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192章 0整比
三台河畔某工場,針織機的誕生地,各工段上許多工人正在忙碌,按照各種尺寸要求,用水力車床生產出各種零配件,然後組裝成一個個裝置,再把這些裝置組裝成針織機。

 經過調試,試運行,然後再調試、再試運行,確定針織機能正常使用後便可以“出場”,以高出成本價沒多少的價格銷售,然後沿著三台河堤運到各處作坊。

 看似簡單的過程,實際上要耗費工人大量精力和時間來完成,相關配套裝置、機器,又要另一撥工人來製作、安裝、調試、維修。

 數百個大小零件,最終組裝成一台機器,工作量很大,所以工場是全天運行,工人三班倒,以宿舍區沼氣池產生的沼氣點燈,通宵照明。

 這裡之所以稱之為工場而不是工坊,就是因為雇傭的工人很多,達到四百余人,其雇員數量之多,在黃州僅次於剛開業兩個多月的勸學造紙場。

 勸學造紙場雇傭工人超過六百人,日出標準尺寸紙萬張,而這個名為興業精工的工場,日生產水力針織機八台,與此同時,還承擔著培訓針織工的重任。

 工場一隅,培訓班所在場區,五十台水力針織機正在運轉,每台機有一名作為師傅的熟練工在操作,時不時向身邊的三名學員講解操作要點。

 水力針織機,前所未有的複雜機械,已經超出許多人的認知,即便是能熟練操作水力紡機、織機的紡織工,站在更加龐大、複雜的水力針織機面前也會一籌莫展。

 各家作坊主派出的熟練紡織工,要在這裡強化學習、培訓三個月,才能勝任操作針織機的工作,而各家作坊排隊等著培訓的學員,還有上千人。

 剛開始正式銷售產品的三家針織作坊,其產品當日銷售一空,訂單排到年後,再加上官府的大訂單,使得開辦針織作坊的成本能夠很快收回,這讓作坊主們對於發展針織業十分踴躍。

 當第二批針織作坊也投入運轉後,作坊主們大規模擴張生產能力已成必然,屆時各作坊變工場,需求會變得更大。

 需要大量的針織機,需要大量的熟練針織工,兩個巨大的需求壓在興業精工肩上,讓工場的員工忙得團團轉,幾乎是腳不沾地。

 從年初到現在,工場的員工幾乎沒有怎麽休息,生產工段忙著生產針織機,而培訓班的師傅們一直在忙著培訓學員,若不是有豐厚待遇打底,許多人都要撐不住了。

 剛從隔壁針織作坊轉過來的楊麗華,見著眼前忙碌的景象有些失神,她沒想到王府名下的興業精工那麽忙,心存僥幸的問管事:“培訓班的師傅,就這麽多了?”

 陪同的工場管事答道:“是的玉竹院,隻有這麽多了,熬過這段時期便好,到時候各家針織作坊有了大批熟練工,可以自己幫、帶、教新員工,屆時培訓班就不需要辦了。”

 “那麽,維修工的培訓班呢?”楊麗華看向隔壁院子,那裡同樣在辦培訓班,培訓水力針織機的維修工,學員學成之後就常駐各作坊,負責維護、維修針織機。

 “再辦兩個班就夠了。”管事笑道,“畢竟機器都是西陽,針織作坊都集中在三台河邊,常駐的維修人員不需要太多。”

 有一個問題,這問題的答案楊麗華想知道,王妃也想知道,所以她又問:“那麽針織機的產量能再增加一些麽?”

 “這已經是極限了,工人們接連加班加點大半年,疲憊不堪,下個月要輪休,產量會降到每天四台。”

 說到這裡,管事又補充:“一個是工人們需要休息,一個是軸承的存貨不足,無論哪個尺寸都缺,沒了滾柱軸承,針織機就做不出來。”

 “這樣...我知道了。”

 楊麗華轉身向外走去,走著走著不由得歎了聲氣,這幾年王府的產業不斷壯大,好像每時每刻都缺人,無論培養多少人都不夠。

 兒子玩的滑板、滑輪鞋,楊麗華仔細看過,知道上面用了滾柱軸承,也知道黃州地界的許多四輪馬車上用了滾柱軸承。

 滾柱軸承的實物她見過,這東西確實奇妙,當年在宮中,有人為了取悅天元皇帝,命能工巧匠製作出精妙的裝置,其中就有類似的東西。

 這種滾柱軸承,工匠細細琢磨可以做出來,甚至可以做得比工坊裡製作的滾柱軸承還要精細,但問題在於手工製作需要大量時間,估計幾天才能做出一個

 楊麗華知道,王府軸承工坊裡可以批量製作軸承零件,然後借助輔助裝置手工組裝,每人一天能做出十幾個。

 手工製作的物品,改用特殊的機械批量製作,紡布是這樣,針織是這樣,軸承也是這樣,那麽以後還會有什麽物品可以這樣呢?

 轉到“辦公室”,楊麗華剛坐下沒多久,匆匆趕來的林有地,抓緊時間向她匯報工作,匯報“旺財壹型”針織機的改進情況。

 林有地作為西陽王的“工匠總管”,如今手下管事眾多,本人基本不用親自負責具體生產,只需要總攬全局,如今玉竹院來興業精工視察,要替王妃問一些問題,他正好回答。

 旺財壹型針織機,就是如今各針織作坊投入使用的針織襪機,是第一款能批量製作的實用化針織機,結構複雜但經得住長期高負荷使用,就是維護、維修時會比較麻煩。

 三家針織作坊試運行了一段時間,暴露了旺財壹型針織機的一些毛病、缺點,興業精工根據派駐現場的維修工匯總這些問題,立刻對機器進行改進。

 改進目標有兩個,其一,對易損壞部件、結構進行加強;其二,讓紡織機更加容易拆裝,使得維修工能比較容易的更換零部件。

 具體技術情況,林有地是不會說的,因為說了之後玉竹院也聽不懂,他只需要說個大概,然後讓對方知道結果是什麽就行了。

 改進工作很順利,改進後的針織機名為“旺財壹型改”,年後能投產,造價比壹型貴了五十貫,達到五百四十貫。

 “貴了五十貫啊....”楊麗華有些意外,她覺得機械這種東西應該越改越好,越改進越便宜,所以有些想不通。

 “回玉竹院,一個機器,要把它做大做複雜很容易,但要在保持同樣性能的情況下,把它做小做簡單就不容易了。”

 林有地盡量用簡單易懂的話說明原因,因為對方不是西陽王,說複雜了肯定會是一頭霧水,他拿出一張報表, 繼續解釋:“要想降低故障率,就得讓結構簡化,介紹零配件....”

 “而為了便於維修、維護,就得讓機器便於拆裝,這都是費功夫的地方,所以成本自然就增加了。”

 “那...依舊是差不多以成本價賣針織機,然後靠...靠售後來盈利麽?”楊麗華說到售後兩個字,停頓了一下。

 “是的,正如報表所述,興業精工的盈利點其實不在設備,而是售後,待得保修期過後,才是賺錢的最佳時刻。”

 林有地指著報表上的一項項報價,介紹起一個新名詞:“所謂‘零整比’,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假設一針織機有一百個零件,整機售價五百貫,而把這些零件單個賣,價格卻是另一種,若把單個零件的售價求和,會達到兩千貫,比整機的售價高三倍,這就是零整比。”

 “這種細節,買針織機的作坊不會注意到,所以,待得保修期結束,售後維護、維修才是興業精工的利潤大頭...”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