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194章 靈光1閃
傍晚,豳王府,用完晚膳的宇文維翰,在自己的小書房裡和仆人下棋,這棋不一般,名為“兵棋”,規則複雜,卻很有挑戰性。

父親給自己布置了一道作業,作業的題目名為“遼東之役”,雖然不要求能“解題”,但宇文維翰對此很重視。

父親讓他作為皇朝大元帥(執黑),統帥二十萬大軍,攻滅佔據遼東的高句麗,恢復漢四郡故土,這個作業很難,但宇文維翰神往不已。

他要贏,以此向父親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

宇文維翰絞盡腦汁折騰了數月,下兵棋的勝率始終很低,他下不過陪練,更不要說挑戰父親。

對此,宇文維翰急得團團轉,各種辦法都想過,然而就是下不贏陪練。

這盤棋的開局,父親已經設定好了,他手上有軍隊二十萬,有步軍、馬軍還有水師,可以選擇走陸路攻打遼東,也可以選擇走海路,將兵馬直接運到高句麗腹地,直擊國都平壤。

也可以水陸並進,東西方向同時進攻,讓高句麗軍隊顧此失彼。

如此設定,看起來很容易,宇文維翰信心滿滿,結果真開始下的時候,才發現這就是個火坑。

走陸路,得從幽州出發,出盧龍塞,走盧龍道入營州,然後轉向東面,過遼水入遼東。

看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一點都不簡單:盧龍道狹小,數以十萬計的軍隊走上去,十分擁堵,而遼水中下遊地區積水泛濫,實際上不是平地,而是名為“遼澤”的大沼澤。

所以大軍要穿越險象環生的遼西大澤才能抵達遼東、

何謂險象環生?因為遼澤據說一望無際,不但泥濘難行,還有蚊蟲多如牛毛,每到夏秋季節,飛起來可以遮天蔽日,如果有人和牲口誤入其內,會被蚊蟲瞬間吸乾。

即便沒被吸乾,也會因為被蚊蟲叮咬而染上惡疾。

大軍要穿越這樣的地區,非戰鬥傷亡人員劇增,而隨行的輜重車不能直接行走在沼澤裡,隻能不斷地搭橋、鋪路。

而營州戶數稀少,本地產出的糧食,根本就供應不了大軍所需,所以糧草都得從後方輸送。

後方在哪裡?河北。

一番折騰下來,春天從幽州出發的大軍,走陸路抵達遼東時已是夏末,面對依山而建的一座座高句麗山城,牙齒都要啃崩了都啃不下來,而冬天就要來了。

眼見著糧草接濟不上,隻能撤軍,結果被高句麗騎兵尾隨追擊,那叫一個慘。

走陸路不好打,宇文維翰轉換思路,觀察了“地形”之後,打算走遼西沿海地區的“傍海道”,沿著海岸線進軍,從遼澤的南面邊緣擦過。

但這不行,遼西沿海地區為積水地帶,沙磧多,夏秋雨季時又發大水,水深不能行船,水淺不能過車馬,大軍無法通行,隻能老老實實走盧龍道去營州,穿越遼澤去遼東作戰。

陸路不好走,那就走海路,兵馬在萊州登船,直接渡海到對面,登陸高句麗西部沿海地區,距離平壤不過數百裡距離。

隻要攻破平壤,高句麗就完了。

宇文維翰如是想,結果輸得同樣慘。

渡海,截彎取直,想法不錯,但問題是海上有神出鬼沒的風暴,一不留神就會全軍覆沒。

或者前鋒順利登陸,與敵軍對峙間,後續兵馬及糧草正渡海時,被忽如其來(投骰子投出來)的風暴摧毀。

後無援兵,又無糧草接濟,兵臨平壤城的前鋒,全軍覆沒。

如此殘酷的設定,讓宇文維翰經常“樂極生悲”,經常局勢一片大好之際,輸得欲哭無淚。

如此痛徹心扉的失敗,

讓他事後常偷偷抹眼淚,好不容易贏了幾次,都是靠著運氣好,走海路時沒遇見風暴。“屢敗屢戰”的宇文維翰,絞盡腦汁想辦法,好不容易想出了個辦法,那就是根據一條規則的破綻采取措施,提前對風暴進行預警。

某條規則說明:風暴,都是從東南沿海方向來的。

這條突兀的規則,宇文維翰仔細一想,隨即靈光一閃。

東南?莫非這風暴是從東南沿海方向一路過來的?那要東南到什麽地步?

棋盤的東南角,是市舶司的貿易據點――夷洲北端的雞籠。

有一種棋子,叫做氣象觀測站,自帶飛鴿傳書,一開始宇文維翰想不明白這種棋子有何用,但想到了風暴似乎可以預警,就明白了。

從夷洲北端的雞籠據點開始,設氣象觀測站,然後沿途布點,建立起風暴預警體系。

宇文維翰做出了這個選擇,於是遊戲規則有了改變:風暴出現時,總會在夷洲東南方向‘現身’,而不會突然出現在萊州海域。

雖然這樣的風暴移動速度很快,但對於進攻方來說,有了回避的時間,已登陸的兵馬、正在渡海的船隊,見狀不妙可以及時撤退回海港避風。

葬身魚腹的問題解決了,但走海路面臨風暴干擾的問題依舊存在,宇文維翰的“勝率”雖然有所提升,但距離五五開還很遠。

此時,宇文維翰開始新一輪“遼東之役”,鄭重的投出骰子,集結兵馬,開始渡海橫擊。

一名仆人端茶入內, 見著宇文維翰聚精會神的樣子,默不作聲離去,在回廊裡轉來轉去,轉到前院書房,向宇文溫複命。

“郎主,大郎君正在下兵棋。”

“嗯,知道了,退下。”

仆人告退,宇文溫想象了一下兒子那欲哭無淚的表情,不由得莞爾。

高句麗,是一定要解決的,但宇文溫知道自己不能急,如果要像楊廣那樣想速勝,就隻能落得速敗的下場,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厲兵秣馬,等待時機。

而他,已經不需要靠新的戰功來證明自己,刷戰功的機會,自然是兒子們的。

但讓毫無經驗的兒子們掛帥出征,不是愛,是害,所以宇文溫要慢慢引導,讓兒子們成長起來,待得肩膀硬了,才能挑起重擔。

想著想著,宇文溫將注意力轉到正在看的書上。

張麗華和陳l,年初時分別為他生下一女一子,湊成了一個“好”字,如今兩人身體已恢復如初,小家夥們雖然沒有滿周歲,但也能承受長途跋涉的車馬勞頓。

所以張麗華和陳l帶著兒女從黃州西陽出發,往長安而來。

而他,要提前醞釀一下,以便將來為兒子取名字。

取名字自然有講究,也不一定急在這幾日,所以宇文溫除了為給兒子取名字做準備,也在為自己登基後取何年號而頭痛。

隻能有空就翻看典籍,以期靈光一閃,從中找到合適的字。

現在,他看的書,是《尚書・堯典》。

目光,落在一段話上。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