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202章 與狼共舞(續)
純文字㈢㈢小說網ωωω.ЗЗχм文字更新速度最i

 雲州,定襄城,城外已化作帳篷的海洋,大小帳篷此起彼伏,似乎一眼望不到頭,大量突厥部民根據各自所屬部族宿營,與此同時,周軍將士的宿營地,也在這片帳篷的海洋裡佔了不少的面積。

 城內議事廳,突厥啟民可汗與周軍主帥、雲州道行軍總管史萬歲,還有行軍總管長史長孫晟等主要將領交談,一起商討接下來的北伐事宜。

 議事廳外,雲州刺史陰世師,交代屬吏諸般事物,督促大家協助行軍進行糧草轉運。

 周國這兩年對草原持續用兵,已經打得都藍可汗(東突厥可汗)眾叛親離之下身亡,達頭可汗(西突厥可汗)實力大衰,如今突厥國內極不穩定,不止漠南草原,就連漠北也亂成一團。

 如此,正是啟民可汗回國主持大局的好時機。

 啟民可汗原為突利可汗,本就是阿史那氏血脈純正的子孫,在草原各部裡有強大的號召力,如今周國決定派兵協助啟民可汗北伐,收拾國內殘局。

 而這兩年接連吃敗仗的達頭可汗,趁著都藍可汗身亡、東突厥一片混亂’的有利時機,也在東突厥極力擴張勢力,試圖成為東、西突厥的唯一大可汗,最近已改名號為步迦可汗。

 但反對者很多,許多小可汗不願臣服,雙方尚在內訌之中。

 值此突厥國內大亂之際,正是周國渾水摸魚的好時候,但阿史那氏在草原及漠南、漠北的聲望依舊很高,所以周國決定派兵助啟民可汗北伐。

 此舉就是要將啟民可汗扶上大可汗的位置,集結東突厥之力,與西突厥分庭抗禮,使得突厥內鬥,無暇南顧。

 在此戰略下,此次北伐成功與否十分關鍵,啟民可汗必須展示強勁的實力,擊敗反對者,以便讓那些不知所措的部族有一個絕佳的投靠對象和投靠理由。

 但又不能顯得啟民可汗是周國的附庸,完全靠周軍撐腰才敢回國。

 突厥國內各部,對於阿史那氏的敬畏猶在,但若某個阿史那可汗成了周國的傀儡(至少這種跡象不能太明顯),是不會有多少部族願意來投的。

 所以,對啟民可汗所部兵馬進行武裝,使其兵強馬壯,是必然的結果。

 周國的軍隊,以啟民可汗盟友的身份出擊,面對投降的突厥部眾,要交由啟民可汗來處置,而不是將牲畜人口當做戰利品,悉數遷往中原。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國有養虎為患的風險,因為做大了的啟民可汗,完全可以翻臉不認人。

 如此風險,陰世師當然能想明白,但他知道朝廷依舊選擇扶持啟民可汗回國爭位,必然是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

 突厥不是周國靠著打贏幾場決戰就能打垮的國家,所以不如挑動對方長期內訌,以此消耗國力,己方也獲得了寶貴的時間備戰,待時機成熟,再一鼓而下。

 聯軍即將北伐,後勤運輸由周國一力承當,數萬人馬的消耗可不是小數目,轉運起來很麻煩,不能掉以輕心。

 此次北伐,雲州道行軍有專門的將領及軍吏負責糧草運輸,雲州州署隻是從中協助,陰世師卻要以此為良機,鍛煉一下屬吏。

 雲州是邊境,是不是就要打仗,在雲州當官,就得有隨時馬革裹屍、或者組織百姓與城共存亡的覺悟。

 陰世師在雲州刺史任上和突厥人打了幾年交道,知道這些人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同,對於中原的感覺很複雜,一方面仰慕中原的富饒,另一方面,對於中原官府有敵意。

 基於這樣的原因,突厥國內各部族,願意投在阿史那氏的麾下,卻不會有太多部族向周國進入草原的軍隊投誠。

 因為狼只會跟著狼走,同類必然跟著同類,不會跟著異類一起生活。

 這是遊牧和農耕兩種生活方式不同導致的對立,自古以來俱是如此,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陰世師覺得,隻有加強邊境的防禦,才能打消啟民可汗日後有所反覆的念頭。

