放松放松。”

 “多謝大王。”

 鄭通沒有虛情假意的推辭,他是真的累了,需要好好休息回回神,雖然家人就在小黃,但這大半年來,他忙著公務,都沒怎麽和妻兒好好相處。

 決定放假之後,先在家蒙頭睡上一天一夜再說。

 鄭通告退,宇文溫隻來得及喝一口水,便開始繼續“接客”,來人是他在市舶司的副手王,同樣是一臉疲憊。

 剛出使陳國歸來的王,車馬勞頓,這大半年來同樣四處奔波,和鄭通一樣,累得有些形銷骨立,不過精神不錯,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到陳國走了一圈。

 王之父王僧辯,為蕭梁名臣,當年平定侯景之亂後坐鎮建康,當魏軍(西魏)攻破梁都江陵、梁元帝遇害後,王僧辯在建康擁立皇子為帝。

 後來王僧辯被坐鎮京口的大將陳霸先襲殺,陳霸先由此把持朝廷大權,後來建立了陳國。

 可以說,王和陳國皇室有殺父之仇,如今作為周國使者出使建康,在台城太極殿上面對禦座上的陳叔寶,面對陳國百官,那種感覺可不一般。

 很刺激的。

 宇文溫翻看著王所寫公文,問道:“和陳官家談得如何了?”

 “大王,下官不過一使臣,何以能和陳國國主商談事務,更何況,對方沉迷酒色,沒那精力。”王面色平靜的說著,頓了頓再補充:

 “大王,兩國市舶事務已經談妥,下官已整理成公文,大王閱後如無疑問,還請盡快上奏朝廷,莫要授人以柄。”

 “寡人知道,明日奏章就會送往長安...你啊,在公眾場合,莫要稱呼陳官家是陳國國主。”

 “是,下官明白。”

 王和陳國有仇,當年陳霸先殺了他父親,他就不會稱呼陳國皇帝是天子或至尊,因為既然這麽稱呼了,就意味著對方有天命在手,再推演下去,莫非他父親遇害是天意?活該?

 但周國和陳國如今關系不錯,周國方面不會稱呼陳國皇帝為“國主”,王若是在公眾場合這麽說,很容易被人借題發揮。

 王此出使陳國,是為了和對方協調市舶事務,畢竟周國市舶司如今正在推行海貿,南來北往的海船勢必要經過陳國沿海地區,所以需要協調。

 而陳國如今因為丟了嶺表交廣之地,往日輸送建康的諸如海外香藥等奇珍異寶斷了來源,如今也急需周國海船運來這些奇珍異寶,滿足巨大的日常需求。

 兩國關系正常,雙方貿易額逐年遞增,若能把和陳國的市舶事務辦好,對於市舶司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政績,所以王此出使,和陳國方面談妥了各項事宜,圓滿完成任務,宇文溫對此很滿意。

 王作為市舶司官員,關注點當然不止陳國,他匯報完畢,順便打聽東海方面的事情:“大王,耽羅國那邊如何了?”

 “依計劃行事,無論百濟和倭國怎麽想,耽羅的現狀,再也不會變了。”

 “大王,那萬一打起來呢?”

 “你作為市舶司官員,就可以領兵出征立軍功了,若時機合適,收復漢四郡,不也是大功一件麽?”

 王聞言笑而不語, 宇文溫對未來很樂觀,他的特使張魚,如無意外此時應該早已抵達倭國國都,得倭國權臣蘇我馬子接見,傳達他的意見。

 如果事情順利,倭國會作為調解人,居中斡旋,幫助周國和百濟“達成諒解”,讓百濟承認耽羅的現狀,然後,東海貿易新秩序也就能初步建立了。

 有了規矩,買賣就好做,初步打通貿易航線的市舶司,會給國庫帶來穩定財源,這樣的政績,能讓宇文溫的“人氣”更旺。

 王告退,在下一位客人進來之前,宇文溫抓緊時間閉目養神。

 他對現狀頗為滿意,如今是秋天,自己作為市舶使,政績算是有了,在朝廷那裡能有底氣十足的交代。

 接下來,就看事態發展如何,畢竟人生的際遇,變幻無窮。

 哎呀,你說我一個管理海貿的市舶使,怎麽就變成了開租界的帝國主義急先鋒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