 但這位可汗即便要反覆,也得先在國內站穩腳跟、收攏人心,然後還得等實力大損的各部族恢復生氣,這必然要花上數年時間。

 屆時,周國的布局就已經完成了。

 他想著想著,走到院子裡,抬頭看向西北方向。

 陛下說得對,打鐵還需自身硬,靠扶持一個可汗就想讓草原臣服,那就隻有養虎為患的唯一結局,所以,還得靠自己。

 。。。。。。

 朔州西北,陰山南麓,白道南端,河畔,巨大的工地上,一座城池已經初現雛形,城牆雖然隻有牆基,但已經合攏,周長接近二十裡,可想而知此城將是一座規模不小的城池。

 工地不遠處有幾座新起的磚窯,此時煙囪已經冒出濃煙,將為新城(包括城內各類建築)的修築提供大量磚塊。

 新城池的城牆分為二期工程,一期為夯土城牆,二期便是給夯土城牆包磚,成為夯土包磚城牆,再配合四周炮壘,屆時這座名為“綏遠”的城池,將會成為陰山山脈周邊地區最堅固的堡壘。

 也是周軍在陰山防線的前沿出擊據點。

 駐於此的周國精銳騎兵,隨時可以經由白道翻越陰山,對陰山北麓廣闊的漠南草原發動進攻,而陰山南麓大片廣袤的水草豐美之地,不再是突厥的牧場。

 工地南側,綏遠築城使、皇子宇文維寧,看著河流以南那一望無際的平原,不由覺得心曠神怡,這片地區,可以放牧也可以農耕,不好好開發,真是太可惜了。

 宇文維寧知道,這是戰國趙的雲中郡故地,是父親所說陰山以南、黃河河套以西的膏腴之地,用作牧場,可以蓄養戰馬萬匹,用作農耕,可以開墾出良田萬頃。

 這樣的寶地,一直未能為中原有效開發,淪為草原勢力南侵的跳板。

 宇文維寧知道,歸附皇朝的突厥啟民可汗,曾經請求帶著部眾到此遊牧,以圖東山再起,請求卻被父親婉拒,因為這片地區,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

 而經營這片地區的關鍵,就是要有個核心城池,這個城池首先要扼守白道南端,擋住南侵的敵人,然後有充足的水源,有高大的城牆,完善的居住設施。

 這座新城,要成為駐軍和屯田百姓的庇護所,為歸順朝廷的突厥牧民提供安全過冬場所。

 綏遠,就是這座核心城池。

 東西走向的陰山,宛若一堵巨大的城牆,橫貫在中原(並朔地區)和草原之間,所以陰山防線,是中原抵禦草原的第一道防線。

 元魏時,沿著陰山北麓設了六鎮以為邊防,防范柔然,現在,朝廷要重建防線,卻要先在陰山南麓站穩腳跟,築城屯田,以當地產出來供養邊防大軍。

 然後穩扎穩打,將防線推進到陰山北麓。

 白道,是大軍往來陰山山脈南北的唯一通道,扼守白道北端的武川、白道南端的綏遠,就是陰山防線的門戶。

 陰山北麓的武川故城,是宇文氏的祖宅所在,孤懸在外多年,如今已為皇朝收復,修葺一新的城牆,沉甸甸的火炮,足以擊退來犯的突厥大軍,守住白道入口。

 而陰山南麓的綏遠,將是武川的有力後援,早日完工,屯田軍民就能早日安心開荒種地。

 宇文維寧肩負著築城重任,雖然形同開荒,困難重重,還有可能要和突厥各部打交道,與狼共舞。

 但年輕的皇子卻滿懷信心、鬥志昂揚。

 宇文維寧雖然年輕,卻知道父親在他這般年紀時,已經在黃州大施拳腳,而他,有信心將綏遠建設為邊塞第一大城,使得陰山南麓成為塞上糧倉。

值得咽詹氐 м.③③χs.có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